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的派出机关
发布时间: 2025-09-11 23:40:48
1.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法中的派出机构和派出机关是什么下属分别有哪些部门
派出机关,是指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代表设立机关版管理该行政区域内各项权行政事务的行政机构。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派出机关有三类:
1、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必要时候”和“经国务院批准”的条件下设立的若干派出机关。
2、由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时候”和“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条件下设立的“区公所”。
3、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在“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条件下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2.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法中得派出机构和派出机关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都有哪些部门
按照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可以依法设立内下属的行政组织容,但是,两者设立的下属机构并非都是派出机构。一般来说,人民政府设立的下属机构称为派出机关,而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设立的下属机构才称为派出机构。这在行政法中是有严格区分的。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派出机关主要有三类:省人民政府派出的行政公署,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和县人民政府派出的区公所。而派出机构则比较多,如公安局派出的派出所,工商局派出的工商所等等,不一而足。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首先派出机关的职权范围涉及到所辖区域的方方面面,而派出机构往往只涉及某一项行政职权;其次,在法律地位上两者区别明显,派出机关属于行政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而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情况下,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在行政诉讼中往往不能做被告。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区别,就不赘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