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我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

我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

发布时间: 2022-01-04 12:36:00

A. 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总则开宗明义提出“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回共享发展成果”。这答充分表明《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被百姓称为民生大法。社会保险立法突出保障民生,这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宗旨提供了法律保证。

B. 宪法和社会保险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各占有什么地位

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成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核心部分

C. 《社会保障法》在我国是不是没有相关具体法条的颁布

我只找到这个`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劳动内法是调容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有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以及《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

D. 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对社会保障法概念的理解正确、全面与否,涉及版到社会保障法律权体系构架是否合理和有效的问题。而在对社会保障法的概念下定义时,最主要的是正确地概括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取决于社会保障的内容与范围,凡因社会保障工作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即是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那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呢?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也就是说上述六个方面内容构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凡因调整上述社会保障制度而发生的社会关系都应属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各项制度中,社会保险制度是基础和支柱部分。其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方面。一般情况下。通过社会保险就能够使大多数暂时遇到困难的社会成员获得基本生活保证。社会救济是补充,它旨在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并

E. 如何完善社会保障法

(一)社会保障法制制度的构建应与基本国情相适应
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应结合我国国情,一方面,在社会保障立项上应分重点、多层次,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并制定相比的必要的法律,依法保障实施;另一方面,要将社会保障定位在保障人们的最低生产生活要求,重点加强就业促进的保障项目,充分调动人们的就业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保障服务。

(二)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发展,并确定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权限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立法大量表现为地方立法。当进入社会保障总体设计与整体推进阶段,就必须高度重视并有计划的颁布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律和法规,这是在全国范围内使社会保障法制走向统一的基本保障。

(三)树立正确的社会保障立法价值理念
有学者将20世纪初的欧洲社会保障制度原则概括为四个方面: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原则;雇主责任原则;共同责任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如德国社会保障的基本价值:公平与效率兼顾,自我负责和团结互助结合。因此,我国在完善社会保障法制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社会保障立法理念。

(四)选择合适的立法模式
就国外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看,主要有三种:一是美式立法,即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作为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基本法。二是德式立法,即制定多部平行的社会保障法律共同构成社会保障法系统;三是混合立法,就是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的专门法律的同时,将另一些社会保障法的规范纳入其他法律部门,从而形成一种混合性的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王枞为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应采取以社会保障基本法为龙头,单行法律法规为主导,相关法律为补充的立法模式。首先应抓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这是因为这是整个社会保障法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目前最急需制定的一部法律。在此基础上,由国务院分别制定《社会救助条例》、《社会福利条例》、《社会优抚条例》等单行条例,待条件成熟时将其上升为人大的立法,最后再编撰为综合性的法典。

(五)完善社会保障法的监管机制
我们要明确划分各执法部门的职责范围,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程序,从严执法,公正执法,建议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实施信息公开化,加强监督和监管,从而达到完善社会保障法的监管机制。

F.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宗旨是

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G. 社会保障法的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它是政府和社会为了保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劳动者和社版会成员因年老、伤残、权疾病而丧失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H. 简述社会保障立法原则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1.人权保障原则。人权保障是社会保障法的立法之本。当今世界各国的宪法普遍确认了公民的生存权,规定了国家保障公民生存权的义务,因而保障基本的人权就成为社会保障法的立法依据。我国于2004年修正宪法时,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证人权”写入了宪法,表明中国政府对社会公民所固有的权利——人权的重视。生存权与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是维护人的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物质享受权等内容。作为一名社会人,生存权是其生存的基本条件,国家应通过相关社会保障立法解决公民的温饱问题和物质需求,一方面保证公民个体能够正常的参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发展权是指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获得的权利,包括学习权、就业权、社会交往权等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的价值的提升,社会保障法也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权问题,表现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就业服务计划、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等方面。人权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障法的最基本原则。
2.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任何法律都应是一种普遍的规范,社会保障立法应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与需求,即普遍性原则。普遍性指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享有社会保障权,而不问其性别、种族、年龄、职业地位和信仰等。我国宪法第4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在保证所有公民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成员之间的阶层差别与个体差异,从而需要差别对待,即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成员制定内容有别的社会保障法律,即特殊性原则。比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现有构架是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四大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保障在不同领域,将会针对不同的社会对象、层次和结构,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大体上,在社会救助层面,主要对象为贫困者;在社会保险层面,主要对象为工资劳动者;在社会福利层面,主要面对全体公民;在社会优抚层面,主要面对的是军人和军烈属。另外,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社会保障也不可能实行“一刀切”。所以,应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下,因地制宜,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3.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原则。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没有法律权利和义务,也就不存在法律关系。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是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只要履行了义务就应当享受相应的权利。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社会保障立法也必须遵循这种基本原则。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的。因此,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去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比如劳动者必须履行劳动的义务,并按社会保险法规定的标准缴纳保险费用,才能在退休时享受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权利。
社会保障法中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是针对社会保障制度整体而言的,并不能理解为每个社会成员所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在数额上严格相一致。这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互济性质所决定的。另外,对于一些不具备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维护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是国家的责任,并不需要他们履行特别的义务。
4.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法律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其实是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保障的二次分配,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和实施相关社会政策,进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目标的宏观调控措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或者说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所以,在社会保障的立法实践上,应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在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时,必须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既要考虑保障国民的生活,又要顾及增强国民投身工作、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结合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
5.集中立法原则。在社会保障出现的初期,社会保障的立法是零散的,但是这样的分散立法不利于社会保障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障立法应遵循集中立法的原则。综观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体系,有两种典型立法模式:一是“美国式”,即制定一部综合性《社会保障法》,作为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基本法;二是“德国式”即制定多部平行的社会保障法律共同构成社会保障法系统,如“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等。
6.国际协调发展原则。社会保障立法在与本国本地区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也要考虑与国际接轨,遵循国际协调发展的原则。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保障立法应考虑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创造处理缴费和支付待遇的国际平台,为全球劳动力流动创造条件。

热点内容
福清老法院 发布:2025-08-22 17:02:45 浏览:696
违反大气法等相关法律责任有 发布:2025-08-22 16:52:35 浏览:35
运动会法学院口号 发布:2025-08-22 16:44:38 浏览:767
践行井冈山精神谱写法律服务 发布:2025-08-22 16:44:29 浏览:9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条例 发布:2025-08-22 16:44:28 浏览:493
上饶市物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8-22 16:31:06 浏览:292
擎雨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8-22 16:19:49 浏览:444
地方规章的上位法 发布:2025-08-22 16:12:32 浏览:241
论平台在行政法上的主体地位 发布:2025-08-22 16:12:29 浏览:853
公民法律知识体系简读 发布:2025-08-22 15:54:37 浏览: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