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里有情势变更原则吗
❶ 情势变更原则的例子有哪些
是指借款人与贷款人在旧的贷款尚未清偿的情况下,再次签订贷款合同,以新贷的款项来清偿旧的部分或者全部贷款。目的是为了消灭债务人的逾期贷款。
例子就比较通俗了,比较A公司向B信用社贷款500万,约定在今年年底还清,但快到年底A公司没有能力还清,于是又向B信用社贷款1000万来把快到期的五百万还上去。
民法上的情事变更原则,请举个例子说蚂弊明下.还有民法上的混同是什么意思
“情势变更”和“混同”都是合同法中的概念。
情势变更制度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况的变化,导致合同基础动摇或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则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允许当事人变更合同或解除合同。例如:70年代甲和乙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甲租用乙村的一块荒地用于种植果树,合同约定甲每年付给乙村50元的承包费,租期为50年。甲经营果林经营的很好,多年来赚了一大笔钱。但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如今的50元与70年代的50元的价值已是完全不同的了。如今若甲仍按原合同每年仅付给乙村50元的承包费,则明显有失公平,损害了乙村的利益。
此时即御和出现了情势变更的事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则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应当赋予乙村变更合同镇物盯或解除合同的权利。
引起情势变更的事由有多种,如物价飞涨、汇率大幅变化、国家经济贸易政策的变化等。
混同,是指:债权和债务同归一人,原则上致使合同关系消灭的事实,是债消灭的独立原因。(《合同法》第91条和第106条有相关规定)
❷ 如何区分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
在合同法中,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的区分如下: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当不可抗力影响合同履行时,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除非法律有其他规定。如果当事人因迟延履行而发生不可抗力,不能免除责任。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六条明确了情势变更的定义:合同成立后,若发生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非不可抗力造成且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一方明显不公平或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请求法院变更或解除合同。法院应根据公平原则和案件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变更或解除。
3. 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的主要区别包括:
- 履行障碍的程度:不可抗力导致履行不能,而情势变更虽可能导致履行困难,但未达到履行不能的程度。
- 免责事由: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责事由,当事人只需证明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或产生损失,即可免责,法院无权裁量。情势变更不是法定免责事由,当事人有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法院具有裁量权。
- 效力发生:不可抗力的效力自然发生,无需人为介入。情势变更的效力发生取决于法院的裁量。
- 出发点:不可抗力从违约责任角度考虑,解决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情势变更从合同效力角度考虑,解决合同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