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善
『壹』 道德经里面,善是什么意思
liuhua :你好。
《道德经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专斯不善矣。
有无属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在原文中第二句: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直译: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丑恶的存在。
善与不善(恶)相对,相比较而言。
例如: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好的行为、品质:行善。惩恶扬善。
『贰』 道德经·善者不辩的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出自《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叁』 关于道德经中的七善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理解:
老子认为水是上善的。
因为水滋养万物,万物离不开水,水却从来不跟万物争。同时水往低处流,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它自愿处在最低、最脏的地方,这是人所做不到的。水不分别,不选择,对待无论好坏环境都一视同仁、谦虚守下。所以水最接近道。
水的七种品质:
居善地。水对于地位是无可无不可的。别人都争上位,水就心甘情愿地居下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一个人姿态越高、地位越高,就越少有人能够跟他交往、愿意跟他交往,因此他就会越孤独。人应该学习水,处得谦下,才能学到更多。
心善渊。水居下,却不埋怨、不嫉妒、不反抗,兼收并蓄,才能博大深沉。它在最低处,汇聚所有细流,于是造就宽广的大洋。如果大海很挑剔,不愿意要小的、脏的河流,它又如何能够成为大海呢?不计较大小好坏的吸收,像大海一样融合、沉淀、自净,方能博大深沉。
与善仁。水仁爱万物、滋养万物,毫不吝啬。不会因为你是坏人就不让你解渴,不会因为你喝得多就驱逐你等等,只要你需要水,主动接近水,就会得到水的帮助。我们应该学习水的这种平等向善、有求必应的品质,不管对方与自己何种亲疏恩怨,我们一视同仁。
言善信。水有信期,江海的潮汐时间非常准确。同时水对于万物的反映就像镜子一般实在,美的人能从里头看到美的样子,丑的人能从里头看到丑的样子,决不会有半点欺骗。人要学习水守时、诚信、真实的品质。
政善治。水流分布条理有序。水又取法于地形,把它放在碗里,它就是碗的形状;把它放在江河,它就是江河的形状。水流分布条理有序。并且静态的水面永远都保持水平,一瓶水无论你怎么翻倒,水的平面总是平的。人像水学习,无论何种环境、都能适应、因地制宜、公平公正。
事善能。水能繁育万物、能解动物口渴、能载船使之航行,能洗涤去污等等。水不刻意作为,却有能作为的品质。所以平时各种粗鄙琐碎的事情都会做,处理大事就会变得简单轻松。人平时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做起对应的事来才能游刃有余,这是水给我们的启示。
动善时。水的变化因时而异,春夏变暖万物复苏,水流就变得湍急以便灌溉万物;冬天变冷万物沉寂,水也就凝结为冰块。因此人们做事时都要掌握时机,该动时动,该止时止,这是流水对我们启发。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安守谦下、心胸博大容物容人容世、交往仁爱有加、说话谨慎诚信、为政井井有条、做事凭借能力、行动掌握时机等等。这些都是人人应该学会的。如果人人都具备了水一般的善举,那么社会就没有动乱纷争,也就不会出现重大灾难。
『肆』 只要悟透《道德经》的哪七种善,天道也会眷顾你
这七种善分别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伍』 《道德经》里面的“善”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里面的“善”的意思是: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陆』 老子道德经中的心,善渊这三字如何理解
存心善于保持深沉
出自于《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专争,居众人属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是老子所提倡的“七善”,大意是代表的理想人格: 居处选择好的地方,保持内心丰富渊博,与人交往仁爱无私,说话恪守信用,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治理好国家,处事得当有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意思是说,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正因为他像水一样不与水去争雌雄,所以才不会导致失败招来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