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59条全文
Ⅰ 你好,关于合同法第59条的疑问,我还想请教。
法律规定的“因来此取得的自财产”是指因“恶意串通”所得的财产,你的案例中,房屋交易合同以及交易行为本身并没有恶意串通的情形,只是在交税环节上有“恶意串通”行为。买方并不是因为串通偷漏税而取得房子,卖方也不是因为串通偷漏税而获得房款,所以房子和房款并不是”恶意串通“而取得的财产。并且,本案这个”恶意串通“行为不是合同法所说的”恶意串通“,根本就不归合同法管,因为税收征管是行政法,不容当事人订立合同自行约定,由税法统一调整。
那么,什么情况下适用合同法59条呢?也就是说什么情况下交易本身会有恶意串通情形呢?举例说:某甲定居国外,全权委托乙出售甲在国内的房子,乙和自己的亲戚丙密谋后,以低价将甲的房子卖给丙,并收取丙的好处费。这就是典型的恶意串通,这个房子就是丙因恶意串通而取得的财产,要返还给甲。
Ⅱ 合同法第59条,应将哪些所得收归国家所有
这条规定的应收归国家所有的财产,应该是指当事人恶意串通,因此取得的国家财产,还包括因此取得的但无法向相关集体、第三人返还的财产,例如第三人已死亡且无继承人。
Ⅲ 合同法第55条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专事人自知属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第五十九条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九条 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释义】本条是对恶意串通合同后果的规定。
本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是无效合同。恶意串通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本条是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作出的。
恶意串通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为牟取不法利益合谋实施的违法行为。恶意串通的合同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当事人双方是出于故意。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的当事人都是故意的,这种故意的本质在于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非法利益。当然,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不以行为人已经或必然获得了非法利益为必要条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恶意串通成立的合同,未必都是当事人的故意,例如,当事人的代理人与对方当事人或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串通危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订立合同,就不应认为是当事人的故意。代理人的故意足以构成恶意串通。
2.恶意串通的合同是为牟取非法利益。当事人订立恶意串通的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之间串通,压低标价;在买卖中,双方抬高货物的价格以获取贿赂等。恶意串通的合同一般都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是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由于这种行为是双方相互勾结在一起,共同损害第三者的利益,因此,这种合同在被确认无效后,在处理上不是一方赔偿另一方的损失或者互相赔偿损失,而是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收缴双方所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Ⅳ 民法通则59条与合同法54条有什么不同
民法通则:
第五十九条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二)显失公平的。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合同法:
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Ⅵ 归纳合同法56-59条的法律意义
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专的意思表示相一致属的协议。法律为了维护最低限度的公平、公正因此规定了无效和可撤销的情形。56、57条的规定我认为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有效性,以鼓励交易。
正如刑法规定了何为犯罪后又规定了应当判处的刑罚,58、59条的规定也是相同的道理。合同法规定了无效及可撤销的情形,如果出现了以上情形应当如何操作就是司法时肯定会面临的问题,58、59条的规定就是这个作用。
Ⅶ 合同法弟五十八条五十九条的规定是什么
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回;不能
返还答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
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十九条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
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Ⅷ 合同法59条对应的民法典第几条
《合同法》第五十九条: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Ⅸ 民法<合同法>59条法条含义
律师专业解答抄:
举例说明,甲是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A公司的章程规定,甲作为法定代表人不得签订合同额大于500万的合同,乙并不知情,于是跟甲签订了600万的合同。也就是说A公司不得以甲没有权限说这个合同无效。就是这个法条的理解。
Ⅹ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第十二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第十四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10)合同法第59条全文扩展阅读:
第十五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第十六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第十七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第十八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