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合同法的解除条件
『壹』 合同解除的条件
合同终止,是指当事人之间建立合同关系后,由于某些法律事实的发生,合同所确立的权利义务消灭。由于某些法律事实的发生,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客观地不再存在。也就是说,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终止,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同的终止。
(一)合同义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的终止;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提存标的物;
(五)债权人解除债务;
(六)债权与债权属于同一人;
(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债权人免除债务人部分或者全部债务的,合同的权利义务部分或者全部终止;债权与债务人同时归于一人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1)简述合同法的解除条件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合同终止时,即丧失法律效力。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原债权人不得主张合同的债权,债务人不再承担合同义务,债权债务关系终止。同时,本合同的终止使保证本合同的其他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如果抵押权、违约金债权、利益债权和主债权也属于消灭。
合同终止后,还应清理好与合同关系有关的一切程序,如责任的返还和解除。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时,债权人应当将债务书返还债务人。债权人能够证明票据灭失不能返还的,应当向债务人出具债务消除证明。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按照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通知是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终止合同时应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协助是指一方应配合另一方处理善后事宜。保密是指在本合同终止后,一方从另一方获悉的对方的秘密,不得泄露给另一方。
『贰』 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
合同解除分为合意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况,《合同法》第94条则规定了法定解除。
根据《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简述合同法的解除条件扩展阅读:
对因迟延履行主要债务而引起的合同解除的认定条件: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这一情形是构成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之一。当事人行使解除权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对方当事人违反了双方对履行期限的约定,在履行期限届满时没有完全履行债务。债务的履行分为不定期期履行与未定有履行期限两种情况。
定有履行期限的,是指双方约定了履行期限的最后时间。未定有履行期限的,债权人随时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但必须给债务人必要的准备时间,准备时间届满后,即视为履行期限届满。
(2)对方当事人迟延履行的是合同中约定的主要债务。当事人的迟延履行并不一定会导致合同目的地的落空,只有当事人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未履行合同规定的主要债务,才会导致合同目的的落空。
因此,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内已经履行了合同规定的主要债务。只是迟延履行了合同的将要债务,则只能要求迟延履行方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因此解除合同。
(3)必须对迟延方进行催告。所谓催告,是指债权人催促债务人及时履行合同债务的通知。催告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只有当迟延方在另一方给予其合理的履行期限内仍不履行合同主要债务的,另一方才可以行使其法定解除权。
『叁』 《合同法》规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条件有(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依法解除合同效力的行为。合同一旦签约,具有国家法律保护。
合同解除分为合意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况。解除是合同之债终止的事由之一,它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在适用情势变更原则时,合同解除是指履行合同实在困难。
若履行即显失公平,法院裁决合同消灭的现象。这种解除与一般意义上的解除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法院直接基于情事变更原则加以认定,而不是通过当事人的解除行为。
(3)简述合同法的解除条件扩展阅读:
合同的法定解除
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该合同失去意义,应归于消灭。在此情况下,我国合同法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消灭合同关系。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此即债务人拒绝履行,也称毁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作为合同解除条件,它一是要求债务人有过错,二是拒绝行为违法(无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此即债务人迟延履行。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中非属特别重要时,即使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后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
在此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当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应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履行催告,给予一定的履行宽限期。债务人在该履行宽限期届满时仍未履行的,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对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为重要,如债务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实现,于此情形,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也应如此。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针对某些具体合同规定了特别法定解除条件的,从其规定。
『肆』 《合同法》规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法定解除的条件有( )。
【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合同法。法定解除条件包括内:①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容实现合同目的;②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③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④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⑤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伍』 合同解除的条件是什么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该合同失去意义,应归于消灭。在此情况下,我国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消灭合同关系。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此即债务人拒绝履行,也称毁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作为合同解除条件,它一是要求债务人有过错,二是拒绝行为违法(无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此即债务人迟延履行。
『陆』 合同法中关于解除合同需要哪些条件
我国《合同法》对解除合同的限制十分严格,规定只有出现下列情形,才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
1、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
2、当事人经协商一致;
3、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4、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5、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6、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8、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9、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行使解除权的方式:一是通过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二是单方面通知对方解除,但如果对方不同意解除,还要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