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救济与国际经济法
① 国际贸易壁垒与国际技术壁垒有什么区别
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使技术壁垒问题凸现,世界各国普遍采取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发展,成为当今影响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分析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寻找突破技术壁垒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特点
所谓技术壁垒,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贸易集团)在对进口商品进行管理时,通过对进口商品提出特殊的、甚至苛刻的技术要求,采取包括颁布技术法规、推行技术标准、实施合格认证程序等在内的技术性措施而设置的贸易保护壁垒。这种技术壁垒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技术壁垒的广泛性。从目前国际贸易来看,技术壁垒无处不在,从初级品到制成品,从劳动密集型商品到高资本技术含量商品,进口国都有严格的技术壁垒限制,具体到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商品的含铅量、皮革中的PCP残留量、烟草中的有机氯含量、机电商品与玩具的安全指标、汽油中的铅含量、汽车的尾气排放标准、包装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纤维及染料指标等。其限制的对象不仅涉及到众多的商品,而且涵盖了商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的全过程,并逐步扩大到金融、电信、保险等服务领域。
2、技术壁垒的歧视性。尽管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要求实行国民待遇和非歧视原则,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但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技术标准,存在着对发展中国家许多歧视性和蓄意刁难的做法。这种歧视性不仅体现在进口国内外有别、内松外紧、内低外高限制进口的技术规则和标准上,更表现于技术规则与标准实施的全过程。
3、技术壁垒的灵活性。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并不存在自身的标准,也不试图说明一项商品应如何去设计、何为安全或不安全的标准,只是提出了一个松散的弹性很大的框架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就可以以国内的生产发展和市场保护需求为出发点,以维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安全、保护环境为理由,根据自身的标准和需要自行灵活设定技术壁垒,制定出繁多、苛刻的技术规则和标准来限制进口。
4、技术壁垒的隐蔽性。设置技术壁垒大多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其目的是为了抵御其他国家商品对本国市场形成冲击,同时更多地输出本国商品或技术。在传统的关税壁垒、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限制贸易的措施逐渐弱化和取消之后,看似最客观、最中性、披上合法外衣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等技术壁垒成为影响贸易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当经济萧条或进口商品影响本国生产者的利益时,进口国常以安全、卫生不符标准或法规为由限制进口。
二、我国外贸遭遇技术壁垒障碍
目前,技术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每年受反倾销措施影响的出口额仅占全年出口额的1%左右,而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出口额已超过25%,技术壁垒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
1、技术壁垒使我国受限商品越来越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部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明显,但由于竞争规则所限,国外不能随意对我国出口商品课以高额关税,便纷纷以技术壁垒为手段限制我国商品出口,使我国受到限制的出口商品越来越多。在我国遇到技术壁垒的出口商品中,不仅有农产品,还有纺织品、玩具等工业品,甚至机电商品和高技术商品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
2、技术壁垒使我国出口商品市场萎缩。在国外越筑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的技术壁垒面前,我国部分出口商品的市场迅速萎缩,甚至被挡在进口国的国门之外。如由于欧盟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验种类由6种扩大到62种,降低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20~100倍,个别达到200倍,致使2001年中国对欧盟的茶叶出口减幅超过37%,2004年一季度又减31%;日本将进口大米的检测指标由1993年的47项,增加到现在的116项,致使无锡大米由20世纪80年代每年10多万吨的出口量下降为零。
3、技术壁垒使我国遭受严重经济损失。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阻击,不仅使我国部分出口商品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而且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江苏申澄集团出口德国的一批针织服装,因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生态纺织品标准,被处以16万美元的罚款;2001年,无锡赛福天钢绳有限公司生产的3mm以上钢丝绳,因达不到欧盟质量技术标准,损失300多万元。
4、技术壁垒削弱了我国商品竞争能力。技术壁垒之所以能够削弱进口国商品竞争能力,是因为达不到其技术规则、标准将被拒之门外,而要达到其技术规则、标准,则必须增加投入,从而增加成本,使低成本优势丧失。如某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丝绸制品要求每一批出口商品中每一小包内的丝绸均需有取样检测报告,逐一检查112种禁用的偶氮染料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迫使我国建立相应的检验机构,增加出口成本。2001年欧盟对我国木包装采取紧急检疫措施,造成无锡巴马格纺机厂、光阳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出口商品被退关,成本增加10~30%。
三、突破技术壁垒的对策与措施
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必须高度关注技术壁垒,加强对技术壁垒的研究,采取措施,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突破限制,扩大出口。
1、提高对技术壁垒的认识。出口生产企业和经营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壁垒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加强对国外新技术、新标准的研究,并掌握这些新技术、新标准,自觉接受政府引导,走科技兴贸,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与科技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携手,注重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逐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以有效回避和突破进口国技术壁垒。
2、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要突破技术壁垒的限制,关键在于企业要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我国商品质量和档次。要实现标准化生产,必须认真了解国际标准、法规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变化,借鉴国际标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建立国内完整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以及检验检疫制度、包装和标签制度,以此来调整我们的生产程序、工艺程序,研发新商品,组织标准化生产,以适应国际市场技术标准的要求。
3、着力建立合格认证体系。合格认证是企业冲破技术壁垒的精锐利器,为了做好国内合格认证工作,并使认证结果得到国际承认,必须加强对全国认证工作的协调和管理,要通过整合和有效协调,建立运转灵活、高效快捷、统一的认证体系。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要求,统一认证目录,统一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认证程序,统一我国的认证标志;积极推行IS09000和IS014000系列的认证工作,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施全程管理及检测,确保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质量,积极促成农产品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打通农产品的绿色通道。
4、建立技术壁垒预警机制。为了有效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在某种商品出口到其它国家和地区之前,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告诉企业此种商品能否出口,商品出口之后,如果遭遇到技术壁垒限制,企业该如何处理。在建立技术壁垒预警机制过程中,应加强通报咨询网络建设,建立国外技术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
5、全面提高解决争端能力。当正当利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贸易交涉、对话,甚至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部门,甚至政府具有较强的解决争端的能力。提高争端解决能力必须重视外贸人才培养,使之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熟悉国际经济法,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并具有计量、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的知识和经验,清楚什么情况下,自己遭到无辜侵害,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和措施,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为自己挽回损失,以利在别人侵权的时候,能做到快速反应。
总之,我们应在充分认识到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威胁,甚至可能是致命性打击的同时,努力掌握和跟踪进口国技术法规、标准信息,从商品开发开始,到生产、出口等全过程中充分贯彻实施高标准、严要求,并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回击歧视性技术壁垒。只有这样,才能较彻底地跨越日益升级的各种技术壁垒,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贸易壁垒
外国(或地区)政府实施或支持实施的措施,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贸易壁垒:
l、违反该国(或地区)与我国共同参加的多边贸易条约或与我国签定的双边贸易协定;
2、对我国产品或服务进入该国(或地区)市场或第三国(或地区)市场构成或可能构成不合理的阻碍或限制;
3、对我国产品或服务在该国(或地区)市场或第三国(或地区)市场的竞争力造成或可能造成不合理的损害。
外国(或地区)政府未履行与我国共同参加的多边贸易条约或与我国签定的双边贸易协定规定的义务的,也视为贸易壁垒。
实践中较为常见的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违反承诺的关税措施;缺乏规则依据的进口管理限制(包括通关限制、国内税费、进口禁令、进口许可等);缺乏科学依据的技术法规、产品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不合理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政府采购中违反有关规则限制进口产品的做法;出口限制;补贴;服务贸易准入和经营限制;不合理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措施;其它贸易壁垒等。
② 刘俊的个人介绍
刘俊老师复曾在学生时代担制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青年法学》主编,同时也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际商报》2004年度“国外商务案例版”特约撰稿人,《华东法律评论》编辑,曾在《国际经济法论丛》《中国国际法年刊》、《国际经济法学刊》、《法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2008年荣获上海市教育基金会晨光计划“各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理的比较法研究”资助以来,陆续获教育部哲社“次贷危机及中国金融法制版图变革”资助、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十五年来Williem Vis杯国际商事仲裁材料翻译计划”资助、国际开放性学生培养课题“上海国际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诊所”资助。
致力于追随芝加哥大学法学院Eric Posner教授拓展国际金融法基础理论研究。曾钻研“国际法、宪法和公法对国家的约束”。应用学术层面,已有一定基础的课题包括“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救济合法性”、“震灾等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全球变暖与社会正义”、“国家安全危机与金融危机下政府危机管理法制应对”。
学术计划拟撰写“灾难的共和国”,梳理一百年来中国人应对灾难的法律与政策线索。
③ 法学硕士的在职研究生
开设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开设学院:法学院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方向在职研究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是全国最早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四所高校之一。法学院(原国际经济法系)成立于1984年。法学专业(原国际经济法专业)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2002年我校国际法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设立国际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他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以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
国际经济法范围包括一切关于超越国界并涉及任何经济利益的交易和交往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不论进行交往和交易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或机构、国营金融机构(如国家的中央银行),还是个人、法人或跨国公司。国际经济法是国际社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组织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其主要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国际贸易制度、国际货币和金融制度和国际机构投资制度的国际法。
(二)关于国际商业交易的私法方面,包括货物买卖、运输、契约的法律,保险法,公司法和海商法。
(三)贸易管制法是指规范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进行的强制性的措施。包括出入境检验制度、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的管理一级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等内容。
(四)国际货物买卖法主要是针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的制定。包括标的物条款、价格条款、运输条款、保险条款、支付条款、检验条款、索赔条款、法律适用条款、仲裁条款等内容。
(五)国际金融法主要是指针对国际金融资本市场、国际金融产品交易、国际风险投资及电子货币等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如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区域性国际开发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的法律,国际商品协定等。这部分法律都是通过国际条约的形式制定的,构成国家之间的条约义务,属国际公法的范围,不直接涉及或约束个人。
此外还涉及比较民事诉讼法、比较合同法及知识产权法等内容。 国家级重点学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是全国最早设置国际经济法专业的院校之一。2002年我院国际法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被教育部批准设立国际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硕士点名列前五。
培养国际法综合性人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被业界认为是屈指可数的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的摇篮,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建设点”,是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的常设机构所在地。历年来培养的学员能熟练运用外语、懂得并能操作国际经贸业务、精通法律专业知识三大技能。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
在职研究生的课程经过学院领导精心设置,以前沿性和实操性为主;教学模式以理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突出实践与应用。
班务管理体系完备
制定了在职研究生班级教学监督,质量评估制度。每个班级都会配备专职班主任,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考试时,以及最后的申请硕士学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自己班级的公共邮箱、公共论坛、公共的网上交流群等。 国际经济法方向的学生毕业后以涉外法律事务为主要职业,可在涉外行政和司法部门、涉外经济贸易企业、涉外律师事务所、涉外司法案件等领域工作。
(一)国家法律部门、监管部门。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
(二)外交部、商务部、驻外使领馆、外国驻华使馆、涉外机构、政府、行政事业等单位。如乌干达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三)国际贸易公司、进出口公司。
(四)国际商务公司、外资企业、三资企业、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境外中国公司等。
(五)国内民营企业、经济金融机构等。
(六)法律研究部门、教学单位等。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在相关机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在职人员优先录取。
2、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专业背景不限,有学士学位的学生有资格申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证书)。 1、报名费:200元报名时缴纳;
2、学费:20000元/2年,一次性交齐;
3、资料教材费:500左右/2年,学生自理;
4、学习期间每门结业考试均不另收取考试费。 1)学员修完规定课程,经考试合格后,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颁发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水平证明的国际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
2)凡具备下列条件者可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申请国际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费用自理)。
凡申请硕士学位者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98)54号文件的规定办理。
1、具有本科学士学位者;
2、通过本校组织学习的全部研究生进修班课程;
3、学员通过国务院学位办规定的有关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法学综合统一考试(3月统一考试资格审查时取得学士学位满三年者方可报名参加统一考试);
4、公开发表与专业相关的论文至少一篇,字数不少于3000字;
5、通过论文阶段审核。
【注】修完规定课程并成绩合格的少数参加该课程班学习的大学专科学员可获得结业证书,但不能参加申请硕士学位。 1、索取并填写研究生课程班报名登记表;
2、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一份、最高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与复印件一份;
3、提交一寸、两寸免冠照片各2张;
4、报名费200元;
5、学校对报名人员进行初步资格审查合格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④ 张晓君的主要成就
一、课题类(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政府间合作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校级重点项目2项;其他项目含立法项目3项)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重庆市社哲规划项目,2011--2013年。
2.《美国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重庆市人文社科项目2010-2011;
3.《国家税权合法性研究》(完成),重庆市人文社科项目2008-2009;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制建设研究》,重庆市社哲规划项目2008-2010;
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缺陷与完善》,中国法学会课题,2011-2012;
6.《WTO与西部服务贸易法律政策研究》(完成),重庆市社哲规划项目2007-2008;
7.《国际法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重庆市教改项目2008—2009;
8.《国家经济安全法律保障机制》(完成),重庆市软科学项目2005—2007;
9.《服务贸易救济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重点项目2008-2009;
二、论文(近6年核心20篇,近5年核心17篇)
1.《实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法律机制探究》,载《暨南学报》2010.3;
2.《我国区域贸易安排战略的实施及其制度实践》,载《特区经济》2009.3;
3.《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与中国服务业发展》,载《河北法学》2010.3;
4.《论税法中的税收适度原则》,载《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5;
5.《关于税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载《理论探索》2008.1;
6.《西部地区国际法律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1;
7.《个体生态环境权论》,载《法学家》2007.10;
8.《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监管问题》,载《政治与法律》2007.10;
9.《国家经济安全与法的关系探析》,载《求索》2007.9;
10.《服务贸易多边法律制度现状、问题与发展》,载《湖湘论坛》2007.9;
11.《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产证券化研究》,载《重庆大学学报》2007.7;
12.《商事仲载的司法干预及其路径选择》,载《法律适用》2007.5;
13.《司法权对仲裁的干预及其限度》,载《河北法学》2006.4;
14.《欧美对华启动纺织品特保程序的背景分析及我国的对策》,载《甘肃社会科学》2006.1;
15.《多边贸易谈判新议题的产生背景、发展及其启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5.3;
16.《反倾销成案的哲学分析》,载《学术论坛》2005.1;
17.《跨国公司的环境法律责任缘起,》载《甘肃社会科学》2004.6;
18.《国际货物贸易中因违约而产生的风险责任探析》,载《西北师大学报》2004.2
19.《反倾销因果关系标准探微——基于贸易政策的分析》,载《甘肃社会科学》2004.3
20.《反倾销因果关系的立法分析及我国的对策》,载《现代法学》2004.1;
21.《国际经济法学教学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改革》,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10;
22. 《服务贸易领域的反倾销问题探微》,载《西南国际法评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4;
23.《澳大利亚电信监管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经济法论丛》2007.1;
24.《新形势下国际经济法教程的教学改革》,载《走进法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25.《WTO体制下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载《中国法律与法学家》2005.10;
26.《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救济体系的缺失及完善》,载《WTO与中国经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2;
三、专著(含课题报告、教材)
1.《国家税权的合法性研究》,人民出版社(个人专著)2010年版;
2.《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专著)2007年版;
3.《国家经济安全法律保障制度研究》,重庆出版社(专著)2007年版;
4.《实施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争端典型案》厦门大学出版社(专著)2006年版;
5.《国际经济法》(法学核心课程教材),法律出版社(副主编)2005年版;
6. 《WTO与西部服务贸易法律政策研究》,重庆市社哲规划项目研究报告(主编/负责人)。
7.《国际服务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个人专著)2011年版。
8.《区域贸易安排中自由化规则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主编,2011年版。
9.《中国—东盟法律评论》,厦门大学出版社,主编,2011年版。
⑤ 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定义
世界贸易组织法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和复杂,其诸多协议需要一些贯彻始终的基本原则才能够维持其有效运作。世界贸易组织的诸多协议和规则也必须通过这些基本规则才能够形成彼此独立又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关系,从而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体系的法律整体。因此,这些基本规范对于建立、维持、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的整个法律制度起到了基础作用,也对从整体上把握、理解世界贸易组织法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这个标准,能够上升到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的规则,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五点:即
1、最惠国待遇原则;
2、国民待遇原则;
3、透明度原则;
4、自由贸易原则;
5、公平贸易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上全面规范、调整各国贸易政策与贸易关系的全球性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法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对世贸组织的立法宗旨、理论根据、基本原则和规则做出解释,主要内容有,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议事方式,加入及退出机制等基本制度,着重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贸易体制: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掌握技术贸易壁垒、海关估价、进口许可、原产地规则等非关税措施,以及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世界贸易组织法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和复杂,其诸多协议需要一些贯彻始终的基本原则才能够维持其有效运作。世界贸易组织的诸多协议和规则也必须通过这些基本规则才能够形成彼此独立又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关系,从而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体系的法律整体。因此,这些基本规范对于建立、维持、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的整个法律制度起到了基础作用,也对从整体上把握、理解世界贸易组织法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这个标准,能够上升到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的规则,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五点:即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
透明度原则,是WTO的基本法律原则之一,成员方所实施的与国家贸易有关的法令、条例、司法判决、行政决定,都必须公布,使各成员国及贸易商熟悉。一成员方政府与另一成员方政府所缔结的影响国家贸易的协定,也必须公布,以防止成员方之间不公平的贸易,从而造成对其他成员方的歧视。
进口许可证制度是指一国为加强对外贸易管制,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需由进口商向进口国有关当局提出申请,经过审查批准获得许可证后方可进口的一种制度。
⑥ 国际经济法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要件有哪些
当前,世贸组织确立的允许其成员方在特定条件下采用的三种主要贸易内救济措施,即反容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已经逐步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方对外贸易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口倾销一直被看成是典型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倾销是企业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产品,对进口方相关产业造成损害。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允许进口方成员对倾销产品进行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以抵消出口倾销对本国产业造成的实质损害。
一旦进口国按照一定的程序认定被控产品存在倾销且造成了进口国国内产业的损害,则该国可以采取相应的反倾销措施,以抵消由于倾销所造成的损害。反倾销措施包括三种基本类型:1.临时反倾销措施;2.出口商履行价格承诺;3.征收反倾销税。
根据1994GATT第六条的规定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件———1.倾销;2.损害;3.损害与倾销存在因果关系。
⑦ 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保险的2010年司法考试大纲:国际经济法
第一章导 论
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考试内容: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
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商业惯例、1980年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
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
熟悉并能够运用:FCA、FOB、CIF、CFR贸易术语的基本内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及违约救济。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概述
国际货物买卖法的概念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概念 格式合同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当事人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
第二节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1990年通则的主要修改 几种主要贸易术语(FCA FOB CIF CFR)
第三节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公约的适用范围(适用公约的货物销售合同 公约适用的任意性中国加入公约时的保留)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要约 承诺)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双方的义务(卖方的义务 买方的义务) 风险转移(公约确定的风险转移的时间) 违反合同的补救办法(卖方违反合同时适用于买方的补救办法 买方违反合同时适用于卖方的补救办法 适用于买卖双方的一般规定)
第三章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基本要求:
了解: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的规定。
理解:提单及其他运输单证,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主要险别与附加险别。
熟悉并能够运用:提单在跟单信用证机制中的作用,海运承运人的责任与免责。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货物运输
班轮运输(班轮运输的概念 班轮运输的当事人 提单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提单的种类 提单的内容 提单在跟单信用证机制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其他运输单证 调整班轮运输的国际公约(《海牙规则》 《维斯比规则》 《汉堡规则》)其他方式的国际货物运输
第二节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概述 国际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的主要险别 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期限 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的除外责任 索赔时效 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的附加险别)
第四章国际贸易支付
基本要求:
理解:托收各方的关系、托收支付中银行的责任与免责。
熟悉并能够运用:信用证支付的相关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汇付与托收
汇付(汇付的概念 汇付的当事人 汇付的种类) 托收(托收的概念 托收的程序 托收的当事人 托收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托收的种类 银行的义务与免责)
第二节 信用证
信用证(信用证的内容 信用证的种类 信用证的流转程序 信用证的当事人 信用证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银行的责任和免责 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 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UCP600号)
第五章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基本要求:
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法的相关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相关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我国的对外贸易法
外贸法律制度(外贸法的结构 对外贸易经营者 货物进出口 技术进出口 国际服务贸易 贸易秩序、知识产权保护、贸易调查)
第二节 贸易救济措施
反倾销措施(倾销与损害的确定 因果关系 反倾销调查 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措施的期限和审查) 反补贴措施(补贴及专向补贴 损害 因果关系 反补贴调查及反补贴措施) 保障措施(进口产品数量增加 损害的调查与确定 因果关系 保障措施的实施) 贸易救济措施的国内司法审查与多边审查 WTO的两反一保制度
第六章 世界贸易组织
基本要求: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机构设置、决策程序等一般知识。
理解:世贸与关贸的区别与联系,服务贸易总协定。
熟悉并能够运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内容,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与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法律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 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设置 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程序 中国入世承担的特殊义务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法律制度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最惠国待遇 国民待遇 约束关税制度 数量限制的禁止与例外) 服务贸易总协定[特点 最惠国待遇义务 具体承诺(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 减让表] 争端解决机制(制度特点 争端解决程序 通过争端解决报告的方式 专家组、上诉机构的职能 争端种类)
第七章 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国际公约及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国际投资法、国际融资法和国际税法的概念及其法律渊源的构成,国际技术转让、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资金融通的法律制度,国家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国际双重征税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熟悉并能够运用:我国缔结和参加的有关保护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多边投资条约、国际贷款协议、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适用范围及其与我国相关国内立法关系的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有关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原则(国民待遇原则 优先权原则 独立保护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 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边境措施 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国际技术转让合同 限制性商业条款)
第二节 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的概念、渊源及形式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
第三节 国际融资法
国际融资法概述(国际贷款 国际证券融资 国际融资租赁) 国际贷款协议的种类及共同性条款 国际融资担保(国际融资的信用担保 国际融资的物权担保)
第四节 国际税法
国际税法的概念及渊源 国家税收管辖权及其表现形式(居民税收管辖权和居民身份的确认标准 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所得来源地的认定) 国际双重征税及其解决(国际重复征税 国际重叠征税) 国际逃税与避税的概念 我国对外签订的国际税收协定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1980年4月11日订于维也纳 1988年1月1日生效)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1999年7月国际商会第六次修订 2000年1月1日生效)
ICC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
(2006年国际商会修订 2007年7月1日生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5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惋审判委员会第1368次会议通过 2005年11月14日公布 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5]13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9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3次会议通过 2009年2月26日公布 自2009年3月5日起施行) 法释[2009]1号
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
(1995年修订 1996年1月1日生效 国际商会(1CC)出版物第5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04年4月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2001年11月26日国务院令第328号公布 根据2004年3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决定》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
(2001年11月26日国务院令第329号公布 根据2004年3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决定》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2001年11月26日国务院令第330号公布 根据2004年3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的决定》修订)
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
(1965年3月18日订于华盛顿 1966年10月14日生效)
⑧ 国际经济法的法学体系
怕你看不到图片
国经分为国际货物贸易法、国际贸易管理法、其他领域专法律制度。
国际货物贸易属法又分为国际货物买卖法(CISG和INCOTERMS)、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法(提单三规则、三大险别)、国际贸易支付法(托收、信用证)
国际贸易管理法分为对外贸易管理法(对外贸易法和贸易救济制度)和世界贸易组织法(GATT、GATS、DSU)
其他领域法律制度包括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国际融资法。
⑨ 怎么通过司法考试
1、保证复习复时间;
个人制经验,临考前脱产2个半月左右。在这2个半月以前不用集中复习,有时间的时候就看看。(主要看刑法)
3、主攻刑法、民法、刑诉、民诉。
司考的法条太多,千万别全看。我个人经验,难拿分的部门一定要放弃。我放弃了行政法,法理和法制史。但我说的放弃不等于一点都不看。放弃的意思是,只看这几门中最基本的。比如行政法就看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结合立法法看看行政主体的权限划分。法制史我以前背过好多次,但是考前完全放弃了,事实证明法制史的题我几乎一分都没拿,以前背的都是白背。
大家都觉得第四卷就是考前面三卷的综合,其实第四卷现在考的是大家写字的速度啊。在写得快的情况下,只要卷面整洁,字漂亮,胡说一通也能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