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根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pdf
A.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的读后感 跪求!!!!
法律社会学,目前的译著并不多,只有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布律尔《法律社会学》,埃利希的《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作为法律社会学奠基者的韦伯,国内对其宗教社会学的重视远超过对其法律社会学的重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简惠美和康乐翻译的《法律社会学》则填补了这个空白。这本书是由韦伯《经济与社会》中的专门一章《法律社会学》,曾由美国两位学者将该章与《经济与社会》中其他与法律社会学相关的章节编成一集《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后由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出版,此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韦伯作品集之IX的《法律社会学》以德文原著为准,并结合英译本翻译而成,且将英文、日文译本添加的译注和中文译本的译注连同德文文本作者的原注一并收入。
法学中的法律观与法律社会学中的法律观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观,前者从参与者的内在视角考察法律中的正义问题,后者则从观察者的外在视角看法律。早期的社会学如孔德、斯宾塞只是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直接引入社会科学,称为“社会物理学”。韦伯作为一个新康德主义者,坚持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想,试图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种研究方法,他最早将主观意图、行为动机引入社会学研究,强调社会科学也是一种经验事实,对社会行动的主观意义可以进行理解,并对其过程及结果可以进行因果解释。他采用的理念类型的方法,从杂多现实中抽离出某些特征组成一系列清楚定义的理念型概念,它们代表着行动者在特定情境下,其行动中之“意义关联”的种种可能形式,从而对价值进行实证研究。
在《法律社会学》一书中,全书共分八章,韦伯的旁征博引,其中很多史实与术语对于非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我们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但韦伯《法律社会学》的主题只有一个即法律的合理化。这是与他的中心论题即资本主义为何出现在西方相关联。从法律是如何在此种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将法律与统治、与政治(国家形式、行政层级)、法律与经济作了全面的考察。
法律的演进过程经历习惯、习俗、惯例到法四个阶段,首先是一种呆板的、机械式的重复,纯粹事实的习惯,经由心理对此习惯的“拟向”,让人感到具“拘束性的”,既而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即令人在有意无意之中越来越“期待”他人也做出意义相对应的行为,最后此种价值共识被赋予法规范的特征,由强制机构予以保障。也就是说秩序的合法性不仅建立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之上,而且需要外在的保障。由此将法律的内在面向(理念和价值)和外在面向(利益、制裁等构成的整体)统一起来。
法律的合理化是三种合理化结合下实现的。一种是规则的合理化。市场的扩大,贸易的发展使个人从团体中分离,主观权利设定方式即授权规范不断增多,财产责任取代身体责任,个人责任取代团体责任。
在传统型社会和卡里斯玛型社会,主观的权利与客观的规范合二为一,即拥有特权的个人依据为他而设的客观规定来当作自己的主观权利。因此,特别法无非是支配者的主观权利,普遍有效的规范不存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形式上的法律平等以客观的形式规范予以保障,要求用“规则”取代“特权”,代议制国家于是形成,行政体制的“合理”构造,即行政事务的连续性和文牍性,以能力而不是以身份为标准的行政组织,严格的等级科层制结构,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的分离,形成一个官僚科层制的非人格化统治的社会。
二是社会行动的目的合理性,韦伯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种,基于情感的,导源于感情沉迷;基于价值合理的:取决于对秩序作为某种伦理、信念;基于传统性行动,源于传统;基于目的理性,由对特定外在后果的预期、即由利益情势所保障。商品经济的可计算性要求主体基于目的理性而行动。
三是科学合理性。贸易的发展,使得交易的复杂需要法律人士专业知识的帮助。新兴的市民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保障自己的权利,也需要借助法律专业人员来为他们提供咨询,充当他们与政府之间进行谈判的中介人,并在政治和司法程序中代表他们的利益。法律职业共同体运用从罗马法和教会法中传承而来的各种解释技术,通过对社会中现有的规范性因素进行收集、概括和总结,创造出一套抽象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使每一具体案件都可以通过逻辑方法得出判决,从而形成是一个没有漏洞的、逻辑一致的体系。
三个面向“合理化”构成近代资本主义形式理性法律,其形成过程是教会法与世俗法、实质与形式分离的过程。道德等实质价值技术化进入法律,自主的道德中立的法律可以用于任何调整目的,法律合理化的过程也是现代化过程。韦伯意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专家没有精神,纵欲者没有灵魂”信仰缺失的社会,形式与实质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形式重视个人能力,能排除绝对恣意和集体主义,但形式化之抽象性格在给予形式上合法之利益最大自由的同时,却处处伤害了“实质公道的理想”。
韦伯是现代文明之子,其创造的概念如理念型、形式理性等一直沿用至今,其意识到的形式与实质之矛盾我们仍无法超越,韦伯《法律社会学》中价值的实证研究进路对于处于转型中的中国意义重大。中国目前的社会矛盾,很多时候是日益分化的利益与价值之争,因此只有对价值进行实证研究,对法治的具体路径进行描述,法治目标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B. 有什么好的思想性文学性强的书或文集
一、哲学类
1.理想国(Republic) 作 者:柏拉图(Plato)
2.形而上学(Metaphysics)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3.诗学(On the Art of Poetry)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4.诗艺(On the Art of Poetry) 作 者:贺拉斯(Horace)
5.论崇高(On the Sublime Longinus) 作 者:朗吉奴斯(Longinus)
6.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作者:笛卡尔(Rene Descartes)
7.思想录(Pascal’s Penssees) 作 者: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
8.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作 者:休谟(David Hume)
9. 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10.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 作 者:康德(Kant)
11.精神现象学(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Vol.1, Vol.2
作 者:黑格尔(Hegel)
12.小逻辑(The Logic of Hegel) 作 者:黑格尔(Hegel)
1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Vol.1, Vol.2
作 者:叔本华(Schopenhauer)
1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
作 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5.非此即彼(Either/Or)Vol.1, Vol.2 作 者: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
16.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作 者:索绪尔(F.de Saussure)
17.纯粹现象学导论(Ideas: General Introction to Pure Phenomenology)
作 者: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 Philosophicus)(德英对照)
作 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19.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德英对照)
作 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20.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 作 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21.诗·语言·思(Poetry, Language, Thought)
作 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22.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 作 者:萨特(Jean-Paul Sartre)
23.真理与方法(Truth and Method) 作 者: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24.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 者:库恩(T.S.Kuhn)
25.性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作 者:福柯(M.Foucault)
二、伦理学类(10种,7册,350元)
1.尼各马可伦理学(The Nicomachean Eth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2. 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作 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A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作 者: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
4. 实践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5.道德形而上学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作 者:康德(Kant)
6.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作 者:穆勒(Mill)
7.伦理学原理(Principia Ethica) 作 者:摩尔(G.E.Moore)
8.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 作 者:罗尔斯(John Rawls)
9.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作 者:诺齐克(Robert Nozick)
10.追寻美德(After Virtue) 作 者: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
三、宗教学类(10种,11册,550元)
1.忏悔录(Confessions) 作 者: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
2.托马斯·阿奎那要籍选(Basic Writings of Saint Thomas Aquinas)Vol.1, Vol.2
作 者: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
3.迷途指津(The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作 者:马蒙尼德(Maimonides)
4.路德基本著作选(Basic Theological Writings)
作 者: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5.论宗教(On Religion) 作 者:施莱尔马赫(F.D.Schleiermacher)
6.我与你(I and Thou) 作 者:马丁·布伯(Martin Buber)
7.人的本性及其命运(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
作 者:尼布尔(R.Niebuhr)
8.神圣者的观念(The Idea of the Holy) 作 者:奥托(Rudolf Otto)
9.存在的勇气(The Courage to Be) 作 者:梯利希(Paul Tillich)
10.教会教义学(Church Dogmatics) 作 者:卡尔·巴特(Karl Barth)
四、社会学类(5种,6册,300元)
1.论自杀(Suicide: A Study in Sociology) 作 者:杜克海姆(Emilc Durkheim)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作 者:韦伯(Max Weber)
3.货币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oney) 作 者:席美尔(Georg Simmel)
4.一般社会学论集(A Treatise on General Sociology)Vol.1, Vol.2
作 者: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Ideology and Utopia) 作 者:曼海姆(K.Mannheim)
五、人类学类(5种,4册,200元)
1.金枝(The Golden Bough) 作 者:弗雷泽(James G.Frazer)
2.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作 者: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
3. 原始思维(The Savage Mind) 作 者: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
4. 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Primitive Society)
作 者:拉迪克里夫-布郎(Brown)
5.种族、语言、文化(Race, Language and Culture)
作 者:鲍斯(Franz Boas)
六、政治学类(10种,11册,550元)
1.政治学(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2.君主论(The Prince) 作 者: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
3.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 作 者: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
4.利维坦(Leviathan) 作 者:霍布斯(Thomas Hobbes)
5. 政府论(上下篇)(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作 者:洛克(John Locke)
6.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Vol.1, Vol.2
作 者:孟德斯鸠(Montesquieu)
7.论美国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Vol.1, Vol.2
作 者: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8.代议制政府(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作 者:穆勒(Mill)
9.联邦党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
作 者: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
10.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七、经济学类(10种,12册,600元)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Vol.1, Vol.2
作 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2.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Vol.1, Vol.2
作 者: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3.福利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Welfare)Vol.1, Vol.2
作 者: 庇古(A.C.Pigou)
4.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作 者:凯恩斯(J.M.Keynes)
5.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 者:熊彼特(Schumpeter)
6.人类行为(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Vol.1, Vol.2
作 者:米塞斯(Mises)
7.经济分析的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
作 者:萨缪尔森(Samuelson)
8.货币数量理论研究(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作 者:弗里德曼(Friedman)
9.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Collective Choice and Social Welfare)
作 者:阿玛蒂亚·森(A.K.Sen)
1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作 者:威廉姆森(Williamson)
八、心理学类(7种,8册,400元)
1.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Vol.1, Vol.2
作 者: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2.生理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作 者:冯特(W.Wundt)
3.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作 者: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4.儿童智慧的起源(The Origin of Intelligence in the Child)
作 者:皮亚杰(Jean Piaget)
5.科学与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作 者:斯金纳(B.F.Skinner)
6.原型与集体无意识(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作 者:荣格(C.G.Jung)
7. 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作 者:马斯洛 (A.H.Maslow)
九、法学类(10种,9册,450元)
1.古代法(Ancient Law) 作 者:梅因(H.Maine)
2.英国法与文艺复兴(English Law and the Renaissance)
作 者:梅特兰(F.W.Maitland)
3.法理学讲演录(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Vol.1, Vol.2
作 者:奥斯丁(J.Austin)
4.法律的社会学理论(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Law)
作 者:卢曼(N.Luhmann)
5.法律社会学之基本原理(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Sociology of Law)
作 者:埃利希(E.Ehrlich)
6.法律、宪法与自由(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7.纯粹法学理论(Pure Theory of Law)
作 者:凯尔森(H.Kelsen)
8.法律之概念(The Concept of Law)
作 者:哈特(H.L.A.Hart)
9.法律之帝国(Law’s Empire)
作 者:德沃金(R.Dworkin)
10.法律的经济学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作 者:波斯纳(Richard A.Posner)
十、历史学类(8种,10册,500元)
1.历史(The Histories) 作 者:希罗多德(Herodotus)
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e Peloponnesian War)作 者:修昔底德(Thucydides)
3.编年史(The Annals of Imperial Rome) 作 者:塔西陀(Tacitus)
4.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Vol.1, Vol.2
作 者: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
5.历史学:理论和实践(Histor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作 者: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6.历史的观念(The Idea of History) 作 者:柯林伍德(R.G.Collingwood)
7.腓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the Age of Philip II)》Vol.1, Vol.2
作 者:布罗代尔(F.Braudel)
8.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Vol.1, Vol.2
作 者:汤因比(A.J.Toynbee)
C. 求埃里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PDF
给你个链接吧
网页链接
D. 三大法学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大法学流派指的是新自然法学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和社会学法学派这三个在现代西方影响较大、占传统地位的法学流派。他们的法学理论,是西方人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留下的足迹,这对我们认识人类法的发展历程、规律及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和法治建设,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新自然法学的启示意义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新自然法学是西方自然法思想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自然法思想的意识可以追朔到西方文明的起源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人们在不同的时期为不同的目的而使用,它的形式不断翻新,内容不断完善。产生于20世纪特殊社会环境的新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里旦、富勒、罗尔斯和德沃金等等。他们的新自然法学说(或价值论学说)各有侧重点,各不相同,然而却共同的体现出自然法观念的思维形式。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法律应当关注某种应然性,法律的发展应当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并体现一定的价值要求。无论是马里旦的神学自然法、富勒的"程序自然法"、还罗尔斯的正义论或德沃金的权利论,无不"注重研究法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或基础,法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法应追求的理想境界"③ 他们的手中都有一份"价值表",为应然的法律之制定和评价提供了所依据的标准。新自然法学派强调法本身是一个价值系统,必然反映一定的价值关系,极为重视法的合理性和道德性。他们通过总结、抽象和思考,为法律的建构铸造了理想的框架和模型。 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启示意义 分析法学在现代主要以凯尔森和哈特为代表,它基本上继承了传统的分析法学的理论,严格地区分"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律"和"应当是这样的法律",着重对实在法进行逻辑分析而不作有关的价值判断,否认价值和道德的必然联系。 凯尔森指出,价值判断在性质上是主观的,因而只能是相对的;人们不能用理性认识来回答有关法的普遍和最高价值这一命题;对于自然法学中的绝对正义,他认为这"是一种自欺或者等于一种意识形态"。④ 既然对正义持道德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态度,⑤ 于是凯尔森认为,正义只能是一种"合法性",应当建立与价值无关的纯粹研究法律结构的法律科学(即所谓"纯粹法学"),"就其对象实际上是什么来加以叙述,而不是以某些特定的价值判断的观点来规定它应该如何或不应该如何"。⑥ 哈特给法下的定义是"法律是 一种特殊的规则",这是他的"语义分析法学"的基本原理,他以奥斯丁的分析实证法学作为重要的理论渊源,主张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但"并无必然联系",法律应当采用"广义的概念",即将法律的效力和法律的非道德性区分开来,以体现除了道德之外法律的所有其它复杂的特征。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把我们从自然法学家法律的"理想国"中拉回到实证的 现实世界,在对法律形式的逻辑分析上运用了更多的新的方法,继承了传统分析法学对实定法的重视和研究,也吸收采纳了其它法学流派的合理成分,内容丰富,颇具影响。 三、社会学法学的启示意义 社会学法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社会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实证主义的法学思潮,"它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研究法律问题"⑦ 社会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狄骥、埃利希和庞德。狄骥提出了"社会连带主义"学说,体现出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强调社会义务。埃利希则以提出"活的法律"的观点而闻名于世。他认为,这种"支配社会本身的法律",尽管并不曾被制定成法律条文,但"即可预防纠纷的出现,在纠纷出现后,也可以籍以解决而毋需求助于国家的法律机构"。⑧ 他让人们注意到国家制定法之外的其他行为准则(如习惯、职业道德、行业规定等等)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摆脱了"纯粹"法律规范分析僵化的法学研究视角和方法,将法律分析的重点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庞德的社会学法学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理论。他提出"法律是一种'社会功能'或'社会控制'",用法律的功能性概念来取代逻辑性概念,主张"有用即是真理"。他还提出了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纲领,启示人们关注法律制度和法律学说的实际效果,强调以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法律,关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抽象内容;并且注重法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总之,社会法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打破'法律关门主义'禁锢的历史重任",⑨ 它社会本位的立场,法律社会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于法律的发展和一定社会的变革,其重大的启示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四、综述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 如上所述,论及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无庸置疑,其最大的意义正是他们本身--众多的法学家们通过对前人的承继和自身敏锐的思考,开创出一片浩瀚的法理学思想的海洋,它们虽然不是真理,但却是人们永恒探索真理之路的台阶。无论是宏观的构筑还是微观的探索,都给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宝藏和无穷无尽的启示。具体来看,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如下: (一)让我们从多个角度窥探到法律的本质、目的和研究方法。 正如博登海默所言,真理是人们在任何特定时间的经验的总和。法律仿佛是一座有许多厅堂的大厦,用一盏灯很难同时照到每个角落。而一个法学流派,就如照亮法律大厦的一盏灯,"横看成岭侧成峰",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勾勒出了法律的形象。三大法学流派被美国法学家霍尔(Jerome Hall) 总结为法律中三个不可分的因素,他们分别代表着法律的价值、概念和事实。不仅在实质性的内容上,更宝贵的,三大法学流派为后人认识、研究和发展法律,提供了丰富的途径和方法。新自然法学 提示人们注重的法的价值支柱和道德性,在法制建构时必以某种准则为依据,从而避免了法律丧失实质的正义,也避免了法学堕落为纯技术性的学科。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注重对"实定法"的研究,对于法律规范、法律结构、法律秩序及法律体系内部各要素的统一等等命题均有深入的探讨和卓越的贡献。他们所采用的逻辑分析和实证主义的方法,更是后人研习法律的必要工具。社会法学派则倡导"社会本位"的理念,注重法律的实际效果,重视法律与社会生活及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他们所采用的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及实用主义的态度,更是深远地影响了西方乃至全世界法学的发展趋势。当然,无论三大法学流派的贡献有多么卓绝,他们都不可能是大写的真理,都只是局部的、相对的。然而,站在历史的尾页,以"事后诸葛"的口吻批评他们的局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是谦恭的弄清他们给了些什么?我们得到些什么?应当怎样利用?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大的价值了。 (二)三大法学流派适应了特定时期特定社会状况的要求,具有历史现实意义 任何事物的产生总是由于某种需要;而它产生之后,也必然首先服务于这种需要。西方三大法学流派正是应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需求而产生的;而论及它们的意义,首当其冲也正是满足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固,古典自然法学"自由、平等、权利"的抽象口号已不能满足他们巩固既得利益、加强社会控制的要求,因此,历史法学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应运而生,他们带来了具体明确的法律观念、严谨的逻辑体系从而维持了现实的法律秩序。二次大战中,法西斯势力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这唤醒了人们法律不能没有正义的标准和相对普遍的价值准则,⑩ "无论善恶"的法律只会助纣为虐,戕害人民。在这背景之下,新自然法学得以出现,重新正视和评价法律的道德性、正义、权利这些"古老的话题",确保了法的价值依托。而社会法学派的历史背景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陷入了"瓶颈",经济危机连续爆发,百业萧条,人心浮动,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放任主义和"法律关门主义"均受到社会现实的质疑和轰击,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打破"法律系统独立论"的束缚成为必然的趋势。法社会学"对症下药",倡导社会本位,注重法与社会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主张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因而出现伊始便受到变革者们的热切欢迎。在"需求"最为迫切的美国,更是成为长期主导法学界的学派。由此可见,思想领域的任何发展和运动均产生于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同时也为这个时期提供了一种"自持之势"⑾ ,也就是产生着历史的现实意义。 (三)三大法学流派继承并发展了西方法哲学的传统学说,使这些思想以更合理的形式得以流传 三大法学流派除了法社会学派产生较晚,无所谓"新"、"旧"之分外,其余二者都可以冠以"新"的名号。新自然法学派自不必说,凯尔森、哈特的分析法学也是在奥斯丁"旧"分析法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当代西方的法学流派,既继承了各自"祖传"的学说,又互相吸收对方的某些合理因素,呈现出相互靠拢的趋势。如新自然法学较古典自然法学,少了一些"形而上"而多了一些"操作性",迎合了社会实证主义潮流的要求;而新分析法学则批判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法的价值即"自然法最低限度的内容"之存在,显现出对自然法学说的吸纳。正是这种"修补"和相互的借鉴,使得西方的传统法律学说没有因为历史的发展和自身的缺陷而遭受淘汰的厄运。而是以一种相对当代社会经济生活来说更合理的新形式得以传承。西方法学,正是在这种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中发展至今,它们对传统--也就是民族文化的内在秩序承继与遵从,同时又紧扣发展中的社会状况而自我更新,因而产生和完备出一套与西方社会相适配的法律体系。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具有某种普适性而为其他民族所竞相学习和借鉴。 (五)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意义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人类社会步入"现代"的殿堂已五百年有余。上世纪初叶,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社会开始由"古代的、传统的社会体制向近现代文明过渡"⑿ 尽管中西法律文化的底蕴和发展的路径大相径庭;尽管"外国的经验不可能代替中国的经验"⒀ 但谁也无法否认人类社会和法律科学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无法否认市场经济社会关系的共同性,也无法否认西方法律文化发展至现代的先进性和一定程度的普适性。建立健全的、符合现代精神的法律文明体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而在借鉴的过程中,我们必需首先关注西方的法哲学思想,因为它是法律文化首要的组成部分,思想代表着"知",而制度代表着"行",不知者,无以为行。⒁ 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法律思想,正是对几千年来西方法学理论的承继和发展,蕴涵着诸多西方法哲学思想的精髓。在我们虚心"求道"于西方,几从"虚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今天,研究现代西方法学流派绝不是奢侈的娱乐;它"实体性"的思想、它对法学的研究方法乃至学术的精神,都当为我们所重视和学习。对待西方法律,盲目的排外自大或者"只求其用,不问其体"的盲目移植,都是不可取的。尽心研究西方法律文化及法哲学的"本真",以及这些法哲学思想与社会历史条件的相互关系,从而发掘出西方法律"活的灵魂"为我所用,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情。
E. 欧根·埃利希的捍卫“侧链”理论
最严厉的责难,首先来自于博德特(JulesBordet),他是巴斯德研究所的所长,后来在1919年获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他是血清学和免疫反应理论的先驱。他根据物理现象,特别是胶体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毒素和抗毒素的相互关系,对埃利希依据化学反应提出的侧链理论持否定态度。第二位重要的批评者,是著名的物理化学家阿伦尼乌斯(SvanteA.Arrhenius),他因电离理论获得巨大的名声,190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对免疫化学有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像埃利希提出的涉及共价键和假定生成某种新物质的生物化学理论,无法解释抗原与抗体的反应。人体和试管一样,必须遵从物理化学定律,因此,免疫应答的测量应该使用精确的方法,并服从物理化学定律,如质量作用定律。甚至武断地指出:“物理化学家发现,某些至今仍被医学界接受的生物化学理论,都是建立在绝不可靠的基础上的,必须由与普通化学定律相一致的理论所代替。”1903年,阿伦尼乌斯访问了埃利希。另一位反对者格鲁贝(MaxGruber),是奥地利细菌学家,细菌凝结素的发现者之一,他反对抗体的绝对特异性,认为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埃利希强烈捍卫建立在结构有机化学基础上的侧链理论,反对物理化学的范特荷夫——阿伦尼乌斯学派。他认为,物理化学方法最适合于不须进行多少复杂计算的情形,在组织中,存在需要进行生物分析和多重因素,因此,最好用两种方法。他还讥笑格鲁贝在免疫学领域缺乏直接经验。埃利希是铸造新术语的天才。为了阐述他的学说和观点,创造了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抗体、补体、受体、类毒素、侧链等术语。
F. 怎样的书算人文类的书
人文科学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有别于在中世纪教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来含义几经演变,其狭义指对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以下为一些经典之作:
一、哲学类
1.理想国(Republic) 作 者:柏拉图(Plato)
2.形而上学(Metaphysics)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3.诗学(On the Art of Poetry)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4.诗艺(On the Art of Poetry) 作 者:贺拉斯(Horace)
5.论崇高(On the Sublime Longinus) 作 者:朗吉奴斯(Longinus)
6.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作者:笛卡尔(Rene Descartes)
7.思想录(Pascal’s Penssees) 作 者: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
8.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作 者:休谟(David Hume)
9. 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10.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 作 者:康德(Kant)
11.精神现象学(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Vol.1, Vol.2
作 者:黑格尔(Hegel)
12.小逻辑(The Logic of Hegel) 作 者:黑格尔(Hegel)
1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Vol.1, Vol.2
作 者:叔本华(Schopenhauer)
1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
作 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5.非此即彼(Either/Or)Vol.1, Vol.2 作 者: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
16.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作 者:索绪尔(F.de Saussure)
17.纯粹现象学导论(Ideas: General Introction to Pure Phenomenology)
作 者: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 Philosophicus)(德英对照)
作 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19.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德英对照)
作 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20.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 作 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21.诗·语言·思(Poetry, Language, Thought)
作 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22.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 作 者:萨特(Jean-Paul Sartre)
23.真理与方法(Truth and Method) 作 者: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24.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 者:库恩(T.S.Kuhn)
25.性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作 者:福柯(M.Foucault)
二、伦理学类(10种,7册,350元)
1.尼各马可伦理学(The Nicomachean Eth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2. 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作 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A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作 者: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
4. 实践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5.道德形而上学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作 者:康德(Kant)
6.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作 者:穆勒(Mill)
7.伦理学原理(Principia Ethica) 作 者:摩尔(G.E.Moore)
8.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 作 者:罗尔斯(John Rawls)
9.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作 者:诺齐克(Robert Nozick)
10.追寻美德(After Virtue) 作 者: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
三、宗教学类(10种,11册,550元)
1.忏悔录(Confessions) 作 者: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
2.托马斯·阿奎那要籍选(Basic Writings of Saint Thomas Aquinas)Vol.1, Vol.2
作 者: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
3.迷途指津(The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作 者:马蒙尼德(Maimonides)
4.路德基本著作选(Basic Theological Writings)
作 者: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5.论宗教(On Religion) 作 者:施莱尔马赫(F.D.Schleiermacher)
6.我与你(I and Thou) 作 者:马丁·布伯(Martin Buber)
7.人的本性及其命运(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
作 者:尼布尔(R.Niebuhr)
8.神圣者的观念(The Idea of the Holy) 作 者:奥托(Rudolf Otto)
9.存在的勇气(The Courage to Be) 作 者:梯利希(Paul Tillich)
10.教会教义学(Church Dogmatics) 作 者:卡尔·巴特(Karl Barth)
四、社会学类(5种,6册,300元)
1.论自杀(Suicide: A Study in Sociology) 作 者:杜克海姆(Emilc Durkheim)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作 者:韦伯(Max Weber)
3.货币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oney) 作 者:席美尔(Georg Simmel)
4.一般社会学论集(A Treatise on General Sociology)Vol.1, Vol.2
作 者: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Ideology and Utopia) 作 者:曼海姆(K.Mannheim)
五、人类学类(5种,4册,200元)
1.金枝(The Golden Bough) 作 者:弗雷泽(James G.Frazer)
2.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作 者: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
3. 原始思维(The Savage Mind) 作 者: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
4. 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Primitive Society)
作 者:拉迪克里夫-布郎(Brown)
5.种族、语言、文化(Race, Language and Culture)
作 者:鲍斯(Franz Boas)
六、政治学类(10种,11册,550元)
1.政治学(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2.君主论(The Prince) 作 者: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
3.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 作 者: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
4.利维坦(Leviathan) 作 者:霍布斯(Thomas Hobbes)
5. 政府论(上下篇)(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作 者:洛克(John Locke)
6.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Vol.1, Vol.2
作 者:孟德斯鸠(Montesquieu)
7.论美国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Vol.1, Vol.2
作 者: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8.代议制政府(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作 者:穆勒(Mill)
9.联邦党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
作 者: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
10.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七、经济学类(10种,12册,600元)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Vol.1, Vol.2
作 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2.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Vol.1, Vol.2
作 者: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3.福利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Welfare)Vol.1, Vol.2
作 者: 庇古(A.C.Pigou)
4.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作 者:凯恩斯(J.M.Keynes)
5.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 者:熊彼特(Schumpeter)
6.人类行为(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Vol.1, Vol.2
作 者:米塞斯(Mises)
7.经济分析的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
作 者:萨缪尔森(Samuelson)
8.货币数量理论研究(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作 者:弗里德曼(Friedman)
9.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Collective Choice and Social Welfare)
作 者:阿玛蒂亚·森(A.K.Sen)
1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作 者:威廉姆森(Williamson)
八、心理学类(7种,8册,400元)
1.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Vol.1, Vol.2
作 者: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2.生理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作 者:冯特(W.Wundt)
3.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作 者: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4.儿童智慧的起源(The Origin of Intelligence in the Child)
作 者:皮亚杰(Jean Piaget)
5.科学与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作 者:斯金纳(B.F.Skinner)
6.原型与集体无意识(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作 者:荣格(C.G.Jung)
7. 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作 者:马斯洛 (A.H.Maslow)
九、法学类(10种,9册,450元)
1.古代法(Ancient Law) 作 者:梅因(H.Maine)
2.英国法与文艺复兴(English Law and the Renaissance)
作 者:梅特兰(F.W.Maitland)
3.法理学讲演录(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Vol.1, Vol.2
作 者:奥斯丁(J.Austin)
4.法律的社会学理论(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Law)
作 者:卢曼(N.Luhmann)
5.法律社会学之基本原理(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Sociology of Law)
作 者:埃利希(E.Ehrlich)
6.法律、宪法与自由(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7.纯粹法学理论(Pure Theory of Law)
作 者:凯尔森(H.Kelsen)
8.法律之概念(The Concept of Law)
作 者:哈特(H.L.A.Hart)
9.法律之帝国(Law’s Empire)
作 者:德沃金(R.Dworkin)
10.法律的经济学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作 者:波斯纳(Richard A.Posner)
十、历史学类(8种,10册,500元)
1.历史(The Histories) 作 者:希罗多德(Herodotus)
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e Peloponnesian War)作 者:修昔底德(Thucydides)
3.编年史(The Annals of Imperial Rome) 作 者:塔西陀(Tacitus)
4.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Vol.1, Vol.2
作 者: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
5.历史学:理论和实践(Histor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作 者: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6.历史的观念(The Idea of History) 作 者:柯林伍德(R.G.Collingwood)
7.腓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the Age of Philip II)》Vol.1, Vol.2
作 者:布罗代尔(F.Braudel)
8.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Vol.1, Vol.2
作 者:汤因比(A.J.Toynbee)
中国前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的著作也算,还有历来朝代也有很多 在这样就不列举了 。。
G. 埃利希的介绍
埃利希(Ehrlich,Eugen;1862~1922)奥地利法学家。社会学法学派在欧洲的首创人之一。出生于律师家庭。曾在维也纳大学学法律。1899年起在切尔诺夫策大学任罗马法教授 。 著作有 《 法的自由发现和自由法学》、《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原理》、《法学逻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