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后劳动合同法时代劳务派遣

后劳动合同法时代劳务派遣

发布时间: 2021-12-20 13:17:19

A. 关于新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的问题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了专门规定,结束了我国劳务派遣无法可依的历史。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劳务派遣单位的市场地位不明确,经营资质缺乏审批程序,多数劳务派遣组织与劳务承包或劳务中介混为一体,无序竞争和侵犯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情况较为普遍。
许多用人单位假借劳务派遣之名长期使用劳动者却不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借此不给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有的劳务派遣单位擅自克扣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更有甚者,某些用人单位还将其长期雇用的员工派遣到劳动中介部门,搞所谓的“逆向派遣”。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的目的,在于明确劳务市场主体的地位及权利义务,规范劳务市场秩序,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严格劳务市场准入,明确市场主体地位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五十八条分别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市场主体地位,适当提高了劳务市场准入的门槛和劳务派遣单位的赔偿责任,这对劳动者维权无疑是有利的。
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一大批没有劳务派遣资质的单位将被逐出劳务市场,劳务市场秩序将逐步得以规范。
劳务派遣是通过三方主体(用人单位、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分别签订两份合同(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协议)来实现的。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五十九条的规定,适格的劳务派遣单位必须履行签约义务。
首先,要求它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使被派遣劳动者成为劳务派遣单位的员工,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从而解决了劳动者在劳务派遣单位“空挂”的问题。
然后,劳务派遣单位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依约将其员工派往用工单位从事劳务。
长期以来,劳务派遣用工模式使用工单位成本下降,许多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受到侵害。
劳动合同法的施行,无疑将使这一庞大的劳动者群体取得了明确的法律地位,为其维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明确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五章第二节的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以下五项权利:一是依法签订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过去被派遣劳动者的此项权利往往被忽视。
现在他们依法有权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享受合同规定的权利,获得劳动保障。
一旦劳务派遣单位违约,劳动合同就会成为维权的依据;二是按月领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延期发放或者克扣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该规定为解决劳资双方现存的突出问题提供了依据,对维系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十分重要;三是知情权。
知情权是被派遣劳动者维权的前提。
被派遣劳动者有权知道自己被派往什么用工单位、派遣期限、工作岗位,以及劳动派遣协议约定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等;四是同工同酬的权利。
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不是“二等公民”,他们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得受到歧视或实行差别待遇;五是参加或组织工会的权利。
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劳务派遣监管和赔偿制度 为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制止侵害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劳动合同法第七十四条明确规定了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职权和法律责任
这对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侵害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是一种有效制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立法意图。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九十五条分别引入连带责任机制和国家赔偿机制,对维护被派遣劳动者权益构成“三保险”,从而加大了维护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力度。
虽然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但用工单位是派遣劳务的直接受益者。
实践中存在着用工单位违反劳务派遣协议的情况。
例如,拖欠劳务派遣单位劳务费,直接影响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
在此情况下,用工单位承担的是一种法定赔偿责任而非违约责任。
在连带责任下,被派遣劳动者既可以请求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共同赔偿其遭受的损失,也可请求其中任何一个赔偿主体赔偿自己的全部损失。
相关行政部门违法行政或者不作为,造成被派遣劳动者损害的,也要承担赔偿责任。
四、对劳务派遣岗位的限制 劳动合同法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劳务派遣岗位做了适当限制。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这样规定的目的是尽量降低因劳务派遣付出的成本,促进用工单位直接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务派遣成为单位用工的必要补充。
不少欧洲国家针对劳动力派遣制定了专门法律。
日、英、德、法等国法律均允许采用劳动力派遣的用工形式,但对哪些企业、哪些部门、哪些工种可以采用这一形式做了限制。
譬如,法国法律规定,劳动力派遣只可适用于那些临时性、季节性的岗位,而不能不加限制地扩大到整个制造业或者其他行业。
由此看出,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五、劳务派遣立法与相关司法解释的关系 2006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其中第十条规定:“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产生劳动争议而起诉,以派遣单位为被告;争议内容涉及接受单位的,以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为共同被告。
”这里的“劳动力派遣”即“劳务派遣”,“接受单位”即“用工单位”。
本条解释是为贯彻劳动法,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相关劳动争议而作出的程序性规定,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属于实体性规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审判实践中应综合适用。
尤其是在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下,将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列为共同被告是必要的。
劳务派遣的法律用语应与劳动合同法的表述相一致。

B.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三性”该如何解释

《劳动法合同法》中复的制“三性”指的是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C. 《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六十二条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第六十三条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三十五条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和本条例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位被派遣劳动者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综上所述,“劳动报酬”是劳务派遣单位根据你们在用工单位实际工作情况而支付的工资和加班费、福利等【反正连带责任的随便找哪个单位都行啊,建议把2个单位都列为被告】
仅供参考,请找当地律师

D. 新劳动合同法的劳务派遣

14年的新劳动合同法不溯及你14年前签订的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以新劳动合同法为理由版与你解权除合同是不成立的,你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新的合同,或去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行政部门去反映。另外,你与用工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重点在你与派遣单位签订的合同。

E. 关于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法

你好,参见我空间中的劳动争议专栏中劳务派遣的解释,已经较为详细。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在空间留言。
补充:
一般法院对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的劳动争议,立案较为困难。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会要求劳动者有仲裁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作出仲裁裁定后才会立案。
因此,第一考虑到劳动局要求处理,第二申请劳动仲裁。
另:如果劳动期满,对方解除合同是合理的。

劳务派遣工在用人单位工作一年以上,如果企业觉得这个人胜任工作,就必须得跟劳动者签定正式劳动合同,而不再用劳动派遣这种形式。=====》出处哪里?权威人士?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合同也是正式的劳动合同,只不过劳动关系不是与用人单位建立,而是与派遣单位建立。不知楼主想表达什么意思。

另:劳动期满,除非符合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单位是可以不续签合同的。
同工同酬是劳动合同法的一个原则,在理论上当然没问题,实践中的贯彻相当困难。劳动部和最高法也未出台具体的细则来贯彻此原则。目前,只能是一个宣示权利的口号。确实,意识不到自己的权利是一种悲哀,意识到自己权利受到了侵犯而无法保护,是更大的悲哀。

楼主应该误解了吧。具体参见我博客里劳动争议一栏中关于劳务派遣的文章,已经解读的较为详细。
不存在派遣工工作一年以上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哦。

F.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是如何规定的

一、劳务派遣的定义

劳务派遣(1)又称人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要派企业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二、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

(一)劳务派遣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

劳务派遣单位对劳动者有以下应尽的义务(2):

1.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2.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

3.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4.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5.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6.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二)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的义务

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3):

1.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2.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3.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4.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5.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三、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有以下几个方面:(4)

1.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2.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3.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4.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对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5)第92条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引用资料

  1. 劳务派遣.网络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5章第2条规定.中国人大网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5章第2条第62项规定.中国人大网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5章第2条规定.中国人大网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7章第92条规定.中国人大网

G. 关于《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的问题

  1. A与B是劳动关系,而A与C是合同关系。劳动合同法规范的是劳动关系,因此A与B必须签专订两年以上的劳动合同,而属A与C可以签订任何期限的合同,因为劳务派遣公司可以将任何人员派往用工单位,不受限制。

  2. .C单位与B没有劳动关系,因此不需要支付B的经济补偿金,C的经济补偿金由A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H.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问题

你们单位不是劳务派遣单位
根据你的描述,你们的单位的性质属于劳务中介,即专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属之间充当桥梁的角色,而在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去工作,用工单位不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劳动的

I. 为什么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的用工数量会迅猛增加

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现实,一部新《劳动法》出台,随之出现无数劳务派遣公司,实际就是规避劳动法的,企业以后用工不用承担责任,劳务派遣公司随时可以申请破产甚至更名重新开始,明白了吧!

热点内容
请人把别人腿打断付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7 04:38:01 浏览:71
法院网上拍 发布:2025-08-27 03:58:17 浏览:907
劳动行政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27 03:54:02 浏览:390
被女朋友道德绑架 发布:2025-08-27 03:41:32 浏览:462
非法学录取分数线 发布:2025-08-27 03:36:36 浏览:3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条 发布:2025-08-27 03:36:12 浏览:871
邓杰律师 发布:2025-08-27 03:35:06 浏览:785
2017法律硕士考试点 发布:2025-08-27 03:30:54 浏览:813
行政法监督是由哪几个部分 发布:2025-08-27 03:17:50 浏览:345
北京设立行政法院 发布:2025-08-27 03:16:26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