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中算头不算尾
⑴ 会计中什么时候‘算头不算尾’什么时候‘算尾不算头’通俗点解释
算头不算尾’‘算尾不算头’是用在贴息票据时计算贴息时用的.计算贴息时你只能用以上两种方法的一种.要么算头不算尾’,要么就‘算尾不算头’.不能连头连尾一起算,这样会我算一天利息的.所以算贴息时,只能二选一,用一种方法
在日期计算中“算头不算尾”和“算尾不算头”是指以日为单位,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到期日。从事件当天开始算的,几年后的同一天就不能计算在内,这叫算头不算尾;相反,如果从事件次日开始算的,就是几年的同一天,可叫做算尾不算头。一般用在票据到期日的确定上。
算头不算尾:应收票据贴现。贴现是指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让给银行,银行在扣除按贴现利率计算的贴现利息后,将其差额支付给贴现企业的行为。
贴现利息=票面金额×年贴现率×贴现数÷360 贴现日数是指从贴现日到至票据日期的天数,在实际计算中可按月计算,也可按日计算。如:4月1日将6月1日到期的票据到银行办理贴现,则贴现日数为2个月。又如4月1日将6月15日到期的票据到银行办理贴现,则贴现日数为44天(即4月30天,6月份票据到期前一日14天,共计44天)
⑵ 什么叫计算借款利息时天数算头不算尾
算头不算尾是银行计算利息的规则,即计算利息时存入的当天计算在内,到期当天不计算 ,在日期计算中“算头不算尾”是指以日为单位,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到期日。从事件当天开始算的,几个月或几年后的同一天就不能计算在内,这叫算头不算尾。
储蓄存款利率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挂牌公告。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
如年息九分写为
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
1.5‱,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1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
拓展资料:
利息计算规则:
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
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
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
4、定期储蓄到期日,比如遇法定假期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利息的计算公式:本金×年利率(百分数)×存期
如果收利息税再×(1-5%)
本息合计=本金+利息
应计利息的计算公式是: 应计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应计利息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已计息天数按实际持有天数计算。存期要与利率相对应,不一定是年利率,也可能是日利率还有月利率。
⑶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归纳
《经济法基础》
1.贴现利息的计算:
贴现利息=票面金额×年贴现率×贴现期÷全年天数
【提示】贴现期: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1日(算头不算尾),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的期限应另加3天的划款日期。
2.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抵扣历年试题
(1)购进农产品: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提示】后续用于生产或者委托加工9%税率货物或者6%税率的服务的农产品:按照9%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后续用于生产或者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2)纳税人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①纳税人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航空旅客运输进项税额=(票价+燃油附加费)÷(1+9%)×9%
②注明旅客身份信息的铁路车票:
铁路旅客运输进项税额=票面金额÷(1+9%)×9%
③注明旅客身份信息的公路、水路等其他客票:
公路、水路等其他旅客运输进项税额=票面金额÷(1+3%)×3%
3.生产销售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实行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
(2)实行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3)实行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方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4.自产自用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
(2)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
5.委托加工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
(2)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6.进口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比例税率
(2)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进口数量×定额税率)÷(1-消费税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进口数量×定额税率
⑷ 会计记利息怎么理解“算头不算尾”,“算头又算尾”,“不算头算尾”,这怎么理解,最好每个都举一个例子
综述如下:
1、算头不算尾,典型的就是无形资产摊销,从投入第一个月就开始摊销,算头,报废的那个月不再摊销,不算尾。
2、不算头算尾,典型的就是固定资产资产折旧,投入第一个月不提折旧,不算头,报废的那个月需要计提折旧,算尾。
3、至于算头又算尾,理解那两个,这个就好理解了。
会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kuài jì。(英文名称为Accounting)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各种税收法规为法律依据来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行为解释
所谓会计,就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⑸ 初级怎么学啊,经济法完全没看过
一.经济法确实考点比较碎,不像实务,就那几个大的考点。经济法的考试方向已经转向了对税法的考核,若你之前学过税法,那么你复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但如果你对税法没有大体上的学习,建议你把初级教材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研读两遍,然后可以根据配套复习资料上总结的考试重点有目的,有所侧重的复习,这样效率会高很多。如果你的税法底子很好,建议直接根据复习资料上总结的重点去复习。二.个人感觉会计实务法可能稍简单易懂一些。因为:《会计初级实务》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的深化,如果基础扎实,这门课程非常简单,而会计实务从整体上把握课本内容,尤其是资产这一章,我们可以看到它分为七个小节,分别为: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金融资金,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明确这一章所学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章的脉络,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迷茫。二、要明确定义,许多知识点和考点都是从定义出发的。比如资产的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货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三、熟练掌握会计准则的内容。虽然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内容很多,但是都十分重要,考试也会经常涉及到,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应要重视。四、熟记会计方法及公式。1.确定应收款项减值的方法;直接转销法备抵法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2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按实际成本核算;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按计划成本核算;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2\预计使用寿命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初级会计实务这门课只有基础知识扎实,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
⑹ 银行会计中什么叫“算头不算尾啊”,通俗一点的,谢谢
算着不算尾就是1月1日算一天。这样来计算天数比如说你1月1日借的钱,1月3日还,以后一直到3日,但1月3日那天不算
⑺ 什么是 算头不算尾和算头又算尾 急求!要详细些
一般它指的是一周的计算方法,你先双击打开电脑右下角的系统时间,对应看就行。比如212年6月,我拿1号也就是星期五做比较,下个星期五就是8号,你只要对着看就行,算头不算尾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把1号这天算进去,则8号这天就不算,那就是7天。如果是算头又算尾,则是1号到8号都算,那就是8天。
⑻ 银行会计中算头不算尾,对于结息日那天怎么办呢把结息日那天也算在内吗
结息日那天是不能算在上一年中的,算的话就会多一天,只能从下年再增加天数。结息日那天算在下一年的开始,如此循环。
⑼ 跪求贴现天数的计算方法,算头不算尾没理解,怎么算的求大神详细解释
4月1日到6月1日(把4.1当头,6.1当尾,如果4.1日算了1天,那么6.1就不能算1天,反之亦然。
可以这么理解
4.1-4.30=30天(已经包含4.1日当天)
5.1-5.31=31天
6.1日不能计算1天,因已经算了头,不能算尾:30+3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