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的停薪留职
1. 现在的劳动法对停薪留职怎么规定的
【停薪留职 劳动合同】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专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属九条规定:
原固定工中经批准的停薪留职人员,愿意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的,原单位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不愿意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的,原单位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1)劳动合同法的停薪留职扩展阅读:
停薪留职合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该合同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只适用于原固定职工,不适用劳动合同制职工。合同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其内容包括:停薪留职的时间、其间的工龄计算、是否继续享受劳保福利待遇、停薪留职人员是否应定期向原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期间职工不升级,不享受各种津贴、补贴和劳保福利待遇;因病、残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可按退职办法处理。
此合同需由职工提出书面申请,经企业批准后双方协商签订。职工作了停薪留职申请,却未经企业批准就擅自离职的,企业要按违反劳动纪律来做处理。
签订该合同的劳动者继续保留原用人单位劳动者的身份,但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停止对劳动者工资的发放。
2. 劳动合同到期了还可以办理停薪留职吗
劳动合同到期了是否还可以办理停薪留职,要看用人单位是否同意,因为合同到期了就双方劳动关系终止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3. 根据现行劳动合同法,停薪留职期间是否承认双重劳动关系
与新单位属于劳动关系,但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就缴纳社会保险事宜,双方做出专项约定,劳动合同的其余条款应当按照〈劳动法〉规定办理。
4. 关于企业职工停薪留职法律有哪些规定
企业职工停薪留职,这是特殊时期的产物,现在早就废除了。
劳动部《关于贯版彻执行(中华人民共权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原固定工中经批准薪留职人员,愿意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的,原单位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不愿意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的,原单位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这个《意见》是 1995年8月4日由劳动部颁布的,从《意见》的规定可以明确看出国家的态度,即国家不同意一方面维持劳动关系,又停薪留职在外自谋职业或到第三人处就业。这么多年过去了,企业全民所有制时代早就结束了,企业职工停薪留职也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5. 新劳动法中有没有规定停薪留职的问题
劳动抄法中是没有停薪留职概念。只有在工伤期间才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6. 停薪留职期间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要劳动者停薪留职期间解除劳动合同是不是违法,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劳动者被判刑的,解除劳动合同不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 《劳动合同法》教师停薪留职
从2006年起,中小学教师不允许停薪留职。基本全国都是这样的,除非单位特殊处理.
“国家法律法规版对事业单位权工作人员从业有限制的,从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八条关于教师应当履行义务中第二款明确规定:“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按此规定,教师在聘任期内应严格履行聘任合同。希望您安心在教师岗位工作,为国家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8. 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是否存在“停薪留职”的说法
没有“停薪留职”的说法。
关于停薪留职,早在一九八三年《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中就说明了只适用于国营企业的固定职工。随着时代的变迁,国营企业的说法、固定职工的说法都已经封入了历史的长卷。一九九四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开始建立现行的劳动合同制。
请假超过一定时间按照自动离职处理。如果非要这么做,可以理解为“挂靠”;就是他挂靠在你们单位,你们要帮他缴纳社保等各种保险,但这些钱可以让他自己出(包括企业部分)。
这样一旦出事,按照保险的有关条款处理。但如果有单位负担部分,单位要负担的。你们最好和他解除合同为好,让他自己到社保局以个人名义缴纳社保,缴纳的费用相对企业少些。
(8)劳动合同法的停薪留职扩展阅读来源:
停薪留职办理过程
1、职工应提出书面申请,经企业批准,并签订停薪留职协议书。如果作了停薪留职申请,却未经企业批准就擅自离职的,企业要按违反劳动纪律来做处理。
2、停薪留职协议书的内容有: 在停薪留职期间,企业停发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停止享受劳保福利等待遇;职工应按月向原单位缴纳待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及其他费用。
停薪留职期间按期缴纳费用的职工可计算连续工龄;职工在停薪留职期满前即未办理复工手续,又未办理辞职、调动手续的,企业待职工停薪留职期满后可按自行离职处理,并发给离职证明书;停薪留职期限,由企业根据生产或工作需要与职工具体商定。
9. 《劳动法》有停薪留职吗
很明确的告诉你在劳动法里是没有相关这条规定的,在劳动合同法里
应该会有
10. 单位不让停薪留职违反劳动合同法吗
不违反劳动合同法,1999年5月以后,不再办理“停薪留职”。
停薪留职,是“中国特色”之一,准确地说,它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代,包括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内的一群人,手里端的是摔不破的“铁饭碗”;而当市场经济大潮来临之时,其中一些人辞职下海了,或由于其它原因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可由于转型没有完成,计划与市场仍处于交汇期,于是这些人的“铁饭碗”还被保留着,计划与市场两头好处都占着,虽然停了薪水却随时可以“上岸”,重新端起“铁饭碗”。
而现在的情况已大不相同。现在各行各业的“铁饭碗”已被打破,企事业单位用人实行的是合同制,党政机关用人也在逐步推行聘任制,这两项制度意味着,在其岗必获其薪,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不在其岗,则不仅要“停薪”,而且要“去职”,没有空余的岗位虚位以待,供“停薪留职”之用。实际上,“停薪留职”使得很多人虽不在某个岗位上工作却长期占着这个岗位,占着人员编制,大有“占着茅坑不拉屎”之嫌,对于那些无岗可上的人显然不公平。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岗位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实情况下,“停薪留职”理应被叫停;在经济体制已逐步从计划过渡到市场的今天,“停薪留职”理应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