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会驻军

立法会驻军

发布时间: 2022-01-02 09:46:31

1. 寒战为什么不用军队

香港驻军主要职能是抵御外敌入侵,特殊情况下港府和立法会同意后才能申请解放军插手。寒战中不用军队说明级别还不足够让其动用军队!

2. 香港特首是否能指挥解放军驻港部队

正常情况下,香港无权调动,特殊情况下,经中央批准才可以调动。这个在国家法律里面有具体的规定。

《基本法》第十四条: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维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会治安。

中央人民政府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军队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必要时,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

驻军人员除须遵守全国性的法律外,还须遵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驻军费用由中央人民政府负担。

《基本法》第十八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法律为本法以及本法第八条规定的香港原有法律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全国性法律除列于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凡列于本法附件三之法律,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或立法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征询其所属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后,可对列于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作出增减,任何列入附件三的法律,限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按本法规定不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

3.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些情况

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永久居民指的是哪些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简称香港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为:
( 一 )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
( 二 )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的中国公民;
( 三 ) 第( 一) 、( 二) 两项所列居民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国籍子女;
( 四 )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持有效旅行证件进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国籍的人;
( 五 )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第( 四) 项所列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满二十一周岁的子女;
( 六 ) 第( 一) 至( 五) 项所列居民以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只在香港有居留权的人;

以上居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居留权和有资格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取得载明其居留权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4:简述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职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行使下列职权:
( 一 ) 领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 二 ) 负责执行本法和依照本法适用於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
( 三 ) 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
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人民政府备案;
( 四 ) 决定政府政策和发布行政命令;
( 五 ) 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下列主要官员:各司司长、副司长,各局局长,廉政专员,审计署署长,警务处处长,入境事务处处长,海关关长;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免除上述官员职务;
( 六 ) 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
( 七 ) 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
( 八 ) 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就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
( 九 ) 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
( 十 ) 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的动议;
( 十一 ) 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的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或其属下的委员会作证和提供证据;
( 十二 ) 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
( 十三 ) 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5:特别行政区依法处理对外事务权力的内容。

第一百五十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代表,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的成员,参加由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同香港特别行政区直接有关的外交谈判。

第一百五十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

第一百五十二条
对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同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适当领域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派遣代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成员或以中央人民政府和上述有关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允许的身份参加,并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发表意见。

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不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参加而香港也以某种形式参加了的国际组织,中央人民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使香港特别行政区以适当形式继续保持在这些组织中的地位。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参加而香港已以某种形式参加的国际组织,中央人民政府将根据需要使香港特别行政区以适当形式继续参加这些组织。

第一百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国际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可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情况和需要,在征询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后,决定是否适用於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参加但已适用於香港的国际协议仍可继续适用。中央人民政府根据需要授权或协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作出适当安排,使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适用於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一百五十四条
中央人民政府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法律给持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中国公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其他合法居留者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旅行证件。上述护照和证件,前往各国和各地区有效,并载明持有人有返回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权利。

对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人入境、逗留和离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实行出入境管制。

第一百五十五条
中央人民政府协助或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各国或各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议。

第一百五十六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可根据需要在外国设立官方或半官方的经济和贸易机构,报中央人民政府备案。

第一百五十七条
外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领事机构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机构,须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

已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在香港设立的领事机构和其他官方机构,可予保留。

尚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在香港设立的领事机构和其他官方机构,可根据情况允许保留或改为半官方机构。

尚未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国家,只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民间机构。

6:中央代表中国对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包括哪些内容?
第十二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於中央人民政府。

第十三条
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香港设立机构处理外交事务。

中央人民政府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第十四条
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维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会治安。

中央人民政府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军队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必要时,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

驻军人员除须遵守全国性的法律外,还须遵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驻军费用由中央人民政府负担。

第十五条
中央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规定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

7:“一国两制“的理论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说明了“一国两制的必然性;和平共处原理,证明“一国两制”的可能性;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理论,说明“一国两制”的必要性;国家“调停人”作用的理论,证明“一国两制”的可行性。总之,它既是合理的,又是可行的,因而是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为经济基础服务。。一国两制”不管是作为一种政权形式,还是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原则,都属于政治、法律制度范畴的内容,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社会主义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而其他的经济形式,如个体经济、合营经济等等,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并得到发展。这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制度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多样性的,当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最基本的。

4. 国防法规的产生、法的来历

一、国防法规的产生和发展
国防法规是随着国家和战争的出现而产生的。我国古代典籍中有 “师出于律”、“刑始于兵”的记载,表明国防法规产生于战争实践。由于国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军事斗争,所以国防法规也可以叫做军事法规。
在奴隶社会,军事法规的主要形式是临战前统治者发布的誓命文诰,如孔老夫子选编的《尚书》中就有甘誓、汤誓、牧誓、大诰、费誓等篇章。这些既是战争动员令,也是最初的军事法规。
如《甘誓》,就是在甘这个地方作战之前统治者所发布的誓命。甘是有扈氏的故地,位于现在的河南郑州以北的地方。甘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0年,是夏启讨伐有扈氏的战争。启是大禹的儿子,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创建者。大家知道,在夏以前,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实行禅让制。禹也是准备实行禅让制的。他选了皋陶作继承人,皋陶死的早,又选伯益作继承人。但禹死后,启与伯益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最后启打败了伯益成为夏王。从此王位更替就由禅让制改为世袭制。在新旧制度更替的过程中,有些部落不服气,有扈氏就不服气,于是启征讨有扈氏。在开战之前,启召集他六支部队的首领开了一次作战会议,他向六军首领郑重宣告: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这一段话是说,有扈氏公然违反五行之天理,背叛天、地、人之正道,上天要断绝他的命数,我现在只能遵天命讨伐他。这是进行战争动员,宣布有扈氏的罪状,使自己师出有名。接着,他就开始立法了。夏启宣布:“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当时,车战是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一部战车通常有三个武士。左持弓,主射;右持戈,主击刺;中间的,主驭。意思是说:战车左边的武士不努力射箭杀敌,你们这是不认真执行命令;战车右边的武士不努力挥戈杀敌,你们这是不认真执行命令;车夫不能正确地驾驭车马,你们这也是不认真执行命令。奋勇效命者,在祖宗灵位前给予奖赏;贪生怕死者,在土地神灵位前杀头。”(古人认为,祖主阳,社主阴,故就祖赏,就社杀。)
这就是中国古代以赏罚为中心的军事法。由此可见,有了国家,有了战争,也就产生了军事法规。
进入封建社会,军事法规的形式发生了明显改变。这时已经有了稳定的成文法,不再是临时性的军事誓言了。而且,军事法规的调整范围不断拓展,军事立法、司法以及监督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注重以法治国、以法治军。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竹简证明,秦朝的法律有二十九种,其中包括《军爵律》、《戍律》、《傅律》等多部军事法律。《军爵律》是根据军功授予本人爵位或赎免亲属罪责的法律,《戍律》是关于边防、城防的法律,《傅律》是关于兵役制度的法律。傅,著之名藉,意思是写在名册上,相当于现在的兵役登记。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要傅籍以应兵役。
隋唐时期,军事法规更加完善。唐代制定了《擅兴律》、《军防令》、《兵部格》、《兵部式》等一系列军事法规,形成了由“律、令、格、式”构成的比较完备的军事法规体系。《唐六典》注: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式。大体来说,律是刑事法规,令是关于国家和军队基本制度的法规,格是具体的行政法规,式是办事行文的程序。
元朝,蒙古族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也十分重视军事法制建设,它独到之处是,在法典中首次设置了《军律》专篇,并制定了各种军事“条画”,诸如《省谕军人条画二十三款》、《晓谕军人条画十四款》等,作为治军的依据。
明朝,集历代军事法之大成,并有重要创新。《大明律》改变了自秦汉以来把军事法分列于多篇的做法,集中专列《兵律》一篇,使《大明律.兵律》成为覆盖军事全局的基本法。与此相适应,专门的军事法规也很多,如《军卫法》、《行军号令》等。
清朝,以大明律为蓝本制定了《大清律.兵律》,并根据本朝特点制定了《军令》,后又定期编修有关军事内容的《则例》,最终形成了数量较多、应时性较强的军事法律规范。
近代,中国跟随世界军事变革的历史潮流,借鉴西方法治思想,军事法制建设也有所进步。1933年6月,民国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兵役法》,规定实行征兵制,并建立了预备役制度。但是,由于国民党政治腐败,国家内忧外患,形势混乱,《兵役法》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国民党军队扩充经常要靠抓壮丁。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很重视国防法规建设,很快颁布了《兵役法》、《民兵组织条例》以及军队的各种条令条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国防立法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国防法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法规体系。
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按立法权限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现行的国防方面的法律共有15件,其中国防法律11件,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4件。如修改兵役法的决定,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等,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第二个层次是法规。法规是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由中央军委制定的为军事法规,现有126件;由国务院制定或国务院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的为军事行政法规,现有39件。共165件。第三个层次是规章。由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的为军事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与军委有关总部联合制定的为军事行政规章。现有规章2500多件。第四个层次是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贯彻执行国家国防法规的实施办法、实施细则、补充规定等。
我国的国防法规按调整领域划分为十六个门类:一是国防基本法类,二是国防组织法类,三是兵役法类,四是军事管理法类,五是军事刑法类,六是军事诉讼法类,七是国防经济法类,八是国防科技工业法类,九是国防动员法类,十是国防教育法类,十一是军人权益保护法类,十二是军事设施保护法类,十三是特区驻军法类,十四是紧急状态法类,十五是战争法类,十六是对外军事关系法类。
现在,我国的国防法规基本上可以与国家的法律制度相适应,基本上可以满足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需要。我讲基本上,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还有不健全的方面,主要表现是,有些重要的法律还没有出台,已经颁布的国防法规,内容还不够完备,有些规定操作性不强,国防法制建设的任务仍然很繁重。但总的来说,已经有法可依,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已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5. 事实上,有多部法律都是关于国防立法的内容,其中最大的法律就是宪法

国防立法主体,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国防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国防立法是国家立法的一部分,国家立法的一般主体,都可以成为国防立法的主体。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立法主体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立法的一般主体,在国防立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国防立法所产生的国防法律规范,许多是调整军队内部关系的特殊规范,所以,军事机关自然成为国防立法中的重要主体。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立法程序暂行条例)已对国防立法中的特殊主体,即享有国防立法权的军事机关,做出了明确规定。它们是;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各军兵种,各军区。 国防立法权限,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废止国防法律规范的权力及其范围。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国防立法权的行使范围大致划分如下: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和基本国防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是国防法律规范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国防法律规范的根本性依据。基本国防法律的效力仅低于宪法,主要规定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的构成、任务、建设目标和原则,国防建设与斗争的基本制度,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基本国防权利与义务,对外军事关系等。在国防法律体系中,基本国防法律起着诠释,衔接宪法,统领其他国防法律法规的作用。 2,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国防法律 国防法律以宪法和基本国防法律为依据,其内容主要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某一方面重要的原则、制度和行为规范,它们是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和基本国防法律的具体化。如已经制定的《兵役法》、《军官服役条例》、《军官军衔条例》、《预备役军官法,、(军事设施保护法》,《人民防空法》、《香港驻军法》、《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9等,国防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主体广泛,立法程序严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国防行政法规 军事法规和国防行政法规以国防法律为依据,其内容主要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某一方面中某一重要事项的原则、制度和行为规范。包括:一是国防法律规定需要由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或分别制定实施办法的事项,如《军事设施保护法9规定其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二是国务院、中央军委依职权需要制定军事法规和国防行政法规的重要事项。属于调整国防建设领域内的社会军事关系,但不直接涉及军队和现役军人的规范,由国务院单独制定,如《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等。属于调整军队内部基本活动、军人基本行为及相互关系的规范,由中央军委制定,如《司令部条例》、《后勤条例》、《战斗条令》等。凡属于调整国防建设领域,涉及军队、军人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相互关系的规范,则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制定,如《士兵服役条例》、《国防交通条例》等。一般说来,由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体遵行的法律效力,由中央军委制定的军事法规在全军具有一体遵行的法律效力。 4。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军事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单独或与军委各总部联合制定国防行政规章 军事规章和国防行政规章以军事法规和国防行政法规为依据,结合本系统或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以保证实施军事法规或国防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由军委各总部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军事规章或国防行政规章在全军或全国一定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如《单兵训练规定,、《兵员管理规定》、《牺牲、病故人员遗属抚恤的规定》等:由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的军事规章通常只本系统,本区域具有法律效力。 5。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出地方性国防法规和规章 地方性闸防法规和规章以国防法律和国防行政法规为依据,其内容是本地区国防建设的制度和行为规范,主要限于兵员征集,军人优抚及退伍安置、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等方面,如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广东省征兵工作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退伍义务兵安置办法》等。

6. 分析民国初时期各方势力关系

抗战时期,我爱国志士和广大人民一致御外,奋起抵抗日寇。然而,一些败类却沉渣泛起,卖国求荣。在日寇的诱迫下,他们或半推半就,或明目张胆,先后在东北、华北、南京、华中、内蒙古等地建立了一系列伪政权,为其主子军事上进攻、政治上统制、经济上掠夺、思想上欺骗中国人民充当帮凶。如下:
“蒙古军政府”:大元帝国痴梦
日军侵占东北后,在关东军的策动下,内蒙古东蒙三盟加入伪满洲国,关东军得陇望蜀,又向西蒙渗透。这一趋势,既使西蒙各旗猝临复杂政局,亦使少数王公贵族难以按捺“独立”野心。德王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开始迈出背叛祖国、背叛民族的第一步的。
德王生于1902年,6岁继承王位,10岁晋升和硕杜眣亲王,22岁升任锡盟副盟长。他自幼熟读四书五经,谙熟汉文,与迂腐老迈的王公相比,显得有新思想,因而颇具号召力。1929年,德王被南京政府委任为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关东军也十分看好德王,多次上门游说拉拢。九一八事变后,锡盟盟长索王在德王和关东军内外压力下称病去职,德王代之,由此掌握了盟务大权。
出任盟长后,德王复辟大元帝国的野心日益暴露。此时,关东军为了染指西蒙,频频向德王示好。而南京政府为了防止西蒙伪化,也不得不派人前去安抚。德王左右逢源于关东军和国民政府之间。1932年秋,蒋介石在武汉召见德王,但未应允其“蒙古旗宣抚使”的职务要求,德王十分恼怒。
1933年3月,关东军西侵热河,4月再占察东多伦。德王决计乘势破釜沉舟,加快“独立”步伐。7月26日,德王召集西蒙各旗王公召开第一次自治会议,联合向南京政府发出请求“自治”通电;8月14日,再电南京政府,宣布西蒙准备成立“自治政府”,局势骤然紧张。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德王和蒋介石各有让步,决定成立直属行政院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由于其他王公大多年迈多病,“蒙政会”大权一开始就落在德王之手。
“蒙政会”成立不久,德王感到不但“独立建国”愿望没有实现,其活动还要受国民政府,甚至是察哈尔、绥远两省的制约。加上关东军加紧对德王的策动工作,向其提供了大量枪弹和经费,颇增加了他的好感。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彻底走亲日路线,开始频频与关东军接触,商讨建立“蒙古国”事宜。
国民政府不断接到相关密报,为了防止西蒙全部被德王裹挟而去,南京方面先声夺人,于1936年1月25日,明令将“蒙政会”一分为二,另行组织“绥境蒙政会”,将德王所辖一部分改称“察境蒙政会”。
2月10日,德王在王府大蒙古举行“蒙古军总司令部”成立典礼,并以成吉思汗三十世子孙名义宣读誓词,表示“誓愿继承成吉思汗伟大精神,收复蒙古固有疆土,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关东军参谋长西尾到会表示祝贺,强调“日蒙携手,亲密合作”。5月初,德王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正式成立“蒙古军政府”,使用成吉思汗年号纪年,悬挂蓝地红黄白条旗。
“蒙古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开始编练蒙军工作。其间,关东军西进计划受到傅作义部阻击,停滞不前。10月初,关东军与德王商定,武力西犯绥远。岂料傅作义先发制人,一举摧毁关东军特务机关,并重创德王伪蒙军。傅作义乘胜追击之时,“西安事变”发生,不得不停止进攻,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西犯绥远惨败后,伪蒙军尽管得到整编补充,但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龟缩德化一带,静观事态发展。“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傅作义部向德化进攻,德王如惊弓之鸟,仓皇逃回苏尼特旗王府,再度挂起“察境蒙政会”招牌,以为缓兵之计。“蒙古军政府”告一段落。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昙花一现
日军武装侵占我国东北后,又立即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地区。1933年5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关东军签订了《塘沽协定》,使得华北门户洞开。此时,由于尚未完成全面侵华准备,加之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日军决定改变侵华政策,由以军事占领为主、政治侵略为辅,改为以政治侵略为主、军事占领为辅,也就是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从1935年4月开始,日军开始积极策动“华北自治运动”。是年9月,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散发了《日本对华之基础观念》小册子,公开鼓吹“华北自治”。同时,他还发表《声明》,宣称要“依靠华北民众力量,逐渐使华北明朗化”,形成日、“满”、华共存的基础。10月的日本内阁会议又通过了“鼓励华北自治案”,“分离华北”成为日本“帝国政策”的组成部分。
多田骏把策动的目光瞄准了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河北省主席商震、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和山西绥远绥靖主任阎锡山,妄图把这四个华北实力派拉拢在一起,拼凑一个“自治政权”。但是四人都不愿意先出头,对此冷淡敷衍,采取观望态度。不久,策动工作宣告失败。
关东军不满天津驻屯军负责的“华北自治”工作进展缓慢,也急欲插手华北。1935年10月,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把土肥原派去华北,“积极建立满洲所希望的亲日亲满政权”。土肥原仔细衡量宋、阎、韩、商四人,决定首先把手伸向最有可能的宋哲元。岂料宋哲元不愿叛国投敌当汉奸。土肥原的策动计划很快就落空了,于是决定暂时停止说服宋哲元,而全力策划殷汝耕首先脱离南京政府,撕开“华北自治”的口子,以便向日本军部有所交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出笼了。
殷汝耕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通过日籍妻子与日本军政界取得联系。一·二八事变时,殷任上海市政府参事,曾代表市长吴铁城与日方谈判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签订后,作为亲日派的殷汝耕被委任为冀东“蓟密区”专员,后兼任“滦榆区”专员。从此,殷汝耕独揽了整个冀东地区的军政大权。当土肥原向殷汝耕提出,由其主持首先在“战区”实行“自治”时,殷受宠若惊,欣然从命。
1935年11月23日夜,殷汝耕和一批汉奸在天津日租界的一家旅馆中聚会,策划“冀东独立”问题,土肥原等一伙特务也参加了会议。11月24日晨,殷汝耕由天津返回通州。晚上就召开了有蓟密、滦榆两区各县县长及香河、昌平、宝坻三县县长、各保安队长参加的会议。殷当场宣布实行“自治”,并以“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发表“宣言”,宣布“自本日起,脱离中央,宣布自治,树联省之先声,谋东亚之和平”。11月25日,“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在通州宣告成立,殷汝耕任委员长。自治区域除原冀东二十二县外,还包括延庆、龙关、赤城三县。是年12月25日,殷汝耕在日本支持纵容之下,公然宣布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改组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自任“政务长官”,总揽军政大权。
1938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被吞并。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北洋遗老通敌
1938年1月18日,日本陆军省拟订《华中政务指导方案》,提出要在华中建立亲日政权。后又指定陆军特务部负责筹备,在华中建立伪政权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在物色华中伪政权的头面人物时,华中日军特务机关长原田熊吉看上了唐绍仪,多次前往上海游说,但不久唐被刺身亡,只好另觅名流。就在日军为找走狗而煞费苦心时,段琪瑞的心腹梁鸿志主动找上门来。原田熊吉很重视梁在北洋时期的政治经历和他与“华北临时政府”汉奸的历史关系,认为他是“进行新政权机构建设的最合适人选”。
1938年3月28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梁鸿志任“行政院长”,温宗尧任“立法院长”,陈群任“内政部长”,陈任“外交部长”。下辖苏、浙、皖三个省政府和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政府。华中伪政府成立后,梁鸿志一伙对主子的意图心领神会,在他们登台的两年时间里,以维新政府的名义组建汉奸军队,订立卖国条约,出卖华中资源,劫掠人民财产,发行伪钞,控制金融,犯下了累累罪行。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该伪政权被吞并。
“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群奸同流合污
平津战事扩大后,关东军强烈要求大本营批准对西蒙直接用兵,以实现其侵占整个内蒙古的宿愿。1937年8月9日,日本参谋本部批准了关东军的请求,次日,关东军即组建察哈尔派遣兵团司令部,并在多伦设立前方指挥所。蛰伏在苏尼特的德王被召至多伦,准备协同关东军西犯绥远。
8月20日,伪蒙军配合关东军西犯,一个月之内先后占领多地,并赶走了傅作义,占据了绥远省城。忘形之余,德王再做“建国”迷梦,准备“定都”归绥,但遭关东军的拒绝。8月27日,关东军携伪蒙军攻占张家口,张家口商会于品卿投敌,组织张家口治安维持会。9月4日,在关东军操纵下,以张家口维持会为基础,成立“察南自治政府”。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即如法炮制维持会,后又成立“晋北自治政府”。
关东军虽已将察南、晋北20余县划入“蒙疆”地域,但却不打算立即在该地区建立统一的伪政权,而是要对各伪政权实行分治合作方针,以牢牢控制各傀儡,特别是遏制德王“独立建国”的欲望。德王在多次碰壁后,只好暂搁“建国”想法,按照主子的意思,将“军政府”改组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内蒙古、察南、晋北3个伪政权分治格局大体形成后,关东军开始考虑三者的合作问题。1937年11月22日,伪蒙政府最高顾问金井章二召集各伪政权头目开会,指示成立“蒙疆联合委员会”。为避免各伪政权角逐最高权力而起纷争,总务委员长一职由金井章二代行。这个委员会虽然在名义上不成一级行政机构,但金井章二位居其上,显而易见使其成为各伪政权的太上皇。此后,德王贼心不死,又向关东军提“独立建国”事,并带人跑到东京游说,遭到拒绝后无功而返。1939年4月,关东军为稳住德王,委任其为总务委员长。
进入1939年以后,国际形势急剧恶化。5月,诺门坎事件爆发,日军北进计划被苏军挫败。日本大本营深感北方防务软弱,指示驻蒙军加快“蒙疆”防共地带建设,促成各伪政权的合并。在关东军应允将察南、晋北伪政权降为地方政权后,德王于8月29日召开“第四次蒙古大会”,通过了政权合并方案。9月1日,“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成立,德王任主席,于品卿、夏恭为副主席。
“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成立后,德王会同日本经济侵略机构,采取严格的经济统制政策,开发产业、垄断金融、控制交通,对“蒙疆”经济资源和人民财产进行了野蛮劫掠。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苏蒙联军占领德王府。19日晚,德王、李守信携部分伪政府要员,随撤退日军逃往北平。途中,接到蒋介石委任电报,不由重新燃起新的希望。之后,德王赴重庆,继续鼓吹蒙古独立。李守信只身出关,为蒋介石组织“东北民众自卫军”,继续与人民为敌。历时10年之久的伪蒙小王朝,顷刻间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傀儡政权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扩大战端,向中国驻军发动全面进攻,7月底攻陷北平、天津。随后,日军便着手在平津两地组织汉奸维持会,以彻底取代名存实亡的国民党地方政权机构。7月30日,北平维持会成立。8月1日,天津如法炮制,成立了维持会。不久,平津两地维持会又成立联合会。华北沦陷区各市县亦陆续成立了数十个汉奸维持会。
1937年8月底,寺内寿一大将出任新组建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他抵天津后立即策划在华北成立统一的伪政权,并委任喜多诚一为特务机关长,具体筹备伪政权的成立。起初,喜多看中与南京政府无历史渊源的靳云鹏、吴佩孚、曹汝霖等人,多方设法游说他们“出山”,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后又把目光转向王克敏、董康等北洋遗老。
王克敏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在冀察政务委员会中是有名的亲日分子,深得日方青睐。七七事变后,他蛰居上海,待价而沽。喜多亲赴上海,二人一拍即合。11月底,王克敏衔命北上,到北平后即与董康等人成立“政府”筹备处,并计划于1938年元旦登场。12月13日,南京陷落后,日军为打击国民党抗战意志,指令王克敏立即成立伪临时政府。翌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匆忙粉墨登场,并发表宣言,以五色旗为“国旗”,以卿云歌为“国歌”,“定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辖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个省公署和北平、天津两个市政府。伪政府成立后,平津维持会联合会宣告解散,各地维持会也都先后纳入伪政府系统。1938年2月,“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也并入“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成立后,日军为把华北建成“以战养战”的战争资源基地,对华北资源进行了空前野蛮、贪婪的掠夺,不计其数的煤、铁、盐、棉及粮食被日军战争机器吞噬。日寇还在华北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大肆宣扬所谓“王道”思想,以泯灭我民族抗战精神。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华北群奸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或携家眷细软外逃,或托关系寻找新靠山,历时8年之久的华北伪政权曲终人散。

7. 军事刑法立法的主要依据和法律内容有哪些

军事法即有关军事管理和国防建设的法律、法规,包括《兵役法》、《国防法》、《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以及《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 军事法是调整国防建设和军事方面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现代军事法在军事司法活动方面,通常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有特定的法律依据。许多国家都专门制定了军事司法方面的法律规范,对案件管辖、司法程序、职权划分、定罪量刑、监督执行等作出规定,以作为军事司法活动的依据。

有专门的司法组织系统。一般在军队系统分级设立司法机构和人员,专门履行军队司法职责。

军事指挥员享有追究军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一定权限。通常军事指挥员可以依据军事法赋予的职权,追究和处置其部属的违法行为。

有特定的犯罪罪名。 各国军事刑法对军事犯罪通常依其所侵犯的社会关系规定各种罪名。例如,美国的军事犯罪罪名有脱逃罪、职务与命令罪、上下级关系罪、关系战斗罪等;苏联的军事犯罪罪名有违反隶属关系和破坏军人荣誉罪,违反服役制度罪,违反保存军用物资和使用军事技术装备制度罪,违反保守军事机密罪, 军事职务罪, 违反战斗勤务罪,在军事行动区违反执行军事勤务制度罪, 违反战争法和惯例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犯罪罪名有武器装备肇事罪、阻碍执行职务罪 、虐待俘虏罪等20多种(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

战时与平时不同。通常情况下,战时的司法程序比平时简便,战时量刑从重,并实行一些特殊的执行刑罚方法,如允许戴罪立功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是在继承革命战争时期军事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和军事领导机关,制定和颁布了一些维护军事利益的法律规范。

8. 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主要权力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中央行使的权利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三条,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香港设立机构处理外交事务。

中央人民政府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四条,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维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会治安。

中央人民政府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军队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必要时,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

驻军人员除须遵守全国性的法律外,还须遵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驻军费用由中央人民政府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五条,中央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规定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的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第十二条 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第十三条 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澳门有关的外交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澳门设立机构处理外交事务。中央人民政府授权澳门依照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第十四条 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澳门的防务。澳门政府负责维持澳门的社会治安。

第十五条 中央人民政府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任免澳门行政长官、政府主要官员和检察长。

第十六条 澳门享有行政管理权,依照本法有关规定自行处理澳门的行政事务。

(8)立法会驻军扩展阅读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行使下列职权:

(1)制定并执行政策;

(2)管理各项行政事务;

(3)办理中央政府授权的对外事务;

(4)编制并提出财政预算、决算;拟定并提出法案、议案、附属法规;

(5)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并代表行政机关发言。

蚕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9. 谁能解释一下 “ 一国两制 ”,和古代的诸侯国有什么区别,如果允许他们养军队,发展自己军力,并私造

历史是当政者书写的。话到此为止吧

10. 法律 图普

中国现行法律目录

(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36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
2.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195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1979年,1983年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79年,1983年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980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82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1983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2001年修正)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的决定(1984年)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986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1987年)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的决定(1988年)
附: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1989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1989年)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
附件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
附件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附件三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1990年)
2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1990年)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1990年)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1991—年)
24.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1992年)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
附件一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
附件二 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
附件三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994年)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1996年)
31.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1981年,1996年修订,修改为现名称)
32.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6年)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1998年)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9年)
36.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

(二)民法商法(30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1990年修正、2001—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0年,2001年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1993年修正、2001年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1992年修正、2000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1985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1986年,2000年修正)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86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988年,2000年修正)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2001年修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1年,1998年修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2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3年,1999年修正、2004年修正)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5年,2003年修正)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995年,2004年修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995年,2002年修正)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1996年,2004年修正)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1997年)
2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8年,2004年修正)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年)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年)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1年)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2年)
29.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年)
3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4年)

(三)行政法(76件)
1.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1954年)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的决议(1957年)
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的决议(1957年)
附: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的决议(1957年)
附: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1958年)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的决议(1978年)
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决议(1979年)
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004年修正)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的决议(1980年)
附: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1999年修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991年修正、2002年修订)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996年修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84年,1998年修正)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2001年修订)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人境出境管理法(1985年)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1985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86年,1994年修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6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1987年,2000年修正)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1995年修正、2000年修订)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87年,1996年修正)
2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1988年,1994年修正)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88年)
2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2004年修正)
2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004年修订)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年)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1990年,2000年修正)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1992年)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1992年,2002年修订)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1993年)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年)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4年)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4年)
38.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1994年)
3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年)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
4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1995年)
4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2004年修订)
4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
4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年)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1996年,2001年修正)
47.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
4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996年)
5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
5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6年)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年)
5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7年)
5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
55.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年)
5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年)
5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
58.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8年)
5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
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
6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
6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1999年)
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
64.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1988年,1994年修正、2000年修正,修改为现名称)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年)
6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01年)
6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
68.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年)
6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
7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
7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
7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2003年)
73.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03年)
74.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
7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年)
7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

(四)经济法(51件)
1.华侨申请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条例(1955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1958年)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1980年)
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1993年修正、1999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1983年,1996年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1998年修正)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85年,1993年修正、1999年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年,2002年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2000年修正、2004年修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1996年修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1988年修正、1998年修订、2004年修正)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1986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2002年修订)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1989年,2002年修正)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1990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1991年)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
2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年)
2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992年,工995年修正、2001年修订)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年,2000年修正)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年)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2002年修订)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3年)
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1993年)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994年)
30.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4年)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1994年,2004年修订)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年)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4年)
3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年,2003年修正)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年)
3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年)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
38.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1996年)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年,1999年修正、2004年修正)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997年)
4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
4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
43.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1997年)
44.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年,2004年修正)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
4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年)
4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2年)
48.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年)
49.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3年)

(五)社会法(13件)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1978年)
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决议(1981年)
附: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2001年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

当然其中还不包括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

热点内容
新的行政法诉讼法缺点 发布:2025-05-05 06:48:09 浏览:980
双城人民法院 发布:2025-05-05 06:43:53 浏览:207
老子与道德经原文 发布:2025-05-05 06:43:16 浏览:717
劳动法出差算不算正常 发布:2025-05-05 06:40:09 浏览:807
法规的程序 发布:2025-05-05 06:40:08 浏览:162
扎指甲刑法 发布:2025-05-05 06:35:22 浏览:27
婚姻法首部 发布:2025-05-05 06:34:42 浏览:415
人民法院查询电话 发布:2025-05-05 06:25:02 浏览:753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服务项目 发布:2025-05-05 06:19:18 浏览:412
深圳正规劳动法3天不上班算自离吗 发布:2025-05-05 06:17:39 浏览: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