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主体的能力

经济法主体的能力

发布时间: 2022-02-08 05:43:11

经济法主体的责任具有什么特点

经济来法主体即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源,包括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如分公司)、国家。
经济法主体的责任由其所具有的行为能力决定,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一般通过自身实现,而法人的行为能力则通过其法定代表人实现。大多数情况下,国家是以其机关或者授权的组织作为代表参加法律关系,从而承担责任。

⑵ 经济法的市场主体具有什么特征

经济法主体是多种多样的,其资格、能力、地位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各类版经济法主体所权从事的行为也各不相同。经济法市场主体基本特征
有1、范围的广泛性,2、地位的层级性,就是要“以责定权,以责定利”。3、角色的变动性
就具体的某个经济法主体而言,由于其在不同经济关系中“角色”的不同,也令其主体外在类型和内涵发生着各种交错和转换。

⑶ 经济法主体有哪些特征

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专中,依法享受属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它是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直接参与者,既是经济权利(权力)的享有者,又是经济义务的承担者,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基本特征
范围的广泛性
地位的层级性
角色的变动性

⑷ 经济法的主体是什么

经济法来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源体,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称为义务主体,它们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经济法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主体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⑸ 行为能力是指经济法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

因为能力有完全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就说明他做什么事情自己可以支配自己限制行为责任的人,这种人他不能够完全支配。

⑹ 经济法主体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经济法主体的主要特征
1、范围的广泛性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法主体数量庞大,类型丰富,这是主体经济利益性的外在化要求:通过对每种经济利益都有数种具体经济法主体加以代表、维护和追求,实现各种经济利益的和谐发展,才能最终达致经济法所要维护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2、地位的层级性
这里的层级性和层次性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层级更强调纵向位阶与横向位阶的统一。理解经济法主体层级性的时候,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法主体地位“不平等”并非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使然,而是源自根据主体各自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而由法律合理分配的需要,借用经济法“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的话说,就是要“以责定权,以责定利”。如果只看到经济法主体之间存在着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忽视了不同经济法主体之间的协作和竞争关系,便会有本末倒置的危险,动摇经济法主体制度存在的基石。
3、角色的变动性
就具体的某个经济法主体而言,由于其在不同经济关系中“角色”的不同,也令其主体外在类型和内涵发生着各种交错和转换,比如一个主体既可能是经营者(相对于生产者而言),或者销售者(相对于消费者而言),又可能是竞争者(相对于其他竞争者而言),或者被调控者、被规制者(相对于政府而言),甚至是经过授权的行业管理者(相对于本行业其他经营者)。

⑺ 经济法主体必须具备经济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这句话参考书上认为是对的,但是经济法主体也包括自然

如果是无民事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在民法上肯定还是可回以主张权利承担义务的。答
但是在经济领域,也就是经商做买卖,如果行为能力有欠缺,肯定是不能正常经营的。即使是普通的买卖行为,也会因为行为能力欠缺,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效力待定。所以行为能力欠缺的自然人很难成为经济法主体。

⑻ 经济法律主体资格如何确定

经济法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主体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回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答济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只有具有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当事人,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
经济法对经济法主体资格的认可,一般采用法律规定一定条件或规定一定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确认。未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组织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不能从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受法律保护。

经济法律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
①由国家各级“权力机关”批准成立;
②由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批准成立;
③经济组织“自身”批准成立;
④由主体自己向国家机关“申请并经核准”登记成立;
⑤由法律、法规“直接赋予一定身份”而成立。

⑼ 经济法的主体与特征

凡依某个法律部门的规定或制度取得合法资格的主体,都可以依法参加经济法和其他任何法律部门的法律关系。从国家作为整体、中央和地方权力机关,到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各种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内部机构或成员、个体经营者、农户和公民个人等,无不可以依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参加经济法律关系,这些主体的法律人格不必根据经济法取得。而根据国有企业法、合作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中央银行法等经济法的主体制度成立的主体,在其经济活动和法律生命过程中也要参加民事、行政等其他法律部门的法律关系。所以,“经济法主体”的术语是含混和令人误解的,应当尽可能不采用,不如径直表达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它可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
经济管理主体,主要是指依据宪法和行政法设立的国家机关,也包括根据经济法成立,或经依法授权承担一定管理职能的特殊企业或公司等组织,如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等。
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是指依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设立,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服务和经济协作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经济活动主体主要为各类企业、个体经营者、承包或租赁企业的个人等。其中,国有企业、合作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或者组织,包括由国有、合作制主体控制的各种经济组织,是根据经济法的主体制度成立的,其他经济活动主体则多是依民法和行政法设立的。

热点内容
刑法竞合形态 发布:2025-07-27 15:19:46 浏览:611
瓷砖销售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7 15:10:54 浏览:342
法律法规规章的关系 发布:2025-07-27 15:09:54 浏览:427
社区慢性病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7 15:09:15 浏览:240
认缴期限公司规章 发布:2025-07-27 15:09:12 浏览:935
盐酸备案规章 发布:2025-07-27 15:08:26 浏览:847
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27 15:03:14 浏览:343
律师函公开 发布:2025-07-27 14:54:09 浏览:235
中原地产公司规章 发布:2025-07-27 14:28:22 浏览:456
编写规章制度培训教材 发布:2025-07-27 14:17:10 浏览:437