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我国公民生育权制度的立法途径

我国公民生育权制度的立法途径

发布时间: 2022-01-26 14:08:11

A. 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除了应遵循立法的一般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公民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即,立法除了对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作出规定外,还要相应地对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作出规定。 (2)全面履行法定责任的原则。即,要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法定职责,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社会各方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村(居)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和责任。 (3)法制统一的原则。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要以宪法为依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相关的行政法、民事法、相关的部门法和专业法相衔接,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4)依法维权的原则。即,明确规定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合法权益的方式、途径、责任以及对违法行为的追究。

B. 生育权保障与计划生育的关系,怎样处理两者关系

中国拟出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正在此间举行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今天首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草案。 生育调节是本法的核心内容。草案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实行计划生育;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依法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状况规定。”“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办法由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有关这部法律草案的说明中解释说,这样规定主要基于三点考虑,即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与地方立法相衔接、充分照顾各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方面的特殊情况。 张维庆还就草案中有关建立社会抚养制度、保障公民生育权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奖励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规定作出了说明。 关于建立社会抚养制度,张维庆说,考虑到超生给社会增加了负担,理应对社会给予适当补偿,为了规范现行的经济限制措施,草案规定:“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适当补偿所增加的社会公共投入。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计划生育涉及公民的生育权,草案规定:“公民的生育权受法律保护。男女享有平等的生育权。”“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对避孕措施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安全保障权”。 针对目前存在的有些机构、人员利用B超等仪器设备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问题,草案规定:“严禁利用超声波等仪器设备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草案并明确规定了对这种违法行为的处罚。

C. 生育权出自哪部法律第几条

生育权立法中国的《民法通则》、《宪法》、《民法通则》、《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收养法》、《母婴保健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对公民享有的生育权利作了具体规定。特别是有关国家和公民生育权利益发生冲突方面,对公民享有的多项计划生育权利作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为计划生育人权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保护。散见于这些法律 生育权
和行政法规中的公民计划生育权利主要有:(1)依法生育权;(2)不生育权;(3)获得避孕和节育服务权;(4)生命健康权;(5)人身安全保障权;(6)人格尊严权;(7)孕产期和哺乳期不离婚权;(8)孕产期和哺乳期不被解雇权;(9)产期休假权;(10)劳动时间哺乳权;(11)孕产期和哺乳期受特殊劳动保护权;(12)孕产期和哺乳期享有医疗保健权;(13)享受生育社会保险待遇权,等等。

具体第几条你可以自己查查。

D. 公民的生育权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公民的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公民的生育权是与生俱来的,是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的权利,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生育权与其他由宪法、法律赋予的选举权、结社权等政治权利不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的。因此,多年来,有一种观点主张,生育是完全自由的,生不生、生多少、跟谁生,都是当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法律的规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社会对生育权问题提出的新的观点,就是自由且负责任的行使生育权,强调夫妻和个人对子女、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强调夫妻在行使生育权时,要考虑到将来子女的需要和对社会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但同时应当承担对家庭、子女和社会的责任。
我国法律规定的生育权是指公民享有生育子女及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和服务的权利。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自由而负责地决定生育子女的时间、数量和间隔的权利。
2.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公民有权利选择生育与不生育,不生育也不应当受到歧视。
3.在生育权问题上夫妻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从理论上说,生育是男女双方的共同行为,不可能依靠单方实现,因此,一方不能强迫另一方实现这个权利,这个权利应当是以双方协商为基础的,两个人共同的意愿才能实现。
4.生殖健康权。生殖健康表示人们能够有满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有生育能力,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和何时生育及生育多少。公民有权获得科学知识和信息、有避孕措施的知情权和安全保障权利以及患不孕症公民有获得咨询和治疗的权利。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释义》)

E. 我国为什么要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确认计划生育为国策

我国的基本国策(一)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确定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即国家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并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对少数民族也实行计划生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具体政策规定。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分不开,人口问题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能否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全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兴衰,也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人口与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3。3亿以内,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不超过千分之九;2010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到21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接近16亿)后缓慢下降。 (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科技水平不高,经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保护生态环境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投资少、消耗资源少,而经济效益高、环境保护好。保护环境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十五“规划中指明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理论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方针,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依法保护环境,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技进步,确保国家环境安全。向所有地球公民呼吁: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结束战争,维护和平,全球一家,共同繁荣。 2001年——2015年环境保护目标是:到2005年,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力争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开始减缓,重点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和地区;到2015年,,环境污染得到控制,力争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基本适应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三)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 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逐步发展完善的。1982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我国人多地少,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们的国策。同年5月4日通过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第三条规定: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国策。1984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随着人口增长,这个矛盾将会越来越尖锐。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应该是我国的国策。”198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中指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关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决定,将保护耕地、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共同列为我国的三项基本国策。1992年6月2日,李总理题词:“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998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了土地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这不仅表明土地管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表明作为基本国策的土地管理方针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四)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时下,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和人民群众心目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最能代表时代的最强音;出现频率最高、最响亮,最振奋人心的“关键词”,非“科教兴国”莫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以江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科技教育思想,深刻分析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进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作为政府的最大任务,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愿望。 (五)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资金融通和技术转移的规模日益扩大,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只有把自身经济发展同对外经济技术革命交往活动的扩展密切联系起来,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 对外开放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引进来是为了走出去。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更直接地投身国际市场竞争,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与经济合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走出去不仅到境外融资。而且要到境外投资,即发展具有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搞跨国经营,推动企业走向世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我们要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国际资源),打开两个市场,学会两套本领(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这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以及抵制贸易保护主义都有重要意义。 《建议》指出,“十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F. 我要写法律毕业论文~有人帮我找个题材吗

1.论罗马法的基本精神

2.西方法治文明的特征

3.罗马法的复兴

4.中世纪商法及现代民商分立传统

5.雅典宪法的民主内涵

6.大陆法系的演变

7.英美法系的演变

8.英国信托制度的发展及意义

9.判例法传统简析

10.英美法程序先于权利原则的内涵及意义

11.英美陪审制度历史比较

12.美国联邦宪法的灵活性、开放性

13.从西方法治发展看公、私法分离的意义

14.德法民法典的时代特征之比较

15.美国宪法中的违宪审查权

16.论自然法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17.古典自然法学和近现代法制

18.重新认识萨维尼及其思想的借鉴意义

19.东西方平等观念的异同分析

20.简析经济分析法学

21.中国古代防治官吏腐败的对策

22.中国古代的官吏管理

23.中国近代继承制度的变迁

2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

25.中国古代婚姻法的特点

26.中国传统债权制度

27.中国传统的家庭制度物色

28.秦朝法制关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29.《唐律疏议》中的正统法律思想

30.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31.梁启超的法律思想

32.孙中山王权宪法理论

33.章太炎的中华民国的设计

34.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35.黄宗义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批判

36.包拯的法律思想

37.董仲舒与“春秋决狱”

38.柳字之的法律思想

39.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40.论WTO框架下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41.论经济法的责任

42.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43.论经济法的地位

44.论经济法的价值与功能

45.论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46.论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

47.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48.论经济法的体系

49.论经济法的实施

50.论经济法律关系

51.论经济法主体

52.论经济法主体的权利

53.论经济职权

54.论经济法主体的义务

55.市场准入理论与主体规则

56.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问题研究

57.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研究

58.企业集团内部运作中的法律问题

59.企业集团组建中的反垄断法问题研究

60.论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

61.论我国公司立法的完善

62.论公司的基本制度

63.公司变更制度研究

64.董事会制度研究

65.论破产法的性质

66.我国竞争立法的现状与完善

67.论反不当竞争法的价值取向

68.论反垄断法的性质

69.论行政性垄断

70.论经济性垄断

71.企业合并对竞争的影响用法律调控

72.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地位与作用

73.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现途径

74.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比较研究

75.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与完善

76.论消费者权益的国家保护

77.论产品质量法的理论基础

78.论产品缺陷责任

79.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80.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81.论违反新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82.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83.论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84.论城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制度

85.论国有资产管理法的基本制度

86.论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

87.论当代环境法学的发展

88.论金融风险的法律防范

89.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90.论税收法定原则

91.论医疗保险法律制度

92.论我国对外商投资的管理及完善

93.论婚姻的目的和意义

94.婚姻的伦理本质

95.论婚姻家庭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

96.论第三者破坏他人婚姻家庭的民事责任

97.论我国婚姻法的伦理精神

98.婚姻登记制度在婚姻法中的定位

99.事实婚姻

100.婚姻无效与婚姻的撤销

101.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102.重婚的认定与处理

103.婚姻法在民法典中的立法定位

104.论婚姻利益及其救济

105.夫妻财产制研究

106.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立法选择

107.约定财产制

108.论特有财产制

109.对我国现行婚姻登记制度的评价

110.论配偶权

111.亲权制度研究

112.监护制度研究

113.收养制度研究

114.寄养关系研究

115.对继父母与继子关系问题的探讨

116.论亲属关系发生的根据与立法界定

117.论离婚的条件

118.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

119.精神病人在离婚案件中的诉讼地位问题研究

120.论探望权

121.论离婚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122.论跨国婚姻的法律规则

123.人口老龄化的立法思考

124.论家庭暴力中的“冷暴力”

125.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

126.生育制度问题研究

127.论夫妻间的忠实义务

128.同居关系问题研究

129.同性“婚姻”研究

130.论变性手术的条件及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

131.与婚姻关系有关的利害关系人的介定

132.论违反结婚形式要件的法律后果

133.论夫妻共同财产

134.夫妻个人债务的介定

135.论离婚损害赔偿

136.论夫妻忠实义务与隐私权冲突的法律协调

137.论夫妻的法定代理权

138.女权主义与婚姻家庭立法

139.保护军婚与诉权冲突的问题

140.离婚自由权及其限制

141.婚姻关系的法律定性研究

142.婚姻规律与婚姻立法

143.婚姻法与民法的关系

144.再婚问题研究

145.论我国婚姻法的完善

146.婚姻仪式的价值研究

147.生育权的法律定位

148.夫妻间的相互债权债务关系问题研究

149.论人大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

150.论宪法实施的保障

151.谈如何健全人大制度

152.正确行使公民的自由与权利

153.试论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54.试论行政强制措施

155.试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

156.试论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

157.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158.论法院独立审判

159.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160.判例与中国法制建设

161.市场经济与法制观念

162.犯罪本质特征之我见

163.试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164.试论犯罪的着手

165.也谈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

166.也论上诉不加刑原则

167.论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与职能

168.论直接言词原则

169.论民法中的推定制度

170.论表见代理制度

171.论民法上的情事变更原则

172.违约金、赔偿金的比较研究

173.论民事权利和私力救济

174.论新民事诉讼法的变革

175.论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的新特点

176.民事诉讼目的论

177.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78.明清律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79.试论中国对国际法的贡献

180.论国际经济法制及其发展方向

181.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法观念的更新

182.论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83.试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184.论法制统一

185.略论法的特征

186.法制与人权

187.论法制改革

188.略论身份犯

189.刑罚职能初探

190.刑罚目的论

191.罪疑惟轻论

192.论死刑

193.论累犯

194.论公开审判

195.论无罪推定

196.抵押制度研究

197.论隐私权

198.论定金的适用

199.论免责条款

200.论诉权

G. 生育权的中国法律

我国1992年颁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一次在立法中规定生育权,其第51条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2002年实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7条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婚姻法》第16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我国学者基于对生育权主体认识的不同,在生育权概念上也是各抒己见,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⑴生育权是已婚妇女按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和不生育子女的自由。⑵夫妻生育权是指基于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享有决定是否生育、何时生育以及如何生育子女的权利。⑶生育权是已婚妇女和其他妇女决定是否生育子女和如何生育子女的人身权利。⑷生育权是任何公民,不论男子还是女子,不论是已婚还是未婚,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享有的一项人格权。生育权是指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决定是否生育、何时生育和生育子女数量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释义》指出:“国家推行计划生育,对公民来说不是强制性义务,是倡导性义务,主要采取国家指导、群众自愿,因此必须从鼓励和提倡入手。”

H. 中国宪法是否规定公民拥有生育权

《宪法》有规定公民拥有生育权。另外,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九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I. 简述我国的立法原则

立法就是在矛盾的焦点上划杠杠,鼓励做什么、允许做什么、应当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保护什么、惩罚什么,令行禁止,全社会都要一体遵照执行。

要把立法的杠杠划得准,既很重要,又不容易,是很严肃的事情。严肃立法是严肃执法的前提。

搞好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关键在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宪法原则

宪法是万法之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等级的法律,是综合性地规定诸如国家性质、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总任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这些带根本性、全局性的关系或事项的根本大法。

其他所有法律、法规,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宪法作为立法依据或基础,或是不得同宪法或宪法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离开了甚至背离了宪法的原则或精神,立法乃至整个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就必然会紊乱。

因此,各国立法都非常强调正确处理立法与宪法的关系,强调立法应当以宪法为根据或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中国立法自然也如此。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第五条)又规定行政法规应当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第八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据自治权限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而规定自治权限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同样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法治原则

经济上实行市场化,政治上实行法治化,是现代社会不同于以往社会的显著标志。而这两化都需要有法治来推动来保障。因而现代社会更为显著的标志,就在于要求建设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生活的法治化和法治生活的现代化。

像中国这样的有着长久的人治传统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更需要丢弃人治而实现法治。立法作为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也因此需要实行法治化,需要坚持法治原则。


3、民主原则

在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立法应当坚持民主原则,是各国立法的共同之处,而绝不是一个新主题。

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应当实现民主化,经过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不仅是人们久已普遍认同的常识,并且也作为制度的形式,在这个世界的越来越广大的空间范围内得以呈现,尽管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在不同性质的国家和社会,事实上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在另一方面,各国立法遵循民主原则的理由、含义、内容和方式,又总是与本国的国情密切相联,表现出与这种国情相关联的特色。人们应当从现代民主原则的普遍性和本国民主原则的特色相结合的角度,把握中国立法的民主原则。


4、科学原则

坚持立法的科学原则问题,也就是实现立法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现代立法应当是科学活动。立法遵循科学原则,有助于提升立法质量和产生良法,有益于尊重立法规律、克服立法中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也有利于在立法中避免或减少错误和失误,降低成本,提高立法效益。

所以现代国家一般都重视遵循立法的科学原则。



(9)我国公民生育权制度的立法途径扩展阅读:

我国的立法体制

我国是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很不平衡。与这一国情相适应,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集中行使立法权的前提下,为了使我们的法律既能通行全国,又能适应各地方千差万别的不同情况的需要,在实践中能行得通;

宪法和立法法根据宪法确定的“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确立了我国的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2、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3、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4、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还可以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5、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还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6、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这种分层次的立法体制又是怎样体现和保证法制统一的呢?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明确不同层次法律规范的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不得同法律相抵触。

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不得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不得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另一方面,实行立法监督制度。

行政法规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地方性法规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规章要向国务院备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规章。


J. 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公民的生育权,生育权指的是什么

生育权指公民享有生育子女及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和服务的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与生俱来、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的权利,于1968年提出。生育权包括生育自由与生殖健康,主体从父母扩大到所有夫妇和个人,内容从自由负责决定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扩大到获得相关知识、教育、方法。

我国1992年颁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一次在立法中规定生育权

生殖健康表示人们能够有满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有生育能力,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和何时生育及生育多少。公民有权获得科学知识和信息、有避孕措施的知情权和安全保障权利以及患不孕症公民有获得咨询和治疗的权利。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热点内容
法定婚假新劳动法 发布:2024-04-20 21:32:27 浏览:845
现在深圳工厂劳动法工资是多少 发布:2024-04-20 20:57:43 浏览:317
劳动法怎么可以辞退员工 发布:2024-04-20 19:42:46 浏览:676
秦的行政法律制度 发布:2024-04-20 18:06:59 浏览:314
劳动法员工离职社保 发布:2024-04-20 16:53:22 浏览:165
劳动法第79条 发布:2024-04-20 16:52:44 浏览:737
柏浪涛的刑法 发布:2024-04-20 16:52:37 浏览:122
中级经济法不看书只做题 发布:2024-04-20 16:19:25 浏览:51
劳动法辞退补偿2008 发布:2024-04-20 14:55:54 浏览:96
行政法院工作总结 发布:2024-04-20 14:20:11 浏览: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