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0007
『壹』 什么是国际经济法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版;国家与他权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以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范围,国际上和国内都学说不一,总的来说,可归纳为广泛和狭窄的两种概念和范围。广义的泛指调整国际经济交往的法律。其范围包括一切关于超越国界并涉及任何经济利益的交易和交往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不论进行交往和交易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或机构、国营金融机构(如国家的中央银行),还是个人、法人或跨国公司。它也不区分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和私法。狭义的是国际公法的一个特殊部门。凡国际贸易、经济交易中涉及的私法问题(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等)和国内法问题(如关于进出口管理的国内立法等)都不属于国际经济法的范畴。
『贰』 《国际经济法》专业来
累死我了
C.汉萨联盟的商务规约
C.普惠待遇
B.免税制
B.到达主义
C.既有程序专性的规定属又有实体性规定
D.CIF买卖合同双方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
D.违约险
D.《华沙公约》
A.保证 见索及付保证
C.抵销救济方式 这题找到了,就是抵消条款
其他上面几个不确定的都帮你翻书了啊,
真汗啊,才学了两年就忘这么多了。。
『叁』 国际经济法主体包括哪些
(1)个人。个人作为一般的民事关系主体,有权从事国际经济活动。(2)法人版。包括法人、法人集团、权跨国公司等,是国际经济交往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也是数量最多的部分。(3)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在国际法和国内法上具有法人资格,有些国际组织的决议、规定、原则、制定的标准合同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各国遵守的原则和准则,成为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之一。(4)国家。国家是一个特殊的主体,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国际、国内的经济活动,签订各种合同、条约和协议,并以国库的全部资产承担责任。除了直接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之外,国家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还具有其他主体所不具有的特殊职能,即对经济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肆』 国际经济法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是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内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容个法律部门和法律学科。
国际经济关系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技术转让关系、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和国际税收关系,是由于货物、技术、服务、资金和人员的跨国流动所形成的。调整这些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分别形成了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和国际经济组织法,这些实体法规范和解决国际经济贸易争议的程序法规范构成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内容。
国际经济法的存在形式,包括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两大类。其中,国际法规范包括国际条约、国际经济惯例,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规范性决议等;国内法规范主要是各国调整涉外经济关系的国内立法,在某些国家还包括法院判例。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列举了15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中国家经济主权、公平互利和国际合作以谋发展三项基本原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伍』 国际经济法的司法考试
国际经济法在司法考试中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货物运回输与保险、国际答贸易支付、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国际投资法、国际融资法、国际税法)等。
在2009年司法考试中,国际经济法部分考查7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和1道不定项选择,共计17分。
『陆』 国际经济法之贸易术语
E组(EXW) 启运
F组(FCA FAS FOB) 主要运费未付
C组(CFR CIF CPT CIP)主要运费已付
D组(DAF DES DEQ DDU DDP) 到达
国际经济法内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容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他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以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早在中世纪末期,欧洲主要商业城市就有一些关于国际商业交易的规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大量出现 ,并具有了国家之间条约的形式。作为一门学科,国际经济法学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
『柒』 国际经济法的对外经济
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原则
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1.古代中国时期,即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约相当于公元前四、五世纪至公元1840年;
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时期,约相当于公元1840年至1949年;
3.社会主义新中国时期,即公元1949年以后。
一、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内涵
(一)古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简况
夏朝时期,各个部落联盟之间就时常开展跨越联盟疆界的贸易。商朝时期,商品交换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开始使用原始形态的货币。到了周朝,实行“朝贡贸易”。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同海外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业,明显的标志是: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之间,中国的丝绸就已开始辗转远销希腊等地。
秦朝时中国与印度支那半岛、朝鲜半岛两个半岛广大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是相当密切的。
汉朝对外经济交往也日益发达,开拓了 “丝绸之路”,又辟海市。经过隋朝进入唐朝,全国重新统一安定,对外经济文化交往也空前兴旺发达。
宋朝时期,政府侧重于在南方发展海上国际贸易。元朝建立陆上国际商道畅通无阻,海上贸易也有新的发展。
明代初期,多沿袭元朝,且又有重大发展,如郑和下西洋。明代中叶以后,关闭口岸,停止对外贸易,实行“锁国”政策。清朝则变本加厉实行“海禁”,虽一度解禁开港,但对外来商人一律严加限制。
(二)古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法理内涵
第一,古代中国开展对外经济交往,是国内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所必需。
第二,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其主要动因植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对外经济交往史上,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落,但总的来说,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是主流。
第三,在古代中国长期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基本上体现了自主自愿和平等互利的法理原则。
第四,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其规模和意义都难以与近现代的对外经济交往相提并论。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内涵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简况
继1840年英国侵华的鸦片战争之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又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用战争暴力打败中国,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各种政治、经济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形成了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恶性循环。
(二)强加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法理”
在这个时期里,由于中国的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第一,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往往处在非自愿、被强迫的地位,受制于人,听命于人。第二,中国总是遭到不平等的屈辱,忍受不等价的交换。弱肉强食的原则,不仅被列强推崇为“文明”国家的正当行为准则,而且通过国际不平等条约的缔结和签订,取得了国际法上的合法地位和约束力。
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原则
(一)独立自主精神的坚持
与平等互利原则的贯彻
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乃是新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一贯坚持的最基本的法理原则和行为规范,也是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健康发展的两大基石。它由国家的根本正式加以肯定和固定,上升为具有法律拘束力和基本行为规范。
(二)闭关自守意识的终结与对外开放观念的更新
半殖民地时期中国长期遭受的历史屈辱,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所强加于中国的经济封锁,以及霸权主义背信弃义对中国所造成的经济破坏,都激发了和增强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意识。但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产生了对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片面认识和错误理解。对外经济交往受到重大的消极影响,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失去了调动国外积极因素的良机,拉大了与先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更加自觉、更加成熟的历史发展阶段。
1993年,中国宪法正式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提出了纲领性的文件,大大加强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第五节 贯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与学习国际经济法
一、中国实行经济上对外开放国策的主要根据
它是在总结该国多年实践经验以及参考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国在实现“四化”过程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中国应积极参加和利用国际分工,实行平等互利的国际交换,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接互补。
因此,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交往两套本领。
二、深入学习国际经济法对贯彻上述基该国策的重大作用
其主要意义,可大体归纳为:
第一,依法办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十分需要借助于国际经济法的统一行为规范加以指导、调整和约束。中国应积极参加国际经济交往,对于这种法律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向,需深入了解,自觉地“依法办事”,避免因无知或误解引起无谓的纠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第二,完善立法:广泛深入地了解上述规范和惯例的有关内容,使中国涉外经济法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工作有所借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法律规范和日益完善的法制保障。
第三,以法护权:要熟悉国际经济法的有关规定,和有关国家的涉外经济法的有关知识,在“国际官司”中,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中国的应有权益。
第四,据法仗义: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要以国际经济法作为一种手段,按照公平合理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为全世界众多弱小民族仗义执言和争得公道,促进国际经济秩序的新旧更替。
第五,发展法学:立足于该国的实际,以该国利益为核心,重点研究该国对外经济交往中产生的法律问题,作出符合其该国权益的分析和论证。逐步创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学科体系。
『捌』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回法调整的对象既包括国际法答上的经济关系,又包括国内法上的涉外经济关系;既有纵向的关系,又有横向的关系:既有公法的关系,又有私法的关系。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包括:
1、与国际货物买卖有关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2、与国际服务贸易有关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3、与国际投资有关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4、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5、与国际货币和国际货币和金融有关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6、与国际税收有关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7、与国际经济组织有关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8、与解决国际商业争议有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
『玖』 国际经济法
呵呵``所有大学生入学前都会这样想的``
1,就业前景良好,我国在法律方面的人才很专缺乏.再加上经济全球化,国际经属济方面的法学人才就更加吃香了.
2,我不是学法的,我学经济,第二学位是法.建议大一有空就多读读法条和法条解释,虽然很枯燥,在你第一年基础课的时候几乎没什么用,但是你会发现当你后面学的时候会轻松很多.
3,外语的话有法律专业英语.你还可以看原版的法条.这个一半图书馆有阅览的,网上也有,再就是看著名国际官司的实录,比如克林顿的.
4,政府肯定是需要的``不过我认为做跨国企业的法律顾问可能更那个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