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具体措施
1. 如何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内涵要求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1、这是历史的深刻启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相反,一些国家陷入这样那样的“陷阱”,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门槛,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少国家没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没能跳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从我们自己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既吃过破坏法治的苦头,也尝到了法治昌明的甜头。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2、这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国正经历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稳定的秩序,在各方竞逐的市场领域维护公平的规则,在意见碰撞的观念世界坚守文明的底线,必须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只有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3、这是长远的战略谋划。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只要国际国内不发生大的波折,经过努力,这一目标应该可以如期实现。但“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我们还要向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行,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还将应对可能更为复杂的局面和问题。之后的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靠法治,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们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民族复兴筹、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深刻内涵。
1、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宪法作为根本法,对于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具有统帅作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依法治国核心是党依法执政。
在我国,治国理政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施依法执政。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具体表现,就是依法执政、依宪执政。
3、 依法治国重要内容是政府依法行政。
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务院及其下辖的各级政府行政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执行机构,从属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行使立法、重大事项决定、重大人事任免、监督权力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各级行政机关通过执行人民大会立法、决定来体现执行人民意志。换句话说,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立法、重大事项的决定,都要通过国务院及其下辖的各级政府行政机关付诸实施。这样行政机关就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意志得到贯彻实施的关键。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使政府真正依法履行各项职能。
4、 依法治国要确保司法独立。
法治国家要求司法机关拥有独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都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5、 依法治国要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权力机构的立法活动、政府的执法活动、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是一个国家法治大厦本身的话,那么,一个国家的全体成员的法治观念、守法意识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础。
2. 论述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一、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至上。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高准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 权力制约。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制约与平衡,确保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3. 保障人权。法律不仅要规范公权力,还要保护公民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司法公正。司法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一环,必须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与检察权。
二、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建设目标,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法治国家建设必须贯彻宪法精神。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首先要贯彻宪法精神,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要确保各个领域都有法可依,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3. 依法行政。政府要在法治框架内行使职权,确保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4. 司法公正与独立。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确保司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5. 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公民法治意识的提高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总之,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实现法治国家的建设目标,确保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法治文化的浓厚氛围,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其内涵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其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内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容。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具体措施扩展阅读:
中国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因此,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