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
⑴ 请问: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认定劳动法实施前的工龄合法吗
工龄的计算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从实际入职时起算、至离职时结束。
但在新的《劳动合同法》下,特别值得注意一点:即当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单位被安排到新单位工作的,原单位的工龄应当合并计算到新单位的工龄之中。详见《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0条。
这一点在劳动纠纷中常常出现,不少用人单位都利用调动工作的办法来缩短劳动者的工龄,应当特别注意。
⑵ 劳动合同法中对参加工作前临工的年限算不算工龄
实施劳动合同法以后,就没有临时工一说了,凡是招聘的工人,都要签订劳动合同。回
临时工是劳动制答度改革以前,企业里相对正式工来说的。那时候的临时工,如果在转正单位做的临时工年限,转正时是要算连续工龄的,如果在其他单位做的临时工年限,在现单位转正,是不算的。
⑶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经济补偿有何明确规定
对于劳动合同未到期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按照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实际工龄计算,2008.1.1前的工龄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算一年。2008.1.1后的工龄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补偿半个月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
对于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续签的情况,经济补偿年限从2008.1.1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算起,晚于2008.1.1入职的按照实际入职日算起。经济补偿为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补偿半个月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
参考资料: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颁布单位】 劳动部
【颁布日期】 1994-12-3
【实施日期】 1995-1-1
【发文号】 劳部发[1994]481号
劳 动 部
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劳动人事部门,解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
为贯彻《劳动法》,使有关经济补偿的规定便于操作,我们制定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有关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三日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第三条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第四条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第五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六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与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第七条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第八条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九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提出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要求。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第十一条 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第十二条 经济补偿金在企业成本中列支,不得占用企业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用。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⑷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工龄如何计算
劳动合同法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请问2008年以前的经济补偿有什么标准吗?律师解答:区别:劳动合同法以前,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劳动合同法以后,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其它一样。 工龄的相关知识: 计算工龄的方法 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3、工龄折算法。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在提炼或制造铅、汞、砒、磷、酸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但计算连续工龄时不应包括一般工龄(一般来说,因个人原因间断工作的,其间断前的工作时间只能计算为一般工龄)。现在确定职工保险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备退休条件时,一般只用连续工龄。所以一般工龄现在已经失去意义。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以后,以实际缴费年限作为退休和计发养老保险待遇的依据,之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⑸ 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用人单位能否把我们的工龄,<归零>
这是公司逃避新的劳动合同法带来的后果
为了避免与你们的工龄有10年以上,要于你们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想出的办法
这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说,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作为劳动者,毕竟只是弱小群体,为了不失业,只能选择接受
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华为公司解聘大量员工的事件,你们厂的情况也是华为这种类似情况的延伸
我们还是呼吁企业能自觉起来,自觉惯彻实行新的劳动合同法。
⑹ 劳动合同法从2008年实施, 那以前在公司的工龄还算不算
经济补偿金计算年限应该自2008年1月1日起,如果是今年6月低前终止,只有1个半月,就是以您朋友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终止和解除的概念是不一样,如果是解除,那么就要从01年12月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 只是一个草案,正式成文的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条例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这里说的是违法终止,一般在实际操作当中遇到的都是女职工“三期”、医疗期等纠纷,合同自然终止不属于违法的。
⑺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工作年限怎么算
这要看因为什么而需要计算工作年限(工龄)了。如果是计算劳动合同到期单位不续签合同版而应当支付权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那么2008.1.1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的工龄是不算的。其它情况的工龄都是从劳动者实际入职之日算起。带薪年休假的工作年限从劳动者就业开始计算,不仅包括现单位的工龄,还包括以前所有单位的累加工龄,只要在所有的单位工作的时间满一年(要有证据证明这些工龄)就应当享受每年至少5天的带薪年休假。
⑻ 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开始着手解除那些工龄即将
C (“规避”,设法避开;“回避”,让开,躲开。“节余”,因节约而剩余;“结余”结算后余下。“遴选”选拔人才,泛指挑选;“筛选”,泛指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
⑼ 关于劳动合同之前的工龄
1、社保属于劳动报酬范畴;
2、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3、根据以上,虽然你之前在这家公司做,但没签合同,视为“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如果,你仅仅担心社保过申诉时效,你可以在离职或者被解除劳动合同后一年内提出仲裁或者诉讼。
4、根据你所述,建议你一并提出:2008年1月1日之劳动合同签定之日的双北工资;2、单位没有依法买社保,你可以申请经济补偿金。
⑽ 请问在签劳动合同前工作年限能否计入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