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与执法

立法与执法

发布时间: 2021-01-17 22:23:41

立法司法、执法有什么区别

1、司法机关仅指法院和检察院,他们行使的是司法权;执法机关是行政机关,行使的是行政权。司法与执法 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内容、程序性要求、主动性四个方面。

2、主体方面:司法,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及其公职人员;执法,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3、内容方面:司法,对象是案件,内容是解决纠纷;执法,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内容比司法广泛。

4、程序性要求:司法,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违反程序,将导致司法行为的无效和不合法;执法,执法活动不如司法活动的程序性要求严格。主动性:司法丁被动性,“不告不理”;执法;主动性和单方面性。

拓展资料:

1.司法必须独立,公正至上,主要为被统治者服务,活动范围狭;执法不能独立,效率至上,主要为统治活动服务,活动范围广。执法不过是严格依法办事,执行法律;司法则不然,职能要广泛些,如司法审查职能、造法职能等。

2.执法实行首长负责制,司法实行法官负责制。二者适用的法律程序区别很大。司法活动要依法进行。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从事司法活动必须要在法定权限内,在司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的有关规定,保证司法权正确、合法、及时地行使。

3.司法活动要有表明法律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具有法律约束力,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

Ⅱ 立法与司法有什么不同

三者的区别是: 1、主体不同 1,司法是由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适用法律的活动。 2,执法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来执行法律的活动。 2、内容不同 1,司法活动的对象是案件,主要内容是裁决涉及法律问题的纠纷和争议及对有关案件进行处理。 2,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执法的内容远比司法广泛。 3、程序性要求不同 1,司法活动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违反程序,将导致司法行为的无效和不合法。 2,执法活动也有程序规定,但由于本身的特点,特别是基于执法效能的要求,其程序性规定没有司法活动那样严格和细致。 4、主动性不同 1,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案件的发生是引起司法活动的前提,司法机关(尤其是审判机关)不能主动去实施法律,只有在受理案件后才能进行应用法律的专门活动。 2,执法则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对社会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要求行政机关应积极主动地去实施法律,而并不基于相对人的意志引起和发动。立法是人大,司法是法院,执法是公安和监狱。立法就是制定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司法就是执行法律,立法是司法的前提,司法是立法的保障。有法不依,立法形同虚设。 1、立法保障就是法律对某种权利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予以保护,是一种立法行为。 2、司法保障,就是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活动予以保障,是一种实践行为。 3、反家暴法是立法对家暴受害者的保护,应是立法保护。

Ⅲ 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行为的区别

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专授权法(含宪法)创制属行政法规规章的行为。它通常具有两方面的内容:①国家行政机关接受国家立法机关的委托,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②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有关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亦称“准立法”。

广义的执法是与立法相对应的,而行政执法是狭义上的执法。行政执法是指建立在近代国家权利的立法、执法、司法三分立的基础上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权,贯彻实施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Ⅳ 企业层面能说立法和执法吗

企业只能说企业的制度和纪律,立法与执法是政府和法院的事

行政法上的法律保留为什么要分为立法保留和执法保留

法律保留是指某些事项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规范,行政法规、规章都无权版予以规范。
在我权国,法律保留原则严格区分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与行政立法权之间的界限,保障了法律的至上性或者法律效力等级的有序性,有利于控制行政立法权的膨胀,也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保护。
例如《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10条第1款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的这些规定是“法律保留”原则的具体体现。

Ⅵ 立法 执法 司法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指制定法律,
第二个指执行法律,比如依照交通法律,处罚闯红灯的司机,
第三个指依然法律处理案件。
第二个的对象不一定触犯刑律,第三个的对象必定涉嫌触犯刑律。

Ⅶ 司法程序和立法、执法程序的关系

于行政管理的复杂性、专业性、多变性、灵活性和广泛性,行政权最经常、内最直接地与社会、公民发生容密切联系,社会的需求又使得行政权的膨胀成为不可避免的祸害。因而行政权最需要自由而又最容易自由无度,最需要控制而又最难以控制。面对日益膨胀的行政权,立法权难以完全通过制定实体法对其实行限制,只能通过程序性的规定对其进行规范,而行政立法听证程序正是行政立法程序的核心制度。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这些法律规定是建构我国行政立法听证程序的法律依据和法理基础。

Ⅷ 立法和执法中息讼如何体现法治精神

“息讼”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并且在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社会职能。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所以封建官吏审判时尽量做到避免诉讼、注重调 解。古代“息讼”法律文化仍然对当代的法治进程产生影响,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借鉴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赖以 存在的经济、政治基础都已基本消失,其整体上已不能支撑我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要使中国传统息讼法律文化获得新生,就要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对其进行批判吸收。
调解制度源于我国古代民间“排难解纷”、“止讼息争”的传统,因契合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道德,成为民间乃至官府解决矛盾纠纷的基本准则之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百姓有纠纷找调解的传统与习俗已经形成。本世纪以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呈现出各种矛盾凸显叠加的局面,人民调解的范围也逐渐从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小额债务、轻微侵权等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向土地承包、拆迁安置、环境保护、医患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扩展。在新形势下,发挥民间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的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智慧”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

Ⅸ 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之间的关系

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执法公正的保障
执法公正是立法公正的目标和归宿,是立法公正的现实表现
立法公正是手段,执法公正是目的

热点内容
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pdf 发布:2025-05-20 20:26:55 浏览:491
司法解释17条 发布:2025-05-20 20:26:54 浏览:293
仙桃晃晃玩法规则介绍 发布:2025-05-20 20:23:13 浏览:546
女法官被杀案张某 发布:2025-05-20 20:16:16 浏览:657
江西吉安法院 发布:2025-05-20 20:14:35 浏览:648
隶书法治主题对联 发布:2025-05-20 20:13:15 浏览:817
法治植保 发布:2025-05-20 20:11:41 浏览:940
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发布:2025-05-20 20:09:35 浏览:248
刑事诉讼法互相配合原则 发布:2025-05-20 20:08:46 浏览:663
司法助力企业复工 发布:2025-05-20 20:08:07 浏览: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