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民法典内容
⑴ 民法典1134条至1139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1134条至1139条规定的内容主要是立遗嘱的方法,常见的有自书遗嘱,公证遗嘱,录音录像遗嘱等,最新的规定是还可以打印遗嘱,但是打印遗嘱也要求有两位以上见证人在场。一、民法典1134条至1139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自书遗嘱】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条 【代书遗嘱】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 【打印遗嘱】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 【录音录像遗嘱】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口头遗嘱】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条 【公证遗嘱】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二、遗嘱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遗嘱的实质要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被继承人计划立遗嘱的话,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自行选择立遗嘱方式,但如果不是情况危急,不能订立口头遗嘱。而且不管选择以哪种方式立遗嘱,遗嘱的内容都必须是被继承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⑵ 《民法典》第1042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如下:
严禁包办、买卖及其他干扰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以婚姻之名进行财物要求或借贷;
杜绝重婚;
明确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以及家庭暴力现象的发生;
坚决抵制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条
本编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⑶ 民法典1064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1、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1、一方的婚前财产;
2、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3、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综上所述,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共同财产、个人财产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⑷ 我国民法典第566条规定内容是什么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合同解除后,未履行部分将终止履行。已履行部分,当事人可以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要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2. 若合同因违约而被解除,解除权人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除非当事人之间有其他约定。
3. 在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仍需根据担保合同的约定,对债务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履行担保责任,除非担保合同中有其他规定。
4. 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若通知中规定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且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合同自通知规定的期限届满时解除。
5. 若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而直接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请求解除合同,若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列举了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一方明确表示或不履行主要债务、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未履行、迟延履行债务或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对于以持续履行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需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