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规范的材料

道德规范的材料

发布时间: 2021-01-09 23:23:26

㈠ 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做出了怎样的见解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仁;克己复礼。
(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4)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㈡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标准”包含哪些内容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内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容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已心。„„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标准”包含哪些内容?
答:包含: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㈢ (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


(1)待人宽容;推己及人(帮助别人)。(2分)(2)主张:材料二:人人都要遵守各自的等级名回分。材料三:答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2分)依据:二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存在于万物之中。王阳明:心外无理,理在心中。(2分)(3)评论:认为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是有价值的;但是在现代却成了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2分)合理性: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有利和谐人际关系,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分)宣扬封建纲常伦理,压制人的自由发展,维护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2分)

㈣ 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什么

一,社会公德的定义。
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界定,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这些公共生活准则是需要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二是指与私德规范相对应的公德规范。私德是人们在私人生活和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公德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二,社会公德基本特征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
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这些准则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信守诺言,在公共场合注重礼貌、相互谦让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
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作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社会公德素养。
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
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遵守社会公德。
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
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如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等就是基本的生活共识,“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等公德规范,更是简捷明了。
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㈤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材料分析题)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贯彻国家教育回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答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㈥ 材料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有怎样的道德规范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大师,是继孔子后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被称为亚圣。孟子专的思想最闪光属点是人性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影响最深远的是他的王道理想和仁政学说。同时,孟子所推崇的大丈夫人格,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最大,激励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为为了民族和国家而奋斗而献身!孟子对大丈夫的定义是三个不: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这一个原则,富贵不能使他折腰,贫贱不能使他改变,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这段话,集中反映了大丈夫所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首先,大丈夫应该行天下之正义,走天下之大道。要把老百姓放在心里,不管是发达还是贫贱,都要把身心奉献给国家和百姓,即使是在不得意的时候,也不能乱来,而是要保持人格上的独立。具体来说,就是能够忍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在武力威逼面前不变色不变节!

㈦ 民族团结靠的是法律约束还是道德规范这是一个辩论赛,我的观点是道德规范,哪位大神有相关的材料发给我

查查法律有没有禁止民族分裂的呀?没有。有没有民族团结的呀?也没有。关于回民族、宗教等在宪法上答规定的平等权,是基于对人格平等的确认,而不是民族团结的法律规定。受到法律约束,即意味着有法律强制力,也就是说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制裁。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㈧ 阅读下列关于“道德”的一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康

撑起道德的天空
李汉荣在散文《今夜的泪水》中说:“当在万籁俱寂的山林仰望这片天空,发觉今夜的天空缺少了几颗道德的星星,纵使依然浩瀚无垠,却遗失了从前的美丽。”
尼采曾指着大街上车水马龙说:“世界是道德的世界,人却非道德之人。”
他们二人的语言阐述这同一个信息,这个世界之辙之前行,时代巨轮之运转,皆需道德的支点。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撑起一片道德的天空,携手创造一个巨轮劲转的大时代。
生活中,人们应以道德作为良知的标尺,作为行动的准则。每次观看《感动中国》,为何我们都泪流满面?是因为我们看到一个个光风霁月的人物,他们的心胸如潮瀚的大海,容纳世界道德之水。也正因为这道德,归国的钱学森的火箭才更加高昂,宽容谦逊的季羡林的文笔才更加感人,慷慨投身慈善事业的成龙的功夫电影才会更加扣人心弦。由此看出,道德不仅为世界带去点点阳光与滴滴甘露,更让拥有道德的人矗立于造极登峰的思想高度。钱钟书也说:“一个作家首先要以德服人,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有资格被摆放在高高的书架上。”所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用道德撑起一片瓦蓝天宇,一片不落的灿烂。
对于一个人尚且如此,那么对于一个国家,需要这片道德的天空吗?
答案是肯定的。中原三国鼎立,孙权有谋,曹操有才,刘备有德。然而在青史竹帛中,最为人称道,流芳百世的,也正因为这个“德”字。因为德,五虎大将甘于以死献命,蜀国百姓也甘于与之出生入死。看看现代,去看看二战后的德国。这个国家有如此高尚的道德,让他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二战的罪恶。当德国总理在世人面前的惊天一跪,我们看到一个经济腾飞的德国。道德让一个国家站得高昂,不仅在经济,更在于立足世界的底气。
然而,我只叹,在今天的天空下,确乎缺少了从前的闪耀。前年的周老虎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似乎成为了揭露社会道德缺失的伤疤。再后来,三鹿的毒奶粉,杭州70码车案,大学校长的假论文……我不禁质问,物欲面前,道德真的那么不值一提吗?
当然不是!道德常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勿失心中的良知,撑起道德的天空,还是一碧万里!
评语:53分
评语:本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标题即中心,主体部分从“个人”到“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述了“撑起道德的天空”的作用。适量的引用、大量的事实列举,使文章内容充实。论据兼古今中外,可见,考生知识面广。结构完整,过渡句简要恰当。语言流畅,有些文采。
但是,第三段的“携手……大时代”宜删去——它冲淡了中心(主题);第六段中“德国总理当众认罪”为什么是“道德”——宜稍加阐述。

热点内容
2013年4月劳动法自考试题 发布:2025-05-06 12:02:59 浏览:558
民事诉讼法204条案外人 发布:2025-05-06 11:40:45 浏览:317
青岛房屋征收补偿条例 发布:2025-05-06 11:28:15 浏览:595
中国劳动法工资标准2015年 发布:2025-05-06 11:23:49 浏览:37
英美法学派 发布:2025-05-06 11:18:58 浏览:700
法律服务所如何见证遗嘱 发布:2025-05-06 11:02:57 浏览:599
滕州法院领导 发布:2025-05-06 11:01:26 浏览:432
合同法80条理解 发布:2025-05-06 10:50:54 浏览:848
经济法之资产 发布:2025-05-06 10:38:25 浏览:916
上市公司暗保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6 10:30:34 浏览: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