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监督是由哪几个部分
㈠ 行政法是什么
行政法是一种法律体系,涵盖了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和接受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及法制监督主体之间产生的各类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的法律规范。具体来说:
构成部分:行政法主要由五个关键部分构成,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
行政组织法:规定了行政主体的组织结构和权限设定,确保行政主体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权力。
行政行为法:关注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规范行政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行政程序法:明确了行政活动的步骤和程序,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监督法:致力于对行政权力的制约,防止行政权力滥用,保障公共利益。
行政救济法:旨在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不受侵害,提供法律救济途径。
核心目标:行政法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行政权力的合理运用,维护社会公正。通过规范和监督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理解和掌握行政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行政行为的法律框架,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受益,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㈡ 什么是行政法
法律分析: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㈢ 行政监督名词解释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狭义上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自己的机构及其公务员的不良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
行政监督的特征是:
(1 )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是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
(2 )被监督的对象,称为行政相对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 )其内容是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决定、命令的情况。
(4 )其目的是,监察和督导国家公共政策执行机关工作人员及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纪守法情况。
行政监督有两种用法:一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依法对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行政检查。另一种是指行政组织系统内容的监督检查,指的是对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由于第一种行政监督本质上属于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用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即可涵盖,因此一般行政法上的行政监督主要是指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其监督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第一种意义上使用行政监督概念的著作以及法律规范是极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