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1.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重要内容,请阐释应该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要求。
从严治党,要有坚决有力的措施手段。廉政建设,反腐斗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在这个问题上,中央决心很大,态度明确,将反腐倡廉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强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要求狠抓不放、常抓不懈。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是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必须依靠严明的政治纪律,时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确保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才能让人民看到切实成效和变化,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才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党的纯洁性先进性。
从严治党,还要高度重视着眼长远的制度建设。实践证明,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只有制度才能避免决心和手段成为一阵风、走过场。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党员意识,用党章规范言行;另一方面,也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有序健康的政党治理。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任务,更要在“党要管党”中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从严治党”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就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2. 四个全面即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____、____。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3. 下面哪些选项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占重要地位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治党是为了治国,使党更好地履行执政兴国使命。二版是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权领导。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这两大战略举措,都须臾离不开党的领导,都需要以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证和重要前提。
4. 为什么说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四个全面的根本保证
当前,全抄党上下正在学习“四个全面”、落实“四个全面”、实践“四个全面”。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也是其他三个“全面”的根本保证,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从严治党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非凡的成果,反映了党在新形势下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与行动能力,也彰显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政治大智慧。这些政治智慧是传承和弘扬中央民族优秀政治文明的结果,是继承和发展几代共产党人管党治党经验与智识的结果,是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管党治党有益经验的结果,也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的时代脉搏基础上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的结果。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落实主体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狠抓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什么是战略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内而是一个有机联系容、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5)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扩展阅读
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6. 如何理解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
1、全面从严治党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认真吸取历史上人治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更好地做到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有序推进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
才能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法治思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充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坚定方向,把党的依法治国总目标和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全面从严治党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建设搞得好,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目标科学,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反之,就会出现“左”或“右”的错误,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始终是我们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科学回答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才能科学有序、坚定不移、与时俱进、一步一个脚印地领导人民实现“四个全面”的发展目标。
3、全面从严治党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凝聚强大的中国力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思想感情和价值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实现这些奋斗目标,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只有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先导,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集中力量把事情办好。
中国共产党有凝聚最广大范围中国力量的优良传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一盘散沙的中国高度凝聚起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4、全面从严治党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将全面从严治党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对自身提出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是为其他三个“全面”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客观需要。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敢于担当、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时间仅剩5年。只有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的作风好、精神面貌好、领导坚强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坚强政治保证,才能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必须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若想取得突破,就得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从政治高度、从大局出发看问题。没有党的坚强领导,这一切就无从谈起。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需要依靠党来统一部署、统筹推进、整体谋划、督促落实。唯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6)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扩展阅读:
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全方位用劲,也需要重点发力。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
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切实把党建设好、管理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
7. 四个全面是指哪四个全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提法,最早可追溯至1979年12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的“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时任总书记江泽民的报告中出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
到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这一提法改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在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提法。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
全面深化改革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被提出,即改革开放。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报告中出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而在2013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被简称为“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97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首次完整提出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他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被视为依法治国的开端。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从此被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而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第一次出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法。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1、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5、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面从严治党
1956年时邓小平就已经指出,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而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便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具体实践。
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把“从严治党”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坚持从严治党”修订入党章。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通常被认为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成形的。 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在这几个方面:抓作风;抓反腐;抓干部;抓制度。
(7)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扩展阅读:
意义
1、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
2、 从当代中国的现实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3、 从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8. 四个意识、四个全面、四个自信分别指什么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8)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扩展阅读:
四个自信的主要内容:
1、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2、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
3、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4: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9.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谈谈新时期该如何推进全面从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新实践的重要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对如何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进行了创造性回答,对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勾画了清晰的“路线图”,使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科学,战略举措更加有效,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它也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方略,为解决当今世界性难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独特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对于推动世界治理思想的变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引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来把握,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协调推进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1. 坚定鲜明的人民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价值追求和政治立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2.深邃厚重的历史责任意识。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以推动历史进步为己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强烈担当意识,不负人民的重托,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3.实事求是、系统辩证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联系发展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认识论、方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大无畏精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根本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展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是秉持革命者大无畏精神的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