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学家基地

法学家基地

发布时间: 2021-12-23 08:33:25

㈠ 法律人的简介

法律职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立法者、法官律师、检察官以及公证员等。并非所有的法律职业从业人员都可以被称为法律人。“法律人”是法律从业人员
中的精英。比如发现这三个字合理组合且可以注册为商标使用的李学东老师,只有高度信仰法律,善于运用法律解决社会问题,敢于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而斗争,为权利而斗争的法律职业从业者,才能称为“法律人”。正因如此,李学东老师也是国内依法维权的佼佼者。在普及环境保护法中,李学东老师率先发起“向违反环境保护法行为宣战跨世纪大行动”。在提倡司法公正面前,李学东老师是全国第一位向中国最高审判机构——最高人民法院递交“首届全国优秀裁判文书评选”的发起人。李学东老师倡导公平公正,倡导废除死刑。总之,社会上自称为自己就是“男法律人”“女法律人”都是对“法律人”的不正确运用。
“法律人”是立法、司法、用法,使法之精神薪火传承的“人”,这就要求他们除了专业素养之外,具备几个基本品质:独立思考的能力,合理怀疑的态度,维护正义的使命感。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某比赛的致辞中说:“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大法官、大律师。”所谓“大法官”“大律师”“法学家”就是对法律人这一概念的粗线条描绘,但不管怎么描绘只能是粗线条的解释这三个字。 坚守社会正义是法律人培养的本质要求。正义作为社会普遍的价值标准,不仅具有一般的社会意义。对于法律来说,正义往往被当作法律最高的或根本的价值,更是具有长久而又深远的影响。在通常的情况下,许多法学家们都倾向于以正义的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来对待和评价法的体系或法律制度,在他们眼里,法律是建立在正义基础之上的,是由正义才延伸出法律,反过来,法律又维护和促进着正义的实现。
在一定的层面上,可以肯定地认为,正义与法律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内在的密切联系,如果将正义视为法律的内在生命力,而法律则使这种正义的生命力得以物化为可感知的生命肌体。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政法院校必须把追求社会正义作为法律人培养的核心理念来对待,这不仅是一种法律专业主义的专业表现,不仅是一种正义守望者的职业要求,更是法律人所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精神信念。
因此,政法院校在教学工作中应切实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课堂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以多种形式弘扬社会正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社会正义的价值与作用,促使学生以社会正义为内在精神动力来推进学习,在众多学子走上工作岗位后,内化到他们在本职工作中将维护社会正义作为自己坚守的信念。 培养公民意识是法律人培养的核心理念。公民意识主要指公民对于自身享有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自觉,其中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政法院校的教育中,将培养公民意识作为法律人培养的本质要求有着双重意义: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又是政法工作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法院校在公民意识培养方面应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道德在本质上是自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最终需要通过内化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一切的外在要求和约束,只能是当作促使学生内化的途径和手段。为此,政法院校应积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将原来的行政推动式逐步转变为学生自主参与式。在重视和保障学生自主权利的基础上,坚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拥有最大限度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可以在学习上自主地选择授课老师、在实践上可以自由地参加学生团体、在生活上可以自主地参与民主管理、在学术上可以自由地批判讨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从内心深处孕育出强烈的主体意识,能够从自我发展需求的角度来观察社会问题和现象,不盲目,不从众。
二是培养学生的客体意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政法院校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是一系列需要依靠法律关系调整的对象。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时候必须以一种执法为民的严谨责任态度去对待,而不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来应对。这种为民的意识应当从学生时代的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开始培养。例如,定期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模拟法庭等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活动,以专业的特长延伸学生服务群众的行动和内容。
把握法治视野是法律人培养的关键任务。把握法治视野是法律人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建构专业框架的根本保证。如果连专业的法律人都不能依靠专业知识在法治的视野下审视问题、办理事情、形成判断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成为了无源之水,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就只是无本之木。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讲,把握法治视野既是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最基本武器,更是将来社会主义事业稳固之依托。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政法院校应从多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地培养和提升学生把握法治视野的能力。
在兴趣培养环节上,应通过组织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拓展学术视野、汲取新知识、提升学习兴趣提供有效平台,积极鼓励学生组织学术沙龙、读书小组等团体,提倡学生以“法眼”来审视问题,看待事物,从细微之处引导学生把握法治视野的思维取向,将学生对于政法工作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热情。
在教育教学环节上,应牢牢坚守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动通过课堂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观摩审判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自己的视野提出意见,形成师生双方良性互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理论和过硬的基本技能。
在学生科研环节上,应以社会调查、学习心得、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为基本形式,通过教师全程指导和参与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科研中发现和探索问题,培养自主运用法学理论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实训环节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安排各专业实习时间和进度,保证实习实训教学时数,并在经费上予以学生资助。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校外渠道,扩大学生实习基地数量和辐射范围,拓展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法律人素质的培养,是铸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品质能力优的政法队伍的关键步骤,是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落实的关键措施,是推动依法治国方略早日实现的关键环节。因此,法律人素质的培养应当引起政法教育战线的高度重视。

㈡ 宁波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浙江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法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郑孟状教授为宁波大学副书记、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民法学科负责人张炳生教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色专业(法学)负责人、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经济法学科带头人郑曙光教授为第三届浙江省中青年法学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学联合博士生导师。经济法学学术方向负责人蔡先凤教授,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才,美国佛蒙特大学法学院(VermontLawSchool)访学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负责人俞德鹏教授,兼任宁波市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宪法教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法理学法史学研究会副会长。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带头人董茂云教授为宁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原任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法学学科带头人刘满达教授,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国际商会调解中心宁波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
截止2014年2月,全院共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业教师68人,行政教辅人员19人。专业教师中,法律系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公共管理系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学院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大多获得国内外名牌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多名教师曾出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际名校,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此外,宁大法学院还从法学界与法律实务界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香港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宪初教授,宁波大学包玉刚讲座教授孙宪忠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陈甦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金彭年教授等海内外知名学者。法学院客座教授如应松年、姚建宗、孙南申、常依龄、张少瑜等每年都不定期来院交流。除此之外,每年来法学院做讲座的海内外知名学者更是不计其数,这对于不断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健全学生学术人格均不无裨益。

㈢ 东南大学法学院的知名校友

女,1921年出生,湖北省应城县人。1938年在汉口参加全国第一届大学入学联考,为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录取。然后偕王作荣转辗跋涉山川而至重庆于1939年报到入学,1943年毕业获法学学士后,旋即通过司法官高等考试。在此后的38年中她长期从事司法工作,从担任地方法院的推事起直至升迁至台湾的大法官 。
范馨香20多岁时起,先后担任过四川长寿、江苏镇江、桂林的地方法院及广西高等法院的推事。1949年去台湾后曾担任台湾高等法院民事庭庭长,台湾最高法院庭长。1972年以曾任最高法院推事10年以上而成绩卓著的资格,出任台湾司法院的大法官并连任三届,从事统一解释法令等工作,成为台湾最资深的大法官。
范馨香以能终身从事司法工作为荣,有丰富的司法实际经验,她务求判决公允,并严格遵守司法独立之精神,不受外界干扰。她常说:法官必须能拒绝一切外界物质的诱惑与人事的纠缠。如果我有什么座右铭的话,那便是我希望这个世界因我的到来变得更为美好,而非变得更为丑恶。
自1956年起她曾兼任台湾的东吴大学教授,并一度兼任台湾的政治大学教授,讲授商事法、民权、物权等课程。并曾多次赴日本、德国及非洲各国考察司法业务及参加国际妇女法学会议。
王作荣与范馨香从被中大录取即结伴赴重庆入学,四载同窗结下的不解之缘,1944年结婚后,伉俪情笃,合撰有《鲽情深》一书。
范馨香于1987年病逝台北市。90年代其夫婿王作荣以其伉俪名义在东南大学设立了奖学金。 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1911年2月生于江苏如皋。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出国研究,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国际私法,获硕士学位。1942年转入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研究国际私法、国际公法、法理学等。
1945年,受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著名国际法学家周鲠生之聘,回国任武大法律系教授兼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武汉大学历任校务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副教务长、法律系主任、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环境法研究所所长,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第三届特约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法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环境资源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理事、环境政策与环境法研究中心理事等。
早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韩德培就撰写了颇有影响的评价庞德的社会法学派学说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派学说的文章,回国后,在40年代针对当时黑暗的社会,韩培德在当时著名的《观察》杂志上发表了我们所需要的法治一文,提出我们所需要的法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政治上的法治。解放后,韩培德将俄文《苏联的法院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院》一书翻译出版,并发表了《要为法学上的争鸣创造条件》等论文,这些著作对于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957年,韩培德蒙受不白之冤,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离开法学领域
达20年之久。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韩德培才重新回到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阵地,更加关注我国的法制建设。1980年赴荷兰参加了国际法律科学大会,在会上宣读了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论文,向外国学者们介绍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增进了国外对我们推行改革开放后的法制发展的了解。随后,他与几位学者合作完成的《关于终止若干合同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的咨询报告,使国家避免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韩德培还发表了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等论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韩德培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国际私法的一代宗师。80年代,他主持编写了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国际私法》,并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和第一届全国优秀图书提名奖;1999年他主编的《国际私法新论》创立了现代国际私法学新体系;之后又发表了应该重视冲突法的研究国际私法的最近发展趋势等论文,颇受学者关注。1993年他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重构一文中,提出了重构我国国际私法的基本思路。他对《示范法》的起草、定稿、译本等事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韩德培还在环境法学教育和研究方面贡献甚多。他主编了我国环境法领域最早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教材《环境保护法教程》,是我国迄今为止的唯一的全国高等院校环境法通用教材,1990年他又主编了《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该书被誉为开拓性的理论著作,为此1998年他荣获了地球奖。1999年,他被推选为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首任会长。
韩德培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法学教育家,可谓桃李满天下,武汉大学法学院能成为当今全国最著名的法学院之一,尤其是已成为全国性国际法及环境法的重点基地,韩德培功不可没。韩德培是武汉大学法学院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法学界的一面旗帜。 韩忠谟,字筱初。1905年7月28日生。籍贯江苏泰县。1934年夏,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法律学系。受课之余,孜孜于法学暨刑法原理之钻研写作,且以为终身志业。
四十三年,国立台湾大学延聘为法学院法律学系副教授,而教授,继兼系主任,并历任训导长、法学院院长、教务长。任系主任时,广揽名师宿儒,增辟课程,充实图书设备,使法律系规模大具。
六十四年,出长铨叙部,持衡以清允见称。六十六年,出任司法院副院长。凡铨审及职系之厘订,审检分隶制度之推行,躬亲擘划,奠立法治宏规。七十年,应聘为台大名誉教授。七十一年,时人有以「异议分子多出自台大法律系,而其皆为韩忠谟学生,韩氏主持该系及法学院多年,思想必有问题」,毁之,因而忠谟未获出任台大校长,愤而辞职。
七十二年,中央研究院院长钱思亮以总干事一席相邀,力辞不获,而中研院直隶总统府,忠谟时任国策顾问多年,视同借调,当局仅允以代总干事名义,相助为理,六月,钱院长自美返国,旋卧病辞世,暂代院务半年。七十九年初,中研院组织法奉核准修正,新置副院长忠谟膺聘为首任代副院长,院长吴大猷先生深资倚重,并获充分授权主持院内一切事宜,积极进行组织法修法工作,使其适合及将来之需要,自起草至定稿,费时经年,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实施。继据之以修订各研究所组以规程暨相关子法,开展国家学术研究规模。
七十九年十月,忠谟街行受伤骨折,入院疗治,旋告痊愈,而自觉体衰,乃辞职,以读书自娱。又增润旧着刑法原理,重新刊行问世。八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忽感不适,入台大医院疗治,以肠癌宿疾复发,终至心脏衰竭。八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逝世,终年七十九岁。十月四日,总统明令褒扬。

㈣ 中国法学界的泰山北斗是

以下是中国法学界的泰斗(排名不分先后):

1、高铭暄:泰斗加学术(刑法界的祖师爷)

高铭暄(1928.5.24-)男,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人。1951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毕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荣誉一级教授 ,兼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㈤ 我今年大一,学法学,明年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班要选导师,请问哪个研究方向比较有前途。我家里没有当官

公司重组企业上市一类非诉业务,属于民商法。将来你就知道了,挣钱多,红尘沾的少,心里没负担压力不大

㈥ 中国最好的法学院

我国普通本科高校中,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总数量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有600所左右。在庞大的总数之下,各个高校开展法学专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也是参差不齐。
本文以当前的法学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法学省部级重点学科分布、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分布、师资力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校平台等九项核心评价指标为依,同时参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法学学科评估结果、武书连版法学专业排行榜、武大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版法学专业排行榜,分为六大区域,划分为五个星级,共评选出当前中国大陆高校152所知名优秀法学院校,希望能为法学本科或研究生院校选择提供指引。
1
五个等级及相应院校数量:
中国法学院领军方阵15所、中国一流高水平法学院17所、中国知名高水平法学院29所、区域一流高水平法学院25所、区域知名高水平法学院66所。
2
区域划分: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
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华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上海)
华南(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
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西南(贵州、重庆、四川、云南、西藏)
中国法学院领军方阵
☆☆☆☆☆
共计15所
多个二级学科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多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多数是法学国家重点学科布局高校;全部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多位法学家。
▼ 华北
北京大学法学院——近年来国内和国际法学学科排行榜的新科状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的“国家队”;很多版本法学排行榜的第一
中国政法大学——引领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领域学术交流
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最顶尖的高校的法学院,近年发展最快的法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重镇、国家级法学研究机构、党和国家的法治智库
▼ 东北
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的国家队”;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和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 华东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国家队”;“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上海交大法学院——近年发展最好的法学院
浙大光华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国家重点学科
南大法学院——经济法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德法学研究为特色
复旦法学院——依托复旦高起点、高平台、高水平
南京师大法学院——中国法学领军方阵中唯一非985、非政法专业院校
▼ 华南
武汉大学法学院——华南地区法学院校的头把交椅无可撼动
“环境法学国家队”、“国际法学国家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学国家队”;民商法国家重点学科
▼ 西北
(空缺)
▼ 西南
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国家队”;“法学界的黄埔军校”;在中国法学界享有盛誉
中国一流高水平法学院
☆☆☆☆
共计17所
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很强的学科实力,具有深厚的办学底蕴或者是近年来发展迅速而异军突起;多数拥有某个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二级学科;多数拥有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平台;各自都拥有几位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法学专家。
▼ 华北
山大法学院(法理、法史、公法)、北师大法学院(刑法学)、对外经贸法学院(国际法)、北航法学院(民商法)、南开法学院(国际法)
▼ 东北
(空缺)
▼ 华东
厦大法学院(国际法)、东南大学法学院(行政法、刑法)、苏州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上海财大法学院(经济法、环境法)
▼ 华南
中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法学理论)、中山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法史)、湖南师大法学院(国际法)、湖南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
▼ 西北
西北政法大学(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点:“服务西北地区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
▼ 西南
四川大学——“刑诉法学科研国家队”、重庆大学(环境法)、西南财经大学(金融法、法律经济学)
中国知名高水平法学院
☆☆☆
共计29所
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或者是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多是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拥有一定的学科实力及办学底蕴或者是依托于高层次的学校平台;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 华北
郑州大学法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公安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中央民大法学院、北理法学院、天津大学法学院、烟大法学院
▼ 东北
辽大法学院、大连海事法学院、黑大法学院
▼ 华东
安徽大学法学院、同济大学法学院、福州大学法学院、华东师大法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 华南
湘大法学院、海大法学院、华科法学院、华南理工法学院、华中师大法学院、华南师大法学院、江西财大法学院、广西大学法学院、广州大学法学院
▼ 西北
西安交大法学院、兰州大学法学院
▼ 西南
云南大学法学院、西南大学法学院

㈦ 中国法律系著名的大学有哪些大学(最好有排名!)

楼下两位的回答不过是想当然耳。

根据2018“软科中国最好学内科排名”(2018年11月1日正容式发布)

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指标由30余高校建设部门日常管理中密切关注的关键指标构成,体现了学科点对本学科稀有资源的占有情况,代表了学科点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被划分为10余个指标维度计算得分,然后归纳为高端人才、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人才培养5个指标类别,最后汇总得到学科点的总分。

今年的排名中法学学科排名共有104所大学上榜,完整排名名单如下:

㈧ 中国四大法学院是哪些

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

1、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刑法学、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北京大学作为拥有国家法学一级重点学科的3所院校之一,法学院在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学等所有学科都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

学院凭借梯队合理的最好的法学师资团队,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创建世界一流法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12年,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是中国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全国首批获准在法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

3、武汉大学法学学科源远流长,是中国著名的“五院四系”成员。武大法学学科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创办的湖北法政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为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武昌中山大学成立,1928年改组成立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都是其中的重要院系。当时先后云集燕树棠、王世杰、皮宗石、周鲠生、梅汝璈等一大批著名法学家,办学声誉影响海内外。

4、吉林大学法学院建院于194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中国法学著名的“五院四系”成员。其前身是吉林大学法律系,是"十年浩劫"中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

其办学历史则始于1948年创建的东北行政学院司法系,现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良好声誉、重要地位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

㈨ 法学界有哪些名人多介绍!

1、江平:
中国著名法学家,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56年毕业回国进入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校长。是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被收入中国多种版本的著名学者、著名法学家名录。
2、陈光中
浙江永嘉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30年4月23日生,浙江永嘉人。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的奠基者。195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2001年,被中国政法大学授予终身教授称号。
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他长期致力于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中国司法制度史和国际刑事人权法的研究,为培养法学高级人才,发展诉讼法学特别是刑事诉讼法学,改革和健全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加强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开展国内外诉讼法学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贺卫方
贺卫方无疑是中国当今法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1960年7月生,山东省牟平县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85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并主持《比较法研究》季刊编辑工作。1995年调至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任教。1992年被聘为副教授,1999年被聘为教授。1993年6-7月美国密执安大学、1996年6月-1997年1月哈佛法学院访问学者。担任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4、王利明
王利明,男,1960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4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原副书记、原副校长(兼)王利明接任常务副校长。
5、梁慧星
1944年1月16日生,四川青神人。中国著名民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2008年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1966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获民法硕士学位。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曾担任职务: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合同法》起草委员会组长、《物权法》、《侵权法》、《民法通则》起草组核心成员。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起担任第四届及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3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届特邀咨询员、公安部第二届特邀监督员,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等职;2007年担任中央政治局《物权法》专题讲座主讲人。主要著作包括:独著:《民法》、《民法总论》、《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研究》、《民法学判例与立法研究》、《民法解释学》、《裁判的方法》、《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等;合著:《合同法》、《经济法的理论问题》、《民法债权》、《物权法》、《中国物权法研究》、《中国民法典草案附理由》等;主编:《民商法论丛》、《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从书》等。

㈩ 中国传媒大学的法学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的法学专业还可以,只能算一般的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文版法学部权成立于2013年6月,是中国传媒大学四个学部之一,由文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挂靠)等教学、科研机构组成。

学部设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应用语言学系、法学系、社会学系、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传媒政策与法规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等。

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本科生450余名,硕士研究生500余名,博士研究生40余名,外国留学生200余名。近些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热点内容
上海严格执行劳动法 发布:2025-05-09 08:29:57 浏览:435
法院起诉离婚最快多久 发布:2025-05-09 08:29:07 浏览:984
2015新劳动法未完成业绩指标 发布:2025-05-09 08:28:16 浏览:72
商业物业租赁法律咨询法斗士 发布:2025-05-09 08:23:55 浏览:245
郭德纲道德绑架 发布:2025-05-09 08:17:41 浏览:586
经济法期中考兼答案 发布:2025-05-09 08:17:34 浏览:6
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发布:2025-05-09 08:17:31 浏览:436
社会与法频道方圆剧阵白莲 发布:2025-05-09 08:07:33 浏览:298
要请好律师吗 发布:2025-05-09 08:05:28 浏览:96
我国司法主体是 发布:2025-05-09 08:05:17 浏览: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