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论我国农村基层法律服务

论我国农村基层法律服务

发布时间: 2025-09-11 17:03:55

『壹』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业务范围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担任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村(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农村承包户、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组织等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2. 代理民事、经济和行政诉讼活动,代表当事人参与诉讼程序,维护其合法权益。3. 处理非诉讼法律事务,如合同审查、产权转让等,确保交易合法性。4. 具备调解纠纷能力,通过公正、专业的调解方式,帮助当事人解决矛盾和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5. 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公众法律问题,帮助公众理解和应对法律问题。6. 代写各类法律文书,如合同、诉状等,确保文书的严谨性和有效性。7.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升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推动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贰』 求一份关于加强我县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的提案

您好。请看解答:
一、构建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是加强农村法律服务的客观要求

所谓有效供给是指与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供给。当前,一方面农村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农村法律服务的有效供给明显不足,满足不了农村各类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

(一)农村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涉法问题和涉法矛盾大量增加,农村各类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农村法律服务需求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农村法律服务需求的增长,对传统的法律服务制度和法律服务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广大农民兴办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迫切需要法律服务在规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行为、保护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农村法律服务需求的增长。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法律问题,迫切需要法律服务工作者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引导和协助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解决基层矛盾。

三是农民现代意识的逐渐增强带动了农村法律服务需求的增长。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普法工作的深入,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始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化,农民的视野逐渐扩大,权利意识逐渐树立,依法维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随之逐渐增强。

(二)农村法律服务的有效供给明显不足

一是农村法律服务资源匮乏,广大农民普遍不能就近获取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集中在城市,城乡法律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这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共同现象。然而,由于我国城乡经济长期呈现二元结构,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以我市为例,截至2007年4月底,我市律师数量虽然已达14200多人,居全国首位。但是绝大多数律师在城八区执业,只有375名律师在10个远郊区县执业,仅占全市律师总数的2.6%。而且远郊区县的律师也基本集中在区县政府所在地,真正在农村乡镇执业的律师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广大农民普遍承受不起市场化的法律服务。多数农民之所以不愿意通过法律服务的途径解决纠纷,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的意识不强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法律服务费用高、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低才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现代化法律服务体系在农村的建立,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村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农民收入的大幅提升。而这并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

此外,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提出源于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当前,农村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大与农村法律服务资源匮乏、农民对市场化的法律服务承受能力差的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构建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将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倾斜,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

构建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首先要明确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概念。尽管公益法律服务是近几年法律服务实践中经常提到的一个用语,但目前尚未见到确切的法理定义。

笔者认为,公益法律服务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面向基层群众的非经营性法律服务。与此相适应,农村公益法律服务就是以维护农村公共利益为宗旨、以农民和农民工为服务对象的非经营性法律服务。

(一)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笔者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村公益法律服务组织为骨干,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建设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以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享有知晓法律常识、获得基本法律服务的权益。

根据上述目标任务,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应注重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政府是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益法律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对农村提供基本法律服务的责任。

2.满足基本需求原则。公益法律服务毕竟是市场化法律服务的补充,应定位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法律需求上,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力量着重解决农村组织和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原则。在推进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政府一方面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努力实现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4.因地制宜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

(二)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服务主体

在公共领域,由任何单一的主体解决所有复杂、多样、动态的公共问题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积极培育由政府部门、企业、第三部门和公民构成的多元化的服务主体,是构建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

2006年4月,我市开始在远郊区县进行组建农村公益法律服务机构的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延庆、顺义等试点区县初步形成了以乡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和村法律服务室为主体,法律援助机构、民间公益法律服务机构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工作者)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主体。

1.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社区法律服务组织

在不断完善市场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积极扶持专事公益法律服务的组织。英国的“公民咨询局”、法国的“司法和法律之家”、日本的“邻接法律服务机构”等都属于这类机构。目前,我国的法律服务中介组织还不够发达和成熟,单靠扶持和资助那些数量小、影响弱的民间公益法律服务组织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公益法律服务的需求,必须建立一批由政府主导和扶持的公益性社区法律服务组织,并促使其发展成为农村公益法律服务的骨干力量。乡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是我市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的公益性社区法律服务组织,是政府在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市乡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有“延庆模式”和“顺义模式”两种典型:

——“延庆模式”。2006年11月,延庆县在全市率先建立了13个不占用行政、事业编制的乡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除东部山区3个乡镇因法律服务需求量比较少、依托相邻乡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开展业务外,其他乡镇都做到了“一镇(乡)一中心”。各中心由2至3名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公益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招聘人员以具有大专以上法律专业学历的社会待业人员为主,以公检法司退休人员为辅。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村组织和农民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调解农村矛盾纠纷,担任乡镇和村集体的法律顾问,免费代理乡镇政府、村集体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诉讼业务及非诉讼业务,免费代理特定范围的农民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等。

——“顺义模式”。2006年12月,顺义区在全区18个镇全部建立了集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服务于一体的镇级法律服务中心。各中心由1至2名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职调解员(多数系本区法律专业本科或大专毕业生,少数为政法系统退休人员)作为固定服务人员,由一名专职律师和一名法官作为流动服务人员。中心的律师由各镇政府聘任的法律顾问兼任,法官则由顺义区法院4个派出法庭进行指派。

镇级法律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担任镇政府的法律顾问,调解农村矛盾纠纷,开展法制宣传,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协助办理涉农法律援助案件。

2.政府扶持的群众自治性社区公益法律服务组织

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社区自治组织以服务自我为宗旨而开展的公益法律活动,对推动整个社会公益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调解组织这一群众自治性组织在服务自我、服务社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握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涉法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方面的作用,是推进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6年下半年,我市总结推广了大兴区北臧村镇诸葛营村等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依托村级调解组织和文化大院建立法律服务室的经验。截至2006年年底,全市5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均建立了法律服务室。2007年,我们又决定在全市1000个村和500个社区再建1500个法律服务室。此项工作列入了北京市政府2007年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村法律服务室是依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乡镇司法所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员和社会法律工作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综合法律服务机构,是司法行政职能向基层延伸的工作平台。其主要职责:一是开展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二是搜集和传递农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信息,不定期组织专业法律服务工作者到村里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服务室工作人员由固定服务人员和流动服务人员组成。固定服务人员系村人民调解骨干,为1至2人,流动服务人员由司法助理员、律师、离退休法官和法律工作志愿者组成,定期深入村中开展工作。

3.民间自发公益法律服务组织和志愿者

在一些发达国家,民间公益法律服务机构是公益法律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民间组织大量涌现,一些民间公益性法律服务机构也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有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法治进行时》免费法律咨询热线和徐滔法律服务网、“爱心导航”文化交流中心、“流动人口之家”网站、“小小鸟”打工者热线、陆小亚青春热线、北京妇女维权热线、红枫妇女热线、美林凯反家庭暴力热线等十几家民间公益法律服务机构。此外,我市还有一大批热心公益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的社会志愿者。这些机构和志愿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民工,在构建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4.律师事务所和律师

律师是法律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律师业既具有有偿性、竞争性的特点,也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律师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律师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公益法律服务。近几年,首都律师业积极投身公益法律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我市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无论是乡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还是村法律服务室,律师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前面提到的北京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法治进行时》免费法律咨询热线和徐滔法律服务网,都是由律师创办或依托律师创办的。特别是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佟丽华律师,依托致诚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近二年已代理农民工诉讼维权案件近2000件,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5.政府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

政府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也是农村公益法律服务的重要主体之一。政府除了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间接为农村提供基本法律服务之外,还通过实施法律援助和送法下乡,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除以上列举的五类主体之外,农村公益法律服务的主体还包括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其他为农村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的组织和个人。上述服务主体在服务功能上互有区分,在服务内容上互相补充,在服务方式上各具特色,共同构成农村公益法律服务的组织体系。

『叁』 乡村振兴:7万亿需求催生的法律服务蓝海市场

乡村振兴:7万亿需求催生的法律服务蓝海市场

乡村振兴作为我们国家层级的战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规划,到2035年,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将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这一战略不仅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法律服务行业开辟了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

一、市场潜力巨大

乡村振兴的市场潜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补助资金规模,二是乡村振兴基金规模。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达到了1485亿元,而业内对律师行业总体的年创收规模估计也仅在千亿级左右。此外,截止2022年末,全国23个省份已设立乡村振兴基金192只,总计管理规模为1239.82亿元。这些数字仅仅是乡村振兴市场规模的一小部分,在整个十四五期间(2021-2025),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的投资规模更是高达7万亿。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无疑为法律服务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法律服务市场定位

在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市场中,我们的定位不应仅限于为农村乡亲父老提供公益或慈善性质的法律服务。虽然这部分需求确实存在,但并不能满足律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将眼光放宽,将政府/村级组织、企业/投资者等更广泛的市场主体纳入考虑范围。

  • 政府/村级组织:作为乡村振兴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政府/村级组织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他们需要的法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依法行政咨询、招商引资顾问、村级组织财政金融顾问等。
  • 企业/投资者:作为乡村振兴游戏规则的参与者,企业/投资者在资金投入、项目运营、风险防控等方面有着迫切的法律服务需求。他们需要的法律服务可能包括日常人事管理纠纷处理、国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申请、村民合作信任构建等。
  • 村民/农户:作为乡村振兴游戏规则的使用者和主要执行者,村民/农户在法律服务方面的需求同样不容忽视。他们可能需要的法律服务包括宅基地建房纠纷处理、国家政策优惠申请指导等。

三、法律服务产品化定位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市场的有效开发,我们需要将法律服务产品化,明确客群、场景和需求三个维度。

  • 客群:根据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市场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客群划分为政府/村级组织、企业/投资者和村民/农户三类。每类客群的需求和购买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服务。
  • 场景:不同客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麻烦事,这些麻烦事构成了法律服务的具体场景。例如,政府在拆迁执法过程中可能因不规范而被投诉,企业在招聘优秀员工时可能遇到困难,村民在申请国家政策优惠时可能不知所措等。这些场景都是我们提供法律服务的切入点。
  • 需求:在明确了客群和场景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客群产生的需求范围与我们能够提供的服务范围的交集,以确定我们的产品清单。这些产品清单可以包括常年法律顾问服务、非诉专项服务、民商事/行政争议解决等。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

以我们研发的《乡村振兴法律服务产品手册》为例,我们根据客群、场景和需求三个维度,制定了详细的产品清单和服务方案。这些产品清单不仅覆盖了三类客群的高频需求,还根据项目的专项性进行了细分。例如,在政府/村级组织服务清单中,我们提供了乡镇政府法律顾问、村居法律顾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顾问等常法顾问服务,以及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招商引资顾问、村级组织财政金融顾问等非诉专项服务。这些服务方案不仅满足了客户的实际需求,还提升了我们的专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五、总结与展望

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市场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作为律师行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通过明确市场定位、实现法律服务产品化定位以及制定详细的产品清单和服务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我们的专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长远眼光,扎实做好眼前的事,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肆』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可以从事下列哪些业务

法律主观:

基层法律服务所办理哪些业务 基层法律服务所除不能办理刑事诉讼案件外,可办理以下业务: 1.担任法律顾问。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受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指派,接受聘请,担任本辖区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 办事 处)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门、村袜蚂咐(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组织及公民的的法律顾问。 2.代理参加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活动。接受民事、经济、行政诉讼一方当事人的委托,代理当事人参物伏加诉讼的活动。 3.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接受非诉讼纠纷案件当事人的委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协助当事人办理有关法律事务的活动。 4.主持调解纠纷。接受纠纷当事人的申请,运用说服疏导的方式,主持对纠纷进行非诉讼调解,促使双方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5.解答有关 法律咨询 。 6.代写法律文书。代表当事人的合法意志,以委托人的名义,根据事实和法律,代为书写各种法律事务文书,为委托人办理各项法律事务提供服务。 7.协助办理 公证 事项。 8.办理见证事项。 9.协助基层司法所开展法制宣传 教育 和其他有关业务工作告纯。 以上就是小编对相关问题进行的解答,大家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法律方面的知识,欢迎进入进行法律咨询。

热点内容
北大法律硕士非法学保送怎么准备 发布:2025-09-11 20:56:32 浏览:484
免费咨询律师网 发布:2025-09-11 20:11:52 浏览:989
缅甸法律法规大全最新 发布:2025-09-11 20:10:28 浏览:327
电大合同法单选题保证的特性 发布:2025-09-11 20:01:50 浏览:626
征地款分配的法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11 19:50:20 浏览:100
法律援助协会专业性强 发布:2025-09-11 19:25:59 浏览:219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加油吧乔麦7 发布:2025-09-11 19:02:30 浏览:866
行政法中口头书面 发布:2025-09-11 19:01:56 浏览:793
法律援助三种情形 发布:2025-09-11 18:52:38 浏览:493
司法产权证 发布:2025-09-11 18:52:37 浏览: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