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和荤菜大全

道德经和荤菜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1-07 01:00:29

① 四大荤是什么

MichaelOrSong 高能答主

23 分钟前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关注
所谓四大荤指的就是“牛肉、乌鱼、鸿雁、狗肉。
传说张天师以前在道观时,不管是道观内来了怎样的客人,他都要告诫厨房,信道之人,“四大荤”碰都不能碰。
一、牛肉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一张《老子骑牛图》,牛自古以来是非常勤奋的动物之一,而且牛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太辛劳了,不能吃,此乃义也。
二、狗肉
狗是忠诚的代名词,自古便可以看家护院、为主人放牧。因此宰杀吃肉,实为不妥,违背了对于忠诚的信念,因此感念于狗的忠诚,道教不吃狗肉。
三、大雁肉
吃大雁肉这个现象在现代是很少发生的,但是在古代却很常见。那么为什么道教不吃大雁肉呢?道教认为,大雁是贞洁的象征,大雁是绝对的一夫一妻制,当大雁夫妻其中一个死亡后,其对象终身不娶不嫁,永远单飞,故而道教感念其贞洁而不吃。
四、乌鱼肉
乌鱼子在道教中是孝道的象征。乌鱼在产卵后,身体会变得非常虚弱,随时可能会就此丧命,这个时候一部分小乌鱼就会游到母体嘴边,让母体吃掉自己,来达到母体生命的延续,所以道教因感念其孝道而不吃。
以上四种“四不吃”,其实就是当时古代道家学者对于社会的一种反馈,忠、义、贞、孝,这四种优良品德也正是修道之人的楷模。在道教诸多教众中,不管是“正一”还是“全真”,都会严格遵守着“四不吃”的理念。
但是其实只要是吃荤,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犯杀业。所以一般道教教众可以吃啥?有些觉得自己的习惯是家禽,比如鸡和鸭。有人说,那么这不也是杀业么?但是呢,至少侍养的家禽总比那些大自然的生灵来的更加的合适。

② 四大名著相声全文剧本贾旭明台词

贾旭明:哎呀,现在说相声可不容易。
张康:那倒是。
贾旭明:你得苦练基本功啊。
张康:说学逗唱。
贾旭明:这还不算,必须得多读书。
张康:应该多知多懂。
贾旭明:有这么一本书,你读过吗?
张康:哪本儿,你说说。
贾旭明:《道德经》
张康:这个翻过几页,但是有点深。
贾旭明:那有一本跟《道德经》,齐名的一本书你读过吗?
张康:跟《道德经》齐名的一本书。
贾旭明:嗯。
张康:叫什么呢。
贾旭明:《荤菜大全》。
张康:我没有读过。
贾旭明:那这个《道德经》,跟《荤菜大全》的合订本,估计你也没有读过了吧?
张康:出版社疯了,把这两本书合订到一块儿。
贾旭明:你要是没读过这两本书的合订本,我劝你抓紧时间找来读一下。
张康:我干嘛呀我。
贾旭明:因为据我研究发现呐,读完这个合订本之后,能够明白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
张康:什么道理?
贾旭明:老子不是吃素的,怎么样?
张康: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研究成果,可以于我分享分享啊?
贾旭明:好好好,你这么爱学习,我给你讲讲我最近,正在研究的几本书。
张康:哪几本?
贾旭明:四大名著!
张康:哪四大名著?
贾旭明:这还用问吗?
张康:怎么了?
贾旭明:谁不知道啊!
张康:我怕你不知道。
贾旭明:《水浒传》。
张康:有。
贾旭明:三国杀。
张康:没有,“三国”没杀。
贾旭明:那帮人杀来杀去嘛。
张康:那也叫《三国演义》
贾旭明:还有这个《红楼梦》、《西游记》。
张康:这是四本。
贾旭明:要说这几本书,哪本我研究的最好。
张康:哪本呢?
贾旭明:《三国演义》。
张康:《三国演义》倒是值得一看。
贾旭明:《三国演义》里有那么多人物啊!
张康:对。
贾旭明:我想问问诸位啊,您最喜欢的是哪位?

③ 看过老子不是吃素这本书吗,据说是道德经和荤菜大全的

道德经不是“经书”跟宗教没关系。别迷信了,讲道,讲德,不讲道德。

④ 求贾旭明的四大名著相声台词,急用,谢谢。

贾:哎呀,现在说相声可不容易。
张:那倒是。
贾:你得苦练基本功啊。
张:说学逗唱。
贾:这还不算,必须得多读书。
张:应该多知多懂。
贾:有这么一本书,你读过吗?
张:哪本儿?你说说。
贾:《道德经》。
张:这个翻过几页,但是有点深。
贾:那有一本跟《道德经》齐名的一本书你读过吗?
张:跟《道德经》齐名的一本书叫什么呢?
贾:《荤菜大全》。
张:我没有读过。
贾:那这个《道德经》跟《荤菜大全》的合订本儿估计你也没有读过了吧。
张:出版社疯了,把这两本书合订到一块。
贾:你要是没读过这两本书的合订本儿 我劝你抓紧时间找来读一下。
张:我干嘛呀我。
贾:因为据我发现呐 ,完这个合订本之后能够明白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
张:什么道理。
贾:老子 不是吃素的,怎么样?
张:还有没有其他的研究成果可以与我一起分享分享啊。
贾:好好好,你这么爱学习,我给你讲讲我最近正在研究的几本书。
张:哪几本?
贾:四大名著。
张:哪四大名著?
贾:这还用问吗?
张:怎么了?
贾:谁不知道啊。
张:哈哈哈,我怕你不知道。
贾:《水浒传》。
张:有。
贾:《三国杀》。
张:没有,三国,没杀。
贾:那帮人杀来杀去嘛。
张:那也叫《三国》。
贾:还有这个《红楼梦》《西游记》。
张:这是四本。
贾:要说这几本书哪本我研究的最好?
张:哪本呢?
贾:《三国》。
张:《三国》倒是值得一看。
贾:《三国》里有那么多人物啊。
张:对。
贾:我想问问诸位啊,您最喜欢的是哪一位?
张:你看有人搭理你吗?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好玩儿吗?你不觉得尴尬吗?作为你的搭档我觉得我都比你尴尬。啊,作为搭档来说,你说你跟人家问什么问题,问完问题大伙儿都不搭理你,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谁来付责任?相声演员为什么是搭档?为什么一个是逗哏一个是捧哏?要我们捧哏的是干嘛的?不就是在他们都不愿意搭理你的情况下。我负责搭理你一声吗?所以说你问我就完了,你说你问人家干嘛。
贾:《三国》里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啊?
张:哦,我不看《三国》。
贾:还是尴尬一点好。
张:你拉倒吧你,你就说你喜欢哪个就完了。
贾: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
张:诸葛亮能耐大。
贾:诸葛亮,姓诸,名葛亮。
张:复姓。
贾:对啊,子随父姓。
张:他爸爸姓诸 他就姓诸 是这意思吗 诸葛是复姓 复姓诸葛 单字名亮 诸葛亮。
贾:他没骗我吧。
张:你怎么老问他呀你。
贾:行 就这人吧 诸葛亮。
张:诸葛亮。
贾:字 孔明。
张:对。
贾:灯。
张:没灯。
贾:诸葛亮 字 孔明 没灯。
张:没灯就别说了行不行啊。
贾:反正就这人吧。
张:嗯 就这人。
贾:太厉害了。
张:对。
贾:前知五百年后知八百载啊。
张:能耐大。
贾:知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 未出茅庐而知定三分天下啊。
张:你看看。
贾:伟大的军事家。
张:对。
贾:伟大的文学家。
张:写过《出师表》。
贾:伟大的天文学家。
张:借东风。
贾:伟大的医学家。
张:他做手术 你等会儿 等会儿 就是你的前三个名头呢我都承认 但是你说诸葛亮是伟大的医学家 我不知道贾老师你是从哪个合订本儿里看的呢。
贾:这就是我研究《三国》的成果呀。
张:这是什么成果。
贾:朋友们 经我研究发现诸葛亮是伟大的医学家。
张:从哪研究出来的。
贾:他生前算出他死以后帐下大将魏延必将谋反 他就留下锦囊妙计交给马岱 让马岱伺机去诛杀魏延 可是这个马岱的武功没有魏延高强。
张:对呀。
贾:可是后来他怎么又能够把魏延给杀了呢。
张:那说这个马岱怎么就能把这个魏延杀了呢。
贾:只结因马岱 姓马名岱 字丁啉。
张:马丁啉。
贾:吗丁啉专制胃炎.... 我研究的啊 我研究的 我研究的。
张: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听第二个研究成果了。
贾:行行行 念在你这么好学啊 我给你讲讲我下一个研究成果。
张:好。
贾:俗话说的好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张:毕竟是打打杀杀。
贾:看你这个年龄 我给你讲讲《红楼梦》。
张:红学也红极一时。
贾:据我研究发现 《红楼梦》跟《西游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啊。
张:哎呀 这《红楼梦》跟《西游记》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贾:《红楼梦》的主题曲听过吗?
张:《枉凝眉》啊。
贾:怎么唱的。
张:怎么唱。
贾: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一个挑着担 一个牵着马 都说有奇缘 路在脚下。
张:这就是把两首主题歌给唱串了你。
贾:我能把这两首的主题歌如此完美的结合还不是研究成果吗?
张:这什么研究成果 我算看透你了贾旭明。
贾:那我这边我不说了 我给你换一本。
张:你还能研究。
贾:我给你再讲一本行不行 《西游记》我研究出东西来了呀。
张:《西游记》里有什么东西。
贾:《西游记》也有那么多集 您最喜欢看哪一集呢?
张:你就不要再找尴尬了好吗。
贾:我最喜欢看的是《真假美猴王》。
张:这集打的倒比较厉害。
贾:哎有只六耳猕猴跟孙悟空分不出真假来呀。
张:是。
贾:唐僧没有办法 念紧箍咒不好使 去找龙王 找观音 找菩萨 没办法 分不出来。
张:对。
贾:直到最后找到这个如来佛祖才给分出真假来。
张:这是事实。
贾:唐僧 笨啊。
张:怎么就笨了又。
贾:早找我 早给他们俩分出来了。
张:找你就分出来了。
贾:对呀。
张:怎么分啊。
贾:太简单了。
张:啊。
贾:找一张桌子 上边摆两样水果让这俩猴儿来挑 就分出来了。
张:摆两样什么水果。
贾:摆一个桃 摆一个榴莲。
张:你疯了吧 啊 当然那挑桃儿的是真猴儿了。
贾:恰恰相反。
张:啊。
贾:挑走榴莲的才是真孙悟空。
张:你是真疯了 凭什么挑走榴莲的就是真孙悟空呢。
贾:有首歌你没听说过吧。
张:哪首歌是唱这个的。
贾:有石猴儿 有石猴儿。
张:石猴。
贾:宁愿选择榴莲不放手 哈哈 怎么样 我研究的呀 我研究的。
张:呵呵 贾老师 太棒了。
贾:是吧。
张:我现在特别想问你一个问题呀。
贾:什么问题呀。
张:你会说单口相声吗。
贾:什么意思呀。
张:我就不跟你在这丢人现眼了 好吗 咱们好不容易登上个这么大台的晚会 你就跑这丢人现眼来了是吗?
贾:我最后这本《水浒传》研究最深呐。
张:《水浒传》里还能研究出来什么啊这。
贾:《水浒传》里蕴藏着一个重要的科学道理啊。
张:这《水浒传》里蕴藏着一个什么样重要的科学道理呢。
贾:就是读完了《水浒传》以后 我才能明白了。
张:嗯。
贾:大河往哪边流啊。
张:我的天哪 这是高科技啊。
贾:对呀。
张:大河往哪边流呢。
贾:往东流啊。
张:谁告诉你的。
贾:大河向东流啊。
张:天上的星星。
贾: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张:走走走 走啊。
贾:说走咱就走啊。
张:你有病吧。
贾: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⑤ 道教最著名的五部经文

怎么说呢,道教的经文浩若烟海,各家有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若论最著名,SC方敏同学与墨白散人同学所说的前五部应该都可算是正确答案,个人补充几点如下
1、《道德真经》世称《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教立教之根本,这是最著名的经典,注意没有之一,它与佛教的《金刚经》,儒教的《论语》一样出名,在中国这个国度,只要你认识中文,那么绕来绕去总要看看这部据说是世上一切养生,修仙理论总纲的书。
2、《庄子》即所称之《南华真经》,这本书与《老子》一样出名,盖因为只要上过学的同学,都读过不下十篇它的节抄,如《逍遥游》《庖丁解牛》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读过《老子》一书的,大多都会再看看《庄子》,这是一个很让人费解的事情,但老庄、老庄就是先看老再读庄,要不怎么说《庄子》一书是“天下第一奇书”呢。
3、《冲虚经》即《列子》这个算是道教最著名排在第三绝对没问题,因为你看完庄子,就会对书里面被庄周批的狗屎淋头但又会御风飞行的奇人——列御寇产生兴趣,有机会的话,你当然会去看看他写的书是个什么样子,是不是真的有《御风》奇术藏于其中。
4、《文始真经》即《关伊子》就是那个强留老子在函谷关,求其传道的关令伊喜写的书,这个之所以叫《文始真经》,是因为他从《老子》中悟到了“道”的密秘,并把它们记述下来,将“文明”传著后世而得名《文始》的。当然,有学者考证现世所传之《文始经》实为伪作,但是这并不妨碍它的传播,开玩笑,冲着老子大弟子的名号,用脚趾头想也明白,能不著名吗?
5、《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是魏伯阳读《阴符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及《易》后而著有“万古丹经之祖”的称号,想要长生,修仙的没有不读的。
6、《黄庭经》分《内景》《外景》两卷,为魏晋时期成仙的女道士魏华存所作,其中详细记述了多种修炼方法,无论养生、修炼、求仙,这是属于不可不看的经典。
7、《云芨七签》是北宋天禧年间,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而成,其中记述多种祷神、养炼之方法,算是道教法术的集大成的一部经典,想学法术的同学那是一定要看的。
8、《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传为记述了黄帝与歧伯、雷公的问答之作,作者是黄帝。大家不要以为我写错了,说这是一部中医学的书啊,与道教有个毛的关系。哈哈,你以为古人常将道家学说归于“黄老之学”是怎么来的,“黄”就指的是轩辕黄帝啊,这个《黄帝内经》当然是道教的经典了,看看里面写的是什么,都是教人治病、养生的,知道彭祖这个典故出自那里吗?就是《内经》,知道所有的修炼方法的理论来源吗?当然还是《内经》。你说我说错了吗?
9、《老子想尔注》又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这是道教的创始人张陵所著的著作。想不出名实在是很难很难啊。
好了道教认为九为数之极,过而溢之,我就不再写了,写太多了没什么人看哦。

⑥ "老子可不是吃素的"用来形容什么含义是什么

吃素的对立面就是吃荤,简而言之就是食肉咯。食肉动物,如狮子、老虎等都凶猛异常,吃素动物、即食草动物,如长颈鹿、羊等都比较温顺,是被吃被攻击的对象。

不是吃素长大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是好欺负的,骨子里有那股戾气、冲劲、傲气以及不服输、不低头的精神,一旦爆发,咱们打架吧、咱们干吧。不过很多时候,说这句话都只是逞强,好面子而已。

⑦ 道教经典典籍有哪些

道教经典典籍有《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冲虚经》(即《列子》)、《清静经》、《关尹子》、《阴符经》等等。

1、《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2、《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3、《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察,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

4、《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所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5、《清静经》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成书前皆为口口相传,不记文字,直至东汉年间,葛玄(164-244)笔录而成书;道教经典之一。经文大旨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推演而来,纯正理论学说,无神话色彩。经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语。

⑧ 和室友因为一点小事吵了几句,之后,室友送我一本《道德经》和一本《荤菜大全》。

道德经的每一章都有阴阳两面,每一章都独立性又有整体性,他的学问不是用文字可以描述的,越是学问高的人来解读道德经就越容易误导人们,越是解释的清楚就越是限制了读者的思考能力。

而道德经的精髓在于启发人们的自我思考,所以老子总是将道德经写的很模糊。

而后世的高等学者又自大的来翻译道德经结果就是限制了人们的自我思考,这是与道德经背道而驰的!

在现在对的在以后未必是对的!在小方面对的在大方面未必是对的!所以用学问是解读不了道德经的!

其整体性和独立性更是千变万化!我看道德经从不看译文,实在是看不懂了那译文做参考,在我看来译文就是放屁!坏了他人的慧根!

道德经是一个将世间一切的矛盾融合成一个整体的超级世界观构建,如果你能将道德经中的阴阳两面,整体和个体这四个矛盾联合在一起.那么前知五百,后知五百就如同一个儿戏一样。

在下也只敢说阴阳有通,将每一章的个体拿出来还可以,但是要是将他们连接起来....我刚刚连接了14章!哎~~~难那~

常人学道德经大多是阴连阴,阳连阳,微观连微观,宏观连接宏观,这样的人已经算是高手了。能将其中的两者相互连接你就是登峰造极了,能连接三者你就出神入化了,能连接四者你就.....反正不是人了!

普通人一般都是瞎连!

说白了道德经就是一个可以将整个宇宙运行装到脑子里的:“核心中驱”!也就是超级世界观。

你要是能将道德经的所有元素融合成一体,你就会发现“神”是如此的渺小!

孩子一本道德经才20元,如果你就是那个能将此书融合于心的变态天才,那以后天地神鬼就要靠你吃饭了!

⑨ 谁能猜出这个歇后语了 《道德经》和《荤菜大全》打一歇后语

老子不是吃素的

⑩ 道德经大全

《道德经》全文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
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
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
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
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
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
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
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
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
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
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
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
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
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
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
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
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
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
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
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
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
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
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
妙。

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
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
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
割。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
之。夫物或行或随、或??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
泰。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后必有凶
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
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
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
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
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
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
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
其大。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
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
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
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
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
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
华。故去彼取此。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
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
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
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
誉。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
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
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
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
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
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
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
见而明。不为而成。

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
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
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
目,圣人皆孩之。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
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
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
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
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
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53.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
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
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
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5.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
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
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
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
天下贵。

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
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
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
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之道。

6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
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
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
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
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
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
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
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
不敢为。

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
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
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6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
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
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
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
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6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
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
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
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7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
病,是以不病。

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73.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
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
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7.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
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
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7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
王。正言若反。

7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
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
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热点内容
中国劳动法法条 发布:2025-05-01 14:44:21 浏览:270
泰安招聘律师 发布:2025-05-01 14:44:12 浏览:719
万州法学科研 发布:2025-05-01 14:30:51 浏览:853
公路实施条例 发布:2025-05-01 14:30:04 浏览:578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5-01 14:15:56 浏览:589
共享单车买卖违反经济法 发布:2025-05-01 14:15:50 浏览:445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电话 发布:2025-05-01 14:15:19 浏览:518
对党政机关法律顾问的研究和建议 发布:2025-05-01 14:13:46 浏览:304
法官怒斥当事人 发布:2025-05-01 14:09:08 浏览:924
10万律师费 发布:2025-05-01 14:02:23 浏览: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