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道德
A. 中国文化象征是什么
中国文化象征包括以下内容:
1、琴
笛子、二胡、古筝、箫、鼓、古琴、琵琶。
2、棋
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麻将、棋盘等。
3、书(书法、篆刻)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汉字等。
4、画(绘画)
中国画(中国绘画):中国帛画和中国国画(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古代中国画,写实中国画与写意中国画的现代中国画,中国流艺术的当代抽象国画)。其他还有:石刻浮雕画、装饰内画、敦煌壁画等,以及中国抽象油画等。
5、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
6、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7、传统文学
远古神话、《诗经》、汉乐府、南北朝民歌、楚辞、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等。
8、传统思想
老庄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兵家思想等。
9、传统节日
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元日)为代表等。
10、中国戏剧
昆曲、豫剧、湘剧、京剧、皮影戏、越剧、川剧、黄梅戏、京戏脸谱、地方戏等。
(1)中医文化道德扩展阅读:
中国文化象征—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应分为三部分,第一是中国固有元素:比如中国的领土(包括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中国的人种,中国的气候等等;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个不做累述;第三是中国的现代文化元素:比如北京的奥运精神,中国的航天精神,中国的电影文化,中国著名企业的文化等等。
中国元素——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
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民俗事象、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科技、法律、伦理等,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宋元明清,大到故宫长城,小至窗棂门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中国元素,但中国元素不全等于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中国现代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随笔:中国文化,让世界看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元素
B. 道医学的作者简介
熊春锦,字厚金,号空净,生于1948年,祖籍湖北麻城。当代国学名家,中华道德根文化研究实践者,现任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榆林市老子研究学会名誉会长、欧洲中国康复养生学院院长、柏林老子道学中心第一主席、新加坡南洋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新加坡人类道德促进会永久名誉主席、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理事。主要作品有:《德道经》(校注)、《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华国学道德根》、《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医学》,主编中华德慧智教育袖珍经典读本和大字拼音本系列丛书(《德道经》、《周易》、《大学·中庸·论语》、《七小经合璧》、《黄帝内经》)等。熊先生出生于一个道学世家,自幼秉承祖上传统道学,继承老子道德根文化系统的哲学思想和圣人之治方法论,并予以发扬光大,同时在医、卜、星、相、山等传统五技方面也都具有较深的造诣。熊先生曾在武汉市硚口区第一人民医院历任主任医师、副院长、院长,《湖北中医》杂志社编委等职。熊先生从医半世,西医中医并举,曾被选为武汉市区人大代表,市级劳模,并获得医学科技发明奖。2001年8月,应欧洲中医中药研究会邀请,前往柏林参加中医药学术交流,并参加了柏林“亚太文化周·中国主宾国”活动,被聘为德国《欧洲中医药》杂志特约撰稿人,并在洪堡大学附属医院、柏林市政府办公厅、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等做过多场学术报告。熊先生凭藉自身对传统道学、道医学的全面继承和办学、讲学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教育学以及其它社会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对传统国学中培贤育圣的一元四素教育理念,进行发掘、诠释和解析,以“万经之王”的老子《德道经》为核心,以一元四素为理论框架,以“德慧智”为灵魂,建立了与中华传统教育方式一脉相承的中华德慧智教育理论实践体系,同时在中国、东南亚、欧洲等地进行推广实践。熊先生为道德根文化的复兴,奔走呐喊,不遗余力,在柏林国际《道德经》学术研讨会、鹿邑老子国际文化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成都道教文化国际论坛、甘肃老子文化国际论坛、西安香港国际《道德经》论坛,湖北省图书馆精英论坛、香港第四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发表演讲,在兰州大学、延安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陕西、甘肃、大连、青海、宁夏、浙江、北京等高校和中学小学等,进行了巡回讲学,开展道德根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
C. 明确提出了中医学道德准则的著作是
《伤寒杂病论》 张机所著,成书于东汉,为中医学第一 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提出“大医精诚”为医学道德准则和追求 的境界。
D.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1、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
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
丰富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大街小巷常常可见纹枰对弈的中国象棋爱好者。
2、围棋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因为黑方先走占了便宜,所以人为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子。
中国古代围棋是黑白双方在对角星位处各摆放两子(对角星布局),为座子制,由白方先行。现代围棋取消了座子规则,黑先白后,使围棋的变化更加复杂多变。围棋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
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4、昆曲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5、京戏脸谱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
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E. 自学中医看什么书顺序
现如今有很多的人都比较喜欢中医,中医是凝结了中华文化的一种代表,而且中医是特别神奇的一种医学。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正规的大学去学习,有实践经验,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够自学中医,接触到中医。那么如果是自学中医的话,在学习这方面应该有哪样的顺序。
一、初学者《医学三字经》了解医学文化
对于比较喜欢中医的人来讲,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属于中医方面启蒙类的书籍。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关于中医的文化和背景,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去了解。医学三字经的原文是比较简洁的,而且这本书有了更多的延伸,还有解读。该书的作者也是较为有名的中医名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能够收获更多关于中医方面的知识。在市面上医学三字经是有比较多的版本的,有一个是标注了白话版,其实还是对老板比较受欢迎,有的价钱并不是很高,特别适合学习基础的人去学习。
有不少人在带徒弟的时候都必须读这本书籍,传统的版本当中,每一条后面都是有现代的注释的,关于药性的一种研究,还有常用的各种配方,所以食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对于初学者来讲,价格还很便宜,而且特别适合通读。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购买本草纲目,因为在市面上是有太多的版本的,都是参差不齐的,有一些虽然是精美包装,但是它的文化范畴却不是很正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购买《李时珍医学全书》这里面所涵盖的是所有它的著作包装也很精美,在质量这方面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我想在中医这方面有更加的深造,就可以买名中医名家所推荐的书。
F. 请有高超职业道德的中医给出答案.钱和生命相比众人周知.希望发广告的.卖药的.绕行不要乱言.谢谢配合
去正规中医院。
药不能乱吃。
没有一个方靠谱。
G. 怎么理解中国文化注重生命,道德,和内心,以及中医文化的差异
这些作为来认知存在的存在,实自际上更加真实。
他们是结论,中国文化很少问为什么,可以说更加追求实际。
中医就是这种产物,几乎都是经验的总结,很少去向更深层次的原因探索。
而朝代的更替也是如此,无所不用其极的现实。
军事上同样,追求实际。在已知条件下追求更多可能性,却很少寻找更深层次的已知。
实际上好坏参半吧,西方文化应该是补充,替代和排斥都是愚蠢的,因为中国文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包容万物。
H. 兰溪市名中医馆为什么抓药都缺斤少两,道德何在
人家不差你这么一点小钱。人家每个月都要考核抓药的准确度的,应该是新手给你抓的药。
I. 道德经中医气功学论文参考文献
汪瑾妍:你好。
《道德经》与中医:
老子辩证法思想与中医辨证论治
老子认为,事物都具有相对性,任何事物充满矛盾,并在这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中获得发展。如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皆是相对的,皆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体。事物在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中获得发展。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如何处置这些矛盾?老子提出:“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低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第七十七章)
这一辩证法则被中医理论所吸收,建立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病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认识到人体生理变化中的许多对立与统一的规律:如阴与阳、亏与盈、虚与实、寒与热、表与里、上与下等等,在探索这些矛盾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治病的理论依据,并以此根据建立了各种疗法,如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病寒治,寒病热治,外病内治,内病外治等。
有些内容,文字上都十分相近。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老子的见微知著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老子》第六十四章指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又指出:“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提出了见微知著及“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思想,对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可以看出,其与老子的思想是一脉相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