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分析学法学

分析学法学

发布时间: 2022-01-01 09:42:57

A. 比较自然法学分析法学和社会法学关于法的定义

法理中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观点在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中,各学派各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比较而言:

(1)、自然法学派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关于法的本质。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从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

其四,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

归纳而言,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即人性、理性、正义、自由、平等、秩序,他们对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和客观基础的探索,对于认识法的本质和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2)、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主要观点是:

其一,着力分析真正的法或“严格意义的法”,即国家制定的法律“国家法”,而不是什么自然法,由于这种法律能为经验所感知和真实存在着,因而也叫实在法或实证法。至于其他所谓的“法”,如自然规律、自然法、荣誉法则,只是有比喻意义,不值得研究。

其二,实在法或国家法是由法律规则构成的,是一个法律规则或法律规范的体系。

其三,法律是中性和价值无涉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纯粹技术性和工具性的东西。至于政治道德等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与法律并无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从政治上和道德上对法进行评价,即不存在什么道义与不道义、良与恶的问题。“恶法是法”。

其四,一个由立法机关制定的好的法律规则体系,即形式上合理性的法律规则体系是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为宗旨的,执法者或法官只要遵循规则就可以审理各种案件,也就是说,执法者只是法律推理的机器,不应当有任何的自由裁决权。

在分析主义法学法律观指导下的西方法律实践活动,使西方在其后的几十年里,法律规则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规则体系,几乎涉及了人的一切生存领域。但是,这种法律观只注意到法与国家密切联系,却忽略、否认和割裂了法与其他事物,特别是政治、道德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揭示了法的技术性、工具性、独立性,却否认了它的价值性、目的性、依赖性。

(3)、社会法学派的主要观点

社会法学派将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工具引进到法学领域,在社会中研究法律,并通过法律研究社会,强调法律的社会作用和效果。

其一,法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秩序,真正的和主要的法律不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则,而是社会立法中的秩序或人类联合的内在秩序。

其二,法律与国家之间并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并非一定由国家机关特别是立法机关所制定和实施,在没有国家的时侯和地方也存在着法律。

其三,法律绝非仅仅是规则的体系,而是由规则、原则、政策 多种复杂的要素构成,法律的本身必不是单纯的一种规则。

其四,法律不仅是一个规则体系,还是一项过程和事业。

社会法学派的观点,表明了他们坚持在法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以法的实际运作为对象,揭示了法产生于社会之中,目的是消解彼此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对立和斗争,以平衡各种利益。而且,他们还把法置于整个社会之中,分析各种社会的、政治的、心理的以及文化的诸因素对于法及其运作的作用和影响。应当说,法律社会学有利于对法的内涵的理解,有利于扩展法学研究的领域和视野。

B. 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是谁

早期:边沁(J·Bentham)、奥斯汀(J·Austin)、凯尔逊(H·Kelsen)
后期:哈特(H·L·A·Hart)、塔曼鲁(I·Tammelo)、克鲁专格(U·Klug)
这里属面我只认识三个,其他的是金老师的文章里说的。

C. 分析法学派的分析法学派

分析法学则主张法律与道德相分离,认为法学仅仅是研究法是什么,而无须回关注法“应当是”什么答。分析法学的哲学的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其严格分开“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律”和“应当是这样的法律”,它只注重研究“确实存在”的东西,所以主张法理学的方法主要是分析,而不是评论或批判,法律的实现必须通过武力制裁。其强调对法律概念的分析 ,依靠逻辑推理来确定可适用的法律,否认法律和道德之内的必然联系。
分析法学从实证角度出发,仅仅讨论“法律是什么”,而不涉及对法的价值判断的立场,分析法学的学者对法哲学的范围,法的概念的看法各有差别,但他们的思想一脉相承,认为法与道德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道德绝不是衡量法律好恶的标准。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法律法规,只要它是通过适当的方式颁布运用的,就应视为有效的法律。虽然有的分析法学者也引进了法的“应当性”特征,但认为法的“应当性”与自然法的“应当性”存在“实际的法”和“应当的法”的严格分离。因此有的学者称分析法学派为“归类的机器人”。

D. 自然法学、分析法学、社会性法学有何异同

自然法学强调法的价值取向,强调法的公平、正义、理性,强调实在法(内人定法)应服从容自然法,服从公平、正义等根本理念。在西方,每次社会大变革时期,自然法学总是作为一面旗帜,主导着西方社会法律发展的大方向。自然法学的观念在西方法律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深入人心。例如,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无明文不为罪、人身自由不可侵犯、人民主权、权力分立等思想,都发端于自然法学的理念。
分析法学强调法学研究的对象为实在法,即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法律规则、法律规范或者法律制度的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形成法律的一般概念、原理和体系。分析法学把道德排除在法学研究范围之外,也不顾及法律在具体应用中的千差万别,认为恶法和良法都是法。但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分析法学一直延续至今,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社会性法学则强调法的社会性。从社会的角度阐述法的性质、作用等等。

E. 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的区别

自然法学派认为,只有符合人类道德的法律才是法律,既恶法非法分析法学派认为,回法律只要一经立法机关制答定就是法律,不论法律的内容,既恶法亦法。但是还要加以分析,如果这个法律是恶法,人们就不需要去遵守,要废除

F. 分析法学派的介绍

分析法学派是指将眼光转向现实的法律现象,以功利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专,以实证研究属为基本研究方法,以边沁、奥斯汀为主要代表,在实在法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分析、逻辑分析等种种分析的西方法学流派。到了19世纪,哲理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历史法学派逐渐取代了“日益没落”的自然法学派而成为19世纪的三大法学流派。

G. 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关于恶法是如何规定的

恶法亦法资产阶级分析法学的一个论点。最先提出这一论点的是英国法学家专、分析法学派属的创始人约翰·奥斯汀(1790—1859),他认为法(实在法)是主权者以制裁作为后盾或威胁的强制命令。法与道德无关,或至少两者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法律即使是不道德的或不正义的,但只要是合法地制定的,仍应具有法律效力
“恶法亦法”论反映了已取得并巩固了政权的资产阶级要求充分运用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要求和愿望,它为资产阶级推行司法专横,实行对劳动人民的专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法西斯政权的崩溃,“恶法亦法”论遭到许多资产阶级法学家特别是新自然法学家的抨击,这些法学家强调法与道德的紧密联系,认为法应从属正义之类的价值准则,不道德的、违背正义的法律不是法,不应当具有法律效力。

H. 实证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首先要强调的是,自然法学派,分析实证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的三分法本来既不全面也不准确。许多我们熟悉的法理学家都没法用这个三分法来概括和归纳,比如从19世纪的梅因、斯塔姆勒,20世纪的富勒、拉德布鲁赫、德沃金、昂格尔、波斯纳等等。如果非要勉强做类型化的概括,那么自然法学派主张的核心是“真正的”法律并不是某个国家的某一条具体法律,而是存在于更加超然的地方。法律并不受限于某时某地变动不居的观念和意见,法律的内在规则和原则是普遍适用的甚至是永恒的。比较有意思的是,离我们较遥远的近代自然法学派认为自然法的内容是可以完全通过人类的理性进行理解和推导的,反而是不少二十世纪复兴自然法学派的理论家有着更加明显的天主教背景,比如马里旦和菲尼斯。最简单粗暴的总结是,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必然包含了某种实质性的内在价值,比如公平和正义,而丧失某些内在价值的行为规范则不能被称为法律。分析实证法学派的主张则完全不同。这个术语其实挺有迷惑性的。因为“分析的”方法和法律实证主义其实是两码事。法律实证主义的观念要比分析哲学的方法早一百年。而法理学领域一般说到分析实证法学派,其实侧重的是“实证”的部分,而不是“分析”的部分。所谓“实证主义”的核心是认为法律与抽象内在价值无关,需要关注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法律到底是什么。所以一些大陆法传统的法理学家会认为某一部特定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宪法以及整个立法体系,而一些判例法传统的法理学家会认为法律体现在司法审判的结果之中。当然,以上列举的是最简化的说法,法理学家的理论远比此复杂。但笼统地说,法律实证主义认为法律体现公平正义是一种“应然”层面的理想和喜好,但这种理想不能和“实然”层面某国的法律到底是什么混为一谈。或者更加直白的表述是,我们并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一条法律,就宣布这条法律不存在、不生效。粗糙点说,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的分歧体现的是法理学领域最为深刻和无法弥合的理念差异,也即法律的理想和法律的现实的关系。如果不在意时代错置,我甚至可以夸大其词的说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争议就隐含着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的差异。这并不是说自然法学派是理想主义者,实证法学派是现实主义者,而是说在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理解、阐述和解决冲突的路径。至于社会法学派,其共同点大概可以概括为用某种社会机制、社会制度来理解和解释法律。但我个人并不认为存在某个统一的学派,因为被挂名在社会法学派之下的人相互之间的理论差异甚远,并没有很多共同点;反过来没有社会法学派名头的法理学家也并不排斥社会机制和社会制度的视角。所以与其归纳总结社会法学派的主张(来源于知乎)

I. 实证分析法学是什么意思

实证分析学是以19世纪A.孔德的实证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各派资产阶级法学的泛称。又称实证法学或法律实证主义。这个学派认为各种自然法学派都是“形而上学”的,只有它才是以实证材料为根据的法律科学。
从狭义上讲,实证主义法学就是指各种分析法学派,因此又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它强调的是实在法,即国家制定的法。这派法学的特征是:区别“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和“应当是这样的法”,即区别实在法与正义法或理想法;它申明自己只研究实在法,着重分析实在法的结构和概念;根据逻辑推理来确定可适用的法;认为法与道德无关或至少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分析法学派或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创始人是19世纪英国的J.奥斯丁。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纯粹法学派的创始人H.凯尔森和新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H.L.A.哈特。他们的学说都是在奥斯丁的法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的区别是:
凯尔森的学说又以康德的不可知论作为思想基础,是比较极端的一派,在形式上与自然法学截然对立;
哈特的学说则以现代西方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的概念和语言分析法作为特征,比较接近自然法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尔森的学说已趋动摇,哈特的学说较为流行,从而使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有重振旗鼓之势。从广义上讲,实证主义法学也包括各种形式的社会学法学派以及历史法学派在内,因此社会学法学又称社会实证主义法学。它强调法与社会的关系、法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社会对法的影响等事实。就哲学上讲,所有资产阶级法学派别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实证主义法学,另一类是与此对立的自然法学。

热点内容
民法典是怎样的 发布:2025-05-05 19:46:21 浏览:530
新婚姻法婚前财产房屋 发布:2025-05-05 19:15:21 浏览:839
赵宏行政法方面的书箱 发布:2025-05-05 19:15:15 浏览:654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专题 发布:2025-05-05 19:13:02 浏览:956
行政法冲突的选择适用 发布:2025-05-05 19:12:24 浏览:310
山东事业单位劳动法 发布:2025-05-05 19:09:06 浏览:261
合同法中请求权有哪些 发布:2025-05-05 19:04:09 浏览:80
湖北石首交通规章有疑问 发布:2025-05-05 18:49:29 浏览:166
政府法律顾问运行平台 发布:2025-05-05 18:39:43 浏览:179
独立的地方立法权 发布:2025-05-05 18:38:59 浏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