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问题解决的经济法进路研究
㈠ 外部性的研究方向
二战以后,外部性理论主要沿着以下三条路径演进:
(1)遵循庇古的研究思想,对众多的外部不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问题包括交通拥挤问题、石油和捕鱼区相互依赖的生产者的共同联营问题以及日益受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
(2)针对外部性(尤其是外在不经济)问题,提出了众多的“内在化”途径。除传统的政府干预方式外,1960年,科斯提出了明晰产权的思路。
(3)沿着马歇尔,尤其是杨格关于规模经济(动态的外部经济)的思路发展。1970年,齐普曼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规模的外在经济与竞争均衡》一文,再次继承了这一思想。1986年,芝加哥大学罗默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一文,首次系统地建立了一个具有外部性效应的竞争性动态均衡模型。总之,在上述经济学家及其追随者的努力下,外部性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㈡ 关于经济学的外部性的一些思考,大家怎样看
经济理论界对经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式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产权界定和政府行为两个方面,但经济外部性问题也还存在其他的解决方式,该文在对产权界定和政府行为两种方式的作用和缺陷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产权界定和政府行为以外的解决经济外部性的方式
㈢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环境经济手段有哪些
环境经济学主要是以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主要涉及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效率与公平理论,主要是针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浩劫问题的外部性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市场手段将外部性内部化。并形成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前者利用市场后者建立市场。近期环境经济学开始向宏观环境经济学方向发展,主要是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环境影响和环境政策的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协调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即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实现双赢局面。光搞经济增长很简单,我们已经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但是我们的环境已经到了危害身体健康的程度;光搞环境保护也很简单,将经济停滞下来就行,但是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发展经济就要挨打。总之,环境经济学就是要找到经济发展对环境损害最小的方式,和环境保护对经济影响和成本最小的方式。
㈣ 如何理解经济法的外部性
经济来法的外部性与经源济法的影响有共通之处,是指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活动对与此活动无关的第三人利益的影响,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使经济法的外部效应变得难以避免,只能通过寻求法内措施与法外途径的结合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产生或弥补其后果。通过对经济法外部性的分析可以发现,外部性问题可能普遍存在于法的大部分领域。
㈤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这就使制度安排这一在传统经济学中被当做既定前提的因素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㈥ 外部性是如何引起市场失灵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案是什么
市场失灵时滞市场机制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有效地配置资源, 正是由于市场经济无法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需要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 外部性在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由于外部性使得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和公共部门都以各种方式对外部性进行治理,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 方法:政府可以采用直接管制、税收和补贴等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对于具有负的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征税, 税额的大小应该等于该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对于具有正确的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给予补贴,
㈦ 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思路
让外部性内部化(internalize the externalities),即通过制度安排经济主体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转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是技术上的外部性转为金钱上的外部性,在某种程度上强制实现原来并不存在的货币转让。
典型办法
1.征税与补贴
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会对外部产生影响,比如说,汽车运输必然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而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就会形成改善环境的结果。这就是经济的外部性。如果说前者是“负外部性”的话,后者就应该被称作是“正外部性”。外部性扭曲了市场主体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会导致市场无效率甚至失灵,而负外部性如果不能够得到遏制,经济发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将持续恶化,最终将使经济失去发展的条件。
所以,可以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费,对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征税可以抑制产生负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补贴可以激励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这种用于消除负外部性的税收被称作庇古税(Pigovian tax).
2.科斯定理
如果存在产权划分,交易成本较低且参与人数较少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私下谈判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如上文所说的养狗问题,要么养狗者给予邻居补偿使其接受养狗,要么邻居给养狗者一定费用使其停止养狗。
㈧ 试论述外部性问题传统解决途径,新制度经济学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外部性问题的解决通常是针对负外部性而言,不知道你指的传统解决途径是不是指庇古教授他们的。在他们看来,负外部性的处理原则简单地讲是损害者赔偿损失,但这种理论在现在已经不再流行,现在被普遍接受的是科斯的理论。即负外部性的处理要根据交易成本明晰产权,关键不是损害者赔偿损失而是避免更大的损失。
㈨ 如何解决经济外部性的问题
明晰产权,减少技术外部性区域经济活动外部性意味着经济主体收益或成本与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不一致,经济活动缺乏效率。要减少区际外部性,需要根据外部性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措施。 科斯认为,市场存在外部性主要是因为市场机制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或者是因为没有明确界定产权,或者是由于政府人为的干预,使资源定价太低或存在补贴。因此,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完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也就是说,要明确产权,产权所有人可以通过私人谈判或法律诉讼来解决外部性问题,而无需政府的人为干预。经济活动外部性的产生也是由众多经济个体行为造成的,因此,减少该外部性首先要减少个体的外部性,明确各种“商品”的所有权。 通过有效界定产权,消除经济活动外部性和经济行为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或“搭便车”行为) 。但一切私有产权都不是完全和绝对有效的,从而都在产权的边界处留下了一块公共区域。虽然界定产权有成本,但是着眼减少外部性,必须加强对“公地”的管理,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是其中的必要内容。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需要各经济体之间通力合作,以协调利益冲突,提供一种持续性、制度化的激励机制,把人们的最大化活动直接融入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生产性活动中去。比如,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管理权责利,通过中下游地区对上游的对口支援、财政转移支付,以及上游以生态资本入股中下游受益区域的经济建设等方式,使上中下游地区都成为长江上游经济带和生态屏障的共建主体。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减少资金外部性从竞争角度来说,适度的资金外部性有利于提高经济体的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然而过度的资金外部性,往往是恶性竞争的反应,是对经济体资源的浪费。实际上,在经济体生产领域的冲突中,资金外部性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原因,因此有必要通过经济政策减少经济活动的资金外部性。资金外部性是市场交换的“副产品”,其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到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是经济重要规律之一。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今天,各经济体之间发展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关联程度越来越高,价格传导作用越来越广泛。价格形成依赖供求关系,而后者又依赖于各个经济体,经济体之间的有效合作因而成为供求结构合理降低资金外部性的前提。因此,克服资金外部性一方面要求各经济体之间加强横向联系,充分了解其他经济体的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自觉避免经济发展战略趋同与产业同构,围绕自身优势,着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另一方面要求各经济体的政府部门,必须统筹发展,指导、督促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协调经济发展的矛盾,减少资金外部性。
㈩ 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
1.1 矫正税矫正税又称庇古税,基本思路是负外部性的发出方必须对每单位的外部性行为支付税收.\x0d1.2 矫正性补贴\x0d这类补贴主要针对正负两类外部性提供补助,对正外部性提供补助相当于扩大其外部影响以达到增进社会福利的效果,而对负外部性提供补贴表明向污染者行贿.\x0d2 公共政策手段与科斯定理的比较\x0d对外部效应的内部化两大手段的介绍,即以庇古税为代表的公共政策手段和以科斯定理为代表的产权理论资源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税收和协商都是为了使外部效应内部化,都允许经济当事人为了实现目标通过成本收益比较选择最佳方案.而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约束和特定的外部性情形下,两大解决手段各有特点.因此,要充分地发挥两种手段的作用,必须清楚其特点及适用范围.\x0d2.1 庇古税的特点\x0d政府通过征税使污染企业的产品定价考虑到造成的社会成本损失,达到最佳产量.其特点有:\x0d(1)征收矫正税能使厂商的生产函数在其私人的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成本即对社会的外部性.从而在供求局部均衡体系中,这个新的供给曲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均衡点到达新的位置,使社会生产达到最优,减少污染产品的产量,使外部负效应内部化.\x0d(2)庇古税的征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其负担社会成本损失,并且,排放的污染物越多,其缴纳的税越多,这势必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在厂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趋使下,厂商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污染的排放量,从而使整个行业的污染情况得到改善.\x0d(3)根据庇古税的征税原理,其遵循向污染的产出方征税的准则.根据庇古税,政府在治理限制排污企业排放污染物方面有很强的控制力,一方面使厂商为其负外部性付出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筹得资金,补偿受其负外部性的受害者,同时向正外部性企业提供补贴,提高其生产能力.再从税收的角度考虑,庇古税的增收能调节供给关系并且取代种种其他负外部性的收入来源,比如各种乱收费. 2.2 基于科斯定理下的外部性治理特点\x0d(1)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效应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单项问题,而是相互性.只通过征收庇古税来解决是不公平的.其实外部性问题的实质是避免将损害扩大.\x0d(2)科斯定理的核心在于产权明确,只要产权清晰,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不论谁拥有产权,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可以基于自愿交易的私人合约行为对市场运转自我修正.因此,科斯定理的实质就是经济制度安排下产生的社会资源的不同配置结果.\x0d(3)科斯定理在产权理论的阐述,揭示了外部性问题的根源在于稀缺性导致的对资源使用的竞争性需求.\x0d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共政策下的税收政策和科斯定理的产权原理都是针对有限的资源下调整社会间经济主体的资源配置,但侧重点不同.两种手段都对负外部性,特别是污染等社会环境问题提出治理的可能,但是就当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征收庇古税相对来讲是比产权理论下的自愿协商解决要产生的社会效应大,下面具体分析在这个方面庇古税的优势和产权理论下的不足.\x0d3 庇古税和科斯定理对污染治理社会效应比较\x0d(1)科斯定理要求,产权要明确,然而在实践中,不可能做到明确产权或界定产权的成本极高.\x0d由于公共财产的产权具有模糊性,其使用权名义上属于公众,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公共财产而无须征得他人的同意或缴纳相应费用.明确产权所必需的监督和强制执行成本,不仅大大高于污染造成的损失,而且可能高达人类社会无法承受的地步,这样,自愿协商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介入市场机制,使损害者将其活动的社会成本考虑进来,纳入到其私人成本中去,即内部化.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征税(庇古税),因为政府可对外部不经济行为征税,例如对生产中出现的污染行为征税、对消费产生的污染征税等,使损害者自行负担损害成本,从而使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即通过使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2)科斯定理指向的主体数量较少的时候,才能有效的进行交易.针对负外部性的一项制度设计,但是仅仅将少数的社会经济主体考虑在内,那么其对负外部性的治理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由于实际经济生产是一项长期而且极端复杂的过程,其外部性产生也将会呈现多重性和复杂性交织的局面.因此,在有多方进行经济博弈的过程中,必然提高讨价还价的成本,很难使意见达成一致,从而阻碍了对负外部性的治理.(3)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性导致科斯的市场手段难以实现.由于人们对信息的不完全,以及双方拥有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甚至逆向选择.相反,受污染者由于所拥有的相关信息少,想争取权利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这正是在一定的限度内人们宁愿忍受负外部性的损害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