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

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

发布时间: 2021-11-17 14:50:27

1. 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怎样看待“赔钱减刑”这一现象

不同利害相关方的参与和合意即使不是对“是否正义”真理性的证明——根本不存在这种证明——也是对“正义”的指示器。而“矫正正义”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多方间寻求平衡的机制,因此我们需要在犯罪人、被害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全面分析各自的“所得”与“所失”。
(1)犯罪人
犯罪人从其犯罪行为中得到其不应得的“所得”,这时他就违背了分配正义,成为了一个不公正的人,要做的就是对他进行矫正。既然刑罚和赔偿不能同时施行,那么,仅仅刑罚能否对这个不公正予以矫正?回答是肯定的,如前所论,只要让他不应得的东西失去就使其得到了矫正,而刑罚恰恰能够起到这种作用,就连提倡刑罚宽和的贝卡利亚也不会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只要刑罚所带来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会收到它的效果。这种大于好处的恶果中应该包含的,一是刑罚的坚定性,二是犯罪即得利益的丧失。”
(2)被害人
“给予每一个人任何所需要的补救,只要他的权利为他人所违反”,是“矫正原则”的核心。因此,必须恰当补偿犯罪人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中不应失的“所失”。被害人的受损首先是尊严和精神上,这种损害可以用对犯罪人的刑罚来补救,其次是非尊严的损害,可以用对被害人的物质补偿来实现。这种补偿可由国家来承担,即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也可由犯罪人来履行,而其履行结果就是 “应得”刑罚的相应减轻,这一制度或者体现为我国“赔钱减刑”的司法操作,或者规范化为“强制赔偿命令”制度。
“强制赔偿命令”,又名损害赔偿命令制度(Compensation Order),是指作为缓期执行、缓期宣告、缓刑(probation)及假释的条件而命令犯罪人向被害人赔偿损失的制度。这一制度在19世纪向20世纪过渡之际几乎为所有的欧洲国家所采用。如意大利1921年刑法草案规定,以履行赔偿损失作为刑罚减轻、宣告缓刑、假释的理由或条件,前联邦德国刑法规定恢复因犯罪所引起的损害,是对犯人实行保护观察和假释的条件之一。1972年,英国从“让犯罪人赔偿犯罪损害,比目前用以对付重大犯罪的主要武器——拘禁更具抑制效果”的见解出发,强调其回避自由刑的刑事政策上的意义。根据该制度,法院对一定的犯罪案件在宣告有罪判决之时,有权依职权或者依被害人的申请,做出被告人因其犯罪行为给被害人所造成的直接的物质损害及治疗费予以赔偿的命令,并以命令的执行作为从轻、减轻刑罚或缓刑的考虑情节。“强制赔偿命令”制度既保证了规范逻辑的自洽,消弭人们对“赔钱减刑”的争议,又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程序扞格,进而解决民事赔偿无法实际执行的实践困境,完全能够成为刑事责任和民事侵权责任完全分离后,实现被害人正义的有效途径。
(3)国家
在国家看来,犯罪人的行为是对法律秩序和国家政权的侵犯,犯罪人必须通过“刑罚”的矫正才能使国家的权利得到回复。“刑罚”对国家最直观的功能就是它的经济补偿,包括财产刑的执行和无偿占有犯罪人强制劳动的财富。而从根本上看,作为排他性、垄断性国家暴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刑罚权是国家基于独立主权对犯罪人实行刑事制裁的权力,是国家自我保护的手段,在对犯罪人道德上的否定和精神上、肉体上的严厉惩罚的过程中,国家的侵害也得到了矫正。
作为一项从一系列实践性假说中选取的命题,“赔钱减刑”制度一方面需要规范的和价值的支持,而另一方面,它的正当化论证又依赖于社会常识和大众常情。如何将法律人的判断与理解和公众意识与心理相联结,从而相互交流,彼此认同,仍然是一个重大艰难的问题。因此,“赔钱减刑”的正当化并非一劳永逸的,而须不断接受实践理性的检验。在这一意义上,一种正当的制度必须在逐步的质疑与对话中才能得以建立,而建立的过程无疑又是长久和漫长的。

2.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学的基本视角。

社会学的视角 并不一定是很理论化和很规范化的 当然深刻的社会学式的洞察力总是厚积薄发于深厚的理论功底 但更重要的 社会学的视角 是一种超越独立的个体或仅仅是个体之间联系的 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高度来观察和解释社会万象的一种心智品质。
再引经据典
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应该是对社会学视角最经典的诠释——
“它是这样一种能力,涵盖最不个人化、最间接的社会变迁到人类自我最个人化的方面,并观察二者之间的联系。在应用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背后,总是有这样的冲动:探究个人在社会中,在她/他存在并具有自身特质的一定时代,她/他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何在。”(米尔斯,2005)
简单的说,社会学的视角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个体—社会结构—历史进程之间自如穿梭的思维和心智的品质。

3. 怎样用三种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视角、符号互动理论)说的明白的加分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是社会各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复杂化,造成分化,然后互相短期冲突,接受,适应的过程,导致了社会整个大系统越来越复杂也就越来越完善。
冲突论认为的社会进步就是利益集团互相博弈的过程,其中心就是围绕权力与利益的博弈。
互动论认为社会的所有存在都是人与人之间互动所形成的所谓袖里乾坤,也就是共同拥有的符号,社会的进步就是在人与人不断交流过程中不断丰富复杂的符号系统。

4.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热点问题

1.富士康跳楼:人多,竞争激烈;2.校园袭击:社会不公,制度不完善;3.本田罢工:分配不公,创造价值与收入不匹配。

5. 用社会学三大理论视角分析社会现象 500字即可

你是中大传设院的吧?哪个专业的啊?

6. 运用法社会学的观点论述 在中国几乎任何一个城市,都会发生乘坐出租车被拒载现象。虽然有很多制裁手段,但

你重大法学院的把

7. 经济社会学是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经济现象,试简要论述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旨趣

经济学的假设是很统一的,也就是传说中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不像咱社会学,首先是理性人得假设,第一考虑的是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在市场上也就理所当然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吧,但是社会学很可惜我没有发现什么统一的理论旨趣什么的,其实研究经济社会学,社会学中主要是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还有那个结构洞,其实可以称之为网络学派,就是社会网,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哈里森.怀特,一个具备理论物理学博士背景的社会学教授,其社会网的分析很经典,但是也很难,而且他培养了现在一系列社会网分析方面的专家,因此社会学中还是网络学派占主导地位吧,这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强调embed(嵌入),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是处于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点,并且同其他个人或者组织相联系。
我想起来了,经济学中主要是制度经济学分析的比较多,强调交易成本的,科斯的,张五常的,诺斯的,威廉姆森的,貌似是在组织和市场中间进行选择,我不太懂,不过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倒是可以给你借鉴下经济学反正范式挺统一,即便是制度经济学还是强调最小成本,社会学主要是网络,其他的影响不大

8. 社会学在分析社会现象时主要的分析视角有哪些

1.文化震惊与边际文化
(1)边际文化
(2)文化震惊
作为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冲突之一种的“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种文化当中的人,在初次接触到与其自身文化迥异的另一种文化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正确对待和适当处理这种客观现象,避免失误.
2.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1)文化/种族·中心主义
各个国家、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容易将自己的生活方式、 信仰、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看成是最好的,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评判其他文化,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抱有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文化中心主义在近现代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欧洲中心主义。会学中文化分析的视角包括哪些写回答有奖励

社会学中文化分析的视角包括哪些
写回答有奖励 共2个回答

HUANSU还俗
2020-03-31

关注
参考《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P76:文化分析的视角
1.文化震惊与边际文化
(1)边际文化
(2)文化震惊
作为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冲突之一种的“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种文化当中的人,在初次接触到与其自身文化迥异的另一种文化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正确对待和适当处理这种客观现象,避免失误.
2.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1)文化/种族·中心主义
各个国家、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容易将自己的生活方式、 信仰、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看成是最好的,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评判其他文化,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抱有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文化中心主义在近现代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欧洲中心主义。
0 抢首赞

QQ124011520
2015-06-30

关注
社会学的概念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一整体性,社会学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体系;二综合性,社会学研究总是联系多种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加以考虑;三实证性,社会学强调社会调查和对社会现象的数量分析;四应用性,反映在社会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
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社会学在理论方面的作用。1、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2、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社会观,为人们最终选择“应该怎么样”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二社会学在实践方面的作用。1、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依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社会运行机制的概念 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种组成机构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社会运行的内外条件主要有哪些/社会运行的条件:一人口条件〔指数量、质量、结构〕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二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三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四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五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六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七迟发展社会和迟发展效应。
社会的概念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二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是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是什么 一综合性原则 基本途径,理论综合研究;利用数学、统计学等模型的综合研究。二协调性原则 包括:结构性协调;功能性协调;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协调。三满足需要的原则。
简述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宏观社会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结构等。微观社会指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
二个体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因而它常常是不稳定的、变动不居的。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三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学院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地缘,是指人类社会关系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的关系。业缘是指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社会学一般使用广义上概念。
广义上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上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越轨 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控制的手段
1、 政权:政权是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最高权力机构。
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进行社会控制。
2、法律: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政权强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3、纪律:纪律是社会组织要求其成员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约束力局限于制定纪律的群体内部。
4、道德: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形成的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手段。
5、风俗:风俗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社会生活中相互影响自发形成的,并为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习惯。
6、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指公众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共同意见和评价,它是通过在特定人群中传播消息,交换看法而形成的。

9. 从法律社会学角度分析对高考的看法

在当今社会说抄,高考算是唯一一个比较公平(不是绝对)公平的地方了。
因为社会阶层很多人都需要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
但是高考的决定又太过于武断了。所以高考也是算一个扼杀人心的东西了。
不过时代在进步,高考也会不断的发展的。
不管怎么说在社会没有发生变革之前,中国还是需要高考制度的存在。

10. 社会学角度什么是社会学角度

社会学的角度主要是从社会学学科的视野出发,来分析问题,结构问题。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就说要分析一个行动,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具体了解这个行动具体是什么,有什么特征,行为有什么动机,达成什么目标,行动的机制是什么,有没有行动规范,行动主体是什么,怎么执行的等等。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不仅要分析这单个行动,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众多的其他的相关方面,从一个大的背景和环境中去结构这个现象,这个行动,分析众多的社会因子与这个行动的关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去分析。


(10)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扩展阅读:

社会学在研究题材上或研究法则上均有相当的广泛性,其传统研究对象包括了社会分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社会宗教、社会法律、越轨行为等,而采取的模式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作为对现代性突出矛盾的回应出现于19世纪。这个现代性矛盾是: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个人的世界经验却变得越来越分裂和分散。社会学家不但希望了解什么使得社会团体聚集起来,更希望了解社会瓦解的发展过程,从而作出“纠正”。

社会理论当中常常用一些抽象和甚至复杂理论框架来解释和分析社会样式和宏观社会结构。社会理论总跟经典的学科有一个令人不安的关系,就是大部分的重要社会学家从未担任大学职务。

现今社会理论被认为社会学分支,涉足多个科学区域譬如人类学、经济、神学、历史等等。第一种社会理论几乎跟社会学同时诞生。社会学之父-孔德创立第一社会理论-社会演化理论。

热点内容
劳动法第四章第三十七条 发布:2025-09-15 08:20:56 浏览:84
法院公布失信人名单 发布:2025-09-15 08:20:56 浏览:991
怎么分是法规还是规章 发布:2025-09-15 07:46:35 浏览:561
宝坻区法院群 发布:2025-09-15 07:46:35 浏览:9
法院书记员考试考什么 发布:2025-09-15 07:28:36 浏览:966
小区配电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5 07:20:42 浏览:17
美国的一部经济法性质的法律是 发布:2025-09-15 07:16:06 浏览:824
民革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 发布:2025-09-15 07:10:17 浏览:701
建设单位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5 06:58:31 浏览: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