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经济法
㈠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怎么样
您好,还不错。华师的法学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而且有一批非常不错的教授。而且分不是很高。过国家线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㈡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法研究生与暨南大学经济法研究生,哪个学校好考点在将来就业方面 英语一般,文科生
、、/;lk
㈢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政府经济学专业。知道的进来下,谢谢~
这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信息,你说的政府经济学专业,里面根本就没有,你机错了吧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原旅游学院)现辖地理学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和旅游学系,设置了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国投资环境研究中心和地理教育研究室等科研机构,并建有宾馆与酒店培训部、宾馆模拟室、语音室、地理信息系统试验室、自然地理综合试验室、多媒体室、地质标本室、气象站、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资料中心等辅助教学系统,是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和湖北省暨武汉市地理学会挂靠单位。
全院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4人。另聘请中外兼职教授7名,其中院士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近500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80余人。
地理科学(师范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三个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区域经济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四个专业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政府经济学专业、历史文献学专业的地学史与历史地理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发展战略方向面向全国招收博士研究生。本院的学科专业文理兼备、理学和管理学兼有。
近10多年来,学院承担了3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50余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获奖。"十五"期间,学院总体发展构想是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为导向,以本科教学为依托,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标志,构建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一、地理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地理
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
方法;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
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关专业、
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
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
的科研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并有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
熟练使用计算机。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地理学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测量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学、地理教学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人文科学基础、地理科学导论。
主要实验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主要专业实践:自然地理学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地理野外综合考察、地理教学实践。
二、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
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
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旅游业发展的
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
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并有一定的听、
说、写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经济法、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学概论、建筑学基础、导游学、
旅游英语。
主要实验性教学环节:包括旅游业调查和旅游企业业务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
主要专业实践:旅游专业综合实习。
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
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关资源环
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
力;了解相近专业如:地理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家科
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资源环境和
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
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并有一定
的听、说、写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
主要课程: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
规划、区域规划等。
主要实验性教学环节: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主要专业实践:自然地理综合实验、资源与环境分析评价实验、遥感应用实验及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城市与区域规划模拟实验等。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成立于1993年9月。它融教学、科研、培训于一炉,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于一体。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已成为中南地区具有鲜明特点、较强实力和较大影响的公共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与公共政策研究、咨询基地。
学院由两系、三所、一中心、一部构成,即公共管理学系、人力资源管理系;行政管理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所和社会保障研究所;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党政干部华中师范大学培训部。
现有教职员工4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7人,博导、硕导14人。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个,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0余种,在《政治学研究》、《中国法学》、《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2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设有2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一个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一个博士学位点和3个博士学位点研究方向。
学院不仅与政府有关部门和数十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社会调研和管理实践基地,而且与美、英、德等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探索和实行了"五位一体"(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专业知识+现代技能+管理实践)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导师制"和技能教育的"多证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行政及公共经济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区管理、环境保护以及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城市社区机构、大中型企业、公共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从事管理工作、政策研究咨询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公共行政管理、公共经济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社会学、公共政策分析、社区工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财政与金融、货币银行学、公共财务管理、管理定量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调查与统计、管理文秘、专业外语。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管理机构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薪酬管理、劳动经济学、经济法、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劳动关系概论、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专业外语。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㈣ 华中师范大学与广东商学院的法学欢迎哪个更好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系,她于1949年12月5日成立,1994年更名为法商学院,1997年元月定名为政法学院。现已由当初的单一政治教育专业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哲学与国际政治四个本科专业,办学层次也由过去单一招收本科生向招收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发展。现可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哲学、国际政治四个专业本科生。同时招收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科技哲学、伦理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经济法、民商法、宪法与行政法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全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38人、博士生导师5人。
97年以来,我院教师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1个;出版书籍112部,其中专著38部,主编教材49部;公开发表论文504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5篇;获得科研经费307.70万元。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师资队伍:法学院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全省普通高校师资规模最大的法学院,也是高级职称人数最多的法学院,为广商法学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5人,专职教师80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1人,具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43人,42%的专职教师拥有博士学位,9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入选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教师15人,其中省级培养对象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
专业建设:法学院有法学、治安学两个本科专业。1999年按教育部要求,把法学、经济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三个专业合并成法学一个专业招生。2001年增设治安学专业。2002年经过教育部评估,法学专业获得招收法学第二学位授予权。法学院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2002年法学专业被遴选为广东省高校首个法学名牌专业,2007年《宪法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法学专业被国家财政部、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法学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广东省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科研建设:广商法学教师科研能力强,近五年来,先后承担7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承揽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委托重大项目1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千篇,出版学术专著26部,荣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23项,其中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
学科建设:法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牢牢把握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组织教师积极申报、承揽重大科研成果,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发展。近五年先后组织“东亚民事诉讼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一、第二届“公共财政与宪政建设学术研讨会”、“特别行政区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等14次国际、全国性学术会议。2003年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被遴选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3年取得广东省高校第一个法科类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2007年省级重点学科评估中,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两个学科被遴选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位点建设:法学院拥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法学理论、民商法学四个法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和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即法律硕士(J.M)授权点,法律硕士招收在职班、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全日制法律硕士班和法律硕士(法学)班三种类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和在校硕士研究生规模位于全省八个拥有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高校的前列。2010年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评审。
人才培养:法学院已开展法学本科、法学双学位、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目前在校本科生2053人,研究生335人,是全省在校生规模最大法学院。已有4722本科毕业生、238名硕士研究生走向了社会。毕业生考取公务员比例高,司法考试通过率高,2010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在校学生265人。毕业生中考入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公、检、法、司等机关的约占毕业生总数的30%,考入其他政府部门约占总数的24%,攻读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有20%,其余的进入了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部分从事专职律师工作。广商法学院的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自2004 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以来,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 293 人,处在全省高校法学研究生规模前列。自 2007 年以来,已有两届硕士毕业生 91 ,他们被选入最高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等国家机关、高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部分毕业生考入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博士继续深造,展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社会服务: 法学院教师在完成本职教学、研究工作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承揽项目、担任政府机关顾问等形式,服务国家法治建设,为广东省民主法治建设决策提供专家咨询。目前法学院教师有42人次担任省、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立法顾问、咨询专家等社会兼职。先后承揽《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广东省学生实习条例》等法规的起草工作。
发展前景: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广东法学教育重镇之一,在全国法学教育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的建设目标是通过苦练内功、加强外联,以改办大学为契机,凝聚力量,把法学院建成在广东省和全国同类院校处于领先地位的、在全国高等学校有广泛知名度的法学院。
总的来说当然华中师范大学比广东商学院好,广东商学院在广东还是不错的法学专业!!!
㈤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研究生怎么样
在武汉 英语没什么要求啊……
法学方面民商法和经济法还是很厉害的
但是也要看自己记得主观能动性了
反正如果你是人才的话 华师是不会埋没你的了
㈥ 想考华中师范大学的法律硕士(法学),这学校怎么样
在武汉英语没什么要求啊……法学方面民商法和经济法还是很厉害的但是也要看自己记得主观能动性了反正如果你是人才的话华师是不会埋没你的了
㈦ 我想考经济法的研究生,哪个学校不错啊最好有个各个学校的排名情况··
中国经济法研究生排名
1 西南政法大学 A+
2 中国政法大学 A+
3 中国人民大学 A+
4 华东政法大学 A+
5 武汉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7 南京大学 A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9 湖南大学 A
10 厦门大学 A
11 安徽大学 A
12 重庆大学 A
13 辽宁大学 A
1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15 西南财经大学 A
16 吉林大学 A
17 长春税务学院 A
18 中山大学 A
19 安徽财经大学 A
B+ 等 (30 个 ) :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大学、西北政法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天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云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山西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
B 等 (29 个 ) :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兰州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四川大学、湘潭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西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青海民族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福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长安大学、新疆财经学院、宁波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C 等 (20 个 ) : 名单略
㈧ 华中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是师范专业
以该学校2021年的招生计划为例,其师范专业分别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以及历史等专业。上述的几个专业均为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优师计划”项目,合计计划招生150人。具体信息如下:
1、汉语言文学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为35人。其中安徽、甘肃、广西、贵州、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宁夏、山西、陕西等省份各招2人,其他部分省份均各招1人。
以上内容参考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优师计划”简章
㈨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研究生历年录取分数线 具体民商 刑法 经济法 法理学 各专业录取比是多少
。。。这个,法学的竞争是比较激烈,各专业录取比例也不会对外公布滴。反正我们学校每年提档线以国家线为准,但是复试真正是校外同学滴噩梦。
㈩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类怎么分专业
【培养目标】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机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财经院校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管理学、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学说史、资本论、货币银行学、社会经济调查与写作、信息经济学、经济法、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期货理论与实务、区域经济学、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达40%左右,“数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和“法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达50%以上;就业方面,社会需求旺盛,有较好就业前景,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