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损害赔偿属于经济法范畴嘛
❶ 国际经济法问题。违约救济之损害赔偿
可以的,请看下面的参考资料:
违约的救济方法(Remedi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一方违约致使一方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法律所给予的补偿办法。各国法律对于不同的违约行为,都规定了相应的救济办法。各国有关违约的救济办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实际履行。有两重意思,一是指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按合同的规定履行合同;二是指债权人向法院提起实际履行之诉,由执行机关运用国家的强制力,使债务人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合同。(2)损害赔偿。各国法律都认为,损害赔偿是对违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救济办法。但对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损害赔偿的方法及损害赔偿的计算,也各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关于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大陆法认为,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必须要有损害的事实;必须有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损害发生的原因与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英美法不同于大陆法。根据英美法的解释,只要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对方就可以提起损害赔偿之诉,而不以违约一方有无过失为条件,也不以是否发生实际损害为前提。关于损害赔偿的方法,德国法对损害赔偿是以回复原状为原则,而以金钱赔偿为例外。法国法与德国法不同,法国法以金钱赔偿为原则,而以回复原状为例外。英美法对损害赔偿采取金钱赔偿的方法。至于损害赔偿的范围,德国民法典认为,应包括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和所得利息两个方面。法国法也有类似的规定。英美法认为,计算损害的基本原则,是使由于债务人违约而蒙受损害的一方,在经济上能处于该合同得到履行时同等的地位。(3)解除合同。罗马法原则上不承认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有权解除合同。但在买卖法中,则允许卖方在买方未于一定期限内支付价金时,可以解除合同。这项原则后来被法国法所接受。《法国民法典》第1184条规定,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其所订立的债务时,应视为有解除条件的约定。德国法也认为,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英美法同大陆法有所不同。英国法把违约分为违反条件和违反担保2种情况;美国则把违约区别为重大违约与轻微违约。按英美法的规定,只有在违反条件或重大违约时,才发生解除合同的问题。如果一方仅仅是违反担保或轻微违约,对方只能请求损害赔偿,不能解除合同。在中国,违约致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时,才成为解除合同的理由。(4)禁令。这是英美法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救济方法。是指由法院作出禁止,强制执行合同所规定的某项消极义务。即由法院判令被告不能做某种行为。禁令是衡平法上的一种救济方法,英美法院仅在2种情况下才会给予这种救济,一是采取一般损害赔偿的救济方法不足补偿债权人所受的损失;二是禁令必须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则。(5)违约金。这是违约补救的最常用办法之一。但各国规定有所不同。大陆法认为违约金具有两重性,即惩罚性和赔偿性,英美法认为,对于违约只能赔偿,而不能予以惩罚。在数额上,法国及日本等国认为,法院对于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的金额原则上不得予以增减。德国及瑞士等国法律却规定,违约金过高者,法院得斟酌予以减少。
❷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如何详细解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8年1月1日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将在全国试行。17日,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就《方案》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由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承担赔偿责任,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有助于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该负责人说。
2015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经国务院批准,授权吉林、山东、江苏、湖南、重庆、贵州、云南7个省(市)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两年来,7个省(市)印发本地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案例实践27件,涉及总金额约4.01亿元,在赔偿权利人、磋商诉讼、鉴定评估、修复监督、资金管理等方面,探索形成相关配套管理文件75项。
7个省(市)的试点实践表明,《试点方案》总体可行,其内容涵盖了在全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基本内容,为《方案》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需要从立法上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索赔途径、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和管理规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等基本问题。” 该负责人说,目前立法条件尚不成熟,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后,需要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下一步立法积累经验。
赔偿权利人范围从省级政府扩大到市地级政府
《方案》在《试点方案》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一是将赔偿权利人范围从省级政府扩大到市地级政府,提高赔偿工作的效率;二是要求地方细化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具体情形,明确启动赔偿工作的标准;三是健全磋商机制,规定了“磋商前置”程序,并明确对经磋商达成的赔偿协议,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赋予赔偿协议强制执行效力。
该负责人表示,《方案》印发实施后,环保部将推进落实地方改革任务,积极推动各地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时限,配备专门队伍,以案例实践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同时,做好业务指导和跟踪督促,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等相关部门,通过业务指导、实地调研、督促检查、跟踪评价等措施,适时通过召开电视电话会、改革调度会、工作推进会等形式,推进解决各地在改革试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好的。
❸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有哪些法律问题
结合环境污染损害特殊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创新的精神去研究和处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适用的问题。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产生、发展、性质、特点及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就如何适用环境污染的新特点审理案件及如何适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追究赔偿责任,作出公正判决。
一、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理论的产生、发展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理论是从传统民法损害赔偿理论派生和发展而来。
根据传统民法的损害赔偿理论,一般来说,在法律上只有具备以下条件,致害人才负赔偿责任:
(1)要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2)致害人所致损害的行为必须是违法;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要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4)行为人要有有过错(故意或过失),即该损害是由于致害人的过错所造成的,如果此损害是由于受害人的故意或过失所造成,则致害人不负赔偿责任。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工业高度发展,危险企业急剧增加,结果环境污染泛滥,生态平衡失调,公害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环境污染的严重现实,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的压力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经济的发展,而感到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中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已不足适应社会的需要,于是不得不在立法上作些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规定,加强对环境污染受害者的保护,确认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无过失责任原则,规定了由环境污染和破坏引起的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均应对他的行为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
当今,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普遍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在我国,《民法通则》明确作出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24条“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在《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规中,都规定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体系。
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性质、特点及其法律适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性质,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是为物件损害他人负责的替代责任,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是同一种性质的侵权责任。
与国家赔偿责任、法人赔偿责任等为他人的侵权行为负责的替代责任不同,环境污染是行为人排污所致。污染产生的来源是行为人所有或经营的客体,该客体排污造成环境污染,该客体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就该客体的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是从传统民法的损害赔偿派生和发展而来的,但是,它又有不同于传统民法的新特点:
①环境污染损害纠纷诉讼中举证之责由被告承担或由受理机关委托事业机构提供;
②行为的违法性不是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必须条件;
③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我们要适用特殊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规范来审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什么是法的适用?什么是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的适用?法的适用就是国家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规范处理案件的活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就是国家司法机关适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规范来审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子的活动。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的适用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作为它的基本原则。在它的活动中,首先要弄清案情,准确认定案件性质,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环境法损害赔偿法律规定,正确审理案件。
三、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有其自身特殊的新特点,针对室内环境污染的特殊侵权,适用其新特点审理案子。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是从传统民法损害赔偿责任派生和发展而来的,但是,它又不同于传统民法损害赔偿的责任条件,而有自身的新特点责任条件,我们要针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这种特殊侵权责任,以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新特点审理案件,适用不同的责任,其具体有:
(1)行为的违法性不是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必须条件。本案审理中,被告姚某装修商一再重申其装修行为是合法的,没有违法,对原告的环境污染损害不承担责任。按传统的民法损害赔偿理论,只有违法行为,才负赔偿责任,不是违法行为,不负赔偿责任。所谓违法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为什么环境损害赔偿不以违法行为为必要条件呢?这是因为:一方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造成的损害是在现代工业急剧发展的情况下发生并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的,对这种损害,法律不能事先明文规定;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和开发自然造成的危害是隐蔽性及慢性的危害,法律不可能对这种不确切的环境危害作出确切的规定。如果以行为的违法作为确定环境损害赔偿的必须条件,那么在当前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遭受环境污染和开发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损害的受害者将得不到保护。
(2)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本案被告一再重申其购买和使用的装修材料均是通过国家检验合格的产品,室内环境污染是原告没有进行必要的通风导致的,自己对此无过错,对原告的污染损害不承担责任。按照传统的民法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主要条件,行为人致他人损害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负赔偿责任,如果行为人没有过错(故意或过失)则不负责任。而行为人的过错,并不是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中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者的排污或开发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行为致他人以损害,不管有无过错,都要负赔偿责任。
四、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构成的要件,不同于一般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构成条件,而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要适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构成的特定条件,追究加害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1)要有排污或开发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行为。排污或开发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行为是指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噪音、恶臭、放射物质或堆放无防水、防渗措施的剧毒废渣和开发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行为。
(2)要有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事实。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损害事实的存在是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重要条件,没有这一条,损害赔偿就不能存在。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损害包括财产和人身的损害。财产的损害是指因环境污染、破坏造成财产的减少或消失(包括因加害行为而失去的本来应该获得的利益)。人身的损害是指侵犯公民的生命、身体和健康,致人死亡或伤残、胎儿流产。
(3)排污或开发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❹ 关于环境损害赔偿纠纷处理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CD《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由此C选项正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由此D项正确。
❺ 经济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经济法 包括的内容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3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l0号公布 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决定》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9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公布 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ll号公布 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修正)
8、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决定》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3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公布 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决定》修正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200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号公布 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2002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2号公布)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5年lo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1994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2号发布 根据2005年12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修订)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l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 l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 l999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公布 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修正)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令第231号发布 自1997年10月21日起施行)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9 、劳动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l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8年12月27日国务院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 l998年l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6号公布 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9号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3号公布 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属于民商法范畴还是经济法范畴
说法不统一,目前通说认为是独立的法学体系,但是属于经济法部门,但肯定不是民商法学。也有认为是社会法,还有认为属于行政法
❼ 环境污染案件损害赔偿,刑事责任怎么界定
1.污染环境罪有两个量刑幅度:(1)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严重污染环境”“后果特别严重”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中有明确的界定。
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一般包括:(1)生态环境损害应急处置费用,包括应急监测、排查以及清除污染费用;(2)生态环境损害调查评估费用,包括赔偿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制定、第三方监理、修复效果后评估等合理费用;(3)生态环境损害损失费用,包括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费用;(4)生态环境修复费用;(5)其他应当赔偿的费用,比如代理环境公益诉讼的律师费。具体费用多少,是需要通过评估鉴定来确定的。
3.污染环境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失的,还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❽ 环境资源法属于经济法范畴么
属于。我来国法律部门分类源的标准主要是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环境资源法主要调整的是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与税法、商业银行法、会计法、土地管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一样都是属于经济法部门的范畴,这与合同法等商事法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主要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商事行为,而经济法所调整的一般是经济活动中的有关国家主管机关、部门执行国家宏观调控功能时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关系。这与民法、商法是存在细微的区别的。
采纳哦
❾ 司法鉴定与环境损害赔偿有什么区别
司法鉴定一会性损害赔偿有。你去。区别老大了,他俩根本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