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毒豆芽事件最新法治

毒豆芽事件最新法治

发布时间: 2022-08-31 20:07:00

『壹』 沈阳毒豆芽事件是怎么处理的

沈阳成立了一个食品卫生执法大队,属于警察编制,专管这类食品卫生问题;
毒豆芽的黑作坊都完蛋了,搞的沈阳市场上到现在还买不到豆芽菜。

『贰』 我被毒豆芽事件获刑一年,已执行我该如何给自己伸冤,并且申请赔

你可以自己上诉,也可以找家人去高级人民法院上诉都可以,一旦申诉成功,如果改判的话,你们还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的!

『叁』 六旬夫妇生产售卖毒豆芽被抓获,这种毒豆芽是否会有致癌风险

据群众反映的,在昆明的一个农贸市场,有一对夫妇在卖毒豆芽,执法人员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到农贸市场调查,通过几天的调查,发现在农贸市场确实有一对夫妇出售的毒豆芽。

长期吃这种毒豆芽有致癌的概率,现在在很多地区的市场仍然有这种毒豆芽在销售,希望大家在购买时要懂得如何去辨别,同时也希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重拳出击禁止毒豆芽流入市场。



『肆』 昆明毒豆芽作坊曝光,所谓的“豆芽营养液”到底是啥东西

昆明毒豆芽作坊曝光,所谓的“豆芽营养液”到底是啥东西?笔者查了相关资料得知,所谓的豆芽营养液,实际上就是一种被称为无根剂的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的化学药水。

所以这里也建议大家,无论是买吃的食物,还是一些日用品,都要选择到正规的场所,买那些有检验报告的合格产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也会让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失去生长的土壤,让他们逐渐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吧。

『伍』 我被毒豆芽事件获刑一年,已执行我该如何给自己伸冤,并且申请赔

“毒豆芽”不准确,“无根豆芽”指添加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等物质(它们使豆芽无根须,口感好)制发而成的豆芽。2015年两会后,两高已经叫停了无根豆芽案件的审理,辽宁葫芦岛无根豆芽案件成功改判无罪,其他大部分同类案件都已经改判撤诉或者撤案,有力的证明了无根豆芽案件是冤假错案,而且为了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河南平顶山和山东潍坊已经有两家芽农成功获得了国家赔偿,我们福建的芽农也在努力申请国家赔偿!希望全国的芽农都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名誉和合法权益!坚决与谣言斗争到底!维护党中央舌尖上的安全的最高精神指示!

『陆』 激素“催熟”的豆芽不能吃,会致癌

在有些报道中,“毒豆芽”中掺入了“AB粉”、“无根粉”、“激素”等等物质,从而使得豆芽“五毒俱全”:致癌、致畸、致儿童早熟等等,不一而足。加入添加物质的豆芽到底还能不能吃?

豆芽是一种广受大众欢迎的食品。豆芽不但嫩脆可口,营养丰富,而且因为在生长过程中将很多不溶性蛋白质、多糖等转化为了可溶性蛋白和糖类,因此相比豆类更易被人体吸收,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价廉物美的蔬菜。

但是长期以来,“毒豆芽”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报道中,“毒豆芽”中掺入了“AB粉”、“无根粉”、“激素”等等物质,从而使得豆芽“五毒俱全”:致癌、致畸、致儿童早熟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消息让人们在选购豆芽时不禁打起了十万分的小心。那么,添加的这些物质究竟是什么?添加了这些物质的豆芽对人体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被冤枉的“激素”

在“毒豆芽”报道中,最“耸人听闻”的应该算是“AB粉”、“无根粉”、“激素”这几位了——毕竟在消费者眼中,这几位的名字看上去就不那么友善。而激素“有害”的印象更是深入人心。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激素”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激素是生长调节物质的统称。激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激素分子和细胞内特定的结合激素分子的感受物(受体)相互作用,进而引发细胞后续反应来达到改变生物体生理状态和过程的目的。

激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特异性”。换句话说,就是一种类型激素必然有一种类型的受体和它结合。那么,如果不存在相应的受体,激素是不会起到生长调节的作用的。例如,人体内的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只能对人体(准确的说是多数脊椎动物)起作用,然而由于植物缺乏相应受体,因此这些物质不会对植物起效。反过来说,植物激素也不会起到改变人体生理过程的效果。

那么回到前面所说的“AB粉”、“无根粉”上。从化学本质上来说,它们都属于植物激素,或者称植物生长调节。AB粉的主要成分是6-苄基腺嘌呤(6-BA)和赤霉素(GA),而无根粉则还含有4-氯苯氧乙酸(4-CPA,通常使用其钠盐)等成分。这些成分都是植物自身能产生的激素的类似物,分别对应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调节物质,它们具有促进植物细胞分裂、伸长、膨大等功能。因此在农业上,会使用它们的类似物来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以适应农业生产,保证稳产增产。事实上,上面提到的6-BA、GA和4-CPA,都属于合法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毒豆芽”毒在哪里?

由于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调节植物生长状态,因此一些人在发豆芽时会添加这些物质来促进豆芽的伸长和膨大。那么吃进了这些物质会造成“致癌、致畸、致儿童早熟”等传说中的“危害”吗?

上面说过,激素需要相对应的受体才能发挥作用。而对于这些植物激素,人体内本身就缺少相应的受体,因此不会“调节”人体生理活动。事实上,“致癌、致畸、致儿童早熟”等等传言,都是看到“激素”二字想当然而已。

那么,即使这些物质不能“调节”人体活动,那么单纯吃下会有毒性吗?事实上,这几种物质的毒性都相当低。6-BA、GA和4-CPA的毒性,用小鼠中半数致死量(LD50)衡量,分别大于1300mg/kg、15000mg/kg和790mg/kg,均属于低毒或无毒水平。并且这些植物激素对于动物均无致突变、致肿瘤和致畸作用。

此外,即使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量也是极少的。植物生长调节的作用浓度一般都在毫克每千克级别,即百万分之一量级。过量添加反而会由于植物激素本身的“双重性”而导致植物本身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这样做显然得不偿失。因此,无论是从作用机理还是从量的摄入来说,这些成分都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威胁。

除了“激素”外,“毒豆芽”的报道中经常还提到有人使用尿素来“催大”豆芽。事实上,对于使用者来说,给豆芽添加尿素纯属“多此一举”,因为豆芽在生长阶段,主要依靠的是豆瓣中储存的营养物质,而且豆芽是豆类的胚轴部分,负责吸收功能的胚根还没有充分发育,摄取外界营养的能力很低。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也不必担心尿素摄入过多,因为尿素本身易溶于水,只需冲洗几次即可洗掉绝大多数尿素。此外尿素也是人体正常代谢产物,毒性同样很低。

事实上,豆芽生产中真正存在较大健康隐患的,不在于“激素”或者“尿素”,而是一些商贩为了防止豆芽生长时霉变而添加的抗生素和抗菌剂成分。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购买豆芽时应选择正规市场、超市。此外由于这些物质多为水溶性,在食用前充分清洗豆芽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夸大“毒性”不如加强管理

那么,既然“毒豆芽”中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不具有严重的危害,那为什么会被归为“非法食品添加剂”呢?事实上,“毒豆芽”事件,主要是人们概念的混淆和管理的混乱所致。

对于食品生产中添加的物质来说,包含两方面的属性,一是其物质本身的属性,二是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属性。法律法规会来规定一种物质能否使用、使用的方式、范围、用量如何等。因此,判断食品添加剂是否违法,是看其使用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而不是仅关注其自身理化属性。

那么,如果法律法规出现混乱,那么就可能会造成对其合法性判断的混乱。对于6-BA和4-CPA来说,最早先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GB2760-2007)》中是可以用于豆芽生产的,可见事实上对于其安全性是肯定的。然而在2011年,植物生长调剂被统一划归为农药,接受《农药管理条例》管理,因此6-BA和4-CPA被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删除,而《农药管理条例》又未规定其可用于豆芽生产,因此,6-BA、4-CPA以及GA没有对其在食品中使用的规范,从而成为了“非法添加剂”。可以说,这是管理和法规没有做好对接而形成的一次“误杀”。

好在今年11月6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芽(草稿)》向公众公布,标准草稿中写入了规定了6-BA、GA、4-CP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豆芽中的残留标准。这意味着这套标准一旦通过,6-BA、GA、4-CP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将重新获得在豆芽生产中的应用,而且也有了残留量的定性指标,便于检测和判断产品质量。这对于规范豆芽生产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之前“误杀”的纠正。

另一方面,媒体在报道这类问题时,也不应以博眼球为目标,肆意夸大子虚乌有的“毒性”来营造恐慌气氛,而是应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并追查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这才更加有利于法律规定的完善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作者:fengfeixue0219)

你被这些谣言骗过吗?快来看真相问答机>>https://..com/liuyan

『柒』 中国近几年发生了什么食品安全事故

2012年国内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1、白酒塑化剂超标
2、光明牛奶“酸败门”
3、健康元地沟油事件
4、古井贡酒“勾兑门”
5、“毒胶囊”事件
6、双汇“蛆虫门”
7、伊利奶粉“含汞门”
8、辛拉面“致癌门”
9、张裕葡萄酒“农药门”
10、立顿“毒茶”
11、雅培奶粉质量问题
12、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
13、肯德基45天“速成鸡”
14、三元食品“早产门”

附,网上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
2、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
3、事件名称:“塑化剂”风波:多行业被波及
4、事件名称:进口奶粉死虫活虫
5、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
6、事件名称: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7、事件名称:速冻食品病菌门
8、事件名称:可口可乐中毒
9、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10、事件名称: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11、事件名称: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12、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13、事件名称: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14、事件名称:北京惊现美容猪蹄
15、事件名称:内部员工爆到期产品回炉黑幕
16、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17、事件名称:重庆查处5个制销潲水油窝点
18、事件名称:东莞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
19、事件名称: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20、事件名称:香精包子
21、事件名称:杭州毒蜜饯
22、事件名称: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23、事件名称: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24、事件名称: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
25、事件名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 ,尿素超标27倍。(沈阳“毒豆芽”)
2、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毒生姜)
3、2011年4月13日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雀巢“砷含量”超标)
4、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牛肉膏” 事件)
5、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染色馒头)
6、2011年3月17日,重庆市工商局执法局突击检查了市内几家血旺加工厂,在九龙坡区白市驿一家没有任何手续的加工厂内,查获2.5吨用福尔马林浸泡的血旺。 由于福尔马林被世卫组织定性为让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因此,这种方式制作的血旺也被称为“毒血旺”。据悉,这些“毒血旺”主要销往重庆主城区各大农贸市场。(“毒血旺”事件)
7、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瘦肉精”肉可致人患瘤。(“瘦肉精”事件)
8、2011年2月23日,来自河南媒体的一条消息称:记者调查时发现,郑州有一些经营者在使用化工添加剂,一些粮油店也销售这些添加剂。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以增强面条的筋度和弹性,有的加入明矾使面条白亮光洁。买回的湿面条能点着燃烧!面条里掺进食用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且据业内人士说,卖面条的都加有这种东西,米线里也掺有食用胶,煮过火了也不会烂,吃起来很筋道——商家在面条米线里面加上这些东西,其目的一目了然,就是为了好卖。(“胶面条”、可燃面条)
9、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迅速登上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该报道称,疑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随后,农业部称尚未发现含有该物质的生鲜乳制品,媒体报道的“皮革奶”死灰复燃是失实报道。(“皮革奶死灰复燃”)
10、2010年12月底,一位读者爆料称,现在的火锅多是“化学锅”。“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化学锅,又称化学火锅。主要由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化学添加剂勾兑而成火锅底料。(化学火锅)
11、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市面上打着“一滴香”字号的食品调料非常多,“一滴香”麻油、“一滴香”白酒、“一滴香”芝麻酱等随处可见。媒体曝光后,带有“一滴香”字样的调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滞销。(一滴香事件)
12、2010年8月,一则“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8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圣元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11日,湖北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圣元“早熟门”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圣元奶粉被疑致女婴性早熟”事件终于有了官方结论——15日,卫生部举行专题发布会称,“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圣元奶粉“早熟门”)
13、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毒奶粉:三聚氰胺卷土重来)
14、2010年7月,北京小学生张皓通过科学实验对食用菌进行了荧光增白剂检测。 11月底,“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等报道见报,成为社会热点事件。 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对北京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监测情况,称样品监测合格率为97.73%。小学生与政府部门调查结果的巨大反差引发公众质疑。(漂白蘑菇:小学生考验大政府)
15、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麦当劳“麦乐鸡”)
16、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伪紫砂:利益驱使“变身”要价)
17、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地沟油“打而复生”、禁而不绝)
18、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水胺硫磷是一种高毒性农药,它能经由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人体中毒。(毒豇豆: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19、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农夫山泉“含砒霜”)
20、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雪碧汞毒门”)
21、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王老吉 夏枯草)
22、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咯咯哒”问题鸡蛋)
23、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
24、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柑橘“生蛆”事件)
25、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主要经过两道工序,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过量食用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体危害。(人造“新鲜红枣”)

『捌』 昆明毒豆芽作坊曝光,如今农贸市场里售卖的豆芽是什么情况呢

如今市场里售卖的豆芽都是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浸泡、发芽的。因为之前昆明的一对夫妻在市场里售卖有毒的豆芽,被市场监管局查到了,然后被判处了8个月的有期徒刑,并罚款5000元。两人因为想要多挣点钱,不知道在哪里听说了有豆芽营养液这东西,然后就让儿子在网上搜索了豆芽营养液这种东西,没想到,还真让他们找到了,找到了之后就把营养液用到了发豆芽的过程中,发现用了营养液的豆芽成熟周期缩短到了三天。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自己买到的是不是毒豆芽,只需要看豆芽的根茎就好了,有根茎的是正常的豆芽,毒豆芽是没有根茎的而且长得也比较喜人,大家在购买豆芽的时候可以好好看下豆芽的根茎,毕竟毒豆芽吃多了会产生致癌之物,这对于人体的影响还是比较巨大的。当然,目前的昆明的市场都是正常周期生长的豆芽,但免不了还是会有黑心的商户制作毒豆芽的,所以,挑选豆芽时,一定要仔细。

『玖』 近半年社会舆论有哪些 (人或社会现象)

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诸多制假、售假事件,让公众对于制假者、售假者深恶痛绝.食品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
. 1、双汇瘦肉精事件2011.3.15

近期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报道双汇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引来民众冷眼旁观,10年间瘦肉精屡禁不绝,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肥腻的肉,这也导致饮食习惯吃瘦肉,而添加瘦肉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瘦肉精事件一出大家都在徘徊这肉还吃不吃?

2、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2011.3.25

中医上说,春天是生发阳气的时节,而韭菜性温,可以增强人体脾胃之气。然而,就在3月下旬,本该补气健脾的韭菜却让河南南阳4个家庭的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中毒原因系在流动菜贩购买残余农药超标的韭菜。这些菜贩,以前他们就没有种过韭菜。就在一边庄稼地中间种了一点,也没有种植的经验,自己私自使用一些违禁的农药,就造成了超标的现象。

3、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4月7日平凉市崆峒区发生牛奶中毒事件,39名中毒患者被送往当地两家医院救治,患者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其中,3名婴幼儿死亡,均不到2岁,最小的不到2个月。最终该事件确认为亚硝酸盐特大投毒案件。

作为防腐剂而应用在肉质食品里的亚硝酸盐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物,一般腌制品、发酵的食物、咸鱼、腊肉、熏肉、酸菜等中会存在亚硝酸盐,牛奶中添加亚硝酸盐是头一次,误食亚硝酸盐后可造成心脏呼吸衰竭,心肌受到创伤,形成心肌炎;亚硝酸盐还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4、重庆一公司购26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被查获

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重庆警方查获一批重达26吨的外省来渝“三聚氰胺”奶粉,抓获5名涉案人员,其中3人被刑拘。所幸的是,该批次奶粉尚未流向生产及销售环节。重庆警方透露,2011年3月25日,警方接到线索,重庆吉喜达食品有限公司用于生产冰糕、雪糕等食品的原料奶粉中涉嫌含有三聚氰胺。接报后,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第一时间封存扣押了该公司库房的16.25吨原料奶粉,顺藤摸瓜查封了储存于重庆外运储运公司仓库内的10.475吨剩余奶粉。

5、水银刀鱼事件 4月9日

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卖出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6、多地曝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多吃致癌 2011.4.13

在安徽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经过腌制,可让猪肉在90分钟内迅速变身“牛肉”,猪肉冒充牛肉,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而食用者在外观上也几乎分辨不出来,业内人士透露,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冷冻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牛肉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据悉,牛肉膏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I+G、味精、水解蛋白等。其实是复合添加剂,是食用香精的一种,用量应有限制,吃多了则可能致癌。

7、黑芝麻浸泡成“墨汁”疑染色 2011.4.15

记者发现在北京某批发市场一摊点销售的黑芝麻,在水中浸泡十多分钟后变成“墨汁”,消费者怀疑黑芝麻被染色,黑芝麻营养丰富,但产量少,一般比白芝麻的价格高。黑芝麻皮上有天然的花青素,放在水里会慢慢地溶解出来,也会褪色,如果黑芝麻泡在水里,黑色一下子就出来,这种现象肯定不正常,很有可能是芝麻上染了东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一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都是定向检测,关于黑芝麻是否被染色没有定向检测物,所以无法进行检测。

8、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2011.4.15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外观无色透明, 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不同领域有不同作用。青岛最近检查了一批使用福尔马林和工业烧碱浸泡小银鱼,浸泡过的小银鱼更好看,体积增大,有弹性,不容易腐烂。但是食用这种小银鱼后会造成消化道灼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消化道穿孔,甚至休克。特别是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生殖能力缺失,甚至是白血病。

9、染色馒头事件2001.4.11

4月11日,央视“消费主张”曝光上海华联等超市多年销售“染色馒头”其生产日期随便改,防腐剂、甜蜜素齐上阵,采访中,一生产馒头的工人称“这些馒头打死我都不会吃”。不禁令消费者咋舌。2011年4月1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吊销了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

10、毒生姜事件2011.4.15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吨。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不良商贩将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后,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熏制,熏过的"毒生姜"与正常的生姜相比,看起来更水嫩,颜色更黄亮,就像刚采摘的一样。

11、回炉面包重新卖

4月18日,广州连锁面包店“甜心客”被员工爆料面包店回收过期面包,每天回收过期的面包“重新组合”后再卖给消费者。一般面包的保质期为两三天,到了过期的那天早上就会下架运到生产车间重新组合。回炉再造的面包,它们单凭外观难以辨出新鲜度如何,而售价不输于其他面包。只有吃了才能感觉口感混杂,消费者避免不了上当受骗。

12、毒豆芽事件2011.4.17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沈阳市农委法规处杨宏介绍:“生产豆芽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而该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严重超标,恩诺沙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嘌呤是一种激素。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黄豆的发芽率。但是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13、北京部分影院爆米花桶被曝含致癌荧光增白剂 4月22日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22日在北京发布了对京城5家影院爆米花筒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从影院售卖的爆米花桶的颜色上来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部分爆米花桶内侧颜色较白较亮,另一部分爆米花桶内侧呈现乳白色。颜色较白的纸筒在紫外分析仪下呈限量刺眼的蓝色,说明纸筒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有致癌物的荧光增白剂。

14、蒙牛学生奶“中毒”?

4月22日,陕西榆林市251名学生因饮用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出现发烧、呕吐、肚痛、腹泻等症状。对此,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检验结果出来之前,并不能下结论为“中毒”,并认为早晨空腹喝牛奶可能导致腹泻。甚至有专家认为是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业内人士认为,蒙牛的这个解释十分牵强。但榆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官方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其牛奶未检出致病病菌。

15、墨汁粉条事件2011.4.23

“红薯粉条”这样造:墨汁+柠檬黄+石蜡+果绿或增白粉,用玉米淀粉制作所谓的“纯红薯粉条”,为让色泽形似、口感筋道,竟然添加墨汁和工业用料石蜡。4月23日上午,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工厂证照齐全。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60、果绿等添加剂,黑色液体也正是由这些添加剂兑成。执法人员查获了1万多斤已包装好的“纯红薯粉条”成品,还有大量半成品在晾晒或浸泡。执法人员称已经有很多市民吃了从市场上买的红薯粉后上吐下泻。

16、死猪泡农药腌腊肉

4月27日记者曝光了广州一非法作坊在死猪中拌入剧毒农药腌制腊肉,并且公开销卖。白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易忠说,该窝点使用的盐很可能是工业用盐,而现场发现的敌百虫是剧毒物质,绝对不允许添加入食品内,“该窝点除非法生产,还涉嫌在食品中添加国家禁用的物质”。而这间非法作坊所生产的“问题腊肉”,不仅堂而皇之地流入白云区多家农贸市场,甚至还摆上了附近一家“张家港市好又多连锁超市”,每日购买此种腊肉的街坊络绎不绝。

17、重庆“毒花椒”事件2011.4.28

“罗丹明B”,俗称“大红粉”,呈红色粉末状,部分不良商贩将其作为苏丹红替代品,属于非食品原料,会导致人体皮下组织生肉瘤,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2008年,我国明确规定禁止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4月28日,重庆市九龙坡区公安分局通报称,当地警方查明一起销售毒花椒案件,查获上万斤毒花椒,该毒花椒中含有致癌物罗丹明B。今年3月25日,重庆市九龙坡区质监局从重庆某食品生产基地送检的火锅底料和麻辣鱼底料中检验出罗丹明B。

18、塑化剂事件

2011年4月,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含有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DEH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此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连日来,台湾岛内多家媒体均对此事进行报道,相关机构仍在持续追查相关食品业者。台湾日前出现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事件。

截至6月6日,受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达到278家,可能受污染产品为938项。 截至6月12日,大陆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类物质,其余样品未检出。另外,抽检的140多份方便面样品,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

19、爆炸西瓜20115.13

2011年5月8日开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延陵镇大吕村,某瓜农种植的40多亩西瓜还没有成熟就纷纷炸裂开来,截止5月13日此事件被各大媒体曝光,其数十亩西瓜已满地“开花”。因该瓜农“5月7、8、9三天,我们确实使用了膨大剂,但使用的时候已经出现大幅度炸瓜的情况。”各媒体纷纷把“膨大剂”推至风口浪尖。

现在常用的膨大剂,属植物激素。其主要成分是氯吡脲,这是一种广泛应用在水果上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膨大剂的降解很快,也很容易被身体代谢掉,因此对人体的毒性是非常弱的,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报道称这种膨大剂跟西瓜的爆炸有直接关系,“膨大剂”也不可能直接促进西瓜吸水,增加西瓜内的压力。如果没有天气、水分以及肥料等条件的综合影响,膨大剂是很难发挥作用的,不用说让西瓜爆炸,就是让西瓜快速长大都是问题。将爆炸元凶的大帽子扣在膨大剂头上有失公允。

截止6月1日,受此事件影响,各地大批西瓜严重滞销,瓜农迫切需要权威部门能给“爆炸瓜”一个说法。

20、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 浸泡多次仍掉色

家住海珠区工业大道北的邓女士前往家附近的梅园南菜场买回的紫菜,反复洗了好几次,仍然会掉色,邓女士怀疑买到的紫菜,有可能是被染色过的。至于用来染色的色素究竟是怎样的色素,对人体的健康又可能造成多大危害,目前都还是未知数。

21、广东发现含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染色燕窝

6月3日,广东查获的染色燕窝,大部分都是用白燕窝染色而成,“而且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不良商家所用的白燕窝都是质量差、外观不好看的低价白燕窝,所含的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很高,有的甚至达到了几千毫克/公斤,对人体危害很大。”不过,并不确定是直接用亚硝酸盐染色,还是染色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而残留的。

23、揭秘珍珠奶茶吃珍珠等于吃塑料

珍珠奶茶,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台湾风味饮品传入大陆后,其独特的口感曾满足了无数人的舌头和胃,而传说中的丰胸奇效,更让无数女性对它倍加青睐。不知不觉间,手捧一杯珍珠奶茶漫步街头俨然成为一种时尚。

但你是否知道,或许,你手中的那杯所谓的珍珠奶茶中除了各种食品添加剂外,根本就没有“奶”和“茶”,就连那咬头十足的“珍珠”,也不过是多种添加剂的混合产物而已。

热点内容
小三怀孕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1 10:55:29 浏览:129
理想中的法院 发布:2025-05-21 10:54:00 浏览:284
济南商河律师 发布:2025-05-21 10:53:25 浏览:88
宁夏司法行政网 发布:2025-05-21 10:53:25 浏览:454
公司法共几条 发布:2025-05-21 10:51:12 浏览:815
中法学会 发布:2025-05-21 10:51:12 浏览:964
在某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发布:2025-05-21 10:47:01 浏览:318
未成年人辍学外出打工应负法律责任有哪些 发布:2025-05-21 10:33:56 浏览:662
婚姻法经济帮助金 发布:2025-05-21 10:33:56 浏览:469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天窗上 发布:2025-05-21 10:26:51 浏览: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