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关于房产加名字的规定
『壹』 新婚姻法房子加女方名字规定
需要区分具体情况来看:
1、如果是婚后购买的房屋,那么无论加不加女方名字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夫妻双方没有特殊的财产约定,那么,夫妻双方取得的财产都是夫妻共同财产。所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使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不论登记在谁的名下,都是属于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
2、如果是一方婚前购买的房屋,那么,加上女方名字的行为,一般会视为对女方的赠与,加名之后,该房产属于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另外,双方也可以签订一个书面的婚内财产协议,对房产的所有权归属进行更明确的约定,避免今后纠纷的发生。
温馨提示:实践中,房子加女方名字的情形可能比较复杂,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建议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夫妻约定财产制】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贰』 新婚姻法中关于婚前购房,婚后加老公名字的规定
我认为从物权登记的角度讲,加名构成了对该物的共同共有,应当依照法律关于共同共有的规定执行。婚前买房,婚后贷款是否也是婚前的钱还的?如果不是,那么你日常工资或收入也有你妻子的一半。
『叁』 新婚姻法:在房产证上加名有什么法律后果
对于夫妻单方在房产证上有名字的情况,另一方要求将自己的名字加进产证,以实现对自己权利的保护,是很重要的。
这涉及到两种情况:如果该房屋是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通过加上另一方名字的方式,可以使加名的人取得房屋的部分产权;如果该房屋是婚后以一方名义购买的双方共同财产,另一方的加名行为,则使自己实现对房屋的实际控制。上述情况,是在房产证上加名字后产生的基本法律后果,故在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出台后,因保护产权而形成的加名潮是不足为怪的。但实践操作中,仍有必要注意加名操作的方式。
很多人认为,对于一方婚前个人购买的产权房屋,另一方加上名字,就可以分得二分之一产权了。在理论上确实如此,因为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房屋变成共同共有,产权份额与出资比例是无关的,离婚财产分割时当然应该一人一半。然而在司法实践的判例中,目前离婚案件的财产分割,虽然确定加名字的一方有产权份额,但分割时并不一定就是二分之一。关于分割方式,有协议的从协议,没有协议的,很多法官还常常要综合考虑各方对房产的贡献等因素,使得加名一方的实际产权份额不足一半。
由此可见,最保险的方式是协议,就是夫妻双方在房产证上加名字的同时,通过协议方式确定每个人在房屋所享有的产权份额,确定离婚财产分割时的比例。只要有这样的协议,房屋的产权就可以得到充分保护。
『肆』 新婚姻法房产加名规定
北京天驰君泰宋律师团队为您解答:
房产证加名字流程也是需要视情况而定,不同情况流程也会随之不同。
对于夫妻之间,要增加另一方的名字,在去房管局添加名字之前,有几样证件是必须准备好的,其中包括: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原件和复印件。然后还有重要的一点,必须是夫妻二人本人到场,不能委托他人办理。
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银行抵押按揭期间,如果想要增加名字,实际上是增加合同的当事人,是变更合同的主体,必须经过原有各方当事人的同意。大部分地区收的工本费是80元,贴花费5元和制图费25元。
有贷款房子需要在房产证上加名字的话,如果贷款是纯公积金的,需另外支付100元费用。而如果贷款是公积金+商业贷款的组合形式,则需要支付200元。其它规章步骤和有无房贷相同。
『伍』 2021新婚姻法房子加女方名字有规定吗
回答:一方婚前的房产,结婚后加上女方的名字,离婚时属于夫妻共同的财产。但是共同财产不代表离婚时一人一半。具体分割情况还需要结合婚姻状况、房屋贡献度等进行具体判断。
我国《民法典》规定了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的原则,包括婚后取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等。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将登记在个人名下的房产进行变更登记,将房屋登记在夫妻双方的名下,相当于将该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在婚后对另一方进行赠与,该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于该房屋归属有特别的约定,当然是约定优先。
经常有朋友问说他们夫妻签订了财产协议,约定该房屋给自己,但另一方却一直不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会不会什么风险。专业的婚姻家事律师在这里提示,如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抓紧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因为我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一方享有任意撤销权,即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因此,即使双方签订了协议,却没有办理房屋变更登记手续,那么这也是一纸空文,即使起诉到法院,一般也不会得到支持。如果想让对方不享有任意撤销的权利,可以到公证处进行公证,经过公证后的协议,对方是不能任意撤销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陆』 新婚姻法房产加名无效
新婚姻法房产加名无效,但是加名也是有效的,《物权法》规定,物权以登记为准,一旦登记就发生效力。只要在房屋登记簿上加了名字,就发生物权效力,如果登记簿上由乙方名字变成夫妻双方名字,就变成夫妻双方共同财产。只不过这种情况有可能不是完全一人一半,而是法官结合结婚时间长短,双方贡献适当分割比例。
一、婚前买房:
1.一人出资,婚前只要以个人投资全额购买房屋,无论房产证是以自己的名义还是以双方的名义,无论房产证是婚前还是婚后取得,都视为投资人的个人财产,离婚是分不开的。
2.一人首付,如果一方婚前支付首付款,贷款取得房产证后落在自己名下,婚后共同财产用于偿还贷款,在实际纠纷案件中,则认为房屋属于户主所有,另一方共同还款的增值部分以现金补偿。
如果婚前首付贷款拿到了房产证,但因为某些原因在对方落户,如果没有专门的公证解释,会按照金融给对方,属于对方私人所有。
3.双方出资情况,无论户主是谁,婚前由双方出资买房都可以视为同居期间婚后夫妻共同使用的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平分,但一般不按份对待。
二、新婚姻法中关于结婚后房产证加名字规定
如果房子上加了你的名字,不管你有没有领证,如果没有特别约定,房子属于你的共同财产;不同的是,如果你没有执照,就没有法律认可的婚姻关系,所以你可以自由选择在未来不经任何人同意的情况下分手。涉及房屋分割纠纷的,属于一般债权民事纠纷,另行处理;如果你领了证,将来需要离婚,需要去公权力机关(婚姻登记处或法院)办理,同时房子的财产也需要一并办理。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答案,当房子被命名时,它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变化。如果夫妻之间加上名字,就很容易处理房产全款的情况。如果借钱买房,加名字会很麻烦。
『柒』 新婚姻法房产证加名
新婚姻法房产证加名:
如果产权登记有另一方内名字,另一方对房产就有产权份额。容但有名字分
割时并不一定就是二分之一。关于分割,有协议的从协议,没有协议的,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对房产的贡献等因素。
如果是婚前购房且没有共同还贷部分,那么在离婚时,如果房产证只有一方名字,那么房产就属于婚前个人财产,归产权方所有;如果房产证上加了另一方名字,那么房产就属于双方共同财产,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分割。
如果是婚前购房但存在共同还贷,但房产证只有一方名字时,根据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相关规定,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如果房产证上加了另一方名字,那么房产就属于双方共同财产,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分割。
『捌』 关于新婚姻法 婚后加名字的规定有哪些
没有新规定。从法律上讲,婚前全款买房,应当认定为一方的个人婚前财专产,离婚时,仍然归其本人所有属;婚后加上夫妻另一方名字的,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该房产如果双方没有约定份额的,离婚时,应当视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原则上一人一半。从法律上讲,赠与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已经赠与的,原则上不得撤销。
一、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六条
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二、《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