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开篇
㈠ 《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怎么理解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贯穿《道德经》一书的始终,可以说是老子论述的核心思想,之后的所有论述都是围绕这句话进行的。可是这开篇,乍一看让人根本捉不住意思,究竟藏着什么奥秘呢?
其实这开篇与宇宙万物都息息相关,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凝练非常,含括了万事万物的发源、发展与变化规律,明白此句即理解了《道德经》的精髓。
名可名,非常名。类比第一句的解析方法,第一个“名”为名词,指的是道的名字;第二“名”为动词,指的是命名。连起来后半句话的意思是“道”这种奥秘的东西是无法简单命名的,若是能直接命名出来,那就不是最初理解的“道”了。
开篇第一句蕴含哲理无数,例如辩证矛盾、永恒发展。世间的一切真理与规律,从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
㈡ 道德经中的开篇是什么
道德经共81章,来刚写完就是一自堆竹简,每个竹简就是一章,后人按自己的理解给它排了先后顺序。
我觉得第二十五章才应该是第一章,因为这章好歹算是给道下了一个定义嘛。
哪能一开篇就道怎么怎么着的,我们连道是什么都不知道。
㈢ 求 老子《道德经》开头两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正确解释。厚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内名可名,容 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 这句话可以从二方面解释。 一是从修仙方面解释;二是解释万物的起源与 运行之理。 下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门。”
修仙方面相对简单:第一个“道字”表示修仙修 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据修炼道法的方法去 修行的。“非恒道”,不是永远不变的,意思“道” 是变化的是因人而异的。“名可名” 前一“名”是事物宝器法器或修炼方法的名称, 是可以命名定义出来的,“非恒名”,也不是一 层不变的,意思你见到的事物和方法并不是前 人见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会变化这层意 思外,还有每个人的经历和角度不一样,即使 是同一时刻看到事物也会盲人摸象,只见到其 中的一面。老子是道教的祖宗,按修炼方法解 释是最常见不过的,只是现代人不修真了。。 。 尤其“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指出前面“同”修真 基础是一样,但也有各种修真方法的多样性也 都是必然的、可行的
㈣ 找以隆和庆开头的诗词或道德经(包括佛揭)
【隆】隆昌运,大报同姬成,文武绍重熙。——《十二时/忆少年二二首》【回宋】无名氏隆颅犀角,丹砂一指,答玉润松坚。——《朝中措二○首》【金】元好问隆楼杰阁磊嵬高,天风飘飘吹我过。——《记梦》【唐】韩愈隆都观国多闲暇,遣丹青、雅饰繁华地。——《莺啼序》【宋】吴文英【庆】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长寿乐》【宋】李清照庆新寿,万年欢,人醉蓬莱里。——《蓦山溪十七首》【宋】无名氏庆湘山峰顶,飞来古佛,剑池洞里,活底神仙。——《沁园春十五首》【宋】姚勉 庆凤雏新长,携手奉莱衣。——《八声甘州十六首》【宋】李曾伯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迎新春》【宋】柳永庆太平朝野,駸駸重见,昔淳化、今嘉祐。——《水龙吟二三首 》【宋】李曾伯 庆门里,把丹枝争折,青云平步。——《喜迁莺》【金】元好问庆霄舒羽翼,尘世有神仙。——《感事三十四韵》【唐】韩偓
㈤ 道德经里开头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1个道到底怎么解释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那可以说出来的内道,就不是永容恒的道了。(常:永恒) 即,真正的“道”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只能通过自己感悟。也就是“道不可说论”。老子说的道,应该是一个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字之曰 道。”道,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是一个根本的概念,用以解释宇宙人生。绝不仅仅是道理的意思。当然,由于《老子》语言的抽象性,大家可以见仁见智,各有所解。历史上,光《老子》第一章就有多达七种的各大主流见解。所以,这个,还是需要自己领会哦…
另外,第二种说法显然做了另一种解释,第一个道应该与前述相同,只是第二个“可道”中的道字大概是解作了“沿道行走”之意。但是“常”字不应该解为“常说的”。或可认为是“一般的”之意。不过我个人更喜欢解为“永恒”。
“名”字也绝非仅仅是名字之意。先秦时期,“名”具有更加抽象概括的含义,大概可以解释为“概念”“事物”此类意义。楼主想深入思考的话,建议阅读相关书籍。以上仅代表本人阅读思考的观点。
㈥ 众妙之门是道德经的开篇之首,其正确的含义理解为什么
终妙之门,开启一切玄妙之境的门户
㈦ 道德经开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各类注解很多,但是总觉得有些牵强,请提供更贴切解释
道是什么东西,那是说不清的,无法用一个名词,来把道表达清楚。
就好像人们内用无容来表述天地的开创,用有来表示万物的起源,万物的起源也是来自天地开创。所以,人们常常想从天地的开创中,来探索万物起源的奥妙,从万物的起源中寻找无边无际的天地,天地的开创和万物的起源,实际上是一码事。只是不同的说法,都是无法了解到奥妙,也是一切奥妙的根源。
老子把道和天地起源的奥妙联系在一起,进一步神秘化了道。从老子心目中是不是有一个标准的道的概念,还很难说。也许,道就是老子心中的一个理想的政治梦想。
从第一章的句子中,我只能读到一个梦想的表述。一句话,道这东西我老子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潜在的意思是,你们也别说清楚,我的梦想中的道我老子自己都说不清,你们还想说清。
㈧ “道德经”开篇对宇宙中物质本质的定义是什么呢
“道德经”开篇就从哲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定义了物质的本质。
首先《道可道,非常道。》论述了物质世界如果可以被认识,被说明,那么其被描述的内容并不物质世界的全部和全体。也就是说人类对宇宙物质世界的认识始终都是不全面的,可以被认识说明“道”的物质并不是实际的物质的全部“非常道”。
《道德经》开篇的这五句话,非常明确的阐述了宇宙中物质的本质。也为理论物理的大统一理论奠定了见识的基础。
物质的本质就是存在。
物质的根本形式,无外乎“有和无”两种。宇宙中一切可以描述的物质形式都是“有”的具体表现。而每一个可以描述的形式(空间,时间,速度,电磁,自旋,甚至量子现象)都会有一个和其对应的“无”存在。但是在“无”的概念中又不能用具体的“有”的形式加以描述。只有统一的理解“无和有”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的认识宇宙万物,建立一个真正的大统一的物理理论。
㈨ 《老子》,也就是《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还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德经一章
道可道(1),非常道(2);名可名(3),非常名(4)。无,名天地之始(5),有,名万物之母(6)。故常"无",欲以观其妙(7);常"有",欲以观其徼(8)。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9)。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0)
【译文】
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词说出来,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很幽深的;极远极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1)道可道:第二个"道",作动词用,描述、称说、表达之意。第一个"道",是老子哲学的专用名词和中心范畴,它在《老子》一书中频频出现,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涵义,主要有三种意思:一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即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原;二是指宇宙万物发生、存在、发展、运动的规律;三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准则、标准。这里的"道"是第一种涵义,即指宇宙万物的本始。它是一种形而上的永恒的存在,可感而不可见,无形无象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产生了宇宙万物,决定了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但它本身却是永恒不变的。在这个意义上,"道"有点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上帝"或"太一"的概念。
(2)非常道:非.不是;常,恒常、永远。("道"如果是可以表述的,)那么就不是永恒的"道"。这句话以否定句形式说明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道"是不可描述的。"常",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老子》(以下简称帛书本或帛书甲、乙本)作"恒",以避讳汉文帝名字,下旬"非常名"亦然。
(3)名可名:第二个"名"为动词,称呼、称谓的意思。第一个"名",也是老子哲学的专用名词,它指对"道"的具体称呼,含有概念的意思,但比概念更高,具有名称与内容相统一的意义。
(4)非常名:(如果"名"可以根据实物的内容而加以命名,)就不是永恒的“名”。由于“道”是一个无形无象的形而上实存体,因此是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概念对它进行命名、称呼的,任何名称一旦确定,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就确定了,也就是说,对象的物质体的特性也就确定了;譬如我们用“地球”这个概念指称地球,那么“地球”二字的范围也就被规定了,月球、太阳等就不能再用“地球”来指称。“道”是一个永恒的、不可限定的存在,所以不能用一个具体概念去指称。
(5)无,名天地之始:名,动词,命名、称呼。天地之始,天地形成的开端。用"无"来称呼天地形成的开端。这句话说的是天地形成之际的一种状态--无。这个"无"并非空无一切,而是形容"道"生成宇宙万物过程中混沌一片、无以名状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6)有,名万物之母:有,可以叫做万物的根源。母,根本、根源。有,指天地形成以后,万物竞相生成的状况。古代中国人认为,先有天地的分化,然后才有万物的出现。"有"和"无",是老子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对"道"的具体称呼,表明"道"生成宇宙万物的过程,即"道"由无形质向有形质转换的过程。这两个"名"字,也有这样读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相同。
(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所以经常在对"无"的体味中观照"道"的奥妙。
(8)做(jiǎo):边界。
(9)玄:老子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幽昧深远的意思。老子研究的是"道","道"的形而上性质决定了它的神秘幽昧、深不可测。
(8)徼(jiǎo):边界。
(10)众妙之门:一切变化的总门,也就是关于宇宙本原的门径。
㈩ 老子《道德经》开篇的“欲”是什么意思
拆写一下“欲”,左边 谷字旁,谷相对于峰而言,就是低谷对高峰,后边是一个欠 字,就是缺少的意思。
所以,欲的意思,就是没有或者渴望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