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视台法治节目
❶ 法制节目有哪些
焦点访谈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日上法治进行时 北京台三套 专题
警法目录专 北京台三套 专题
今日关注 广东珠江台 新闻/时事属
庭审纪实 上海台新闻综合频道 专题
民主法制践行 西安电视台一套(新闻综合频道) 专题
法制前沿 西安电视台一套(新闻综合频道) 专题
经济与法 中央电视台
百姓说法 太原电视台
这些都是收视率高的,百姓关心的。
❷ 国内有那些 法制电视节目
CCTV的《今日说法》CCTV-12的《中国法制报道》和《大家看法》山东卫视《说事拉理》北京电专视台《法治进属行时》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资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任何国家都有法,但并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国家其内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国家,君主之言即为法;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排除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法制的专制性质,但资产阶级受阶级本性的局限,当有的法律规定不符合本阶级的利益时,就加以破坏。只有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制。
❸ 电视法治节目怎样构建诚信社会舆论场
第一,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严格意义上属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范畴,在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有关于诚信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的“诚信”就是要求公民个人层面要有讲诚信的价值准则。
“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观念形成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电视媒体在引导时代潮流、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优势独具”,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更应该在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上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
2013年3月1日,内蒙古开始实施一项新规:在内蒙古境内闯红灯及其他主观故意的交通违法行为,将列为公民个人信用信息,并依法采集。公民今后在求职、购房、银行贷款等领域如果存在上述不良信用记录,将受到一定限制。内蒙古电视台《法治专线》播出了这条新闻,第一次让观众感受到了闯红灯、遮挡号牌、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会与个人信用、房贷、职业准入挂钩。电视法治节目正是从这样的节目内容、点评方向等方面引导全体社会成员从身边事情做起,从我做起,努力构建一个从公民、法人一体的诚信价值社会圈。
第二,法治节目针对失信者的曝光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场,给一些失信者以巨大的舆论压力;媒体监督和信用惩戒共同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让一些失信者感受到失信成本太高,生存空间变小。
在文章刚一开始讲到的呼和浩特某小额贷款公司,就是感受到这份巨大的压力而主动履行判决。而在此之前,法院曾多次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在执行无果的情况下才将该公司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通过《法治专线》节目曝光。此时,该公司因经营不善正在进行重组,合作伙伴在得知该公司已上失信名单的消息后,立即将准备投入的资金全部撤走,并告知该公司必须在解决遗留问题后再行合作。媒体的监督发挥了作用。迫于法律的威慑和强大的舆论压力,该公司派人主动与执行法官联系,要求履行义务。通过法律的约束,失信行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失信行为的规范便有了标尺。法治节目对这一类案件的报道,不仅是对这类失信行为的监督,更是通过这样的报道在社会上树立一种人人讲诚信,人人珍惜诚信的氛围,进而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第三,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法治节目充分发挥其传播功能,使文字化的法律转移到社会成员的意识中,将诚信意识深植在公民的脑海中。
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人类文明的程度就越高。人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对法律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社会的有序进步。讲诚信是人类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体现,构建诚信社会体系就是要建立起以诚信为基础的有序的社会秩序,所以同样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从2013年开始,内蒙古各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单位陆续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出台了一些针对失信者的信用惩戒措施,为构建诚信社会体系奠定了法律基础、提供了法制保障。2013年,内蒙古交管总队和内蒙古信用信息管理中心联合实施“交通违法行为和个人信用挂钩”,首次在全国将主观故意交通违法记入公民“诚信档案”;2014年8月,内蒙古发布并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法人劳动保障信用失信惩戒办法》,对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实施不同程度的惩戒;2014年,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全区法院共录入失信被执行人1124人,同样,这些失信被执行人在贷款、出境等方面受到限制。在这些信用惩戒措施出台之后,《法治专线》都及时地在节目中做了解读。这样的宣传报道就是对公民进行一次诚信教育传播,让社会成员明白哪些行为是失信的,会带来什么后果,失信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行为,也可能会是违法行为。让人们意识到社会诚信就像第二张“身份证”,良好的信用报告就是一笔无形资产,不珍惜信用记录将来就可能寸步难行。电视法治节目正是通过对法律内容实质、运作方式的展示来将文字化的法律变成了公民的意识。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是在政府推动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电视法治节目要充分发挥其传播功能、监督功能、引导功能,在构建诚信社会体系中承担起普及法律知识、教化社会成员、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❹ 中国有哪些法制栏目
1、《今日说法》是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日播法制栏目。节目以“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全力打造“中国人的法律午餐”。
节目于1999年1月2日起每周一至周日中午12:35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由李晓东、路一鸣、元元主持。
(4)内蒙古电视台法治节目扩展阅读:
《今日说法》以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普法宣传,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法制故事的讲述者,这个讲述者根据一定的叙述方式给观众“讲法律故事”,并且穿插情景再现和采访目击者或知情人的画面来把观众牢牢吸引住。
从“讲故事”的方式来看它采用不同的叙事方法,多为倒叙或是作铺垫,在节目开头设置悬念,抛出疑问等,使电视叙事文本具有可看性,也让观众不再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节目最后的专家点评也是亮点,从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对案情条分缕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网络-今日说法
网络-普法栏目剧
❺ 国内各个电视台有哪些有名的法制节目
CCTV的《今日说法》CCTV-12的《中国法制报道》和《大家看法》山东卫视《说事拉理》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 我比较熟悉的就这些啦
❻ 跪求 中央台或其他台 法制栏目 名称,最好有联系方式,谢谢!
近年来,在全国各类电视节目中,法制类节目异军突起,渐成气候,无论对党和政府的宣传工作,对电视市场,还是对社会的影响,都在日益扩大。许多法制栏目,如中央台的《今日说法》、《社会经纬》,北京台的《法制进行时》,山东台的《道德与法制》,上海台的《案件聚集》成为了所在电视台的名牌栏目,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屡创新高。黑龙江台的《法与你我他》,山西台的《公民与法》,河南台的《法制时段》,陕西台的《社会档案》等陆续推出,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专业频道的佼佼者。中央电视台还将原有的西部频道,改为社会法制频道,归由国际总公司经营。四川、云南、重庆等地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也成为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强档节目。从1995年开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正式成立了法制节目委员会,法制节目有了自己第一个专业组织,确定了法制节目作为电视节目专门类别的合法地位。2002年7月,河南、山西、黑龙江、陕西、北京、青岛、长沙七省市法制栏目负责人发起设立“法制频道总监论坛”,成立了“七省市法制节目协作体”,就法制电视节目的现状和政策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电视工作者通过电视这个窗口,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的百姓生活中,让人们在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寓教于情中得到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法制节目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环境,也得易于全国电视台把握了机遇和宣传导向,及时把法制节目的发展推上了快车道。但是,在法制节目发展迅速的同时,如何使其与时俱进地健康发展、高效益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理论层面上的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此,本文就法制节目的现状、拓展的空间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个探讨。 法制栏目特点和现状 据国家广电总局收看收听中心在2000年8月的统计,45个全国卫星频道中,已开办了法制专栏的有33个台。目前法制节目已无可非议的跻身于中国电视台的主流地位。以法律为准绳,用镜头记录着中国法制生活的精彩瞬间,从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视角来审视社会生活,审视情与理、情与法、是与非,把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展示出来,并寻求法律解决途径和过程,同时给予道德层面的深刻评判,使之更耐人寻味,更发人深省,为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制气氛,唤起大众依法律己、依法做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在弘扬法制的过程中,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媒体理念,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电视传播空间。各家电视台的法制栏目各具特点,本文以几个卫视台为例,分析栏目内容的特点和现状。 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1999年1月2日,央视台推出一个全新的法制节目《今日说法》,该栏目采取以案说法、大众参与、专家评说的节目样式。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为栏目宗旨。2002年8月15日,扩版后的栏目推出一句响亮务实的新口号:点滴记录中国法制进程,使整个节目比以前富有更曲折的故事情节,更细致的人物刻画,更详尽深刻的法律阐释。该栏目几乎每天都有一案例,通过案例介绍,法律专家的点评,深入浅出地讲述法律知识,给老百姓提供了易学易用的平台。而主持人撒贝宁更是以独特的主持风格、丰富的法律知识赢得了全国老百姓的喜爱和认可,为这个非黄金时段的栏目赢得了收视率。 辽宁电视台的《法制时空》以“追踪法制热点,普及法律知识”为宗旨,用法制的眼光透视人们关注的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该栏目分为7个版块:现场追踪类:以纪实手法记录正在发生的案件的过程,突出强烈的现场感;暗访类:对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明查暗访的曝光揭露,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查处;通缉类:选择一些悬而未决和案犯正被通缉的案件,通过电视手段把现场分析传达给观众,让观众参与,提供案件线索,协助警方破案;以案说法:以各种案例为切入点,以讲故事的叙事方式,让情理在案件中呈现出来,并在矛盾纠葛中诠释法律的内涵,从而达到普法的目的;跟踪调查类:通过对一些久拖未决或不“透明”的案件的跟踪调查,客观、公正地展现调查结果;警示类:以一些发人深省和具有警示教育的案例,进行全方位挖掘,通过对罪犯的采访,揭示犯罪的心理历程,以达到警醒人的目的;回复类:联合执法部门对观众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将结果回复给观众,解决百姓实际困难,对老百姓关注、反映强烈的节目,适时在演播室内请专家分析和探讨。 山东电视台的《道德与法制》,是全国开办时间最长的法制节目,从1986年创办至今,屡获全国大奖。电视法制节目要想真正担负起普法和释法的社会责任,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样才能谋求更新的生存态势,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该栏目正是基于此,在发展上做足功夫。首先他们树立深刻的传播理念,善于抓住生活中最基本的法律关系,跳出单纯揭露犯罪过程和表现猎奇性细节的误区,将案件的报道和讨论引向社会深层的经济背景、民族文化心理乃至社会个体生存境遇的展示,将法律与社会变革时期的宏观环境联系起来,从类似的案例中寻找特性,挖掘案件背后蕴涵的典型性本质,然后与整个法制建设联系起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就实现了一个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的过程,使节目变得更有深度和立体感。其次,选题突出人文关怀。由于法律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一个成熟的法律节目也应当做到社会的全面引导,对于不同层次,不同身份背景的对象,对于民事纠纷,对于边缘性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再次,生动挖掘案例,通过案例背后的本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故事”的方式,给观众借鉴和思考。从一个案例本身上升到法理的解释和宣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河南电视台的《法制时段》,以全新的理念、个性化的风格,使该栏目办出自己不同凡响的特色。注重新闻的时效意识:为了突出快捷、及时的长处,每天独家报道“赶第一案发现场”,最大限度赢得观众,增加收视率。树立全局大台意识:立足全省,面向全国,用全局性的视点,关注省外法制动态,深挖省内法案资源。打破常规编辑理念:不再沿用介绍案件、专家点评模式,而是采取倒金字塔的“片断呈现式”思维结构方式。以最新时效,用准确鲜明的法律视点,关注全国,特别是河南每个时期最具影响的法制现象和法律案件。他们用“特写式”信息播报,通过互联网、重要法制报刊信息,选准法律视点,有事实、有观点。如“某省重处涉官贪污案”,不单是介绍案情,还要电话采访当事人,或派摄制组实地拍摄。用“片断式呈现”,对时效性差但法律含量高的案例设法寻找“最新”报道点。例如“半年前立案的买凶杀人案近日开庭审判有果”,以审判为报道切入点,然后再回叙案情经过。这种报道模式有别于传统法制报道惯用的模式,报道的着重点从原有的“重过程描述”转向最具法律含量的“横断面”的充分呈现,减少了呆板的说教成份。 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在选材上着重考虑选取情节曲折的案件,以画面取胜,吸引观众眼球;在叙事方式上,力求“开门不显山露水”,叙事结构层层递进、悬念迭出、环环相扣、一一解开,突出《全景报道》电视特稿式叙事特色,力争掌握案件的第一素材,运用演绎的手法再现某些关键且鲜为人知的细节,结合加工形成新的第二看点;在形态架构上,把纪实性节目与谈话节目融合起来,以纪实追踪案件侦破,直击案件庭审,讲述法律故事,辅之以演绎手法,回述案件中极具冲突与悬念的关键细节,突出鲜活的过程,满足观众收视需求,进而在观众对案情事实充分了解并有一定情绪积淀的基础上,对有观念冲突、富有悬念的部分进行拓展延伸,将案件中的关键人物、权威法界人士、社会公众人物引入演播室,在分析其内心世界,关注其人生命运的同时,让他们与观众一起参与情理、法理的辨析与讨论,充分凸现以纪实风格目击案件,以故事手法凝聚观众,以章回结构连续编排,以演播室精彩谈话演绎话题的特点。
❼ 全国十佳法制栏目是哪几个
全国十佳法抄制栏目:
一、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
二、山东电视台《说事拉理》;
三、北京电视台《大家说法》;
四、天津电视台《今日开庭》;
五、长沙电视台《政法报道》;
六、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咵天》;
七、杭州电视台《警界41》;
八、成都广播电视台《真相30分》;
九、贵州电视台《法治第一线》;
十、秦皇岛电视台《法制民生》。
(7)内蒙古电视台法治节目扩展阅读
正法报道以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普法宣传,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法制故事的讲述者,这个讲述者根据一定的叙述方式给观众“讲法律故事”,并且穿插情景再现和采访目击者或知情人的画面来把观众牢牢吸引住。
从“讲故事”的方式来看它采用不同的叙事方法,多为倒叙或是作铺垫,在节目开头设置悬念,抛出疑问等,使电视叙事文本具有可看性,也让观众不再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
节目最后的专家点评也是亮点,从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对案情条分缕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❽ 求跟法律有关的各个电视台的节目,
1、《今日说法》
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日播法制栏目,由李晓东和元元主持。
节目以“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全力打造“中国人的法律午餐”。
2、《法治在线》
是一档兼具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务性的法治新闻专题节目,于2003年5月1日开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开播。
栏目紧扣中国法治进程脉搏、关注法治领域热点、揭示人与法的复杂关系,体现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以鲜明的现场感和新闻性凸显栏目特色。
3、《经济与法》
每天精心选择一个典型案例,用三十分钟悉心讲述案例背后蕴涵的法理及规章制度,挖掘市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法律缺失,及时传播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栏目在经济生活领域中的法制宣传作用。
作为财经频道唯一一档法制专题节目,《经济与法》着重向观众传递“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则”,关注个体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困惑,法律认识,以栏目的影响来推动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4、《法制编辑部》
于2003年11月09日晚9时52分亮相荧屏。栏目主持人是王欣。《法制编辑部》全长45分钟。“警法前沿”节奏快,形式灵活多样“湖雪法制剧场”由专业演员、法官、警察和普通群众参加演出。目前已在农视网开通栏目官方网站。
5、《法治进行时》
自1999年12月27日开播以来,历经十年风雨,以独特的新闻视角、第一时间的现场报道以及真实、鲜活的法治案例独树一帜,成为北京地区收视率最高的栏目。新的一年,《法治进行时》将继续秉承节奏快、信息量大的特点,成为第一时间发布法治信息、解读法治案件的平台。
❾ 经典的法制节目
法治在线是央视抄新闻频道的节目袭吧?
推荐几个个人认为比较好的法制类电视节目:
1.CCTV的《今日说法》:确实不错,毕竟是王牌栏目,适合普罗大众。采取案例说法的形式,包括对案件的报道和对案件的权威法律分析,有一定的时效性,侧重通过揭示分析案件普及法律知识。
2.CCTV-12的《中国法制报道》:法制新闻节目,个人非常喜欢,推荐!兼顾新闻性与特定的法律专业性。
3.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非常好看,推荐!法治资讯节目,迅速报道发生在北京的法治事件,几乎和发生的案件同步,甚至是现场目击式的报道。特点是节奏快、信息量大,同时体现出人文关怀。
据说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很好看,位列全国法制类电视栏目前十名,但我没看过,不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