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与道德
❶ 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是什么关系
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是师兄弟关系,都是鸿均道祖的徒弟。
太上老版君居三十三天外的太清境权-大赤天-大罗山-玄都洞-兜率八景宫。道德天尊,玄都道祖,是人教教主,是大师兄。
元始天尊阐教教主,是二师兄。深受鸿钧之祖器重,自视为“盘古正宗”的化身,为人师表也是极其护短,教系是三教中最高等的精英派别之尊。
通天教主位居三十三天外的上清境-禹余天-蓬莱岛-紫芝崖-碧游宫。是老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的师弟,道祖鸿钧老祖的小弟子。最受师父鸿钧道祖宠爱。将分宝岩上大部分上等灵宝都给了他。掌鸿钧亲赐诛仙剑阵,为天道第一杀阵。主宰天道杀伐法则。
(1)元始与道德扩展阅读
在《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都是乃盘古元神的化身,被鸿均道祖收为徒弟,是鸿钧道人三大嫡传弟子,后来成为圣人,主持封神大道的主要执事者,但是鸿钧,具体来历不明,或者说为作者杜撰。道教经典中并无此尊记载。
元始天尊地位崇高至极大上的先天圣人之祖,同时也是主持封神大道的主要执事者之一,岁数上万多不止,修为根行非常强大,法力神通深远广大,乃阐教二掌门(大掌门是老子),是执掌封神榜的前任主人(后为昊天上帝所有)。
❷ 通天教主大还是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大啊
现在三清指的是太清——道德天尊,又称老子,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又称通天教主。
对这三清的理解,后世多被封神演义和洪荒小说所误导。认为他们师从鸿钧,是三个实体的神。其实不然。
在道教典藏里,元始天尊象征天道秩序所列之前,即鸿蒙世界,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甚至于无所谓无所谓的玄妙状态。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宇宙生成之前那一个微小的点扩张之前的状态。
灵宝天尊象征无极生太极,太极成五行的道之进程,可以说是天道的生成,从此天地有规矩,万灵归其宗,为宇宙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所以被称为灵宝。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宇宙生成的过程,
道德天尊,既老子,被道教尊为太上道祖,负责教化生灵,是实体的存在神,因此我们都知道老子是道教的创始,却在历史长河里没有发现元始,灵宝的影子。
我们从三清所代表的道之进程,生化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元始在道德之前,但是并不能称其为大,亦不可称小。他们都是盘古开辟宇宙的不同阶段。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人,所以后世有称一气化三清。原因也就在这里。
后世对道教的误解,还有一部分要归罪在武则天身上。唐朝崇奉道教,封老子为至高神祗。武则天为了称帝,就把元始和灵宝抬出来,以“之虚无有”之神压“现实存在”之神一头。又大兴佛教。所以才有后世的争端。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
❸ 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各自的徒弟
元始天尊座下十二弟子: 1.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 2.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 3.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4.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後成文殊菩萨) 5.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後成观世音菩萨) 6.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 7.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 8.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後入释成佛) 9.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 10.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後成普贤菩萨) 11.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 12.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
通天教主教主门人 :二代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赵公明、三霄(云宵、碧霄、琼霄)、羽翼仙、乌云仙、金光仙、虬首仙、长耳定光仙、毗卢仙、金箍仙、十天君(秦完、赵江、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白礼、姚宾、王奕、张绍)、九龙岛四圣(王魔、杨森、高友乾、李兴霸)、吕岳、罗宣、函芝仙、石矶娘娘等 三代弟子:火灵圣母、大商太师闻仲、混元一气仙余元、一气仙马元、崇黑虎、李奇、周信、杨文辉、朱天麟 四代弟子:胡雷、余华
相关资料:
现在三清指的是太清——道德天尊,又称老子,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又称通天教主。
对这三清的理解,后世多被封神演义和洪荒小说所误导。认为他们师从鸿钧,是三个实体的神。其实不然。
在道教典藏里,元始天尊象征天道秩序所列之前,即鸿蒙世界,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甚至于无所谓无所谓的玄妙状态。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宇宙生成之前那一个微小的点扩张之前的状态。
灵宝天尊象征无极生太极,太极成五行的道之进程,可以说是天道的生成,从此天地有规矩,万灵归其宗,为宇宙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所以被称为灵宝。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宇宙生成的过程,
道德天尊,既老子,被道教尊为太上道祖,负责教化生灵,是实体的存在神,因此我们都知道老子是道教的创始,却在历史长河里没有发现元始,灵宝的影子。
我们从三清所代表的道之进程,生化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元始在道德之前,但是并不能称其为大,亦不可称小。他们都是盘古开辟宇宙的不同阶段。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人,所以后世有称一气化三清。原因也就在这里。
后世对道教的误解,还有一部分要归罪在武则天身上。唐朝崇奉道教,封老子为至高神祗。武则天为了称帝,就把元始和灵宝抬出来,以“之虚无有”之神压“现实存在”之神一头。又大兴佛教。所以才有后世的争端。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
❹ 鸿钧老祖的徒弟,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叫鸿钧老祖的师傅为什么
因为鸿钧老祖人生在前,比他们先得道德之法。后三仰慕拜之为师,所以叫鸿钧老祖为师父!!!
❺ 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是什么关系
元始天尊是太上老君的师弟。
元始天尊是道教公认的鼻祖,是“三清”之一,又名“太上盘古氏天道元始天尊”,说通俗一点他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道教说他在混沌未开之时便已经存在,后来用天道教化众生,所以被称为“元始天尊”。
在三清观中,坐在中间的是元始天尊,而太上老君则坐在一旁。在《封神演义》里太上老君是大师兄,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是师弟。
其实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本来是“三清”中地位最低的,但是后世认为道教为老子所创,故而其地位应该提升,尤其是李唐王朝时期,太上老君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往后太上老君便成了元始天尊的大师兄了。
(5)元始与道德扩展阅读:
元始天尊的法宝:
元始天尊作为诞生于天地之初的三清最高神之一,其神秘尊贵不言而喻。在封神榜中,元始天尊实力高强,当属众仙之首。他与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共同拜于鸿钧座下,在鸿钧分宝时,得到众多珍贵法宝的元始天尊更是如虎添翼,强大的实力为神明之首。
1、诸天庆云,是开天辟地盘古心中浩然正气化成的,在盘古身化世界万物后,被鸿钧道祖收为防身,后又赠与元始天尊。诸天庆云威力巨大,催动法宝,诸邪辟易、万法不沾。无视任何宝物奇兵的攻击,免疫一切神通法术的伤害,其防御力仅次于混沌钟与玲珑宝塔。
2、混沌珠,是鸿蒙本源所化的宝物,其内蕴含了三千大道的法则,相传其内部蕴含一方鸿蒙世界。它与开天神斧、创世青莲以及造化玉蝶并成为四大混沌至宝。盘古幡,元始天尊法宝中威能最为强大的法宝,是元始天尊证道至宝。
❻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分别是谁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分别是:盘古、玉晨道君和太上老君。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被世人称之为道教的三清,是道教中三位至高无上的神灵。他们的总称是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指的是道教所尊崇的玉清、上清和太清的三清境界,也值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其中元始天尊代表的是自然之气。
自然之气宇宙和大地万物之前,在道教中即使天地全部被毁灭元始天尊也会毫发无伤,所以元始天尊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
(6)元始与道德扩展阅读: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
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 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
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 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
道教三清灵宝天尊:灵宝天尊名经宝,居三清的第二位,又称上清大帝或灵宝道君,由元始天王的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手捧玉如意。由太元圣母体内降生以后,暂住在三十五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真境内的蕊珠阙七映紫霞房中。
日夜吸纳玉晨精气、庆云紫烟,凝神集气,幻化成型,然后转世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胎于洪氏,育形为人的肉体。
其母怀胎三千七百年,方才将他诞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峰下。到年长之后,开始参悟道真,一心追求至道。他坐在七宝笃林下,苦思百日,而后遇到元始天尊降临,授予他灵宝大乘之法妙经十部,灵宝天尊遂修成得道。
道教三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全称一气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 老君骑牛法相,简称老君。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
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
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为元始天尊所度的金仙上品,乃一切无有有无之祖,大道化身。
居于在三十三天之上,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开山道祖,位列至高神三清尊神之第三位,在千年中国道教的演变史中,一直担任着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
❼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谁的地位最高衣服的颜色代表什么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
灵宝天尊名经宝,居三清的第二位,又称上清大帝或灵宝道君,由元始天王的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手捧玉如意。由太元圣母体内降生以后,暂住在三十五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真境内的蕊珠阙七映紫霞房中。日夜吸纳玉晨精气、庆云紫烟,凝神集气,幻化成型,然后转世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胎于洪氏,育形为人的肉体。其母怀胎三千七百年,方才将他诞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峰下。到年长之后,开始参悟道真,一心追求至道。他坐在七宝笃林下,苦思百日,而后遇到元始天尊降临,授予他灵宝大乘之法妙经十部,灵宝天尊遂修成得道。
道德天尊
道教的创始人,也称:老子、太上道祖、道德天尊。坐骑为青牛。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灵宝天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元始天尊〕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灵宝天尊〕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❽ 道家的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到底有没有其人存在
老子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一起,被称为“三清”。是道教对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天神的合称。这三位最高天神指:“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元始天尊约在晋代才在道教神系中出现。它被说成是由赤混洞太无元的青气化生的。每到劫数终尽,天地初开,就出来传授秘道,开劫度人。
灵宝天尊在道教神系中出现,则晚于元始天尊,是南北朝时才有的。它被说成是由混太无元玄黄之气所化生,又称太上道君,也随劫运出法度人。
道德天尊即老子,又称太上老君。为了构成三清尊神的等级序列,它被说成是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的。事实上,道教从创立之时起,就尊奉老子为教主,进而说他上处五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成了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但在三清中,其地位处于最低层,显然不合所有道教徒的信仰,所以到后来,又产生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
为何出现“一气化三清”之说?道教比起佛教来,道教兴起的时间比较晚。道教兴盛时期,当时佛教早已传入中国,影响很大。道教徒们想压倒佛教。当时道教初生时,最早抬出的祖师爷是老子,并把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后来,道教觉得只有老君一个神不够用,比不上佛教的“三世佛”、“三身佛”气派,于是乎便造出了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形成“三清天尊”。这“一气化三清”,可以说是佛教“三世佛”的翻版。换句话说,道教中的许多神祗从最高层到底层是跟佛教学习来的。
这三位天尊,在道教的较大宫殿中都有神像,叫“三清神像”。元始天尊居中,灵宝天尊居左,道德天尊居右。元始天尊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混沌状态时的“无极”;灵宝天尊双手捧一半黑半白的圆形“阴阳镜”,象征从“无极”状态衍生出来的“太极”;道德天尊手拿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由“太极”分化出的天地“两仪”(或阴阳“两仪”)。合起来,正是一幅道教的宇宙图式,反映了道教的宇宙观.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舞台上三支主要力量,也是造就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❾ 道教中,元始天尊和老子,谁的地位更高是老子不是太上
道教袭中,道家创始人与道教至高神谁的地位高?
道教至高神地位高,
也就是元始天尊地位更高
创始人 创造了比自己地位和能力更加高的神明
理由如下:
道教中至高神,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分割线-------------
老子: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在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道人是师兄弟。太上老君就是老子,不过时间不对,老子是春秋时人,封神演义是商周时期。
不懂的话,欢迎继续追问和探讨。
❿ 道教神话中太上和元始哪个地位比较高
《道德经》原名《老子》,《老子》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而在其传抄、刊印过程中又时有衍夺错植等发生,从而形成了《老子》一书极其复杂的版本问题。现在通行的版本(王弼版)《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遗憾的是,这个通行本大约只有一半内容是老子最初所说,许多精华内容已经失传,殊为可惜。
鸿钧老祖传大道于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三人,三人皆是道门正宗领袖,是鸿钧道人的嫡系传人。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东方三大圣人之首,为道家学派之开教宗师,后人仰其无上道德,尊其为道德天尊,也有人尊其为太上老君。
儒释道耶回五教教主都是证悟者,他们传教内容都是围绕着“空性、无为、真爱”这一核心而展开,只是用不同的语言文字来诠释。佛教讲明心见性,万法归一;道教讲修心炼性,抱元守一;儒教讲存心养性,执中贯一;耶稣教讲洗心移性,默祷亲一;回教讲坚心定性,清真返一。五教都在阐述道的真谛,由于种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之不同,五教圣人因人因时因地各化一方,启迷开愚,觉悟众生。
遗憾的是经过数千年流传,五教教主当初创教的精髓早已丧失,只剩下一些皮毛表象,教徒们往往拘泥于各教枝叶末节的仪式语言,最严重的是,五教教徒,互相毁谤,你说我异端,我说你外道,五教教主的慈悲、无为、忠恕、博爱、清真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如果能够放下自我的执着,深刻体悟教主们的核心教义,就会发觉五教教主所阐述的是同一样东西---“生命的本源和道的真谛”,教导信徒解脱之道。
《道德经》是一部无尽的宝藏,讲解《道德经》的名家极多,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因人而异、各执己见,有许多名家是从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来阐述《道德经》,这些内容仅是《道德经》的应用,并非道德本体。老子是一位悟道者,一位大成就者,惟有从道的角度来诠释《道德经》,才能一通百达,入其堂奥,豁然开朗。末学将用自己的实证重新诠释《道德经》,当然末学目前的修为还极其肤浅,谨以此抛砖引玉,期待大家一起深入领悟《道德经》的精髓。
(转自灵芝师姐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