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学副主编

法学副主编

发布时间: 2021-01-18 13:53:56

『壹』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的其他

2011年9月23日上午9时,庆祝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建院30周年大会在校音乐厅隆重举行。黑龙江大学校党委书记杨震、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法学研究》杂志社主编张广兴、《中国法学》杂志社副主编李仕春、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中华、杨春雷、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副检察长张文志 、黑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徐伟、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盛美军、哈尔滨市法学会会长陆文君、黑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秘书长杨涛、绥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杜吉国、哈尔滨市司法局局长张丽欣、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吴蕴欣、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步延胜、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李国刚、哈尔滨市司法局副局长邵晓春、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立新、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于大海、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林区分院反贪局局长刘坤、哈尔滨市法学会副会长、副秘书长熊滨、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剑秋、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局长崔珣、黑龙江省法学研究所所长王元庆、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于世忠、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大利、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建华、苏州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胡亚球、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利民、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蔡道通、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马洪、东北林业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耀先、东北农业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学平、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秦亚东、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院长王福友、大庆师范学院法律系主任丁启明、孟繁旭律师事务所主任孟繁旭、远东集团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文义、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尚立娜、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系主任沃云、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张恩学,以及法学院的全体师生、校友代表和社会各界嘉宾600余人出席庆祝大会。会议由法学院党委书记贺轶文教授主持。
法学院院长于逸生教授作重要讲话。他回顾了法学院所走过的三十年风雨历程,评价了法学院在黑龙江省以及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了法学院三十年艰苦奋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并对建院之初的各位老前辈、法学院全体师生、学生家长、广大校友、全国各地的兄弟法律院系、其他组织、机构和个人,尤其是司法实践部门和律师实务领域对法学院的发展壮大所给予的关注、支持、信任和帮助表达了感激之情。他高瞻远瞩,冷静大气,在建院三十年的重要时刻,面对中国社会转型和法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对法学院的存在价值和历史定位作出正确评估,对现实作出了严苛审视,对未来进行了深长思索,总结了法学院再创辉煌尚需解决的问题,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法学院的未来进行了规划,展现了一位法学教育家的厚重学养和豪迈气魄,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道义与坚守,使此次盛典成为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盛会,赋予了此次盛典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退休教师代表吴方正教授对在校生、校友和后辈给予了谆谆教诲。他回顾了建院之初的艰苦岁月和苦中作乐并耐人寻味的生活,他高度评价了法学院这十年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后学之士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好身体保健,保持良好心态。
教师代表董玉庭教授谈到2000年来法学院工作后的深刻体会,他非常珍惜和热爱法学院这个集体,对学生寄予深切期望,他代表法学院全体教师表达了今后将继续坚持、努力、奋斗、传承的决心。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代表广大校友作了题为“感恩的心”的发言,他用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和感激之情,通过对点滴生活、学习过往的回忆刻画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生活场景。他的发言将在座校友的思绪都带回了大学时代,很多人眼里都闪着泪光。他们留恋那时老师的关爱、同窗的情谊和课上课下的青春时光。他们决心继续努力工作,以更多更好的业绩回馈母校。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建华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大利教授、哈尔滨市检察院宫立新副检察长分别代表兄弟法律院系和司法实务部门致辞,他们借法学院30华诞之际向法学院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表达了真挚的祝贺,并对法学院30年发展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联系和交流合作,共同为中国尤其是东北的法治发展做贡献。
最后,黑龙江大学校党委书记杨震教授作重要讲话,他代表黑龙江大学全体党政领导向法学院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并向参加庆祝活动的嘉宾、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回顾了黑龙江大学70年的发展历程,对法学院为学校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认可,对法学院30年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法学院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总结过去、继往开来,继续秉承大学法学院的使命与责任,致力于推进法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力所能及的推动国家富强民主文明的进程。
还有部分校友即兴自由发言,他们真情实感,感怀大学生活和青春时光,表达了对母校深切而朴素的热爱,对恩师的感念与崇敬,对同学友谊的珍视与回味。 黑龙江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9年9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已有12位博士后进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民商法学、宪法行政法学、刑法学、法学理论等专业领域;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北方法学》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等国家重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5部。
黑龙江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在法学院,法学院现有法学、治安学二个本科专业,民商法学、行政法学、法学理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经济法学、获刑法学、法律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法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教师中有博士36人,在读博士11人。教师中有中国法学会各专业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其中杨震、马长山、王妍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孙光妍、王歌雅为省级精品课主讲教师,杨震、于逸生、马长山、董玉庭、董惠江、钱福臣、孙光妍、王歌雅等教授在全国法学界有重要影响。
法学专业教师重视科学研究。2006年以来,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家级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8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期刊转载或论点摘编20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18篇。教师承担校级以上科研项目8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项目10项,司法部项目6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3项,厅级项目21项,教师获校级以上科研奖励45项,其中省社科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黑龙江省高校文化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9项。
合作导师:杨震、于逸生、董玉庭、王歌雅、马长山、董惠江、钱福臣
在站博士后情况: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毕业后在我校任教的教师,亦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院校教师。

『贰』 求《法理学导论》徐永康主编、顾亚璐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电子书 万分感谢

应该就是这个,如有需要,加下俺

《法理学导论》

作者:徐永康主编 页数版:331 出版日期:2006
简介:高等学校法学权系列教材:本书侧重于法学、法律与法治基本知识的介绍,内容包括法的概念、法律作用和法律价值、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系的一般理论、法制现代化等。
ISBN:7-301-11000-6

『叁』 《环境法学教程》 蔡守秋 科学出版社,这本书的最新版是几版啊。

厦门大学应该是很公平的!

法学院

初试参考书目:

除法律硕士外各专业: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民法》(第四版),柳经纬主编、朱炎生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中国宪法》,胡锦光、韩大元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4、《刑法总论》,陈立、陈晓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法律硕士专业:专业基础课、综合课为全国联考科目,参考最新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

复试参考书目:

法学理论专业: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宪法学原理》,朱福惠主编、郑琼现副主编,中信出版社,2005年.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
1. 《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宪法学原理》,朱福惠主编、郑琼现副主编,中信出版社,2005年;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刑法学专业:
1.《理论刑法学》,陈晓明、何承斌、童伟华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刑法分则的理论与实践》,陈立、李兰英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或2007年版;
3.《刑事诉讼法学》,陈立、陈晓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本;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均可。
民商法学专业:
1.《民法总论》(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债权法》(第二版),柳经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物权法》(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商法》(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刘永光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婚姻家庭与继承法》(第三版),蒋月、何丽新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知识产权法》(第二版),丁丽瑛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民事程序法》(第七版),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诉讼法学专业:
1.《民事程序法》(第七版),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民事诉讼法》(第二版),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民事司法改革研究》,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刑事诉讼法学》,陈立、陈晓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经济法学专业:

1.《经济法(第三版)》,朱崇实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金融法教程(第二版)》,朱崇实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现代财税法学要论》,廖益新、李刚、周刚志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商法》(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刘永光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

1.《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韩德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环境法学教程》,蔡守秋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国际环境法》(第二版),王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国际法学专业:
1.《国际经济法学》(第三版)陈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国际法》,邵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国际私法》,韩德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法律硕士专业:参考最新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

『肆』 赵磊的研究成果

(一)专著
《公益信托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二)教材
《证券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参编
《破产法教程》,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副主编
《信托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待出版)版,主编
(三)近两年发表学术论文
1.《公司代表机关的法律地位及其建构》载《公司法:国际经验与理论架构》(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法律规制》,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中文核心)
3.《公司代表机关法律问题刍议》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期。(核心)
4.《商事代理与民事代理之区分》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5期。(中文核心)
5.《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之法理分析》,载《西南金融》2007年第2期。(中文核心)(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F63《投资与证券》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6.《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中国资本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保障》,载《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信托:私募基金模式的最佳选择》,载《西南金融》2007年第6期。(中文核心)
8.《私法主体“有限责任”辨》,载《财经科学》07年第8期。(中文核心,经济类核心期刊)
9.《基金会与公益信托关系探析》,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中文核心)。
10.《公益信托制度的扩张与构建》,载于《亚细亚法学》(日本)2009年第6期
11.《REITs运行模式研究:国际经验与制度选择》,第21世纪商法论坛会议论文

『伍』 钟秀勇提到的中国大陆民法学的最好的王毅是谁

一、钟秀勇提到的中国大陆民法学的最好的是王轶教授,是梁慧星最为出色的学生。王轶,河南镇平人,民法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二、主要著作有:

1、《物权变动论》,王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王轶,法律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3、《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王轶(副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合同法新论·分则》,郭明瑞、王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王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法学副主编扩展阅读

一、钟秀勇,国家司法考试业内名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主编《民法》系列教材,2016成立北京瑞达成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瑞达成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独家签约主讲教师。著有《三校名师讲义》等法考培训教材。

二、我国迄今为止的民法学研究,在总体上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过分侧重制度性研究,并且在进行制度性研究的过程中过分依赖法律的逻辑分析方法,由此导致了以下两个典型的缺陷:第一个典型缺陷是“自说自话”;第二个典型缺陷是“自我封闭”。

三、民法学界必须要致力于建构以下两个学术平台:其一,民法学界应当致力于建构中国民法学内部的学术平台,民法学者对相关问题所进行的讨论,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进行有效的批评和检证。其二,民法学界应该建构起民法学与民法学以外的其他法学学科,与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进行良性沟通和交流的学术平台。

『陆』 厦门大学近几年法学研究生的考试用书有哪些

初试参考书目:

除法律硕士外各专业: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民法》(第三版),柳经纬主编、朱炎生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宪法学原理》,朱福惠主编、郑琼现副主编,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4、《刑法总论》,陈立、陈晓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复试参考书目:

法学理论专业: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宪法学原理》,朱福惠主编、郑琼现副主编,中信出版社,2005年.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
1. 《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宪法学原理》,朱福惠主编、郑琼现副主编,中信出版社,2005年;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刑法学专业:
1.《理论刑法学》,陈晓明、何承斌、童伟华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刑法分则的理论与实践》,陈立、李兰英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或2007年版;
3.《刑事诉讼法学》,陈立、陈晓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本;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均可。
民商法学专业:
1.《民法总论》(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债权法》(第二版),柳经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物权法》(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商法》(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刘永光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婚姻家庭与继承法》(第三版),蒋月、何丽新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知识产权法》(第二版),丁丽瑛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民事程序法》(第七版),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诉讼法学专业:
1.《民事程序法》(第七版),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民事诉讼法》(第二版),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民事司法改革研究》,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刑事诉讼法学》,陈立、陈晓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经济法学专业:

1.《经济法(第三版)》,朱崇实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金融法教程(第二版)》,朱崇实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现代财税法学要论》,廖益新、李刚、周刚志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商法》(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刘永光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柒』 语言的法律是什么

“法律语言”这个概念,我国目前有十余种定义。为了叙述的方便,引用其中的部分定义:

1.边缘学科

法律语言是一门法学与语言学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这是十年前所下的定义,现在虽然没有多少支持者了,但还是有一定的市场。本定义将法律语言和与其相关联的两个学科交叉点混为一谈了。何况,法律语言既不是法学和语言学交叉的产物,也不是法律和语言交叉的结果。

2.用之于法律

法律语言是用之于法律的语言。如立法语言等。

这个定义出自1998年12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法律辞海》,原文照录。这个定义不仅大大缩小了法律语言的范围,不符合法律语言的实际状况,而且以“语言”再次定义“语言”,亦是逻辑学上的常识性错误。

3.专业术语

法律语言是以本民族语为基础,运用在立法、司法及一切运用法律专业术语领域的符号表意系统。本定义的可贵之处在于指出了一个民族的法律语言的基础,是其本民族语而非共同语———虽然是否应该出现在定义之中又另当别论。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可能“运用法律专业术语”,因而,该定义没有将法律语言与非法律语言分别开来。

4.社会方言

法律语言是民族共同语在长期的法律科学和法律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服务于一切法律活动而且具有法律专业特色的一种社会方言。

一般受众会知道“地区方言”,难以明白“社会方言”。以语言学方式定义法律语言已经很难懂了,以其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方式定义就更难懂了,再以其分支的分支———社会语言学方式定义,则难上加难懂了。

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全国高等法律院校统编教材《语文教程》中,曾有“法律语言”这个概念,是我国“十年动乱”后第一次提到“法律语言”,原文如下:

根据法律语言的特点,我们着重学习消极修辞……要对语体及风格作必要的论述;

法律语言在特定的表达功能上已经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

对于法律语言,措辞准确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法律语言应特别注意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更不能使用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概念,否则,便无法做到“以事实为根据”;

法律语言更是非常注意以词义的轻重来反映客观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程度;

法律语言比其他语言更讲究简练;

法律语言主要应谨严周密,其次也应质朴、流畅,来发挥语言的表达效力。

十分遗憾的是,该教程虽然指出了法律语言的许多特性,也对法律语言做了虽然粗略却较全面的探讨,此后数十年我国在法律语言领域的研究,基本上没有超越该教程已经涉及到的词法、句法、标点、修辞,该书的副主编宁致远教授此后也成为我国第一代著名的法律语言研究者,但它始终没有给出法律语言的定义。或许当时对法律语言的研究尚不足以对其界定,这正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所致。而且,从该《语文教程》提出法律语言概念至今,已经二十多年的历史了,除了《法律辞海》对其给出了定义以外,包括李伟民主编的5大本《法学辞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的《法律辞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这样近年编辑的大部头在内,都没有对“法律语言”立目。其原因只能是我国当前关于法律语言的概念太不统一,甚至连主流的观念也没有形成。

二十多年来学界对法律语言定义的“百花齐放”,引领研究人员取得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法律文本词、句的语法分析研究,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学的内容。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如廖美珍先生这样精通欧美语言学的英语专家,深人中国的法庭采集审判过程中各种诉讼参与人的语料,撰出了《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和《法庭语言技巧》这样源自司法实践的专著,证明了法律语言学界不乏踏踏实实的高端学者。

因法律语言定义的“百花齐放”所引导的成就固然不可以虚无,但其负面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比如,法律语言的范围模糊;法律语言研究者的研究方向不明;法律语言研究至今还未形成合力。如此而言,法律语言研究的昌盛,至今仅积跬步而已。

『捌』 大学学法律必须背的是那些书

初试参考书目: 除法律硕士外各专业: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民法》(第三版),柳经纬主编、朱炎生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宪法学原理》,朱福惠主编、郑琼现副主编,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4、《刑法总论》,陈立、陈晓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律硕士专业:专业基础课、综合课为全国联考科目,参考最新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 复试参考书目: 法学理论专业: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宪法学原理》,朱福惠主编、郑琼现副主编,中信出版社,2005年.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 1. 《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宪法学原理》,朱福惠主编、郑琼现副主编,中信出版社,2005年;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刑法学专业: 1.《理论刑法学》,陈晓明、何承斌、童伟华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刑法分则的理论与实践》,陈立、李兰英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或2007年版; 3.《刑事诉讼法学》,陈立、陈晓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本;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均可。 民商法学专业: 1.《民法总论》(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债权法》(第二版),柳经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物权法》(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商法》(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刘永光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婚姻家庭与继承法》(第三版),蒋月、何丽新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知识产权法》(第二版),丁丽瑛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民事程序法》(第七版),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诉讼法学专业: 1.《民事程序法》(第七版),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民事诉讼法》(第二版),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民事司法改革研究》,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刑事诉讼法学》,陈立、陈晓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经济法学专业: 1.《经济法(第三版)》,朱崇实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金融法教程(第二版)》,朱崇实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现代财税法学要论》,廖益新、李刚、周刚志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商法》(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刘永光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 1.《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韩德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环境法学教程》,蔡守秋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国际环境法》(第二版),王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国际法学专业: 1.《国际经济法学》(第三版)陈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国际法》,邵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国际私法》,韩德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法律硕士专业: 参考最新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 你可以根据自己想考什么专业方向的,然后在看相应的参考书。

『玖』 段厚省的复旦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专业教授

1、专著类
(1)《请求权竞合与诉讼标的理论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出版
(2)《民事诉讼标的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出版
(3)《民法请求权论》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年7月出版
(4)《证明评价影响因素分析》法律出版社 2008年3月出版
(5)《海峡两岸民事司法协助研究》(合著第二作者)海峡出版社 2005年9月出版
(6)《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理论与实务》(合著副主编) 上海社科出版社 2005年9月出版
2、论文类
(1)论身份权请求权 《法学研究》 2006年第5期
(2)法官造法与司法权威 《政治与法律》 2004年第5期
(3)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 《政治与法律》 2004年第6期
(4)请求权竞合研究 《法学评论》 2005年第2期
(5)检察机关提起公益民事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法学》 2006年第1期
(6)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涉及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7)论证明责任与证明评价的相互制约,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
(8)民事诉讼标的与民法请求权之关系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
(9)民事诉讼目的:理论、立法与实践的背离和统一《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
(10)海峡两岸民事管辖权冲突研究《金陵法律评论(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特刊)》 2004秋季号
(11)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与证明评价的实践互动与制度协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2)审判权分享机制对法官证明评价的影响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13)论证明对象对法官证明评价活动的影响 《法律适用》 2008年第2期
(14)论民事裁判方法——在事实与法律之间探寻 《法律适用》 2006第第5期
(15)既判力理论与民事抗诉机制之改造 《人民检察》 2006年第7期
(16)民事行政检察证据问题研究 《中国检察官》 2006年第2期
(17)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机制之相互制约 《中国检察官》 2007年第8期
(18)请求权竞合与诉讼标的研究 《民商法论丛》第33卷 法律出版社 2005年出版
(19)共同诉讼研究——以诉讼标的理论为方法《诉讼法论丛》第11卷 法律出版社 2006年出版
(20)诉讼标的的实践 《民事诉讼法论坛》第1卷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年出版
3.获奖情况
(1)2005年获得复旦大学法学院年度教学优秀奖
(2)2007年获得复旦大学法学院年度科研工作二等奖
(3)2007年与章武生教授、谢佑平教授共同获得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列在章武生教授
和谢佑平教授之后)
(4)2006年,论文“检察机关提起公益民事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法学,2006第1期)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涉及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第1期)分别获得最高人
民检察院年度优秀检察理论研究三等奖。
4、主持项目:
(1)教育部2009年度规划项目:“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编号:09YJA820009
(2)上海市教委2009年度重点项目:“证明评价原理——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怎么提起民事诉讼 发布:2025-05-21 23:42:43 浏览:892
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 发布:2025-05-21 23:41:07 浏览:140
平阳司法鉴定 发布:2025-05-21 23:08:12 浏览:558
城乡规划法条例 发布:2025-05-21 23:06:20 浏览:434
重庆校车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21 23:00:29 浏览:597
人民日报关于法治 发布:2025-05-21 22:48:15 浏览:763
助残日活动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发布:2025-05-21 22:42:47 浏览:386
2018法律知识讲座稿 发布:2025-05-21 22:21:51 浏览:309
印发法律顾问团管理办法 发布:2025-05-21 22:06:18 浏览:858
司法的主动性 发布:2025-05-21 22:06:11 浏览: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