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代理人
A. 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求一个案例,求通俗解释。
【法条】
第四十八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案例】
不妨假设:一个求婚的场景。
代理行为:某男甲代另一男乙,向凤姐求婚。(假设无权代理)
行为人:某男甲(高富帅),名曰titi766。
被代理人:某男乙(屌丝)
相对人(被求婚者):凤姐
假设某日,乙欲向志玲姐姐求婚,但担心自己长相及表达不好,就拜托好友甲向志玲求婚。但甲错把“志玲姐姐听成凤姐”。
于是,甲即赴凤姐处,对凤姐说“美女,我代表好友甲向你求婚,你愿意嫁给他吗?”(无权代理)凤姐心想,帅哥的好友一定也是帅哥,于是同意。双方缔结婚约。
甲找到乙,把婚约交给乙。乙大惊,表示凤姐并非意中人,并同情地看着甲。
【法律分析】
甲(行为人)未经乙(被代理人)的授权,擅自以乙的名义与凤姐(相对人)缔结婚约,对乙(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甲承担责任。也就是,甲得自己与凤姐结婚。(悲剧!)
(本故事纯属虚构,仅供学习法律之用。用婚约该人身性质的合约并不恰当,仅为便于记忆之故。)
B. (合同法)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
是的,这属于表见代理。是的,这是更有利于对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的保护。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内人虽无代理权,但容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 表见代理相关报纸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若无权代理行为均由被代理人追认决定其效力的话,会给善意第三人造成损害,因此,在表见的情形之下,规定由被代理人承担表见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更有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并以此加强代理制度的可信度。
相比较而言,是比较公平。首先从表见代理本身就是因为代理人与被代理人存在过一定关系,造成这种结果被代理人是有过错的,而相对善意第三人,其主观是善意的,不存在过错,因此保护其合法利益,也是合情合理的。
C. 合同法说越权代理,相对人催告被代理人一个月追认,被代理人未做表示的,视为拒绝。 民法
合同法说的是被代理人不知道的情况,民通说的是代理人知道的情况
D. 合同中的委托代理人是什么意思
委托代理人是受被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其版效力直接归属于被代权理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委托代理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书面和口头形式,当事人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用口头形式,也可以用书面形式,但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按法律规定,采用书面形式,如代签经济合同等,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E. 代理人可以签合同吗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应当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可以依法从事代理行为,所以一般应当是以被代理人名义来签订合同的。
法条依据:
《民法通则》 第六十三条
【代理人及代理范围】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条【隐名代理】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F. 合同法代理问题
1、一般的无权复代理行为,需制要被代理人进行追认,对被代理人才产生约束力,未经追认前的行为为效力待定。
2、49条为表见代理,该行为直接约束被代理人,是有效行为。如代理人持有单位的盖章介绍信或盖章空白合同签订合同的行为等。
G. 《民法通则》中的委托代理与《合同法》中的委托合同行为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
《民法通则》中的委托代理与《合同法》中的委托合同都属于委托法版律关系。
两部法律权关于委托的规定区别大概有:
《民法通则》主要规定了代理的含义、代理权授予方式、代理类型、无权代理、代理中各方当事人的责任等等。《合同法》总则部分规定了无权代理(48条)和表见代理(49条);分则部分主要体现在“委托合同”与“行纪合同”中,委托合同部分,规定了委托合同的含义、委托合同当事人间权利义务、过错归责原则、转委托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有关间接代理的规定,包括委托人的介入权和第三人的选择权;行纪合同中,规定了行纪合同的定义、费用承担、如何合理的处理事务、自己代理、责任承担等等规定。
《民法通则》只承认直接代理,并且表明代理权的授予属于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授予,不以书面授权委托书为必要。但在《合同法》委托合同第402、403条规定了间接代理制度。
H. 合同代理人签字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合同代理人签字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那么很多人会想知道这个问题的有关内容,并且其中含有怎样的法律知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你好好阅读接下来文章的有关内容,希望你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从法律条文上看,我国《民法通则》对代理的规定并不全面,仅规定了受委托人在授权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情形,但如果受委托人在授权范围内并未以委托人名义,而是以自己名义为法律行为,则其后果如何则未说明。对此,《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条有补充性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上述《民法通则》、《合同法》的条文分别规定了显名代理与隐名代理两种方式,受托人签署在这两种代理方式中,因签署行为的疏漏会有不同的法律效果。
根据“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代理人以本人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完全归属本人。这就是说,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所实施的民事行为,由此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应当由本人承受,相应的民事责任也要由本人而不是代理人承担。法律对由委托人承担法律后果规定的前提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即欲使代理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受委托人在代理权限内行事,二是以委托人的名义行事。
当然,如果受托人从事无权代理,或者代理行为违法时,应当适用无权代理、表见代理、代理行为无效等规则,代理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应当完全由本人承担。该种情况非属代理权的正常行使,而本文所欲讨论者为代理权正常行使时,受托人签名的法律效果,因而对此不作探讨。除却在授权范围内行事条件,构成代理,仍需受托人的代理权明示及以委托人的名义行事之要素。
遇到此类问题,请你认真阅读以上内容。那么希望以上小编为你提供的答案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如果你的情况比较复杂,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你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代理人的权利有哪些哪些人不能担任诉讼代理人
保险代理人的业务范围
商标代理人申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