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什么是道德目标

什么是道德目标

发布时间: 2022-01-06 23:58:43

道德目标是什么

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了

Ⅱ 道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什么

一、基础道德品质及基础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

基础道德品质是亲社会成员必备的品质。亲社会成员是对社会发展有益的积极成员。对社会有益的人必须正确处理对事、对人、对自己与对自然的关系。这四种关系是人的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四个方面,也是基础道德品质的基本内容。这四方面关系的正确处理,就是要养成敬业、乐群、进取与环保四个系列的态度。

所谓敬业,指对事所持的积极的态度,即敬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专心并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千方百计地把工作做好。

所谓乐群即对人的积极态度。指个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乐于与人交往,能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其中包括个体对个体,个体对群体的积极态度。

所谓进取指对己的积极态度,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自我提高,积极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生活要求。

所谓环境保护即对环境的积极态度,指热爱环境,积极参与改善环境,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这四种态度是相应道德规范内化的结果。敬业、乐群、进取与环保规范的教育,应成为基础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这四种良好的态度系列,是依据人的生态系统观点而确立的。依据现代生态学观点,人与环境密不可分。人必须适应(包括顺应与改造)环境,与环境保持平衡。人所面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又可概括为事与人两个方面的因素。上述对人、对事、对己与对自然环境的四种态度系列就是依据这种生态学观点(即生态系统观点)而确立的。敬业、乐群、进取与环保这四种态度是人积极适应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所必须的。这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二、基础道德教育的内容系统

基础道德教育的内容系统由基础道德的目标、内容、活动与评价系统构成。

(一)目标系统的优化

基础道德教育的目标系统即教育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所要构建基础道德品质的结构。基础道德品质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动态结构。目标系统必须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前已指出基础道德品质应由主体对事的敬业、对人的乐群、对己的进取和对环境的保护四系列态度构成。基础道德教育目标系统的优化要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建立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和由浅入深的目标层次系统。为此,可把中小学分为小学、初中与高中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即小学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三个层次;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三个层次;高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敬业、乐群、进取与环保四方面的态度系列。从而构成一个由三阶段、九层次和36项态度系列构成的中小学基础道德教育的目标系统。

(二)内容系统的优化

中小学基础道德教育内容系统的构建,要在广泛吸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按上述中小学三阶段、九层次和36项态度系列的目标系统的要求进行优化。

敬业的教育内容分为:立志勤学、积极工作与勤劳俭朴三个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对事的责任心与义务感。

乐群的教育内容分为:尊老爱幼、诚信友善、关心集体与遵规守纪四个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对人应尊重与友善。

进取的教育内容分为:善学力行、勇敢坚毅与求实创新三个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自我提高以及自我完善的品性。

环保的教育内容分为:爱护保护环境、节约利用资源与改善美化环境三个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爱物意识及良好的习惯。

(三)教与学的活动系统的优化

基础道德教育的教与学的活动系统即基础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基础道德品质结构的构建过程。教学活动系统的优化,要根据社会规范接受的依从、认同和信奉三阶段理论,分期、分批和分专题进行。

1.规范的依从阶段。

所谓社会规范接受的依从,指行为主体对规范的依从,表现为在对规范的依据和必要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也能做到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包含从众(随大流)和服从两种类型。

依从行为具有下列四个特点,即:(1)盲目性;(2)被动性;(3)工具性;(4)情境性。

依从的作用包括:(1)依从是规范内化的开始,属规范接受的初级阶段。规范的依从使规范付诸实施,社会秩序得到初步控制,个人获得规范行为的经验。(2)依从是内化的起点,不是终点,不能停滞,必须进一步提高接受水平。

依从接受的基本条件有四种,即:(1)群体的特性(包括群体的一致性、规模、内聚性与特长);(2)个体特性(包含文化背景差异、性别差异与个性差异等);(3)直接的外在压力(奖励);(4)间接的外在压力(f青境影响)。

2.规范的认同。

所谓社会规范接受的认同,指行为主体对规范的认同,表现为思想上对规范及榜样的仰慕,符为上对规范及榜样的趋同及模仿。

规范的认同行为具有下列三个特点,即:…自觉性(行为发自对榜样的仰慕及趋同);(2)主动性(选择榜样的自主性);(3)稳定性(行为持久与广泛)。

认同的作用有:(1)认同是外在行为要求转向内在行为需要的中间阶段,是品德结构中建立起规范行为的相应动机结构的开始。(2)规范的认同并不是规范接受的最高阶段,规范必要性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体验有待加深,行为方式有待进一步巩固及习惯化。

认同接受的基本条件有三,即:(1)规范及榜样的认可及仰慕(必要性有所认识,消除意义与情感障碍);(2)榜样的选择(同主体的相似性,榜样的地位和身份,榜样的行为品质,榜样的行为后果);(3)模仿的发生C示范,观察与强化)。

3.规范的信奉。

所谓社会规范接受的信奉,指行为主体对规范的信奉,表现为行为由规范价值的信念所驱动,行为结果能获得自我满足或自我奖励作用。

规范的信奉行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即:(1)高度的自觉性(自律);(2)高度的主动性(不需监督);(3)高度的坚定性(在不良的环境或诱因条件下,仍能按社会规范正确行事);(4)习惯化(符合规范的行为可以在无意识水平上自发地完成)。

规范的信奉是规范接受的最高水平,规范内化的最后阶段,品德结构完全确立的终末阶段。这表现为建立了以信念为基础的强有力的动机系统,建立了习惯化的规范行为的执行系统。

(四)教育成效考评系统的优化

教育成效考评系统是探测内在的有关基础道德品质结构实际构建状态的工具。考评系统的优化必须以学生外显的规范行为为客观标志。考评工具要有可靠性。中小学基础道德品质考评系统的制订,要符合前述的中小学三阶段、九层次和36项基础道德品质的形成性测查需要,分别制订依从、认同和信奉的不同测查内容。考评的进行要符合适时性。考评结果要有促进性。

Ⅲ 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 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

Ⅳ 这个品德目标该填什么

品德目标填写技巧

1、关心学习。懂得学习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既是自己的义务又是自己的权利;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

2、关心他人,尊重、爱护、帮助他人。

3、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4、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5、具有现代意识,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率,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并能进一步树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

6、有基本的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知法,守法。

7、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有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Ⅳ 道德的目标是

道德的目标是公平(最高标准),而每个个体的道德执行机制是自律。通过自律,让社会承受最低的法律义务。

助人为乐也是道德的一种体现,但是它不是要求人们出让自己的基本权利和经济保障,而是在力所能及或道义上帮助他人。

至于献身精神,这是在极端条件下各种制度都存在的一种要求。比如一个国家遭到不道义的侵略,不管该国制度如何,其公民都有责任保卫国家。严格地说这通常不属于道德的范畴,而是作为集体的一员在特殊条件下的一种责任。履行这个责任是光荣的、高尚的,但未必完全是道德的。我们宁可说这是一种政治范畴的概念。

Ⅵ 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是什么

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反映着从业者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要求和追求,预内示着职业道德修养的方向和结容果。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受其目标决定和支配,从业者认真完成这些任务是修养目标的基础。明确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任务,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问题,有利于保证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方向,有利于从业者科学地选择和确定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确保他们顺利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以免误入歧途。

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标,在于从业者自觉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为此,从业者必须把努力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境界作为根本任务,踏踏实实地抓紧抓好。

职业道德修养目标和任务的确定,受一定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发展水平和从业者自身条件的支配,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从业者个体职业道德充分发展的需要。因而,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任务,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业者职业道德修养的总目标,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类社会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Ⅶ 思想道德素质目标及措施是什么

目标: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措施:完善德育体系、大力宣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德育教育与时俱进、建设“大思政”格局、提升家庭教育环境。

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意识状态按社会规范的要求所达到的水准。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思想品质和传统文化习惯。人生观指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和态度的基本看法,它是一个人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没有强制的法律效力,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

Ⅷ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是什么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是共产主义
这是一道高考政治选择题中出现过的一项选项。

Ⅸ 思想道德目标是有哪些

思想道德目标是有哪些?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Ⅹ 什么是个行个业为之努力的道德目标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同等重要、公正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忠诚,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同为治国方略。参考资料、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修养,形成内在品质和外在气质俱佳的完美人格,养成通达事理、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的好品德。“德是为政之基”,努力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与人为善、道德意志、明辨是非、服务、廉洁

热点内容
吉祥号码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1 15:10:19 浏览:652
中国劳动法法条 发布:2025-05-01 14:44:21 浏览:270
泰安招聘律师 发布:2025-05-01 14:44:12 浏览:719
万州法学科研 发布:2025-05-01 14:30:51 浏览:853
公路实施条例 发布:2025-05-01 14:30:04 浏览:578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5-01 14:15:56 浏览:589
共享单车买卖违反经济法 发布:2025-05-01 14:15:50 浏览:445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电话 发布:2025-05-01 14:15:19 浏览:518
对党政机关法律顾问的研究和建议 发布:2025-05-01 14:13:46 浏览:304
法官怒斥当事人 发布:2025-05-01 14:09:08 浏览: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