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

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

发布时间: 2021-01-12 02:51:42

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1.宋智文,男,汉族,中共党员,千阳县城关镇段坊村人,1927年8月24日生,西安技艺师范、中央音乐学院西北音乐干部班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民盟盟员。1949年春参加教育工作,解放后为文教局干部,后调千阳中学、职业中专等校,任班主任、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等职。曾为共青团县代会一、二届代表,县政协一二届委员、政协文史资料编委,民盟宝鸡市委七大、九大代表,省市优秀盟员,文教系统优秀党员,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县数、理、化、生物协会理事。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树立起了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坚强信念,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无论顺境逆境均以奉献为乐,他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知识技术面很宽,曾教过十二门课程。早在千中任教时兼任学校宣传队总编导,创作《谣言由来》、《高转林说媒》、《抗美援朝》,导排秦腔《血泪仇》巡回全县演出。51年所制“鱼化石”标本选入中国青少年科技馆赴东德展出,团中央授予火箭科技奖章。57年错划“右派”,61年摘帽任文化馆馆员,文教局体委干事。63年重返教坛,在千中、启文等学校任教。文革中受严重迫害,开除工职当农民奉献十年,为家乡办起石灰厂,为千亩稻田防虫,嫁接苹果育苗,办起“5406菌肥厂”,使千亩玉米施该肥亩产平均800斤以上。后在队科研室试成“高梁种一次第二年再收一茬”、“土豆一年连种收两料”等新技术。引进红芋指导育苗推广,技术传遍千阳、陇县,产品远销宝鸡市、平凉市,填补了陕西西部历史上不产红芋的空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复职,任腰崖初小负责,先后在本县大寨、草碧中学任教, 82年调职中任教,所制“狼刺鱼化石”标本、“厥”标本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蒙克尔大麦播期试验》论文获省生物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全县原始社会遗址,写出了《千阳史前文化》论文,收交文物40多件,获宝鸡市公安局保护文物先进称号。91年离休后发挥余热,启动修建“燕仅望鲁台”,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提供了教育基础。收集炎帝时望鲁台周边出土文物150多件,在“燕仅塾坛”办起县上第一个文物展室。后又担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教报告员,深入千阳中学、红山中学、职业中专、启文小学、西关小学、南寨小学、城关中学、继红学校、张家塬中学、寇家河中学、段坊小学等中小学校,以自我成长为例,作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报告达100多场次,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爱党爱国、勤奋好学的高尚品德,遵纪守法,作一个合格的祖国有用之才。
2.
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先进个人彭蔚亮申报材料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
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
道德建设,也就是关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我校高三
年级团总支书记彭蔚亮同志时时刻刻在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上贡献
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撒播阳光种子,帮助贫困生走出成长困境。
予以玫瑰,手留余香。彭蔚亮同志对困难学生充满了爱心,尽自己的所能帮
助困难家长,帮助贫困学生走出成长困境,近年来就组织、参与扶助贫困学生
10余名。2008级5班有两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蔡岳和刘伟,家庭经济状况令人同
情,不幸的是这两名学生一位得了肾病,另一位得了神经性耳鸣,高考在即,两
名学生的状况令人担忧。彭蔚亮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带头为他
们募集治病的款项,鼓励他们战胜病魔,乐观面对苦难,直到高考结束,鼓励他
们继续努力学习,学成后报效祖国。2009年,彭蔚亮同志在得知学生会主席周
帆生活在单亲家庭,家境贫寒,与父亲相依为命,最近父亲积劳成疾,落下脑梗
塞后遗症偏瘫后,他立即热心资助,与同事们开展了为贫困生捐资助学活动,使
困难孩子在逆境中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09年12月,周帆同学成为一名光荣的
入党积极分子。
二、用心拨动未成年人的心弦,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
彭蔚亮同志与学校团委会的其他成员一起,每年都参加“爱心一助一”活动。
为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彭蔚亮同志通过与他们悉心交谈、做
知心朋友,了解到他们最迫切愿望和最真实的想法,并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采取多种方法鼓励他们重新树立求学信心,帮助他们走出学困的阴霾,绽放自信
的笑容。 三、关心农村留守青少年成长,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漯河四高是省级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单位的,作为一名参与精神文明建
设的团委干部,彭蔚亮同志历来把推进城乡文明共建、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全面发
展作为一项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他集中统计了三级各班的留守青少年,关心他
们的学习生活,定期召开会议,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和他们倾心交谈,理解他
们的想法,疏导心理,鼓励他们成才。2010年国家实施高中助学金政策,彭蔚
亮同志又积极帮助农村留守高中生申请到了国家助学金,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
忧,使几十名留守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四、“环境教育”大张旗鼓,道德之光照耀校园。
为了使学生能在良好的环镜中受到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渲染和启发,彭蔚亮
积极配合团委会策划了“环境教育”。
(1)在每幢教学教的过道和各班教室里,张贴着我校的“学风”、《中学生
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全防范”及某些著名学者格言,无时不刻地
督促、鞭策学生遵纪守法。
(2)根据上级部门确定的教育中心内容,他利用校刊《萌芽》和沙澧广播
站等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今年来,他曾先后组织教师在校园里进行了
心理健康、环境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图片、法制教育、争当文明公民、
民族精神代代传、诚信教育、好人好事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优化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3)定期帮助班级开展“学习园地”的展评工作,能坚持利用传统节目组
织各年级各班出版好“学习园地”教育活动,以凝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良好
育人氛围。
(4)积极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群体文化。在教育实践中,他坚
持“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他坚持结合争当“文明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
动。通过开展争当文明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重视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热情,在
角色转换中,从不同侧面遵循公民道德准则,在小事上、在小节上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修养。2010年,他所带的学生李姝峥被评为漯河市“文
明学生”,他所带的20班被评为漯河市文明班集体。
多年来,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通过组织开展“以
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共同参与
思想道德建没的新格局,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长,使思想道德
教育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五、“青年志愿者”活动如火如荼,爱心教育引领时尚。
彭蔚亮同志坚持利用节假日策划组织由学生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
入生活,深入社会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道德修养,“朝阳伴夕阳”敬老亲情活动有声有色,深受离退休老同志的好评。
他还坚持每年组织部分学生考察大自然,参加保护“沙澧河”行动……通过开展
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做人,学守法,
学服务,学创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他精心策划组织一项项形式多样的
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学校涌现了一批爱心接力、无私奉献的优秀志愿者,漯河四
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也连续4年被评为“漯河市优秀志愿者集体”。
职业普通,岗位平凡,但彭蔚亮同志执着于他的梦想:使身边的每个未成年
人健康成长。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工作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2. 求一则道德小故事。关于个人品德建设!

0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3. 材料一:2008年7月,为学习、宣传在汶川大地震中临危不惧、坚强勇敢、敢于救人的少年英雄事迹,以他们的

(1)①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主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四有”公民,顺利实现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①建议1: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理由:通过阅读抗震救灾的事迹知识读本,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建议2: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理由:以英雄事迹为教材,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热点内容
武汉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09 05:46:04 浏览:550
社会与法普法心债 发布:2025-05-09 05:41:41 浏览:878
法院案件裁决 发布:2025-05-09 05:21:00 浏览:150
律师的编制 发布:2025-05-09 05:10:37 浏览:444
2016李建伟民法音频 发布:2025-05-09 04:49:12 浏览:428
日本商业道德 发布:2025-05-09 04:49:06 浏览:735
刑法犯罪案例 发布:2025-05-09 04:48:26 浏览:522
条例和准则最严执纪 发布:2025-05-09 04:43:50 浏览:663
郯城法院法官名单 发布:2025-05-09 04:28:27 浏览:740
济宁法院院长 发布:2025-05-09 04:25:51 浏览: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