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道德
① 求“道德大讲堂”班会总结,100字左右
“南有季子,北有孔子”。自古以来,常州就有“季子故里,诚信常州”的美誉。
2009年11月,常州市在钟楼区试点建设“道德讲堂”。截至2010年8月,钟楼区建成127所“道德讲堂”,开课2021场次,参加人数达91053人(次)。
2010年8月2日,常州市召开“办好道德讲堂,建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下发《常州市“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推开“道德讲堂”建设。
——按照“由点及面,以点带面”思路,率先抓好示范点建设。制定出台《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和《百分考核细则》,细化量化建设标准,引导各示范点走上规范化道路。目前,全市建成“道德讲堂”示范点72个,有效带动面上工作整体提升。
——充分利用已有市民学校、小巷论坛、职工学堂、新市民夜校等阵地,综合利用网络、手机报、电视、电台等现代化手段,形成室内室外、虚实结合的立体化阵地网络,为“讲堂”实现功能最大化提供源泉。
——立足长效,科学推进。全市开展“道德积分”活动,树立“好人好报”价值导向,引导群众主动践行核心价值,“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
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目前,“道德讲堂”呈现出“点上突破、连点成片,整体联动、百花齐放”可喜局面。
② 道德讲堂的介绍
“道德讲堂”于2009年11月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开始试点建设,从最初的社区道德讲内堂开始,至现在已经形容成了各种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室内道德讲堂、依托广播电台的“道德讲堂空中课堂”、依托中国常州网的“道德讲堂网络课堂”、公交线上的“道德讲堂流动课堂”等组成了一套完整体系。
③ 常州的三个文明建设是哪三个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常州市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注重了三个方面的文明建设,分别是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旨在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经济繁荣。在这一建设中,常州市投入了大量资源,改善了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等设施,使市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生活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则致力于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读书会、公益讲座等,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此外,常州市还积极倡导志愿服务,鼓励市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
政治文明建设则强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确保政治环境的公平、透明和高效。常州市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务公开,以及推进数字化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市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同时,常州市还致力于打造清廉政府,严厉打击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这三个方面的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常州市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物质文明建设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了市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政治文明建设则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这三方面的持续努力,常州市正朝着更加现代化、文明化、和谐化的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