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民法总则合同法重大误解

民法总则合同法重大误解

发布时间: 2025-08-29 05:35:05

民法总则第147条和合同法第54条的区别

您好,民法总则相比,合同法规定的更为具体,针对的是合同。但是民法总则不仅仅版是针对合同而言权的,对于民事法律行为都可适用。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⑵ 合同法中的“重大误解”需要如何认定

98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常常声称在买卖合同等交易活动中存在重大误解。对于合同内容中重大误解的确定,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重大误解应源于误解方自身的疏忽、缺乏经验或信息不足,是受害方自身的过失,而非对方的欺诈、胁迫或利用对方处于困境。其次,重大误解指的是对合同内容的误解,即合同双方的意图表示存在不一致。接着,重大误解的存在应直接影响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合同得以履行,误解方将遭受较大损失或无法实现订立合同的目的。最后,若重大误解导致合同被撤销,应是因为误解的存在才导致合同的签订。如果没有误解,当事人将不会订立合同,或者虽然订立合同但合同条件会发生重大变化。基于重大误解所订立的合同,当事人有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二条,具有特定情形之一的,撤销权将消失:(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未行使撤销权。

热点内容
投标授权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9 08:22:43 浏览:823
淮安的法院 发布:2025-08-29 08:13:58 浏览:455
司法不平原因 发布:2025-08-29 08:11:17 浏览:670
道德与法治婚外情篇 发布:2025-08-29 08:11:16 浏览:424
司法机关与执法机关 发布:2025-08-29 08:11:10 浏览:36
司法蓝的颜色 发布:2025-08-29 07:58:05 浏览:226
法律顾问在基层作用 发布:2025-08-29 07:57:33 浏览:373
2020法硕法学 发布:2025-08-29 07:47:40 浏览:27
理财产品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29 07:36:13 浏览:610
劳动法自考论文 发布:2025-08-29 07:35:32 浏览: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