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政法法治理论

政法法治理论

发布时间: 2021-01-18 12:18:06

A. 杨小军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编《行政法》,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杜1989年版。
副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独著《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主编《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主编《行政诉讼法学》,陕西旅游出版杜1999年版。
主编《行政法治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主编《行政强制与行政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副主编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教材《行政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独著《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独著《行政处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合著《法定行政程序实证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分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独著《国家赔偿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独著《重大行政案件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独著《行政诉讼问题研究与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主编《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10月。
“二十世纪西方国家行政权的扩张”,《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法院主持行政诉讼中的几个问题”,《政治与法律》1987年第1期。
“试析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差异”,《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关于检察机关参加行政诉讼的探讨”,《法学与实践》1988年第2期。
“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思考”,《法律科学》1991年第2期,该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转。
“内外行政法律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3年第6期全文转载。
“关于建立与完善行政法学分论体系的思考”,《法律科学》1994年增刊。
“行政诉讼补证问题探析”,《当代法学》1998年第3期。
“析行政诉讼上的授权与委托”,《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行政处罚量化理论探析”,《法律科学》1998年增刊。
“政府机关推行合同管理应当遵守的若干法律规则”,《经济改革》1998年第4期。
“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制度与理论”,《人文杂志》1998年增刊。
“关于仲裁与第三人的法律思考”,《经济改革》1998年仲裁专刊。
“论行政合同的特征、法律性质”,《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试论行政强制措施与刑事强措施的区别及其与行政诉讼的关系”,《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依法行政的概念新探”,《东吴法学》1998年号,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经验的民主与理性的宪政”,《法治研究》,1998年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正确认识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模式”,《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
“关于行政认定行为的法律思考”,《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行政强制设定权的原则与规则”,《求是学刊》2000年第4期。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归责标准”,《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怠于履行行政义务及其赔偿责任”,《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行政被告资格错别“辨析”应该改成“辨析””,《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程序违法撤销与重作行政行为的限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对行政复议书面审查方式的异议”,《法律科学》2005年第4期。该文被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0期上全文转载。
“怠于履行职责的国家赔偿责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国家赔偿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
“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制度”,《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5月号
“行政诉讼案件理论的发展与检讨”,《政法论坛》2005年第5期。
“中国国家赔偿法的立法与实践”,《中国法律》2005年12号。
“行政法律规范的冲突”,《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会议纪要’与行政诉讼”,《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6期。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影响与利害关系”,《法治论丛》2006年第4期。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和谐社会”,载于《和谐社会建设与纠纷解决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认定标准之检讨”,《法商研究》2007年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契约与依法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我国刑事赔偿范围辨析”,《人民检察》2007年第18期。
“契约对行政职权法定原则的影响及其正当规则”,《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政府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11期。
“从兰州牛肉拉面最高限价看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2期。
“国家赔偿制度革新与国家赔偿法的修改”,载于《宪法与行政法治演讲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行政立法”,载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拒绝签字致孕妇胎儿双死亡案件的法律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从法律视角看服务型政府”,《法治论丛》2008年第6期。
“市民要看政府‘账本’的法律分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期。
“试论行政作为请求权”,《北方法学》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为形式及其违法性”,《重庆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为问责的性质与构成要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独著。
“论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权”,《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若干法律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反思”,《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
“创新体制机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载于《政府法制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作用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10月。
“校园绑架案引发的‘公开’讨论”,《人民法院报》2009年12月20日。
参编法学研究生精品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22章,行政赔偿,5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消费券的法律问题”,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2009年3月10日。
“扩大住房公积金用途的法律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2009年4月23日。
“重视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宣传教育的建议”,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52号。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59号,2009年11月11日。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46号,2010年5月18日。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潜伏’性缺陷”,《海峡法学》2010年第1期。
“城管执法机构性质与城管执法体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乡政府所公开的信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契约与依法行政”,《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2010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契约与行政职权法定原则”,《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2010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家赔偿法修改问题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城管执法机构性质与城管执法体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乡政府所公开的信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官员问责从风暴走向常态 2009年被问责官员超7000”,2010年01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规范执法裁量权的制度建设”,《学习时报》2010年5月3日。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载于《科学发展与行政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年出版。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46号,2010年5月18日。
“民族地区矛盾纠纷调处的问题与建义”,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84号,2010年10月28日。

B. 法学和政法学有什么不同

一、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一样:法学主要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政法学专门培养从事专政工作的国家干部,主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方式和法律事务处理能力。

二、学生学习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完全一样:法学学习课程有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逻辑学、宪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法律英语、公文写作与处理等;政法学学习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中国法制史、公司法、金融法学、财税法学、证据科学、法律文书、论辩技巧、律师公证与实务等。

三、就业方向不一样:法学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公检法单位人员、律师、法律顾问、证券业从业人员、司法鉴定从业人员等;政法学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党政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行政管理、新闻媒体、文化宣传、出版发行和教育科研等部门,或从事法制新闻、宣传和管理等工作等。

四、院校数量差距较大:截止到2014年,中国共拥有8所政法类院校,这些政法院校的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均在排在全国前列;开设法学的院校就多的多了,比如仅上海就有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14所院校。

(2)政法法治理论扩展阅读

一、法学专业,曾一度被人们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但是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法学就业的寒冰期已到来。法学,真的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专业好就业难的专业吗?我国正处于由行政体制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法学专业正经历着阵痛与新生,法学还是有那么一系列的就业热门方向,正在升温回暖。

二、“五院四系”,是新中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学院(原法律系)的简称,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界曾有这一种说法:只有从“五院四系”走出来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科班生。这9所高校的法律科学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中国司法机关80%的骨干人员均有五院四系的培养背景。

C. 中国政法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中国政法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法大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国内一流的法学强校,那么作为法学强校,它到底强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课程设置,对于法学的基础课程,如民法,刑法,刑诉,民诉,法理学原理开课老师数量众多,并且在本领域内都是一流的学者。举例来说,民法学的刘家安,李永军,吴香香,刘保玉等中年学者,以及最近从外国留学回来的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都直接给本科生授课,用我们刑法学老师徐久生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你们随便去一个学校看看,哪个学校有我们这么多教授直接给本科生教课”。作为对比,可能别的一些法学院,虽然也有非常优秀的老师,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可能一个法学院一共只有200~300人左右,而法大的法学专业人数在1600人左右,从学生数量上考虑,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师资力量。其次一些别的部门法如破产法,保险法,税法等小法,从我们学校的开设情况来看是比较全面的,至少能满足一些同学的特别需要,这个也是一大优势。



民法:

吴香香

吴香香老师的每堂课都是一节推理游戏,带你去深入探究每个法条,每个知识点背后的逻辑与原理,然后PPT虽然给的非常简介但是其实是把关键词全部列举出来,这样通过对关键词的掌握也是把整个知识体系串起来,无论是对整个体系性把握抑或是对细节的理解都非常有帮助!


D. 简述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有以下六条:

第一,依法治国是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专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属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4)政法法治理论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E. 朱维究的论文

1.《略论我国行政法的法源》,载于《 北京政法学院学报》(现《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2.《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探讨》,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3.《试论我国的行政诉讼》,载《法学研究》 1984年第4期
4.《行政行为过程性论纲》,载《中国法学》1984年第4期
5.《行政司法刍议》,载《中国法制报》1986年11月5日
6.《行政管理手段与行政法律管理》,载《政治学研究》,1988年第1期
7.《简论行政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发展──在北京大学法律系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五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载《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4期
8.《意大利的行政程序立法与行政处罚制度》,载《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
9.《谈谈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载《中国律师》1994年第7期
10.《论中央行政立法的权限──对宪法第89条规定的理性思考》,载《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11.《五年成就回顾与改善执法环境》,载《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
12.《行政法的理念:服务、管理、法制监督》,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5期
13.《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监督的范围》,载《行政法学研究》1996年第1期
14.《“两个根本转变”与政府管理观念、管理依据及管理手段──抓住《行政处罚法》实施的契机,深化行政改革》,载《中国行政管理》1996年第12期。
15.《司法裁量权与我国司法审查监督的范围》,载《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
16.《程序行政行为初论》,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3期
17.《行政行为过程性论纲》,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
18.《台湾当局“涉及两岸关系立法”之研究》,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Z1期。
19.《政府法制监督论》,1999.6中国法学会346号要报
20.《西方宪政背景下行政法概念的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1期。
21.《中国的法律监督与政治民主监督》,载于《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2.《论建立防止“公仆”变“主人”的法律机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
23.《全面把握,依法治国》,载《中国机构》2000年第7期
24.《对我国行政法法典化的思考——兼论行政法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的统一》,载《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4期。
25.《略论有序化监督与纪检监察工作》,载《中国监察》2001年第16期
26.《行政程序法与行政法法典化-兼论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规则》,载《法制日报》2001年7月22日。
27.《略论有序化监督与纪检监察工作》,载《中国监察》2001年第16期
28.《合并处罚权与减少“大盖帽”》,载《法学》2002年3月10日
29.《行政执法的法理思考——城市“大盖帽”如何依法减?》,《法制日报》理论版,2002年
30.《北京市依法行政调研》,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31.《行政法概念的语境化阐述》,载南方周末2003年11月13日第3版
32.《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制度文明》,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献.先进文化卷
33.《关于“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几个理论问题》,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献.法制建设卷
34.《转变法治观念,推进依法行政》,《团结 》2002年第4期
35.《行政审批改革的法理思考》,国务院法制办依法行政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第四卷。
36.《应然状态的公共危机管理——SARS袭击后的学理反思》,中共中央统战部内部决策咨询。
37.《关于我国立法中注意“西化倾向”的建议》,中共中央统战部内部决策咨询建议
38.《行政法概念的语境化阐释——兼论美国行政法概念的沿革及我国行政法的时代任务》,《比较法在中国》第二卷,2002年。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怎么提起民事诉讼 发布:2025-05-21 23:42:43 浏览:892
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 发布:2025-05-21 23:41:07 浏览:140
平阳司法鉴定 发布:2025-05-21 23:08:12 浏览:558
城乡规划法条例 发布:2025-05-21 23:06:20 浏览:434
重庆校车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21 23:00:29 浏览:597
人民日报关于法治 发布:2025-05-21 22:48:15 浏览:763
助残日活动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发布:2025-05-21 22:42:47 浏览:386
2018法律知识讲座稿 发布:2025-05-21 22:21:51 浏览:309
印发法律顾问团管理办法 发布:2025-05-21 22:06:18 浏览:858
司法的主动性 发布:2025-05-21 22:06:11 浏览: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