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48条解读
㈠ 讨论:劳动合同法48条
先看法条:《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从上述法条可知,48条加87条的适用前提是“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而85条第四项是“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因此,48条加87条的赔偿金是用于违法解除的情形下支付赔偿金的;而85条第四项“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该是合法的,即符合劳动合同法所列举的法定解除或终止的条件,但是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因此违法的事由不同,支付的条件就不同,并不冲突。
用人单位在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支付了赔偿金无需再支付经济补偿金。因为我国实行劳动合同法定解除及终止制度,除符合法定解除及终止条件外(主要指单方解除,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当然这也已经规定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劳动合同不得随意解除或终止;因此,区分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的标准就在于一个是合法解除需要支付的;另一个是违法解除需要支付的,两者不同时适用。况且,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条件属于法定,法律列举的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都是以合法的解除或终止情形为前提的。两者的不同时适用,立法者也已在多个场合表明该立场。
其实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者扩大了赔偿金的适用范围,改变了赔偿金使用的原意。在劳动法及劳动部相关配套体系下,我们可以发现,赔偿金的使用必然经过一个劳动监察的程序,即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理,因此,原本这个概念是具有特殊含义的,并且执行了十数年。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87条这个赔偿金的支付外,其他所有的赔偿金支付都是有一个劳动行政部门先行处理的程序的,正因为这个赔偿金的直接支付规定,才导致了这个赔偿金与经济补偿金适用的混乱。
㈡ 劳动合同法48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劳动合同法48条解读扩展阅读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依照第四十、四十一条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㈢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条详细全文
1、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第四十八条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3、第四十九条 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
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
(3)劳动合同法48条解读扩展阅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修改如下:
一、将第五十七条修改为:“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二、将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三、将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超过其用工总量规定的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四、将第九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到一万元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本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专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属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本条是关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法律后果的规定。
所谓“违反本法规定”,是指用人单位违反本法第三十六、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条规定,以上规定都是强制性执行的,如果违反了,就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本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首先应尊重劳动者的选择,如果劳动者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就使该合同“恢复原状”,如果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劳动合同就可以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就要按照本法的第八十七条支付劳动者赔偿金(标准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
㈤ 《劳动合同法》中第四十八条、八十七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主要是介绍用人单位违规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罚,用人单位违规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每服务一年支付2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半年按半年计算)。
详细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㈥ 劳动法第48条什么意思,
你说的这个不是《劳复动法》制,是《劳动合同法》第48条。
该条款的意思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该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比如依据37条、39条、40条、41条、42条等条款与劳动者依照法定的程序,比如通知工会、书面通知劳动者,并且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和代通知金的,还支付相应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合法理由,或者未按照法定程序解除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那就属于《劳动合同法》第48条违法解除的情形。劳动者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87条支付赔偿金。
㈦ 劳动合同法第48条内容是什么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回合同的,答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㈧ 新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如何解释
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是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如果违反了,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所谓“违反本法规定”,是指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等规定。具体情形包括不符合法定条件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的、解除时没有履行法定义务的、不符合法定条件用人单位终止的等。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首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使劳动关系“恢复原状”,不能让用人单位从违法行为中获益。同时考虑到实际情况,应尊重劳动者对于是否继续劳动合同的选择。因此,如果劳动者权衡利弊后,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认为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实际困难太大,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可以解除或者终止,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赔偿金。关于赔偿金标准,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另外,在有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客观上已经不能继续履行了,如原用人单位已经搬迁外地、原工作部门已经被撤销等,此时即使劳动者想继续劳动合同也无法继续,因此,在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后,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为防止用人单位从违法解除或者终止中获益,实践部门应对“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做限制性解释,不能做宽泛理解。经济补偿与经济赔偿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不能免除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定义务。
㈨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如何理解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
你好
可以这么理解的。
也就是只有用人单位违反本法的情形下,主动权在劳动者手上,劳动者可以作出两个选择,第一是继续劳动,第二就是要求赔偿。
劳动者要继续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