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良法社会主义制度是

良法社会主义制度是

发布时间: 2021-12-09 02:55:27

⑴ 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

马克思是从劳动者获得彻底解放的高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马克思讲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以过渡时期完成了消灭阶级的任务为前提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预见,是科学的逻辑结论,并无空想成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是完全一致的,所谓列宁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发展实际上是发展了马克思的"过渡时期"观。斯大林以来的社会主义观是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角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把马克思消灭了阶级的社会主义调整为消灭了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理论上应当被看作是没有完成马克思规定的过渡时期任务的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未完全消灭剥削阶级,是既没有完成斯大林讲的过渡时期任务、更没有完成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任务的社会主义,因而也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而属于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的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社会主义观从马克思到当代的一脉相承,主要不是表现在内容的一致上,而是表现在逻辑的一致上,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和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不过是实现马克思科学预见的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因此,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既不能取代更不能否定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只有理顺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科学论证的社会主义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主义,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⑵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什么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的根本制度。

⑶ 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良法社会主义制度是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从规律性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涵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是一个描述事物表层的经验性概念,而是一个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概念。我们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把两种社会制度的表层现象简单加以类比的结果,而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创立新社会的要求不是建立在某种绝对真理或者道德理由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

二、摆脱教条主义束缚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前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政策出现了偏差。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越平均越好,这些原则被当作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标志”。但这种“标志”是脱离我国现实生产力水平的,注定要被社会实践所打破。因此,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当以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钥匙

我们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着眼于变化万千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对优越性作纯粹的考察。

首先,从经济生活方面来看,必须承认,战后西方国家由于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工人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国人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与其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其次,从政治生活方面来看,有人很欣赏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认为在这方面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强得多。其实,空洞抽象地谈论民主和自由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四、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观察和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就凝固不变了。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阶段,整个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成熟的程度不同,因而优越性的特点、形式和体现的程度也不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必然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⑷ 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包括: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这些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6大表现:
中国模式的成就,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有效功能。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中国制度在中国模式形成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中国国情。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历经挫折,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据中国实际,明确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社会全面进步,人民享受越来越好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成为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巩固的强大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崇高理想、雄才大略和为国为民的济世精神,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行,既民主又集中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可以最为广泛地调动、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全力以赴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领导核心在全民中享有崇高声望,成为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在各个领域推进的核心力量。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和人民的进取精神。对于模式形成和制度完善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体制缺陷和机制弊端,对于外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能够运用改革开放的力量,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配置作用,不断进行调整,确保模式与制度不僵化、不停滞,确保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4、稳步推进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引导舆论和社会力量,尊重民意,依法监督,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创造和谐发展氛围,营造稳定的国内环境,确保国家发展进程不致中断和被破坏。
5、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理念,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与各国一道建设和谐世界,构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和平环境。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国家的现代化目标。这个目标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植根于人民大众的理想和追求。新中国成立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成为建立新模式、新制度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温饱生活、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都是继往开来、相互衔接的阶段性目标。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举国体制解决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问题,兴建跨越多个五年计划的长江三峡、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世纪性工程;组织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和遭受重大灾害的地区实行对口支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优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中国的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政治协商会议、各民主党派都依法按时实行换届,而中国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蓝图从未中断,重大政策连续、稳定,政府、社会、企业直至个人都从长期发展中获得多种利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得到最广泛的认同。

⑸ 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良法社会主义制度是扩展阅读:

实质意义

1.人民大众在政治上是国家主人,而在国家行政事务上是被管理者;

2.国家政府官员在国家行政事务管理上是领导者,而在政治上却是为社会主人服务的社会公仆;

3.不遵守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分权原则,社会公仆的政府官员就会异化为社会主人而形成恣意妄为的权贵阶层,工农大众就会变成弱势的奴仆阶层。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分权原则,是区分清主人与社会公仆的地位,以“直选、监督和罢免的社会民主”来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⑹ 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按照宪法的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它是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二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它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经济形式。三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是由城乡个体劳动者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和产品,以个人及家庭成员从事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四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强国富民的正确选择,也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经验,特别是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实践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基本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⑺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

1.“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制度”。 2.社会主人与社会公仆的区分,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分权原则。

⑻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新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贡献。

⑼ 社会主义制度是1949年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相去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被建立起来

热点内容
合同法司法解二第二十四条 发布:2025-09-10 07:16:03 浏览:1
保护交易安全合同法 发布:2025-09-10 06:45:32 浏览:400
一般营销公司薪资规章 发布:2025-09-10 06:39:37 浏览:567
朋友圈传谣者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0 06:39:04 浏览:767
合同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0 06:37:28 浏览:575
论述立法原则在立法案例中的适用 发布:2025-09-10 06:33:58 浏览:531
法治网浙江 发布:2025-09-10 06:32:27 浏览:645
下发公司规章制度的红头文件 发布:2025-09-10 06:08:33 浏览:288
民法典婚姻法出轨 发布:2025-09-10 06:06:57 浏览:47
司法与法理 发布:2025-09-10 06:01:33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