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希腊婚姻法

希腊婚姻法

发布时间: 2021-12-13 15:17:54

Ⅰ 谁能告诉我希腊的婚姻法的一些内容呀,急!!!!!

有关婚姻法方面的问题,你应当讲具体些,这样才好给你解答。你可以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Ⅱ 关于婚姻法的论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结果

1 试论我国的同性恋立法 沈赵 理论观察 2007/02
2 同性恋者如何维护权益——访婚姻法专家杨大文教授 江淮法治 2006/10
3 中国对同性恋以及同性婚姻立法的必要性和思路 何东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4 各国(地区)同性恋立法与司法概况 刘国生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5/04
5 同性恋:在伦理与法律边缘游荡 水木 政府法制 2005/22
6 施瓦辛格再否同性恋婚姻法 法律与生活 2005/20
7 妻子向同性恋丈夫索赔 文健 法律与生活 2004/05
8 欧洲同性恋立法动态的比较考察 M·克斯特尔 比较法研究 2004/02
9 宣扬同性恋是媒体的失职 严平 新闻三昧 2003/10

<<<<<<<<<<<<<<<>>>>>>>>>>>>>>>>>>>>>>><<<<<<<<<
贴上一篇供参考
另外在shuibaowyw.ys168.com
我帮你存了两篇PDF格式供参考
<<<<<<<<<<<<<<<<<<<<<<<<<<<>>>>>>>>>>>>>>>>>>>>>>

试论我国的同性恋立法
沈 赵
( )
南京师范大学 法学院, 南京 210097
[摘 要]在国外, 伴随着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开展, 不少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用法律明确了
同性恋者的权利和地位。针对我国同性恋者权益受侵害, 同时又带来社会危害的现状, 笔者主
要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来论证为同性恋者立法, 用法律来约束他们的权利对我国社会的
稳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同性恋; 必要性; 可行性
( )
[中图分类号] 920. 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 2234 2007 02- 0079- 02
D A

一、同性恋在历史上的社会地位
同性恋作为一种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现象,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曾存在过: 古埃及人曾把喜
好男色看得很正常; 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与武德、理智、审
美及道德等方面的某些美好品质相联系, 因而特别推崇; 我
( )
国远在商代就有“比顽童”的说法, 还有“分桃而食”春秋 、
“龙阳君”战国 、“断袖”汉 等历史人物和故事的记载。
虽然同性恋现象从古至今都客观存在着, 但在人类数
千年的历史上, 其社会地位却经过了复杂的变迁。总体说
来, 人们对同性恋的认识经历了三次转变 :
第一次转变使得同性恋从宗教意义上的罪人和法律上
的罪犯转变为病人。根据《圣经》中的“原罪说”: 同性恋是一
种罪恶, 它违反了婚姻是两性的结合、违反了生育和繁衍的
原则, 因而它应当受到歧视和惩处。早在公元4 世纪, 罗马
成文法就明确规定同姓恋是违法行为, 有些国家还规定同
性恋者要受到长期监禁和苦役, 甚至要用火刑、绞刑等方法
处死。著名的神学、法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也认为同性
恋是“违反天性”的行为, 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
裁。至此之后, 随着基督教成为欧洲各国的国教, 同性恋行
为便被普遍地列为犯罪。直到19 世纪, 西方发达国家的精
神病研究人员才把“同性恋”归类为疾病, 认为它其实是一
种性心理障碍。“同性恋” 这一术语也是在
Homosexuality
这个时期 1869 由德国医生 正式提出。
Benkert
第二次转变是从认为同性恋是身体或心灵的病态, 转
变为认为它不是病, 只不过是一种异于常人的违反社会行
为规范的个人倾向。早在1948 年, 美国金赛博士的《男性性
行为研究》报告中, 他就对同性恋病理化的观点提出了质
疑; 50 年代初, 人类学家克利夫兰·福特和弗兰克·比齐
在通过对跨文化人类行为的研究后, 得出结论:“同性恋和
异性恋都是文化训练的产物, 人类原始的模糊状态中包含
了同性恋和异性恋两种性倾向能力……将它视为与异性恋
并行的正常的行为方式” ; 1973 年, 美国精神病学会率先
作出了将同性恋剔除疾病分类的决定; 1994 年, 世界卫生
组织也将同性恋从“ - 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名单上
ICD
删除; 2001 年4 月, 在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
准》中, 我国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至此,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都完成了“同性恋非病理化”最为关键的一步。
第三次转变即是随着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在许多
国家合法地位的获得, 人们认为它不过是一种与众不同的
生活方式而已。遗憾的是: 这一转变在我国还未实现。
二、为“同性恋者”立法的必要性
一 社会现状
根据1991 年至1992 年上海中医院和一些香港学者在
上海对2190 例大学生的调查发现, 男女大学生有过同性恋
行为的分别占男女大学生总数的8. 3%、9. 2%。 李银河博
士也曾根据国内外的权威调查推测出: 在中国, 同性恋者有
3900 万至5200 万左右。 2004 年12 月, 中国卫生部门的一
项研究调查显示: 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性同性恋者, 约占
男性人群的百分之二至四, 以此估算, 中国约有五百万至一
千万男性同性恋者。这些数据表明: 在中国社会确实存在着
一定比例的同性恋者, 而且,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个比例已
呈现出上升趋势。
一般认为, 同性恋者可能造成的危害表现为: 1 同
性恋者的性行为通常较为混乱, 性对象多变, 容易感染各种
性传播疾病 包括艾滋病 ; 2 在现有主流文化下, 同性恋
者大多具有道德罪感, 其心理压力大, 承受能力不佳, 一旦
遇到一些情感问题, 容易表现出一些失控行为, 如自杀、自
伤、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 3 一些同性恋者为了满足自身
欲望, 会采取欺骗、利诱乃至暴力、胁迫等手段, 严重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 一些同性恋者在公共场所 包括监动教养场所等 公然进行同性恋行为, 同性恋者卖淫活动在一些地区屡禁不止, 这些都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5 同
性恋本身给自己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精神痛苦, 同性恋者
所缔结的婚姻则更为不幸。
因而, 从法律上关注这类特殊群体, 不仅对其本人, 对
其家庭, 而且对全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法理依据
1. 平等地关怀与尊重
德沃金在其名著《认真地对待权利》一书中写道:“政府
不仅要关怀和尊重人民, 而且要平等地关怀和尊重。这就意
味着政府绝不能以某些公民更值得关心而有权获得更多的
理由来分配各种利益或机会; 绝不能以某团体中某些公民
〔6〕
的美好生活概念比他人优越或高贵而限制自由。” 据此,
针对社会上同性恋者受侵害、受歧视的现象, 政府应当通过
( )
权力行为 尤其是立法行为 来赋予同性恋者与普通人同样
( )
的权利, 不能因为同性恋者关于美好生活的概念 性取向
不符合一般人的评判标准就去限制其权利。
然而, 个人利益与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利益即一般利益
并非总是一致的, 一般利益的强大, 足以使个人权利的要求
落空。因此, 在判断个人究竟是否有权利的问题上, 德沃金
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表述:“在对个人希望有或希望做的事
情上, 集体目标已不足以成为否认的理由时, 或对个人所加
的损失或伤害上, 集体目标也不足以成为支持的理由时, 个
〔7〕
人就有权利。” 根据李银河教授的调查, 人们不接受“同性
恋”的理由无非就是觉得恶心, 觉得这种现象不符合普遍的
( )
道德标准 虽然同性恋与道德无关 。然而, 我们也不得不承
认, 同性恋爱、结婚并没有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也没有扰
乱公共秩序, 更不会造成社会风气的道德沦丧。所以,“集体
( )
目标”所谓的不符合道德标准 也不足以成为否认同性恋
者权利的理由。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如一个人的所
作所为不会影响他人的自由, 那么他便享有这个权利。大多
数人的喜恶不能作为否认个人权利的唯一立法依据……要
认真看待少数人的权利; 只要少数人的同性恋行为不有伤
风化或损害社会秩序, 就应予以宽容与保护, 不诉诸刑法,
〔8〕
舆论上也不予谴责, 生活上不加歧视。”
2. 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是在古希腊的政治准则中最早
得以表达。古希腊人把“法律之下的自由”视为城邦的基本
要素, 并从道德的角度加以奉扬。所谓“法律之下的自由”就
蕴含着“法不禁止即自由”的要义。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认
为, 某些自由是依法律无明文规定而存在的, 人们可自酌而
行之; 英国哲学家密尔在《论自由》中也规定了人类自由的
( ) ( )
三个领域:“ 1 良心的自由, 思想的自由。 2 生活方式的选
择自由, 它‘要求趣味和志趣的自由; 要求有自由订自己生
活计划以顺应自己的性格; 要求有自由照自己所喜欢的去
( )
做, 当然也不规避会随来的后果。’3 个人相互间联合的自
〔9〕
由。” 目前, 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同性恋行为加
以禁止, 从法理的角度来说, 既然法律没有明文禁止, 同性
恋爱、结婚又属于公民私权利的范畴, 那么法律就应当对此
给予宽容、国家权力也不应当不当干涉。
诚然, 法律不禁止的行为, 并非都具有积极的功利意
义; 有些法律不禁止的行为还可能导致消极的后果。但是,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 有利必有弊, 当利弊发生抗衡时,
立法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两利相权取其重”, 针对其中的
弊端, 法律也只能尽可能地采取措施予以避免。
三、立法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转变, 同性恋者的法制环
境会越来越好:
首先, 2001 年4 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颁布了《中国
( )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以下称《标准》, 其中的
同性恋者已不再归类为精神病人, 这虽然比美国晚了 28
年, 但毕竟是一种进步。《标准》的颁布不仅显示了我国对同
性恋有了更为科学的认知, 而且也为我国的司法实践提供
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其次, 中国的立法通常会比较、考察国外法学界的做
法。目前,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同性婚姻等问题做出了规
定: 荷兰《家庭伴侣法》规定, 登记的同性伴侣将会和婚姻中
的夫妻双方一样, 在退休金、社会安全保障、继承和扶养方
面享有同样的权利; 德国的《生活伴侣登记法》规定, 同性伴
侣也可以在婚姻登记处登记结为“生活伴侣”, 其社会和法
律地位与传统的异性婚姻类似; 芬兰的法律规定, 登记注册
的同性伴侣可获得部分同合法异性夫妻同等的权利义务关
系。
从严格意义上讲, 目前只有在荷兰和比利时承认同性
婚姻, 其他很多国家只是赋予同性伴侣不同程度的权利, 虽
然有些国家的规定已与异性婚姻伴侣的权利十分接近, 但
并没有使用“婚姻”这一概念。李银河教授针对同性婚姻的
这一问题曾提出过两个方案: 一是修改婚姻法的个别字句。
凡是出现“夫妻”两个字的时候就改成“配偶”, 第一次出现
( )
配偶这个词的时候加一个括弧 性别不论 。另一个方案是
搞专门的同性婚姻法案。相比较而言, 笔者认为, 第二个方
案更具有合理性:
首先,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 都是在男女结合的婚姻制度
下繁衍,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这一概念逐渐淡化了
宗教色彩, 但是, 世界各国无论信仰如何, 都没有改变一男
一女结合的婚姻定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传统思想根深蒂
固的国家而言, 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还不能接受同性婚姻这
一现象, 如果国家强制用一部《婚姻法》来同时调整同性婚
姻与异性婚姻, 势必导致绝大多数人的抵制。所以, 从我国
的文化土壤出发, 在大多数人还未接受同性恋现象之前, 不
宜用婚姻法来调整同性伴侣之间的关系。
其次,《婚姻法》中的某些权利义务也是不宜赋予同性
伴侣的,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有关“收养子女”的规定。笔者
认为, 同性家庭对子女的成长极为不利。曾有研究结果表
明: 同性恋者主要受童年环境、青春期经历、环境因素等方
面的影响而造成性取向出现偏差。长期与同性恋者亲密相
处的子女, 其身体、情绪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这些子女甚至
会认为同性恋是很正常的现象, 久而久之, 这些本不该具有
同性恋倾向的人便成为又一批同性恋者。此外, 在目前的社
会背景下, 由于主流文化对同性恋仍然持排斥态度, 而这种
排斥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子女, 使这些子女在受教育、就业
等方面受到歧视。这些歧视对子女自身而言, 将会造成其人
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对社会而言, 便造成了犯罪、社会秩序
混乱的根源之一。
综上所述, 国家应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关系, 本着对“同
性恋者的权益”采取“不歧视更不提倡”的态度, 制定专门的
《反歧视法》, 其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第一, 明确《婚姻法》中
的有关规定不适用于同性伴侣之间, 除非《反歧视法》有明
确规定; 至于同性婚姻, 该法也应设置专门的“婚姻篇”, 规
定同性伴侣在结婚、离婚、财产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
二, 设置专门的“人格篇”, 明确规定同性恋者的人格不受歧
视、个人隐私受保护等权利, 具体地来说, 也即同性恋者有
权同普通人一样, 公平地获得学习、劳动就业、参加社会活
动等权利。禁止任何单位、组织、个人以任何方式对同性恋
者进行侮辱; 各类传播媒体不得恶意披露某同性恋者以及
其他可能推断出该同性恋者的资料; 第三, 由于同性恋毕竟
不是婚恋关系的常态, 所以, 从人类繁衍、社会发展的长远
利益出发, 国家应在此法中设置专门的“防治篇”, 明确规定
对于自愿治疗的同性恋者, 有关卫生部门应给予一定的优
惠; 有关单位特别是学校、军队、监管场所等也应加强防治、
宣传措施, 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同性恋者的人数。至于现实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同性性犯罪无法可依的情况, 立法机关
应出台相应的刑法解释。对于此,《反歧视法》没有必要设置
专门的一篇来调整, 原因在于该法仅是规定同性恋者的民
事权利义务, 并不涉及刑罚领域, 而且如果在该法中规定刑
事责任, 势必削弱刑罚的统一性和威慑性。
[参 考 文 献]
〔1〕李慧波. 国外同性恋者生存状态和法律地位〔〕. 电
J
( )
脑校园, 2001 4 .
〔2〕何东平. 同性婚姻合理性的研究〔〕. 乐山师范学院
J
( )
学报, 2005 8 .
〔3〕刘达临. 中国当代性文化〔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M
出版社, 1995: 113.
〔4〕李银河. 同性恋亚文化〔 〕. 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
M
司, 2002.
〔5〕王延光. 同性恋与艾滋病预防对策〔〕. 浙江学刊,
J
( )
2001 1 .
〔6〕 . , ,
R Dwork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Harvard
, 1978, 272.
U niversity Press page
〔7〕同上, 298.
page
〔8〕党永辉, 等. 刍议中国同性恋的立法〔〕. 中国性科
J
( )
学, 2005 9 .
〔9〕王人博, 程燎原. 权利及其救济〔 〕. 济南: 山东人
M
民出版社, 1998: 230.

<<<<<<<<<<<<<<<>>>>>>>>>>>>>>>>>>>>>>><<<<<<<<<
贴上一篇供参考
另外在shuibaowyw.ys168.com
我帮你存了两篇PDF格式供参考
<<<<<<<<<<<<<<<<<<<<<<<<<<<>>>>>>>>>>>>>>>>>>>>>>

Ⅲ 求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定结婚年龄

大多数国家的合法结婚年龄大多在18岁或16岁。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认为,合法结婚年龄不应低于15岁。但因宗教、民族、种族、地区、生育政策等因素,尤其在穆斯林国家,法定结婚年龄普遍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法定结婚年龄最大的国家。

各个国家结婚的法定年龄:

中国大陆:男22岁,女20岁(1980年前为男不得早于20岁,女不得早于18岁);

伊朗:男15岁,女13岁(2002年前为男14岁,女9岁) ;

荷兰:12岁;

俄罗斯:14岁(2002年杜马下院通过,但前提是子女在家中都是独子;2002年前为16岁);

新加坡: 18周岁(须双方父母同意), 21周岁(可自由结婚,不受限制);

巴西:16岁;

英国:16岁;

德国:18岁;

希腊:男14岁,女12岁;

美国:统一结婚法规是18岁,但美国各洲不一,部分州规定男21岁,部分州规定,如双方未满成年人年龄,须经父母同意方可结婚,有的州规定男子不满18岁、女子不满16岁者,即使父母同意也不能结婚。爱达荷、密西西比、新泽西和华盛顿等州则允许年满14岁的男孩、年满12岁的女孩结婚。

(3)希腊婚姻法扩展阅读

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情况:

中国大陆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中国港台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18岁,女不得早于16岁。

中国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次修订婚姻法,有的同志建议将男女的结婚年龄统一为一个标准,或均为二十二周岁,或均为二十周岁。

中国婚姻法关于婚龄的规定,不是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婚龄,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只有达到了法定婚龄才能结婚,否则就是违法。

法定婚龄不妨碍男女在自愿基础上,根据本人情况推迟结婚时间,为贯彻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婚姻法也鼓励晚婚晚育。一些单位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婚龄代替法定婚龄,不达到这一结婚年龄,不批准男女双方结婚,这样做是不妥的。

Ⅳ 古希腊人狂热崇拜美少年,古希腊是不是以gay为主的社会现代希腊呢

不是的,古希腊对于美少年的崇拜只是对力量和美的一种崇拜而已,我记得有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因为这个被处以刑罚的,古希腊对这方面比中国要封闭吧

Ⅳ 希腊和罗马在法律方面对近代西方影响的区别

先要搞清楚希腊城邦时代实行奴隶制民主的只有以雅典为代表的几个少数城邦,其它的如斯巴达实行的是奴隶制军事化统治。以雅典为例,政治上的民主制度主要有: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②“五百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④陪审员抽签产生⑤陶片放逐法。

后三条没有研究不好说,但是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对于法国大革命前的三级议会制度有很好的启蒙,古希腊时代鼓励全体公民参政的政策对近代欧洲的投票制度有深远影响,并且给了欧洲人在立法上相互制约的观念。但是注意,这个影响是行政措施上的,而不是强制条令上的。

而到了罗马时代,就向强制条令上发展了。西方法律界一向把罗马法系当做近现代各国民法学的源头,古罗马时代有一个很有名的十二铜表法。而古罗马又是古希腊文明的延续,所以可以说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制度对罗马法律的形成起了很总要的影响。

罗马法早在城邦时期就确立了许多非常重要的法律思想和现代各国民法所援用的法律制度,并且罗马法很早就有了国际私法的概念,所谓国际私法,通俗一点就是怎么保障你合法地拥有你自己赚来的钱。这里主要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

自由权是作为自有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奴隶,不享有这种自由权。

1、罗马法上的自由人,包括生来自由人和解放自由人两种。

生来自由人,是指出生就获得自由权,而且未曾丧失过自由身份的人。自由人的后代也是自由人,而不论其父母为生来自由或解放自由。而对于父母一方不是自由人的,则从其母,只要出生时其母为自由人的,则其为自由人。而到了后来,由于战争对于兵源的需求,以及受希腊哲学关于人生而自由思想的影响,改为规定只要其母在受孕期间一度为自由人的,则其为自由人。

按照罗马法规定,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他可以将自由赐予奴隶。在古罗马,由于只有自由人可以戴金戒指,因此,基于皇恩的自由权又称为“金戒指权”。但在这种情况下取得自由权的奴隶,尚不能摆脱其原主人的恩主权。

解放自由人,是原来主人所解放的自由人,即法律拟制自由人。罗马法上赋予主人的恩主权,是连皇权也无法剥夺的,罗马法上认为,恩主权是私权,皇权不能干涉。

2、古罗马的市民权类似于今天的国籍,包括公权和私权,选举、被选举权属于公权,私权包括婚姻权、财产权、遗嘱能力和诉讼权。诉讼权可以结合一个恩主解放奴隶的例子来予以说明:

案例:恩主解放奴隶的时候,有一种诉讼的方式,就涉及到诉讼权问题,而按照法律规定,奴隶是不具有诉讼权的,也就是说,奴隶没法去起诉了,那么,如何通过起诉的法律规定来解放奴隶呢?这时候,恩主就请一个人作为奴隶的辩护人,一起到长官那里去,由那个人装做起诉恩主,问恩主是不是要解放这个奴隶,恩主予以认可。到后来,手续简化了,恩主直接和奴隶过去,就让长官的侍卫扮演这个辩护人角色来解放奴隶。

也就是说后世法律上关于起诉这一条在罗马时代就可以找到例证,今天刑事罪犯要由检察官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官审判审判、然后定罪,与古罗马很像。

罗马法把罗马境内的居民分为市民、拉丁人和外国人三类,所谓市民权都专属罗马市民享有。市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市民之间的法律。对于罗马市民与非罗马市民、非罗马市民之间,适用万民法,也就是国际私法的起源。

此外,古罗马社会非常重视名誉,一个人名誉之好坏,影响他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资格。这个就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信用制度了。

补充:名誉减损有三种:

第一种,不能作证(intestabilis):所谓不能作证,不是不能在法庭上作证,而是丧失做证人或者请他人为自己做证人的资格,因为在古罗马,很多交易都需要证人的证明,比如古罗马的交易,必须由一名司秤、若干证人,交易双方在集市日,以天平、象征货物和对价的物体、并高声呼叫交易内容才能成立。恩主解放奴隶的略式也是如此,需要5名证人。可以想见,不能作证是多么严重的惩罚! 不能作证的原因有二:证人事后拒绝作证明的;用文字侮辱他人的。

第二种,丧廉耻(infarmia):.这种名誉减损比不能作证稍轻。原因有:由于法院判决;法律规定的事实。丧廉耻分为直接丧廉耻和间接丧廉耻。
直接丧廉耻,是由执政官或者监察官根据事实,在选举或者户口登记时作出决定,将其不列入选举名单,或在户口登记簿上作出记载,当事人对此不得申诉。直接丧廉耻具有实效性,罗马执政官任期一年,监察官任期为五年,他们任期满后,任期内所作丧廉耻决定要由新任长官重新决定是否有效。
而丧廉耻的法律效果是:丧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相应的服兵役的权利也被剥夺;诉讼权受到限制,不能为家庭外的人作诉讼代理人,也不能请他人作代理人;如妻子与人通奸,即使当场抓获,也无权杀死奸夫或对之起诉;《优尼亚婚姻法》禁止元老院医院及其子孙与丧廉耻的妇女结婚。

第三种:污名(turpitudo):有污名者,是指因其行为卑劣,受人蔑视,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由于这种名誉减损即非由法律规定,也非由长官宣告之法律上丧廉耻,所以又称事实上的丧廉耻。对有污名者的权利能力的限制,是不准他们担任需要诚实信用的职务,如监护人、保佐人、证人等。而在婚姻方面,在婚姻由家长作主的时代,通常子女无权拒绝家长包办的婚姻,但如果未婚夫是有污名的人,则他可以反对。

Ⅵ 古希腊的生活习惯以及婚礼习俗.

1、生活习惯:

希腊人对古代历史、古迹、哲学、艺术、政治为荣,因此对于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人有着相当的好感,但谈话的话题应尽量避免谈及希腊国内政治以及希腊和邻国的关系,以免陷入失言的困境。

在希腊的一些乡村,每逢新年的元旦到来,希腊人便带着一块石头作为礼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并把它放在地板上向主人祝愿:“愿你家有一块象这石头一样大的金子。

2、婚礼习俗:

古希腊的婚姻是一种建立在责任制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一般情况下,古希腊的婚姻是由父母安排的,很少有专门的媒人。

每个城邦也因其政治独立性而有各自不同的独立婚姻法。为了使婚姻合法,女方的父亲或者是监护人(女性孤儿由叔舅或堂亲抚养)会将女性许配给一个能够负担得起婚姻的合适男性。

因此,古希腊的婚姻本身是一种受法律约束的社会关系。婚姻制度不仅关系到城邦的公共利益,还关乎古希腊家庭连带利益和个人的财产继承等。

(6)希腊婚姻法扩展阅读:

古希腊人的其他礼仪:

1、服饰礼仪

希腊人非常注重着装整洁,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讲究衣着的端庄大方。在正式社交场合,男子通常穿深色西装,打领带或系领结。

一般来说,希腊的中老年人平时只要外出就一定要打扮自己,老太太们都十分喜欢穿颜色鲜艳的服装。

2、仪态礼仪

希腊人举止高雅,并有许多的讲究。他们不使用招手和摆手的动作,希腊人认为这是蔑视人的一种行为,手离对方的脸越近则侮辱性越强。

他们还认为久久地凝视别人是不怀好意的表现。当众打喷嚏擦鼻涕之类的更是他们十分忌讳的。

Ⅶ 哪些国家允许同性恋结婚

1、
丹麦:第一个承认同性伴侣同居法律地位的欧洲国家。1989年,发起了一项关于建立同性伴侣注册的议案。并于1989年10月1日起生效。
注册同性伴侣可以享受某些异性夫妇独有的权利,如继承,保险计划,退休金,社会福利,所得税减免,失业救济。同样,如果离婚,他们也有承担赡养费的义务。
1997年,丹麦国家教会(信义会)的主教投票承认同性伴侣关系。现在,同性伴侣也可以在教堂里举行结婚典礼。从1999年开始,同性伴侣可以领养他们配偶的子女,但是还是不能领养伴侣关系以外的小孩。
2、挪威:继丹麦之后于1993年4月30日通过自己的相应立法,8月1日实施。
3、瑞典:1994年6月23日通过,1995年元旦实施。
4、冰岛:1996年6月12日通过,同年6月27日实施。
5、荷兰:1998年1月1日,荷兰的《家庭伴侣法》正式生效。《家庭伴侣法》中所指的“伴侣”,既包括“同性伴侣”,也包括“异性伴侣”。对于同性伴侣来说,登记的同性伴侣将会和婚姻中的夫妻双方一样,在退休金、社会安全保障、继承和扶养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但同性伴侣无权收养子女;对于异性伴侣来说,该法为那些既想暂时结为伴侣、但又不想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提供了法律保障,它实际上是一部“同居法”。2000年12月,荷兰参议院通过一项法律,允许同性恋者结婚并领养孩子,该项法案于2001年4月1日正式生效,使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该法不但允许同性恋者结婚,而且可以完全享有与异性婚姻相同的所有权益。因而,它是一部真正的同性婚姻法。
6、比利时:2001年6月22日,比利时部长会议上通过了一项法律草案,规定今后在比利时境内的婚姻不一定必须是异性间的结合,婚姻也可能是由两名男性或是两名女性所组成的。这一法案的通过使比利时成为继荷兰之后第二个允许同性婚姻的欧洲国家。
7、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于1998年6月30日通过《稳定同居法》,承认同性、异性间同居的法律地位。阿拉贡省于1999年3月12日通过类似的《非婚姻的伴侣法》。
8、加拿大是继西班牙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南非也于06年正式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
9、德国:2000年11月10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有关同性恋者结为生活伴侣的《生活伴侣登记法》(Gesetz
zur
Eingetragenen
Lebenspartnerschaft),社会上简称为“同性婚姻法”。按照此法律,同性伴侣可以在婚姻登记处登记结为“生活伴侣”,“生活伴侣”的社会与法律地位与传统异性婚姻类似。这个法律从2001年8月1日开始生效。
10、法国
:2000年1月,法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公民互助契约》,规定“同居伴侣”可以登记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
11、芬兰:2001年10月,芬兰国会通过了一部法案,允许同性恋者以伴侣身份登记,该法于2002年3月1起正式生效。

Ⅷ 澳大利亚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大

澳大利亚《婚姻法》规定,有意结婚的男女双方的可结婚年龄为18岁,有一方未满18岁但希望在其18岁生日以前结婚,必须经过父母(监护人)同意,并经过法院签署法院令才可以举行婚礼。

下面介绍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定结婚男女年龄
一、各地法定最低结婚年龄:
中国 大陆:男22岁,女20岁(1980年前为男不得早于22岁,女不得早于20岁);
中国 香港 :16岁;
中国台湾:16岁;
伊朗 :男15岁,女13岁;
荷兰 :12岁;
俄罗斯 :14岁(2002年杜马 下院通过,但前提是子女在家中都是独子;2002年前为16岁);
菲律宾 :男16岁,女14岁;
韩国 :法定结婚年龄 :18岁。未满20岁者,要申请结婚时必须有父母的同意。女子在离婚六个月内不能申请再婚,但有医生的妊娠诊断 证明可作例外处理。
日本 :男18岁、女16岁;
新加坡: 18周岁(须双方父母同意), 21周岁(可自由结婚 ,不受限制);
巴西 :16岁;
澳大利亚 : 16周岁(须双方父母同意), 18岁(可自由结婚,不受限制) - edit on 18May2011 来源: The Marriage Act 1961 (澳大利亚 婚姻法 [1961]);
英国 :16岁;
德国 :18岁;
意大利 :男16岁,女14岁;
西班牙 :16岁;
法国 :男18岁,女15岁;
希腊 :男14岁,女12岁;
美国 :统一结婚法规是18岁,但美国 各洲不一,部分州规定男21岁,部分州规定,如双方未满成年人年龄,须经父母同意方可结婚,有的州规定男子不满18岁、女子不满16岁者,即使父母同意也不能结婚。爱达荷、 密西西比 、新泽西和 华盛顿 等州则允许年满14岁的男孩、年满12岁的女孩结婚。
二、最高结婚年龄除 沙俄 民法规定年满80岁以上不得结婚外,古今中外未发现其他规定最高结婚年龄的国家或地区。

Ⅸ 婚姻法为什么规定结婚年龄 男22女20 有什么科学依据

法律中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又称婚姻适龄。男女双方均达法定婚龄是结婚的重要条件之一。未达法定婚龄是婚姻无效或得撤销的原因。结婚年龄的上限,各国法律没有规定,仅有的例外情形是,沙俄民法中曾规定已逾80岁的男女不得结婚。

世界各国由于情况不同,对婚龄的规定也不同。婚龄为男21,女18的有丹麦、芬兰、波兰等;男20,女18的有瑞士、越南等;男女均18的有前苏联等;男18,女16的有日本等;男16,女14的有葡萄牙、菲律宾等;男14,女12的有西班牙、希腊等。美国各州的法定婚龄高低不一。有些国家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公民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婚龄。不少国家规定的法定婚龄低于成年的年龄。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因未达成年,除结婚行为能力外,不具有其他行为能力(见自然人)。因此,这些国家法律上有未成年人结婚须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的规定,为包办婚姻提供了法律依据。

美国对婚龄的说法:1年一纸婚;2年一布婚;3年一皮婚;4年一丝婚;5年一木婚;6年一铁婚;7年一铜婚;8年一电婚;9年一陶婚;10年一锡婚;11年一钢婚;12年一亚麻婚;13年一花边婚;14年一象牙婚;15年一水晶婚;20年一瓷婚;25年一银婚;30年一珍珠婚;35年一玉婚;40年一红宝石婚;45年一蓝宝石婚;50年一金婚;60年一钻石婚。

法国对婚龄的说法:1年一棉婚;2年一皮婚;3年一麦婚;4年一蜡婚;5年一木婚;6年一铜婚;7年一羊毛婚;8年一虞美人婚39年一陶婚;10年一锡婚;11年一珊瑚婚;12年一丝婚;13年一铃兰婚;14年一铅婚;15年一水晶婚;16年一蓝宝石婚;17年一玫瑰婚;18年一绿松石婚;19年一印花婚;20年一瓷婚;21年一乳白石婚;22年一青铜婚;23年一绿玉婚;24年一萨丁婚;25年一银婚;26年一玉婚;27年一桃花心木婚;28年一镍婚;29年一绒婚;30年一珍珠婚;31年一羊皮婚;32年一紫铜婚;33年一斑岩婚;34年一琥珀婚;36年一梅斯林婚;37年一纸婚;38年一水银婚;39年一绉纱婚;40年一祖母绿婚;41年一铁婚;42年一珠质婚;43年一法兰绒婚;44年一黄玉婚;45年一朱红婚;46年一薰衣草婚;47年一开斯米婚;48年一紫晶婚;49年一雪松婚;50年一金婚;60年一钻石婚;70年一白金婚;75年一白石婚;80年一橡树婚。

英国对婚龄的说法:1年一纸婚;5年一木婚;10年一锡婚;12年一皮革婚;20年一瓷婚;25年一银婚;30年一象牙婚;40年一绒毛婚;45年一丝绸婚;50年一金婚;75年一钻石婚。

俄罗斯对婚龄的说法:1年一花布婚;5年一木婚;6年一锌婚;7年一铜婚;8年一白木婚;40年一银婚;50年一金婚;60年一钻石婚;67年一石婚;70年一福婚;75年一王冠婚。

日本对婚龄的说法:2年一纸婚;5年一木婚;10年一锡婚;15年一水晶婚;20年一陶婚325年一银婚;30年一珍珠婚;35年一珊瑚婚;40年一红玉婚;50年一金婚;75年一金刚石婚。

另外在朝鲜,夫妻结婚60周年称为“四婚”
中国历史上长期流行早婚习俗。有的封建王朝为征丁税,驱劳役,还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倡或迫使人们早婚。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法亲属编规定,男18岁,女16岁即可结婚。但实际生活中的结婚年龄,往往还低于该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的婚姻法令,多以男20岁,女18岁为法定婚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的婚姻法规定,男20岁,女18岁始得结婚。1980年公布的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由于法定婚龄只是最低的结婚年龄,并不意味着达到法定婚龄就必须结婚,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和提倡。

热点内容
怎么看待民法典 发布:2025-08-29 17:43:53 浏览:102
劳动法配套规定 发布:2025-08-29 17:38:04 浏览:133
简述劳动合同法的适用的劳动关系 发布:2025-08-29 17:34:50 浏览:411
活动发起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9 17:32:43 浏览:396
民法典的进步 发布:2025-08-29 17:28:17 浏览:790
法律顾问报酬支付办法 发布:2025-08-29 17:27:43 浏览:245
2019新婚姻法下载 发布:2025-08-29 17:25:02 浏览:785
公告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9 17:11:23 浏览:28
大学生暑假劳动法 发布:2025-08-29 16:52:09 浏览:376
白斌理论法学真题篇 发布:2025-08-29 16:49:10 浏览: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