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圣旨

立法圣旨

发布时间: 2021-01-13 10:46:58

① 1906年,沙皇斥责杜马的诏书和敕令,内容是什么

人1选出的代表没有进行建设性的立法工作,而是涉足非其所属的领域,调查经5决定的地方当回局的行动,答15指出唯5之君主意志方能修改的《国家根本法》的不完善之处,并从事诸如杜马靠人1书这类明显的非法行为。沙皇宣布解散第一届国家杜马。

② 关于赦令、政令、诏书的区别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在通常的情况下,一切行政、军事、立法、司法、财政、文教大权,无不由皇帝掌握运用;对一切文武官员和勋贵人等的任免、赏罚、生杀予夺大权,也无不取决于皇帝,“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帝的权限虽无所不包,无所不统,但在行使权力时,还必须通过一定的人员和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皇帝需要掌握全国军政情况,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来下达政令。为使皇帝的政令畅行无阻,保证各种讯息和政务及时而准确地上承下宣,得到贯彻执行,皇帝就必须牢牢的驾驭全套国家机器,必须建立和健全一套上下有序的承传制度。

皇帝掌握全国社会和军政讯息的途径主要有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

奏事有面奏和书奏的区分。面奏是有一定等级的大臣、贵族当面向皇帝反映情况,在皇帝临朝时,入朝的官员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书奏是通过写好的文书向皇帝反映情况,这种文书形成于各级政府和官员之手,通过一定输送渠道呈递至皇帝手中,由皇帝审议批示,再交有关部门执行。这个时期的奏事文种主要有章、表、书、启、议、疏、封事、奏、状等。不同的文种具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作用,不允许混淆错用。如汉代,“凡群臣上书通于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日奏,三曰表,四曰驳议。章者称稽首上以闻,谢恩陈事诣阙通者也。奏者上言稽首言,下言稽首以闻,其中有所谓,若罪法劾案,公府送御史台,卿校送谒者台通者也。表者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某申上,以诣尚书通者也。公卿、校尉、诸将不言姓,大夫以下皆言姓。报章日闻,报奏日可,其表文尚书报所上云已奏如书。凡表章以启封,其言密事得皂囊。其有疑事,公卿百官会议而执异意者曰驳议,日某主申议,可为如是,下言愚戆议异;其合于上意者,文报日某官某申议可”。这一套规制严整的奏事制度为魏晋南北朝所因循,并且增加了文种,如用于军事的露板、用于弹劾的奏弹等,开始以内容划分文种。自汉武帝制定群臣“上封事”以来,这个文种也得到普遍使用。封事是将所奏的内容加封,通过专门的传递途径(汉代由公车司马令主管)送到皇帝手中,主要用于密奏。

皇帝了解军政讯息后,通过口头或文书下达制令,其形式有谕、旨、策、制、诏、戒等,不同的形式用于不同的政务,其中谕和旨是皇帝口头下达的命令。“汉制,天子之书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策。敕(策)者以简为之,其制长三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二短两编;下附篆书,题年月日,称皇帝曰;以命诸侯三公。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三公,赦令、赎令之属是也,近道印付使,远道皆玺封尚书令即准;赦赎令召三公诣朝堂受。制书司徒露布州郡。诏书有三品,其文曰告某官,某官如故事,是为诏书:群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下之,有制诏天子答之曰可,以为诏书。群臣有所奏请,无尚书令奏制日之字,则答曰已奏如书;本官下所当至亦日诏。戒书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敕之曰有诏敕某官,是为戒敕。自魏晋以后因循,有册书、诏敕,总名曰诏”。

奏事和诏敕是通过两个途径上承下宣的,一个是外朝的百官,一个是中朝的尚书,这种制度是汉武帝以后形成的,由于诸事都要经过皇帝批准,从而使皇帝的机要部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起来,承担着呈进传达任务,并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各种政务。这样就有可能使一些人窃取到一些实权,与皇权发生冲突。因此,皇帝往往运用权力,适时地调整官位设置和职责范围,以便更严密地控制政治信息和承传渠道,这有时也会导致相权的转换和官制的变化。魏晋南北朝就处在这个转换和变化较为剧烈的时期。

朝议有集议和廷议之别。按照一般规定,皇帝在一个月内有几次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传诣旨,有争议的当朝议论,皇帝在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作出决断。朝会的殿堂称为廷,也叫朝廷,故当朝议论称为“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时提出,而“下其议”于百官,议论时皇帝不在场,称为“集议”。由于所议事务的种类不同,参加集议的职官范围也不同。集议结束后,由参加集议的最高长官领衔,将集议的情况奏报给皇帝,由皇帝作出最后裁决。朝议的事务都是军国大事,皇帝既可根据多方面的意见进行决策,又可以从中了解百官的智识贤能,因此这种制度得以长期因循。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常专门指定一些人以“参、议、平尚书事”的名义,组成专门的集议班子,作为皇帝的参谋班子,对国家政务进行经常性的议论,遇到特别重大的事件才举行大规模的朝议,使朝议更有利于皇帝集中权力。

刺察,即皇帝通过自己控制的监察系统来监督和审察百官的工作,了解社会的政治情况。为加强对社会和百官的控制,皇帝有时使用自己的亲信作为耳目,以“使者”的名义巡行各地,或参议国家政务,以便及时掌握官吏动态和社会局势。有些皇帝还亲自巡幸各地去了解社会的政治情况,作为必要的统治手段。

当时,皇帝一般是通过宰相和百官行使权力,再使用自己的侍从、机要秘书机构来直接贯彻意图,有时越过宰相而径行处理具体政务,并以监察作为补充。皇帝往往采用多线控制的办法,千方百计的驾驭和运用上述人员和机构,有意使之处于职权责交叉和相互牵制的状态,以便保证自己行使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任何方面的蒙蔽或阻碍。当然,由于各种政治上的原因,由于各时期形势的不同和不同皇帝在能力和素质上的差别,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牢牢驾驭和运用所有机构和人员的,往往会造成大权旁落。这个时期的女主、外戚、宦官和权臣,都是通过自己的影响来控制皇帝,借以篡夺到各种额外权力的。

本文章转自[论剑社区] http://www.Lj5x.Com
原文地址:http://www.lj5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4&id=6627

③ 敕令是什么意思与圣旨有什么区别

敕令:chì lìng,也写作"勅令"、"敕谕"、"法旨"。词典上的解释是指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

  • 中文名

  • 敕令

  • 拼音

  • chì lìng

  • 含义

  • 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

  • 道教名词

  • 三清天尊下达的法旨圣谕

  • 道教动词

  • 道教符箓法篆书写的命令

一般意义

编辑

敕令:chì lìng,也写作"勅令"、"敕谕"、"法旨"。

词典上的解释是指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1]

道教含义

编辑

道教里面的符, 一般最上面两个字就是敕令。

名词:三清天尊下达的法旨圣谕。

动词:道教符箓法篆书写的命令。

举例示范

(1).诫令;命令。《汉书·韦玄成传》:“初,玄成兄弘为太常丞,职奉宗庙,典诸陵邑,烦剧多罪过。父 贤以弘当为嗣,故敕令自免。”颜师古注:“恐其有罪见黜,妨为继嗣,故令以病去官也。”《后汉书·王龚传》:“今旦闻下太尉王公勅令自实;未审其事深浅何如?”一本作“勑令”。《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 衮疾困,敕令官属曰:‘吾寡德忝宠,大命将尽。吾既好俭,而圣朝著终诰之制,为天下法。吾气绝之日,自殡及葬,务奉诏书。’”

(2).皇帝的诏令。诏书。《宋史·哲宗纪二》:“章惇等进《新修敕令式》,惇读於帝前,其间有元丰所无而用元祐敕令修立者,帝曰:‘ 元祐亦有可取乎?’”

敕令

chìlìng 名词:指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 动词:帝王下达命令 道教里面的 符 一般最上面2个字 就是敕令 (1).诫令;命令。《汉书·韦玄成传》:“初,玄成兄弘为太常丞,职奉宗庙,典诸陵邑,烦剧多罪过。父 贤以弘当为嗣,故敕令自免。” 颜师古注:“恐其有罪见黜,妨为继嗣,故令以病去官也。”《后汉书·王龚传》:“今旦闻下太尉王公勅令自实;未审其事深浅何如?”一本作“勑令”。《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 衮疾困,敕令官属曰:‘吾寡德忝宠,大命将尽。吾既好俭,而圣朝著终诰之制,为天下法。吾气绝之日,自殡及葬,务奉诏书。’” (2).皇帝的诏令。诏书。《宋史·哲宗纪二》:“ 章惇等进《新修敕令式》,惇读於帝前,其间有元丰所无而用元祐敕令修立者,帝曰:‘ 元祐亦有可取乎?’”


圣旨是中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今常用于比喻,假传圣旨。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敕令是指帝王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而圣旨是帝王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可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
虽然圣旨的用途比较广泛,但敕令涉及立法,比圣旨要严肃和正规得多。

④ 皇帝的圣旨上盖的印章都是用的传国玉玺吗

这个问题我来分几点回答你下,
1、你说的玉玺如果是和氏璧所刻的传国玉玺专,那么在后唐末帝李从属珂自焚之后,传国玺便失踪了。以后的宋元明清所有号称找到的多被认定为假造。
2、传国玺是皇帝的一种象征,《白虎通义》记载皇帝有六玺,用来处理战争、祭祀、封禅、立法、外交、政务,用印不一。分别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
3、传国玉玺一直以来是天子身份的象征,李斯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本人无印象传国玉玺用于任何圣旨之上。
综上所述,回答楼主之问,皇帝的圣旨上盖的印章都不是用的传国玉玺。

⑤ 什么是明定国是诏书

《定国是诏》是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的诏书,这是光绪帝为百日维新颁布的改革纲领。“国是”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夭折,也暴露出清朝统治者的腐败与无可救药。在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底层知识分子的鼓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自这一天开始。

但光绪所要推行的新政触怒了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9月21日,慈禧太后重新训政,幽禁光绪、通缉康梁、废除新政。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被杀于菜市口。



(5)立法圣旨扩展阅读

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

1、守旧派势力强大

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2、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

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5、变法手段单一

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⑥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

(1)中国古代的法律是皇帝意志、君主专制统治的体现,是君主制定用以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工具。(2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分)
(3)中华民国确立了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1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北洋军阀专制独裁,民主共和徒有虚名。(2分)
(4)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1分);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⑦ 袁世凯登基诏书是什么【大概就行】

奏为国体已定,天命攸归,全国商民,吁登大位,以定国基,合词仰乞圣鉴事。窃据京兆,各直省,各特别行政区域,内外蒙古、西藏、青海、回疆、满蒙八旗,全国商会,及华侨有勋劳于国家,硕学通儒各代表等,投票决定国体,全数主张君主立宪,业经代行立法院咨陈政府在案。同时据京兆,各直省,各特别行政区域,内外蒙古、西藏、青海、回疆、满蒙八旗,全国商会,及华侨有勋劳于国家,硕学通儒各代表等,各具推戴书,均据称:“国民公意,恭戴今大总统袁公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等因。兼由各国民大会委托代行立法院为总代表,以全国民意,吁请皇帝登极前来。窃维帝王受命,统一区夏,必以至仁复民而育物,又必以神武戡乱而定功。《书》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诗》曰:“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盖惟应天以顺人,是以人归而天与也。溯自清帝失政,民罹水火,呼吁罔应,溃决势成,罪已而民不怀,命将而师不武。我圣主应运一出,薄海景从,逆者革心,顺者效命。岌然将倾之国家,我圣主实奠安之。
斯时清帝不得已而逊位,皇天景命,始集于圣主,我圣主有而弗居也。南京仓猝草创政府,党徒用事,举非其人,民心皇皇,无所托命,我圣主至德所复,迩安远怀,去暴归仁,若水之就下,孑然待尽之人民,惟我圣主实苏息之。斯时南京政府,不得已而解散,皇天景命,再集于我圣主,我圣主仍有而弗居也。民国告成,四方和惠,群丑窃柄,怙恶不悛,安忍阻兵,自逃复载。我圣主赫然震怒,临之以威,天讨所加,五旬底定,以至仁而伐不仁,盖有征而必无战。慕义向化者,先归而蒙福,迷复不远者,后至而洗心,皆我圣主实抚育而安全之。斯时大难既平,全国统一,皇天景命,三集于我圣主,我圣主固执谦德,又仍有而弗居也。夫惟煌煌帝谛,圣人无利天下之心,而天施地生,兆民必归一人之德。往者国家初建,参议院议员,推举临时大总统,斯时全国人心,咸归于我圣主,国运于以肇兴。继此国会成立,参议院众议员,推举大总统,全国人心,又咸归于我圣主,国基于以大定。然共和国体,不适国情,上无以建保世滋大之弘规,下无以谋长治久安之乐利,盖惟民心有所舍也,则必有所取,有所去也,则必有所归。今者天牖民衷,全国一心,以建立帝国,民归盛德,又全国一心以推戴皇帝。我中华文明礼义,为五千年帝制之古邦,我皇帝睿智圣武,为亿万姓归心之元首。伏维仰承帝眷,俯顺舆情,登大宝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经纶六合。轩帝神明之胄,宜建极以承天,姒后继及之规,实抚民而长世。谨奏。
读毕,大众无不赞成,即刻通过,复齐呼“皇帝万岁”三声。自九点钟起,至十一点半钟,已经手续完备,大众当即散会,回寓午餐去了。下午一点钟,秘书员已缮好奏折,即刻进呈,哪知奏折才呈,申令即下,却教他另行推戴,把那推戴书发还。还要装腔。其文云:
(上略)查《约法》内载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惟推戴一举,无任惶骇。天生民而立之君,天命不易,惟有丰功盛德者,始足以居之。
本大总统从政,垂三十年,迭经事变,初无建树,改造民国,已历四稔。忧患纷乘,愆尤丛集。救过不赡,图治未遑,岂有功业足以称述?前此隐迹洹上,本已无志问世,遭遇时变,谬为众论所推,不得不勉出维持,舍身救国。然辛亥之冬,曾居政要,上无裨于国计,下无济于民生,追怀故君,已多惭疚。今若骤跻大位,于心何安?此于道德不能无惭者也。致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国初建,本大总统曾向参议院宣誓,愿竭能力,发扬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者也。本大总统于正式被举就职时,固尝掬诚宣誓,此心但知救国救民,成败利钝不敢知,劳逸毁誉不敢计,是本大总统既以救国救民为重,固不惜牺牲一切以赴之。但自问功业,既未足言,而关于道德信义诸大端,又何可付之不顾?在爱我之国民代表,当亦不忍强我以所难也。
尚望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等,熟筹审虑,另行推戴,以固国基。本大总统处此时期,仍以原有之名义,及现行之各职权,维持全国之现状。除咨复代行立法院,并将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推戴书,及各省区国民代表推戴书等件,送还代行立法院外,合行宣示俾众周知。此令。

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

()特点: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的,是君主维护其统治的工具;(1分)皇权大于法律。(1分)
(2)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2分)
(3)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新宪法。(2分)

⑨ 请解释下出处和意思呗,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

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并不困难,难的是认真切实地贯彻执行;听取群众意见也不算难,难的是让群众的意见实际生救。

出处: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的《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原文: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考成法中考是考察,考核的意思,成是成效的意思,所以考成法顾名思义就是考察成效的法则。“张居正这里借“考成”二字以明其法之要旨。

作为有经验的政冶家张居正,他深知有法必依的重要性和实行当中的困难。他前后当国十年,其时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危机严重。他在全国范围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政府财政有所改善,但因为政令难于完全贯彻,他的改革受阻,不能全部生效。

(9)立法圣旨扩展阅读:

万历元年(1573年)六月,张居正上疏“请随时考成”,十一月,庚辰,立章奏考成法,等候神宗皇帝批复,很快圣旨回复:“这所奏,都依议行。”考成法于此时正式生效了。张居正挤倒了高拱,成为内阁首辅,于是一项有利于提高官员办事效率为主要内容的法令出台了。

明朝自武宗以后政治就比较腐败,先有宦官刘瑾乱政,嘉靖中期之后又是内阁浑斗,纷争不断,严嵩父子专权。这些都严重的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同时也破坏了明王朝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官吏办事更是欺上瞒下。

对此为此早在隆庆四年他曾上疏强调“扫无用之词,求躬行之实效。”但当时他位微言轻,没能引起朝廷的足够重视。张居正当权之后立即针对这一吏治不行,官员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进行了整饬,其中一项主要措施就是推行考成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居正奏疏集

热点内容
2017婚姻法财产新规定 发布:2025-05-11 10:39:31 浏览:864
抚顺市道德模范 发布:2025-05-11 10:37:25 浏览:149
合同法借贷合同 发布:2025-05-11 10:37:21 浏览:171
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 发布:2025-05-11 10:37:19 浏览:530
省法律援助中心参公机构 发布:2025-05-11 10:37:12 浏览:1000
郑码输入法官网 发布:2025-05-11 10:28:36 浏览:836
马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发布:2025-05-11 10:11:21 浏览:195
宾馆管理规章制度禁语 发布:2025-05-11 09:55:31 浏览:554
劳动法病假伪造假条 发布:2025-05-11 09:48:14 浏览:175
申请法院对法官的监督 发布:2025-05-11 09:37:32 浏览: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