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报险情承担的法律责任
❶ 谎报险情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谎报险情是属于什么行为,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1、不构成犯罪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1)不构成犯罪,给予处罚,一般是处5-10行政拘留,并处500元的罚款;(2)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构成犯罪的,属于犯罪行为:(1)构成犯罪,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❷ 残疾人报假案是否负刑事责任的
残疾人报假案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但若报假案行为没有主观故意,仅是疏忽所致,则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有明确处罚规定。具体而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的,将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以及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该条款详细列举了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以及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对于这类行为,将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将面临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总的来说,无论残疾人是否具备报假案的主观故意,一旦其行为构成了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就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然而,如果该行为只是因一时疏忽而产生,那么在法律上将不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❸ 造谣传谣,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造谣传谣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行政责任:
-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事责任:
-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民事责任:
- 造谣传谣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方式。
注意事项: 在社交平台浏览信息时,应谨慎转发,避免传播不实信息。 如不慎转发了谣言,应尽快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如快速删除、澄清消息不实的声明等。 对于因轻信而传播虚假信息,但危害不大的情况,不以犯罪论处。然而,如果转发行为导致谣言被广泛传播并造成恶劣社会后果,仍需承担上述法律责任。
❹ 只是传播谣言也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只是传播谣言也会承担法律责任的。
法律依据如下:
《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该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将受到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的处罚,同时还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较轻,也会受到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该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并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而故意传播的,如果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处罚将更为严厉,可能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传播谣言是违法行为,会根据情节轻重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❺ 传谣造谣者负什么法律责任
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对个人进行造谣诽谤的,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诽谤涉嫌侵害他人名誉权,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造谣诽谤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❻ 自媒体未经核实播报虚假消息,需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自媒体未经核实播报虚假消息,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民事责任:
自媒体发布虚假信息若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承担责任的方式可能包括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或恢复名誉、赔偿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等。
行政责任:
自媒体发布虚假信息会受到行政处罚,处罚措施可能包括责令删除、停止传播以及罚款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将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事责任:
如果自媒体编造虚假信息并在网络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将受到刑事处罚。
重点内容:自媒体在发布信息时,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发布虚假消息。对于未经核实的信息,应谨慎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同时,广大网民也应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