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法律图书馆
1. 与婚姻家庭有关的法律有哪些
按关联度分:
1、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
2、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等。
到网络里搜下 应该都有
2. 婚姻法百问的图书目录
总则
1.什么是婚姻法?婚姻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婚姻?
3.什么是家庭?家庭有哪些特征?
4.家庭的职能是什么?
5.什么是婚姻家庭关系?
6.婚姻关系受哪些法律调整和保护?
7.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8.如何理解婚姻自由?
9.一夫一妻制的要求是什么?
10.男女平等在婚姻家庭法中有哪些体现?
11.婚姻法对哪些破坏婚姻家庭的行为予以禁止?
12.什么是包办、买卖婚姻?包办、买卖婚姻是否合法?
13.什么是借婚姻索取财物?对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应当如何处理?
14.什么是重婚?
15.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应当怎样处理?
16.什么是家庭暴力?
17.什么是虐待和遗弃?
18.婚姻法倡导建立怎样的夫妻和家庭成员关系?
结婚
19.什么是结婚?结婚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20.结婚是否必须男女双方自愿?
21.结婚必须达到怎样的年龄?
22.具有亲属关系的男女是否可以结婚?
23.拟制血亲间是否可以结婚?
24.姻亲是否可以结婚?
25.患有哪些疾病的人禁止结婚?
26.患有哪些疾病的人不宜结婚或者应当暂缓结婚?
27.结婚是否必须办理结婚登记?
28.结婚登记的机关及其管辖范围是什么?
29.怎样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
30.婚姻登记机关对结婚登记申请审查哪些内容?
31.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结婚登记的情形有哪些?
32.如何理解婚姻法关于结婚后男女双方互为对方家庭成员的规定?
33.什么是无效婚姻?哪些情形属于无效婚姻?
34.什么是可撤销婚姻?婚姻可撤销的原因是什么?
35.撤销婚姻的程序规定有哪些?
36.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
家庭关系
37.什么是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的范围如何?
38.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39.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
离婚
求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3. 婚姻法查询
推荐你一个网址,你可以网络一下法律图书馆,这里可以准确查找你要查的一些法律法规
4. 婚姻法3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离婚诉讼】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专由有关部门进行属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5. 最新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新)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结 婚
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四章 离 婚
第五章 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第四条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二章 结 婚
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第八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九条 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第十一条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十二条 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十三条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条 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第十五条 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条 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十九条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第二十条 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
第二十一条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第二十三条 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 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条 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
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第二十九条 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第三十条 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第四章 离 婚
第三十一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第三十二条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第三十三条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条 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的,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复婚登记。
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第三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四十条 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第四十一条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四十二条 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五章 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四十四条 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
第四十五条 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第四十七条 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第四十八条 对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
第四十九条 其他法律对有关婚姻家庭的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变通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区制定的变通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第五十一条 本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第三十八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第三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四十条 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第四十一条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四十二条 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五章 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四十四条 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
第四十五条 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第四十七条 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第四十八条 对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
第四十九条 其他法律对有关婚姻家庭的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变通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区制定的变通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第五十一条 本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6. 求中国法律法规大全,要包括刑法,民法婚姻法等等等等
下个中国法律法规软件就行了
7. 国家图书馆关于法律图书的图书分类法是怎么分类的
D9 法律
D90 法的理论(法学)
D90-05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D90-051 法律逻辑学
D90-052 法律社会学
D90-053 法伦理学
D90-054 司法心理学
D90-055 法律语言学
D90-059 其他
D901 立法理论
D902 法制与民主
D903 法的起源与本质
D904 法的历史类型
D904.1 奴隶制国家的法
D904.2 封建制国家的法
D904.3 资本主义国家的法
D905 社会主义国家的法
D905.1 本质与作用
D905.2 制定与实施
D908 比较法学
D909 法学史、法律思想史
D909.1 世界
D909.2 中国
D909.3/.7 各国
D909.9 法制史
[D909.92] 中国法制史
[D909.93/.97] 各国法制史
D91 法学各部门
D910 各国法律综合汇编
D911 国家法、宪法
D911.01 理论
D911.02 法的历史
D911.04 学习、研究
D911.05 解释、案例
D911.09 法律汇编
D912.1/915.7 (类目复分仿分规定)
D912.1 行政法
D912.2 财政法
D912.28 金融法
D912.29 经济法
D912.3 土地法
D912.4 农业经济管理法
D912.5 劳动法
D91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D912.7 青少年法
[D912.8] 军法
D913 民法
D913.9 婚姻法
D913.99 商法(总论)
D914 刑法
D915 诉讼法
D915.1 诉讼制度
D915.12 当事人
D915.13 证据制度
D915.14 调解制度
D915.15 回避与辩护制度
{D915.16} 审判
D915.18 诉讼程序
D915.181 起诉
D915.182 审判程序
D915.183 执行程序
D915.185 特别程序
D915.2 民事诉讼法
D915.3 刑事诉讼法
D915.4 行政诉讼法
D915.7 仲裁法
D916 司法制度
D916.1 司法行政
D916.2 法院
D916.3 检察机关
D916.5 律师制度
D916.6 公证制度
D916.7 监狱制度、劳动改造制度
D916.8 劳动教养制度
D917 犯罪学
D917.1 犯罪原因
D917.2 犯罪心理学
D917.3 犯罪社会学
D917.6 犯罪预防与治理
D917.9 其他
D918 刑事侦查学(犯罪对策学、犯罪侦查学)
D918.1 犯罪同一认定
D918.2 侦查技术与方法
{D918.3} 痕迹学
D918.4 现场勘查
D918.5 预审学
D918.9 司法鉴定学
D918.91 痕迹学
D918.92 文书检验
D918.93 司法化学检验
D918.95 司法会计学
D919 法医学
D919.1 法医基础科学
D919.2 法医物证检验学
D919.3 司法精神医学
D919.4 法医鉴定学
D919.5 妇婴法医学
D919.6 法医人类学
D92 中国法律
D920.0 理论
D920.1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D920.4 学习、研究
D920.5 解释、案例
D920.9 法律汇编
D921 国家法、宪法
D921/925 (类目复分仿分规定)
1 理论
2 法的历史
4 学习、研究
5 解释、案例
9 汇编
D921.1 国家机构组织法
D921.11 国家权力机关组织法
D921.12 国家行政机关组织法
D921.13 国家军事机关组织法
[D921.14]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组织法
D921.2 选举法
[D921.7] 国籍法
D921.8 地方自治法
D921.9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922.1/.6 (类目复分仿分规定)
D922.1 行政法
D922.11 行政管理法令
D922.12 国防军事管理法令
D922.13 外事管理法令
D922.14 公安管理法令
D922.15 华侨、民族事务管理法令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D922.17 科学技术管理法令
D922.181 公用事业管理法令
D922.182 民政和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法令
D922.182.1 民政事业管理法令
D922.182.3 社会保障法令
D922.183 青少年法
D922.19 其他法令
D922.2 财政法
D922.21 预算法、决算法
D922.22 税法
D922.221 流转税法
D922.222 所得税法
D922.223 财产税法
D922.229 其他税法
{D922.23} 金融、银行法
{D922.24} 保险法
{D922.25} 货币管理法令
D922.26 财务管理和会计法
D922.27 审计法
D922.28 金融法
D922.281 银行法
D922.282 信托、信贷法
D922.284 保险法
D922.285 货币管理法令
D922.286 外汇管理法令
D922.287 证券管理法令
D922.29 经济法
D922.291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
D922.291.91 企业法、公司法
D922.291.92 破产法
D922.292 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法
[D922.293] 农业经济管理法令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D922.295 涉外经济管理法令
D922.296 交通运输经济和邮电经济管理法令
D922.297 基本建设管理法令
[D922.298] 经济合同法
D922.299 经济特区经济法令
D922.3 土地法
D922.31 土地改革法
D922.32 农业土地法
D922.33 国有土地管理及使用法
D922.34 城市及城郊用地法令
D922.35 建筑用地法令
D922.36 特殊用途土地法令
D922.37 森林用地法令
D922.38 水利用地法令
D922.39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法
D922.4 农业经济管理法令
D922.5 劳动法
D922.51 劳动报酬法
D922.52 劳动合同法
D922.53 劳动纪律、劳动奖励法令
D922.54 劳动保护法令
D922.55 劳动保险法令
D922.56 工会与职工民主管理法令
D922.57 职工培训法令
[D922.58] 社会福利法令
{D922.59} 其他
D922.591 劳动争议处理法令
D922.592 劳动监督与检查法令
D922.599 其他
D92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D922.61] 土地法
D922.62 矿产法
D922.63 森林法
D922.64 草原法
D922.65 水产法
D922.66 水法
D922.67 能源法
D922.68 环境保护法
D922.69 其他
D923 民法
D923.1 总则
D923.2 物权
D923.3 债权
D923.4 知识产权
D923.41 著作权法
D923.42 专利法
D923.43 商标法
D923.49 其他
D923.5 继承法
D923.6 合同法
D923.8 民事其他法权
D923.9 婚姻法
D923.99 商法(总论)
D924 刑法
D924.1 总则
D924.11 犯罪
D924.12 刑罚的种类
D924.13 刑罚的运用
D924.3 分则
D924.31 危害国家安全罪
D924.32 危害公共安全罪
D924.33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D924.3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D924.35 侵犯财产罪
D924.36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D924.37} 妨害婚姻、家庭罪
{D924.38} 渎职罪
D924.391 危害国防利益罪
D924.392 贪污贿赂罪
D924.393 渎职罪
[D924.394] 军人违反职责罪
D924.399 其他
{D924.41} 青少年犯罪问题
{D924.49} 其他
D925 诉讼法
D925.1/.7 各种诉讼法
D925.1 民事诉讼法
D925.2 刑事诉讼法
D925.3 行政诉讼法
D925.7 仲裁法
D926 司法制度
D926.1 司法行政
D926.12 司法行政机构
D926.13 司法行政工作
D926.14 司法统计
D926.15 司法教育
D926.17 司法人员
D926.2 法院
D926.21 最高人民法院
D926.22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D926.23 专门法院
[D926.238] 军事法院
D926.3 检察院
D926.31 最高检察院
D926.32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D926.33 专门人民检察院
D926.34 司法监督
D926.5 律师制度
D926.6 公证制度
D926.7 监狱制度与劳动改造制度
D926.8 劳动教养制度
D927 地方法制
D929 中国法制史
D93/97 各国法律
09 法律汇编
1 国家法、宪法
11 国家机构组织法
12 选举法
[17] 国籍法
18 地方自治法
21 行政法
22 财政法
228 金融法
229 经济法
23 土地法
24 农业经济管理法
25 劳动法
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28] 军法
3 民法
39 婚姻法
399 商法(总论)
4 刑法
5 诉讼法
51 民事诉讼法
52 刑事诉讼法
53 行政诉讼法
57 仲裁法
6 司法制度
61 司法行政
62 法院
63 检察院
65 律师制度
66 公证制度
67 监狱制度
7 地方法制
9 法制史
D99 国际法
D990 国际法理论
D992 国家
D993 领土
D993.1 领土问题
D993.2 国界和边境
D993.3 领水
D993.4 领空、航空法
D993.5 海洋法
D993.7 外交领事法
D993.8 条约法
D993.9 国际组织法
D994 平时国际法
D995 战时国际法(战争法)
D995.9 中立
D996 国际经济法
D996.1 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
D996.19 海商法
D996.2 国际财政金融法
D996.3 国际税法
D996.4 国际投资法
D996.5 国际技术转让法
{D996.6} 准据法
D996.9 国际环境保护法
D997 国际私法
D997.1 国际民法
D997.3 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
D997.4 国际商事仲裁与国际海事仲裁法
D997.9 国际刑法
D998 国籍法
D998.1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D998.2 人权的国际保护
D998.3 移民法
D998.8 各国国籍法
D999.1 外层空间法(宇宙法)
D999.2 核法
8. 我想了解法律法规,都是一些比较碰到的
如果是一般的了解,你就可以以案学法。如,进入我的问问,浏览一些案例,通过回案例学习相关的法条。答学习一段后,再系统地学习和你自己生活关系紧密的一些法律法规。不断地反复,逐步加深,这样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以事学法,以案学法。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带着问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具体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学习法律。这样事半功倍,实用,见效快。和我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有——民法通则,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劳动保险条例、民事诉讼法、刑法、治安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