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诸子百家法学

诸子百家法学

发布时间: 2021-12-23 05:22:08

Ⅰ 诸子百家中的法家是由谁创立的“法家”有哪些代表人物

01.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在诸子百家中为帝王服务思想流派数不胜数,但是法家还是在这么多流派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受欢迎的一大家。在已有的历史资料中,韩非子是法家的创始人,他融合了法家之中的“法”、“术”和“势”,将法家这么多年的核心思想集于一身并且发扬光大。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也是和庄周一样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只是可惜一直没有得到秦王的信任和重用,最后喝下了他的老同学李斯给的毒药。

毫无疑问商鞅的变法是有很大的可取之处的,不然几千年后的我们就不会如此钻研,法家之中还有很多适合社会发展的观点,希望我们大家没事可以多研究。

Ⅱ 诸子百家时代的学说和今天哪个学科最相似

诸子百家时代的学说法家的法学和今天的法律有点相识的,都是强调法律的重要性,都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Ⅲ 诸子百家到底是哪百家,他们究竟是干啥的

春秋战国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文化上却迎来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时候有百家争鸣。那么所谓的百家到底是干什么的呢?他们的主张有哪些呢?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群人在向当时各国的统治者推销自己的治国主张。只不过就是侧重点不一样,治国的理念和方法不一样。具体的有一下主要的代表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由于儒家轻商农汉朝中期以后农家迅速衰落。

Ⅳ 诸子百家的详细介绍

道家: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慎到、杨朱等。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阴阳家: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学派,齐人邹衍是其代表人物。《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大体而言,邹衍的阴阳家思想表现在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试图进一步的发展,用来建构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法家:通常下法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在法律界及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并提出了 韩非子 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相当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苏代、姚贾,苏秦,张仪,公孙衍,《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农家:农家代表人物有许行。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杂家:本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其内容很多与方术有关。杂家的代表一是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另一是编撰《吕氏春秋》的吕不韦。杂家在历史上并未如何显赫,虽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实际上流传下来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没有多少痕迹。名家: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责实为学说的流派,提倡「正名实」,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战国期间,局势动荡、混乱。很多礼法名存实亡。名家由此崛起,强调事物应该「名乎其实」,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确的轨道。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

Ⅳ 中国的诸子百家主要关心哪类问题

1.儒家: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

2.道家:

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墨家:

墨家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重视文化传承(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

4.法家:

法家以法制为核心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法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法家提出的思想,其范围涉及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5.阴阳家:

阴阳家的思想——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6.纵横家:

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所谓合纵连横,从策略上来说,合纵是“合众弱以攻一强”,阻止强国进行兼并。纵横家,其实是一类杰出的谋士和辨家,一直是战国社会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并且举足轻重,被形容为“翻手为云,覆手变雨”,操纵战国斗争的局势。

7.名家:

名家思想渊源主要有二,一为儒家,一为墨家。此外,先秦时期的法家和道家也对名学的产生有所影响。早期法家如子产等人的实践是名家思想产生的先决条件。他们顺应历史潮流,纷纷在各国制定并公布新的成文法,从实践上影响了名家的学术思想。而道家特别是庄子主张的"无名"、"非辩",也从反面为名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材料。

8.杂家: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是以道为本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又因杂家著作皆以道家思想为主,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

9.农家: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由于当时的平民绝大多数都从事农耕,所以“重农”就是“重民”,重农倾向必然会发展为民本思想。农家看到,民心是不可违背的,"顺民心"是一切统治的基础,贤明的统治者能够顺应民心,以民心向背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

Ⅵ 简述诸子百家的法律思想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封建制度解体,封建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出现所谓“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者“百家争鸣”时期。

Ⅶ 诸子百家有哪些支持以刑法治国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子产、范宣子、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韩非、桑弘羊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的社会科学,涉及社会改革、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1]

Ⅷ 先秦诸子法律思想的优劣及后世影响

法律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法律是一把双刃剑,有其正反两方面的实施效果。因此,肯定乃至推崇法治,仅仅从法律价值的角度予以证明是不够的,必须予以本原说明,因为反对者也可以从其“负价值”批判之。在礼乐文化非常发达的三代,礼治是治国的根本模式,法律依从于礼而未能引起时人注意。但随着礼乐崩毁于春秋末期,法律从礼乐中分化、独立出来并占居主导地位,其正负面影响愈来愈明显而渐为世人瞩目,从而进入哲人的视野。在此情形下,对法律发生的哲学诠释成为先秦诸子哲思的重点之一。
在先秦诸子中,法家自始至终高举法治旗帜,墨家尚天志也重视法的社会功用,道家和儒家对于法律则有一个从排斥到肯定的曲折过程。明晰以上基本事实,我们可以进一步清楚地看到法家和墨家人物对于法律起源有着自觉的探讨,道家和儒家人物在承认法律存在的合理性之时才开始思索法律的根由。具体说来,先秦诸子分别从天(道、天)、人(性、欲)两个向度论述法律成因,其法律发生学说可分为道生法、法源于性、法取于天、法本于欲等。在法律生成过程中,圣人被赋予特别的使命。

Ⅸ 诸子百家是哪些家为首的是哪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热点内容
社会与法频道方圆剧阵白莲 发布:2025-05-09 08:07:33 浏览:298
要请好律师吗 发布:2025-05-09 08:05:28 浏览:96
我国司法主体是 发布:2025-05-09 08:05:17 浏览:225
宁化生态司法 发布:2025-05-09 08:00:26 浏览:429
刑事诉讼法前后对比 发布:2025-05-09 07:52:45 浏览:835
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简报 发布:2025-05-09 07:43:50 浏览:51
婚姻法中一方威胁一方生命 发布:2025-05-09 07:35:13 浏览:321
2017劳动法年假计算 发布:2025-05-09 07:35:00 浏览:134
莱州法院办案 发布:2025-05-09 07:27:56 浏览:454
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专家意见 发布:2025-05-09 07:27:56 浏览: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